经方菊花甘草汤颗粒剂的制备工艺研究
摘 要菊花甘草汤,始载于《外科十法》,其性味苦寒,主要用于治疗疔疮肿毒等症,效果十分显著,常以汤剂的形式使用。但汤剂在临床使用中,仍然还存有很多不足之处,而将其制成中药颗粒剂,可以最大限度的保留汤剂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汤剂的缺点。本实验以菊花甘草颗粒剂为研究对象,将传统的经方菊花甘草汤制成菊花甘草颗粒,通过煎煮法提取浓缩,选用糖粉,糊精,可溶性淀粉,微晶纤维素(MCC)作为赋形剂,湿法制粒,以菊花甘草颗粒的外观性状,粒度,溶化性,成型率作为评价指标,正交实验考察辅料配比,润湿剂浓度及用量等因素对菊花甘草复方颗粒剂制粒的影响,确定其最佳成型工艺。经过实验,最终选用可溶性淀粉作为赋形剂,与菊花甘草浓缩液的配比为1:1,润湿剂选用90%乙醇溶液,其用量为药辅比例的20%,在此条件下得到菊花甘草颗粒剂的成型率为96.24%。本课题旨在对经方菊花甘草汤颗粒的制备工艺进行研究,为该复方在后期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
目 录
1 绪 论 1
1.1菊花甘草汤的概况 1
1.1.1菊花甘草汤的简介 1
1.1.2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1
1.1.3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2
1.2中药颗粒剂 4
1.2.1颗粒剂的概述 4
1.2.2颗粒剂的发展历史及前景 6
1.3菊花甘草颗粒剂的研究目的 7
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9
2.1 实验材料的准备 9
2.2菊花甘草流浸膏的提取 10
2.3辅料的确定 10
2.3.1辅料的选取 10
2.3.2吸湿性的考察 10
2.3.3成型性的考察 11
2.3.4溶化率的测定 11
2.3.5小结 12
2.4药辅比的确定 12
2.4.1辅料用量的确定 12
2.4.2药辅比例的确定 13
2.5润湿剂的选用 13
2.5.1润湿剂浓度的考察 13
2.5.2润湿剂用量考察 14
2.6成型工艺的筛选及验证 14
2.6.1因素水平的确定 14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2工艺参数的筛选 14
2.6.3成型工艺验证 16
3 颗粒剂的评价 17
3.1外观评价 17
3.2粒度评价 17
3.3水分评价 17
3.4溶化性的检查 17
3.5小结 18
结 论 19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3
1绪 论
菊花甘草汤源自《外科十法》,是将四两菊花和四两甘草进行配伍组成,主要治疗痈疮肿毒等症,传统经方采用煎煮法对这两味药进行合煎,而本课题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同样采用煎煮法提取其有效成分,使其更好的发挥药效[1]。
汤剂是最早且最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的一种剂型,取得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大贡献,目前仍为中医临床应用的重要剂型之一。汤剂一般主要用作内服,少数汤剂可外用,大多用作洗澡沐浴、熏蒸治疗、含于口中漱口等[2]。但是汤剂仍然还存有很多不足之处,其携带不便,不能大规模制备,对于危重病人也不利于及时抢救,且味苦,难以下咽,易发霉变质,因此不能长时间存放。而中药颗粒剂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汤剂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汤剂的缺点。首先在携带和保存方面更加方便,对于旅行和经常出差的人员来说更为适用,其次,其包装严密、利于防发酵霉变、防虫蛀鼠咬,保质期较长,并且还可以掩盖某些中药材的苦味 [3] 。
1.1菊花甘草汤的概述
1.1.1菊花甘草汤的简介
菊花甘草汤是传统中医经典方剂之一,最早出自于《外科十法》,是将四两菊花,四两甘草,加水煎煮,倒出煎液后药渣加水继续煎煮,合并煎煮液,一顿服用。其对疔的治疗效果显著,严重的情况也不过服用二剂即可消除。菊花甘草两味药共同使用,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具有较好的清胃泻火、消肿止痛的作用[4]。目前国内对菊花甘草汤的研究较少,从现在的研究来看,其做法简便,功效也很多,目前有研究说菊花甘草汤不仅治疗疔疮肿毒,对于牙周炎也有治疗作用[5]。
