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食品添加剂分析方法综述(附件)

摘 要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个人的日常生活,是民生的基础和最重要的保障。21世纪以来经济快速发展,食品作为人类生活的必需品,生产加工技术变得愈加多元化,食品添加剂已成为食品生产制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为可以改变食物的色香味和品质、延长保存时间、保持提高营养价值、方便食品加工,在制作加工和保存食品过程中广泛使用。食品添加剂在食品加工保存中帮助人们解决了很多问题,大大促进了食品加工的发展,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但如果使用的不得当,就会影响到食品的安全,危害人类的健康,因此食品添加剂的检测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食品添加剂按其作用分为20多种,本文针对常见防腐剂、甜味剂、食用色素的几种分析方法进行研究比较。通过对比常见的几种食品添加剂的分析方法特征,得出各自的优缺点,从而完成常见食品添加剂分析方法的综述。
Keywords:Common food additives; Analysis method; To compare 目 录
1绪论 1
1.1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1
1.2食品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2
1.3食品添加剂的国家标准 3
1.4综述的内容及方法 5
1.5综述的目的及意义 5
2常见食品防腐剂的分析方法 6
2.1常见食品防腐剂的几种分析方法 6
2.1.1分光光度法 6
2.1.2高效液相色谱法 6
2.1.3气相色谱法 7
2.1.4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 7
2.2常见食品防腐剂几种分析方法的总结 7
3常见食品酸味剂的分析方法 9
3.1常见食品酸味剂的几种分析方法 9
3.1.1液相色谱法 9
3.1.2毛细管电泳法 10
3.1.3离子色谱法 10
3.2常见食品酸味剂几种分析方法的总结 10
4常见食用色素的分析方法 12
4.1常见食用色素的几种分析方法 12
4.1.1高效液相色谱法 12
4.1.2分光光度法 13
4.1.3毛细管电泳法 13
4.2常见食用色素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种分析方法的总结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9
1绪 论
1.1食品添加剂的分类
《食品安全法》中第10章附则第150条中明确规定指出,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以及色、味、香以及保险、防腐、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物中的由人工合成天然生成的物质。从定义可以看出食品添加剂是因为可以改善食品感官感觉、保存时间等,为食品产业沿用至今,人类不断地改善、推陈致新,屡次尝试实验创新,为食品添加剂的创新进步、食品加工的发展做出不少贡献,从而使得人民的食品安全水平不断提高。食品添加剂行业不仅为中国食品工业和餐饮业的发展提供了可靠技术支持和保障,而且已经成为促进其高速创新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当然世间万物,皆有利弊,食品添加剂也是一把双刃剑,即便是天然的食品添加剂如果添加不适当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会有很大的危害。[1]
我国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相关法规按照功能的差异,把食品添加剂细分成23个种类,主要细分为防腐剂、抗氧化剂、着色剂、漂白剂、消泡剂、增味剂、食品用香料、和增稠剂、凝固剂、乳化剂、胶基糖果中基础剂、酸度调节剂、抗结剂以及护色剂、面粉处理剂、水分保持剂、包括稳定剂、酶化剂、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及其他。目前应用范围较广、用量较大、发展较快的几类食品添加剂有抗氧防腐保鲜剂、食用色素和调味剂。其中最多见的就是前三种。
1.1.1防腐剂
可以保证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存期,维护消费者健康必不可少的食品添加剂。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好的抗氧防腐保鲜剂是山梨酸及其钠盐、钾盐,防腐性能较高,主要用于肉制品的防腐。它在人体内可以直接参与脂肪的代谢,最后被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几乎没有毒性,对食品风味无不良影响。化学合成防腐剂长期使用必然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危害,这就需要大力开发高效、低毒、天然的防腐剂。比如聚赖氨酸、壳聚糖、蜂胶、茶多酚、鱼精蛋白等。天然抗氧化剂成分的毒性要远远低于人工合成的抗氧化剂且抗氧效果明显,它们大多都有很好的生物活性和保健功能,对人体健康有益。如迷迭香提取物、鼠尾草提取物、甘草抗氧化物、茶多酚、鞣花酸、向日葵籽提取物等。
