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方苓术姜草汤复方颗粒制剂工艺研究

摘 要苓术姜草汤是由茯苓、白术、干姜、甘草四味药组成。主要治疗太阴虚寒兼有饮之症。在临床上,该方主要用于寒湿重阻中而且阳气不足,腰以下冷痛、身重、如坐水中等病症。本论文采用共煎法,并对辅料种类、辅料用量、乙醇浓度、干燥时间进行考察,通过性状、粒度、溶化性、水分四项进行检测。最终选用糊精作为辅料,稠膏辅料为11.5,80%的乙醇溶液作为润湿剂,在60℃条件下干燥30min得到颗粒。制得的颗粒为棕黄色,颗粒均匀,色泽一致、无吸潮结块和潮解现象,粒度合格率为12.7%,水分为4.3%,溶解时间在5min之内,均符合药典要求。为苓术姜草汤的开发与利用提供参数,具有一定的参考性。
目 录
1 绪论 1
1.1 渊源 1
1.2 苓术姜草汤的组成 1
1.3 生理作用 3
1.4 现代研究 3
1.5 临床应用 4
1.6 研究本课题的目的及意义 5
2 实验内容 7
2.1 仪器、试药与试剂 7
2.1.1 仪器 7
2.1.2 试药 7
2.1.3 试剂 7
2.2 实验方法 7
2.2.1 颗粒剂处方 7
2.2.2 制粒方法 7
2.2.2.1 干浸膏粉的制备 8
2.2.2.2 辅料种类的选择 8
2.2.2.3 辅料用量的考察 9
2.2.2.4 润湿剂乙醇的考察 9
2.2.2.5 干燥温度的考察 8
2.3 成品颗粒剂的质量检测 10
2.4 最终工艺 10
结 论 13
参考文献 18
致 谢 21
1 绪论
1.1 渊源
苓术姜草汤由茯苓、白术、干姜、甘草组成。在《千经方》中又被称作为“肾著汤”,是临床上常用到的经典方剂。它最早出现在《金匮要略 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一书中。书中说到:“太阴虚寒兼有饮之症者,其人身体重,腰中冷,如坐水中,形如水状,反不渴,小便自利,饮食如故,病属下焦,身劳汗出,衣里冷湿,久久得之,腰以下冷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腹重如带五千钱,苓术姜草汤主之。”[1]。该方剂主要用于治疗太阴虚寒兼有饮之症,湿气困于身体感觉沉重,针对于这些病症,人们把该方大量的作为基本方剂使用。
1.2 苓术姜草汤的组成
主要是由茯苓、白术、干姜、甘草组成。
(1)茯苓
茯苓是多孔菌科真菌的干燥菌核。性平,味甘、淡。作用于心、肺、脾和肾经。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少尿水肿,咳嗽痰多、恶心呕吐,脾虛厌食,惊悸失眠,心神不安。作为该方的君药,可以通过增加小便而消除湿气、增强脾胃功能、镇惊安神、宽胸宁心,对于小便不利、水肿、咳嗽有痰、恶心想吐、脾胃虚弱饭量减少、拉肚子、失眠健忘和心悸不安等等的症状,它都有相应的治疗作用。
它主要的化学成分是多糖和三萜;其中最主要的是茯苓多糖,茯苓多糖可以抗肿瘤和提高免疫力[2],补益脾胃、和中,扶助正气、调护人体抗病之本[3],还具有良好的抗肿瘤作用,实验表明茯苓对肿瘤细胞S180的抑制率达48%,在其所含的茯苓多糖中加入尿素作为助溶剂而成的复合型多糖对慢性骨髓性白血病K细胞増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且能使肿瘤细胞膜唾液酸(SA)升高。更对于流感病毒的疫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茯苓还可以利尿,把湿气从尿液排出,补脾、调和胃气、抑制细菌生长、增强机体对于细菌的抵抗能力等等,还可以降低血糖,药理作用强大。
(2)白术
白术(Atractylodes macrocephala Koidz.)是菊科的药用植物,性温,味甘、苦。咀嚼略带粘性。白术是中医临床实践中常用的药材,在《神农本草经》中被列为上品,俗有“十方九术”、“南术北参”之说。作用于脾胃两经。作为该方的臣药,可以祛湿、补脾、补气、安胎,还可以止汗。主要用于脾虚食少、痰多眩晕、自汗、腹泻、水肿等症。
化学成分主要是挥发油、多糖类和内酯类,挥发油主要是甾醇、白术内酯、苍术酮还有三萜酯。它对于小白鼠的胃排空和胃肠道蠕动有显著的效果[4];多糖类物质对于小白鼠脾脏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有很大作用[5];研究表明100%白术可以明显加强身体的抗肿瘤反应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细胞毒作用[67];它还可以抗衰老[89];通腰和肚脐部位淤堵之气,以及该部位运行不畅的血液。医疗上常把白术用于治疗各种腰疼,比如因脾经湿和热导致的腰疼,肾虚有淤堵而导致的腰疼,还有因经络被寒湿侵袭而导致的腰疼等等[1011]。
据研究,白术对于癌症以及免疫功能方面都有着重要的作用。邵邻相等结果证实白术中的挥发油成份能有效地抑制A549肺癌和宫颈癌细胞HeLa(海拉)细胞的生长。并且它显示出剂量依赖性效应。龙方懿等研究结论为白术内酯Ⅰ可通过PI3K/AKT途径下调卵巢癌细胞CDK1的表达,其可使癌细胞发育停滞于G2/M期,因此,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的作用变得更好。实验发现白术提取物可诱导Jurkat淋巴瘤细胞T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U937和HL60细胞凋亡实现抗肿瘤作用和重要的免疫调节作用。
(3)干姜
干姜,性热,味辛。作用于脾、胃、心和肺经。作为该方的佐药,可以补中益气、祛寒、恢复阳气、化痰。它在临床的治疗上,可以显著提高心血管系统的兴奋性,比如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呼吸中枢还有心脏等等。并且,对于心脏的是直接兴奋。它主要的化学成分是挥发油。挥发油主要有B谷甾醇、棕榈酸、胡萝卜苷、环丁二酸酐等[1215]。它含有的水溶性和脂溶性成分还可以起到抗炎镇痛、抗凝血、抗脑缺血和抗血栓的作用[1619]。
(4)甘草
甘草(Glycyrrhizauralensis Fisch)根呈圆柱形,通常长度为25~100cm,其成熟后直径可到0.6~3.5cm,外皮富有弹性松紧不一。属豆根科植物,外观呈红棕色或灰褐色,恒断面呈纤维状,颜色为黄白色,可形成清晰的环形及放射状射线。因其味甜,由此得名为甘草。其性平,味甘。作用于心、肝、脾和肺经。作为该方的使药,可以补充和加强脾气、止咳化痰、止痛、清热解毒,还可以消除或者减轻药物的毒副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脾胃虚弱、心悸气短、抽筋、乏力、疮毒红肿等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9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