1.1.2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它有祛风止痛,散热驱寒,清肝解毒的功效。同时还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加强心肌收缩等。菊花对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晕目赤,肝风实证,疮痈肿毒等效果尤佳。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菊花对保护心血管,抗肿瘤,调血脂等方面也有较好的功效,同时,它在保护肝脏和镇痛方面也有较为明显的作用。菊花作为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其含有的化学组成较为复杂,从目前研究来看,菊花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等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菊花中还含有少量蒽醌类和微量元素等物质。
表11 菊花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及功用
挥发油
黄酮类化合物
氨基酸
菊花中含有的挥发油成分相对较多,主要有β揽香烯,菊油环酮等。经过长期的种植,常见的8种的药用菊花如滁菊,豪菊,杭菊等,不仅外观形态发生了变化,其含有的挥发油成分和不同挥发油的含量也有了显著差别变化。菊花中的挥发油成分有明显的抗炎镇痛,解热降压,抑菌抗菌[6],抑制突变的作用。
菊花中含有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有木犀草素、山奈酚苷、葡萄糖苷等,从现在的研究报道来看,各种不同品种的菊花,所含的黄酮类成分虽然存在差异,但具体差异并不明确,但是它的总黄酮含量还是可以看出显著差别的。菊花中的木犀草素和芹菜素能够使卵巢癌细胞的运动减缓,降低它的扩散速度,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其次,菊花黄酮类化合物有清除OH,?O2,等自由基的能力,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7]。菊花中含有的黄酮类成分还有降低胆固醇,降血压,舒张血管的功用,同时还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来达到治疗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的作用[8]。
菊花虽然分为很多品种,但它所含有的氨基酸都是17种,黄菊是个例外,它除了含有这17种氨基酸外,还多了一种胱氨酸。这17种氨基酸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有8种。以天冬氨酸、谷氨酸、羟脯氨酸的含量最高,胱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含量低。
1.1.3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甘草,豆科植物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的根及根茎,属多年生草本,它是一种对人体很好的滋补益气的中草药,甘草能补益脾胃,升提胃阳,也能疏肝理气,祛风止痛,一般情况下出现心跳加速,胸闷气短及痰热咳喘,腹痛腹泻等一些不适的症状时,都可以选用甘草来进行治疗。甘草还能够治疗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等症。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也是甘草的重要功效之一,不论是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均可以加入甘草配伍来进行治疗,它可以用于人类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治疗[9],另外甘草还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很多处方中会加入甘草来调节药方中一些药性较为峻烈的药材,这恰恰是因为甘草它能缓解很多中药材的药性,能让它们药性变得温和,更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
目 录
1 绪 论 1
1.1菊花甘草汤的概况 1
1.1.1菊花甘草汤的简介 1
1.1.2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1
1.1.3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2
1.2中药颗粒剂 4
1.2.1颗粒剂的概述 4
1.2.2颗粒剂的发展历史及前景 6
1.3菊花甘草颗粒剂的研究目的 7
2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9
2.1 实验材料的准备 9
2.2菊花甘草流浸膏的提取 10
2.3辅料的确定 10
2.3.1辅料的选取 10
2.3.2吸湿性的考察 10
2.3.3成型性的考察 11
2.3.4溶化率的测定 11
2.3.5小结 12
2.4药辅比的确定 12
2.4.1辅料用量的确定 12
2.4.2药辅比例的确定 13
2.5润湿剂的选用 13
2.5.1润湿剂浓度的考察 13