1.1.2食用色素
合成色素由于其色泽鲜艳、宜调色、性质稳定、成本低廉而被广泛使用,在规定使用范围内使用是安全的。若过量使用或长期在体内累积会对身体造成危害,甚至有些合成的色素有致癌的作用,儿童若长期食用含色素的“彩色食品”,不仅会在体内蓄积毒素,更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的发育,导致孩子出现任性、自制力差的问题,甚至会出现过激行为。天然色素如从胡萝卜、南瓜等蔬菜和一些专论从谷物中提取出来的β胡萝卜素,在饮料、糖果甚至婴儿奶粉中均见应用;以大米或糯米制成的红曲米为原料,利用生物技术中提取的红曲色素也是一种天然着色剂,应用于酒、糖果、熟肉制品、腐乳、雪糕、果冻、酱菜、火腿的着色,它有降血脂的功效,还有很多诸如从黑豆中提取黑豆红、螺旋藻中提取藻蓝等。
1.1.3甜味剂
调味剂主要分为鲜味剂、酸味剂和甜味剂。合成类的甜味剂如糖精、甜蜜素等虽甜度很高但没有任何营养价值。在我国患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的人数逐年上升,对于这些特殊人群应该为其在日常生活中提供一些既有能量和营养价值又不影响血糖的添加剂,糖醇是目前公认的理想甜味剂,它有甜味且有一定的热量,木糖醇是将木材、玉米芯等材料中的木糖或聚木糖还原后制成的一种糖醇。它的甜度与蔗糖相等,在代谢过程中不需要胰岛素参与,对控制较好的糖尿病患者,食用血糖升高速度低于葡萄糖,其吸收率很低,可被人体吸收,所提供的热量略少于蔗糖,并具有防龋齿特性。可用于制作饮料、糖果、罐头等食品。
1.2食品添加剂的研究进展
国内早期的检测方法比较单一,主要是薄层色谱法、气相色谱法和比色法,近几年慢慢开始使用离子色谱法、色谱质谱联用测定法、毛细管电泳法、滴定法、离子选择电极法等。这些方法各具优缺点因而各自适合检测对应的食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葡萄酒、调味品、橄榄油等进口食品逐步走进中国的千家万户、进入各个消费阶层,近5年中国进口食品规模年均增长21.2%,但高速增长的背后同样存在隐患。光谱法、电化学分析法、毛细管电泳法、薄层色谱法、离子色谱法、气相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以及色谱质谱联用法等进口食品添加剂常见检测方法的应用研究现状[2]。
由于各国文化背景上、科技水平发现情况的不同,对于食品添加剂的品种、适用范围、限量标准都有一定的差异。目前像食用色素方面各国都有一定程度的采取列表规定允许使用的食用色素种类,美国日本除了对个别品种有限量使用规定外,大多数食用色素都允许按生产需要适量使用,无具体的使用限量标准。明确规定的禁用色素种类有所增加,并对部分色素的最大使用量有准确的限定,但我国食用色素标准与美国、日本及欧盟的标准相比还不够完善,部分添加剂的标准更新周期过长且少量食用色素的最大使用量无明确规定,我国在检测技术方面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仍有不足与待完善之处。我国GB27602011《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批准使用超过2600种,其中食用香料1868种,营养强化剂200多种,加工助剂(含酶制剂)163种,胶姆糖基础剂55种,其他345种。据了解,新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 (GB27602014)于2015年5月24日正式实施。GB2760—2014与GB2760—2011相比,主要变化有:增加了原卫生部及卫计委近年来发布的食品添加剂相关公告中对食品添加剂的规定;将食品营养强化剂和胶基糖果中基础剂物质及其配料名单调整由其他相关标准进行规定;对部分食品添加剂品种及使用规定进行了调整;修改了食品工业用加工助剂品种及使用规定;还对香精香料的品种和使用规定进行了调整。全球食品添加剂产业每年以4%~6%的高速增长,我国食品添加剂也保持了快速发展的势头。2013年我国食品添加剂行业总产量为885万吨,同比增长7%;销售额约870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5%。据统计,我国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约1500家,规模以上企业约500家,销售额超过3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约20家,国内外上市企业有10家左右;全行业从业人员约50万人。近年来国家对食品添加剂监管越来越严,虽然消费总量受到一些影响,但对于那些有技术、有品牌、有市场的正规企业销售额反而有增长。市场上一些产品的混乱状况有了很大改观,企业的生产经营也越来越规范。客观上限制了假冒伪劣产品和不规范小企业的生产,从而净化了市场环境,规范、促进了食品添加剂行业的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61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