2.5.2润湿剂用量考察 14
2.6成型工艺的筛选及验证 14
2.6.1因素水平的确定 14
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6.2工艺参数的筛选 14
2.6.3成型工艺验证 16
3 颗粒剂的评价 17
3.1外观评价 17
3.2粒度评价 17
3.3水分评价 17
3.4溶化性的检查 17
3.5小结 18
结 论 19
参考文献 21
致 谢 23
1绪 论
菊花甘草汤源自《外科十法》,是将四两菊花和四两甘草进行配伍组成,主要治疗痈疮肿毒等症,传统经方采用煎煮法对这两味药进行合煎,而本课题以传统中医理论为指导,同样采用煎煮法提取其有效成分,使其更好的发挥药效[1]。
汤剂是最早且最广泛应用于中医治疗的一种剂型,取得了预防和治疗疾病的重大贡献,目前仍为中医临床应用的重要剂型之一。汤剂一般主要用作内服,少数汤剂可外用,大多用作洗澡沐浴、熏蒸治疗、含于口中漱口等[2]。但是汤剂仍然还存有很多不足之处,其携带不便,不能大规模制备,对于危重病人也不利于及时抢救,且味苦,难以下咽,易发霉变质,因此不能长时间存放。而中药颗粒剂最大限度的保留了汤剂的优点,同时又克服了汤剂的缺点。首先在携带和保存方面更加方便,对于旅行和经常出差的人员来说更为适用,其次,其包装严密、利于防发酵霉变、防虫蛀鼠咬,保质期较长,并且还可以掩盖某些中药材的苦味 [3] 。
1.1菊花甘草汤的概述
1.1.1菊花甘草汤的简介
菊花甘草汤是传统中医经典方剂之一,最早出自于《外科十法》,是将四两菊花,四两甘草,加水煎煮,倒出煎液后药渣加水继续煎煮,合并煎煮液,一顿服用。其对疔的治疗效果显著,严重的情况也不过服用二剂即可消除。菊花甘草两味药共同使用,性味苦寒,能清热解毒,具有较好的清胃泻火、消肿止痛的作用[4]。目前国内对菊花甘草汤的研究较少,从现在的研究来看,其做法简便,功效也很多,目前有研究说菊花甘草汤不仅治疗疔疮肿毒,对于牙周炎也有治疗作用[5]。
1.1.2菊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菊花为菊科植物菊Chrysanthemum?morifolium.?Ramat.的干燥头状花序,它有祛风止痛,散热驱寒,清肝解毒的功效。同时还可以扩张冠状动脉,加强心肌收缩等。菊花对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头晕目赤,肝风实证,疮痈肿毒等效果尤佳。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菊花对保护心血管,抗肿瘤,调血脂等方面也有较好的功效,同时,它在保护肝脏和镇痛方面也有较为明显的作用。菊花作为一种常见的药食两用植物,其含有的化学组成较为复杂,从目前研究来看,菊花中含有挥发油,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等主要成分,除此之外,菊花中还含有少量蒽醌类和微量元素等物质。
表11 菊花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及功用
挥发油
黄酮类化合物
氨基酸
菊花中含有的挥发油成分相对较多,主要有β揽香烯,菊油环酮等。经过长期的种植,常见的8种的药用菊花如滁菊,豪菊,杭菊等,不仅外观形态发生了变化,其含有的挥发油成分和不同挥发油的含量也有了显著差别变化。菊花中的挥发油成分有明显的抗炎镇痛,解热降压,抑菌抗菌[6],抑制突变的作用。
菊花中含有的黄酮类成分主要有木犀草素、山奈酚苷、葡萄糖苷等,从现在的研究报道来看,各种不同品种的菊花,所含的黄酮类成分虽然存在差异,但具体差异并不明确,但是它的总黄酮含量还是可以看出显著差别的。菊花中的木犀草素和芹菜素能够使卵巢癌细胞的运动减缓,降低它的扩散速度,从而达到抗肿瘤的作用。其次,菊花黄酮类化合物有清除OH,?O2,等自由基的能力,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7]。菊花中含有的黄酮类成分还有降低胆固醇,降血压,舒张血管的功用,同时还可以通过扩张冠状动脉来达到治疗高血压病和动脉硬化的作用[8]。
菊花虽然分为很多品种,但它所含有的氨基酸都是17种,黄菊是个例外,它除了含有这17种氨基酸外,还多了一种胱氨酸。这17种氨基酸中,人体必需氨基酸有8种。以天冬氨酸、谷氨酸、羟脯氨酸的含量最高,胱氨酸、组氨酸、甲硫氨酸含量低。
1.1.3甘草的化学成分研究
甘草,豆科植物Glycyrrhiza?uralensis?Fisch.的根及根茎,属多年生草本,它是一种对人体很好的滋补益气的中草药,甘草能补益脾胃,升提胃阳,也能疏肝理气,祛风止痛,一般情况下出现心跳加速,胸闷气短及痰热咳喘,腹痛腹泻等一些不适的症状时,都可以选用甘草来进行治疗。甘草还能够治疗疮痈肿毒,咽喉肿痛等症。清热解毒,润肺止咳也是甘草的重要功效之一,不论是风热咳嗽,风寒咳嗽,热痰咳嗽,均可以加入甘草配伍来进行治疗,它可以用于人类多种呼吸道疾病的治疗[9],另外甘草还有调和诸药的作用,很多处方中会加入甘草来调节药方中一些药性较为峻烈的药材,这恰恰是因为甘草它能缓解很多中药材的药性,能让它们药性变得温和,更利于人体吸收和利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