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菊花挥发油的提取及其清除自由基作用的研究(附件)
摘 要野菊花为菊科植物野菊的干燥花序,性微寒,味苦辛,功能清热解毒,用于疔疮痈肿,目赤肿痛,头痛眩晕等症。野菊花药源广泛,生物活性多,被广泛应用于中医临床抗炎镇痛的治疗中。本研究以野菊花为研究对象,采用微波辅助法对野菊花中挥发油进行提取,对影响提取效率的因素进行考察,获得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溶剂为正己烷、微波功率为600W、提取时间为8min、料液比为1:20g/ml,该条件下挥发油的提取率为3.72%。清除自由基实验结果表明,野菊花中挥发油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及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具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为野菊花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实验参考。
目 录
1 绪论 1
1.1 野菊花 1
1.1.1 野菊花的简介 1
1.1.2 野菊花的药理作用 1
1.1.3 野菊花的临床应用 2
1.2 野菊花挥发油 3
1.2.1 挥发油的概念 3
1.2.2 挥发油的一般特征 3
1.2.3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4
1.2.4 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4
1.2.5 关于挥发油的研究 5
1.2.6 挥发油的应用 5
1.2.7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6
2 实验内容 7
2.1 材料与方法 7
2.1.1 实验野菊花 7
2.1.2 主要试剂 7
2.2 实验方法 7
2.2.1 原材料处理 7
2.2.2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7
2.2.3单因素实验 7
2.3正交实验 10
2.4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测定 11
2.4.1 DPPH清除自由基实验 11
2.4.2 羟自由基清除实验 12
2.4.3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 12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1 绪论
1.1 野菊花
1.1.1 野菊花的简介
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 L.)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头状花序的外形与菊花相似,多生于山坡草地、田边、路旁等野生地带[1]。其色黄无梗、完整、苦辛、花未全开者为佳。野菊花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消肿解毒等功效。能治疗疥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症状[2]。花序呈类球形,直径0.3到1厘米,棕黄色。总苞由4到5层苞片组成。舌状花一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辛,味苦,有小毒。
野菊花是一个多型性的种,有许多生态的、地理的或生态地理的居群,表现出体态、叶形、叶序、伞房花序式样以及茎叶毛被性等诸特征上的极大的多样性[3]。山东、河北滨海盐渍土上的野菊花全形矮小,侏儒状,叶肥厚,注定是一种滨海生态型;江西庐山地区的野菊花显示出叶下面有较多的毛被物;江苏南京地区及浙江的野菊花中,有一类叶在干后成橄榄色的[4]。
1.1.2 野菊花的药理作用
野菊花的叶、花及全草入药。味苦、辛、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散瘀,明目,降血压。其药理作用广泛,资源丰富,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保护心脏、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清除氧自由基、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上已用于治疗口疮、疖痈、感冒、高血压、肺炎、肿瘤等病症,并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5]。此外,口服或外用野菊花煎液用以治疗皮肤痈毒疖肿疗效显著。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野菊花对慢性盆腔炎、盆腔结核及前列腺炎等均有较好的疗效;还能治疗头晕目眩、感冒、结膜炎、腮腺炎、肠炎、痔血等,全草入药,还可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
野菊花对夏季蚊虫叮咬后的红肿脓包具有杀菌去肿的作用[7]。具体用法如下:
(1)无名肿毒。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乘热服,让汗发出;另以药渣敷患处。
(2)天泡湿疮。用野菊花根、枣木,共煎汤洗患处。
(3)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捣烂,煎酒内服,以药渣敷患处。
1.1.3 野菊花的临床应用
野菊花为传统用药,在我国民间药用历史悠久, 《名医别录》中记载其“苦、辛,微寒,归肺肝二经”,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平肝”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野菊花富含黄酮类、萜类、挥发油、有机酸、维生素类等化学成分以及硒、镍、锰等微量元素,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癌、降血压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临床多用于治疗各种炎症、病毒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如慢性咽炎、前列腺炎、传染性软疣、病毒性肝炎、高血压等功效[8]。
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心血管方面药理作用:菊花的酚性部位可以增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提高个体对减压缺氧的耐受能力,并对个体的心、肝、肾功能无明显毒性作用。菊花的总提取物对离体心脏、心肌细胞均显示具有正性肌力作用[9]。
抗病毒作用:国外研究学者发现,菊花对单纯疱疹病毒(HSV1),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此外,菊花还具有抗艾滋病的作用,能抑制ZV逆转录酶和HLV复制的活性,其中从菊花分离得到的金合欢素70βD半乳糖是其活性成分,且毒性很小。
抗衰老作用:菊花能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降低,明显延长家蚕寿命;延长其生存时间以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11]。经研究则发现,菊花提取物对生物膜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直接进入细胞膜的甘油酯后而起保护作用。这一新的发现使菊花有望开发成为新的功能性食品,尤其在抗衰老食品中发挥其作用。
抗炎作用:近年来,国外学者经研究发现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烯二醇、三醇及其相应的棕榈酸酯和肉豆蔻酸酯对由120十四酰大戟二萜醇13 酰(TPA)诱发的小鼠耳水肿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12]。
抗肿瘤作用: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蒲公英赛烷型三萜烯醇类对由 TPA 引起的小鼠皮肤肿瘤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另外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15个三萜烯二醇及三醇对由 TPA 诱发产生的 BVEA 早期抗原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6个化合物对常见肿瘤如肺癌、结肠癌、肾癌、卵巢癌、脑癌、白血病等 60 种人类肿瘤细胞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发现化合物 arnidiol对白血病 HL60细胞具有极其显著的细胞毒活性[13]。
临床应用主要有:
治疗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目前野菊花临床多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比如可用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急性乳腺炎、急性淋巴管炎的治疗[14]。
治疗心血管疾病:鉴于野菊花对心血管的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临床用野菊花注射液静滴治疗高血脂症,治疗后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下降[15]。
目 录
1 绪论 1
1.1 野菊花 1
1.1.1 野菊花的简介 1
1.1.2 野菊花的药理作用 1
1.1.3 野菊花的临床应用 2
1.2 野菊花挥发油 3
1.2.1 挥发油的概念 3
1.2.2 挥发油的一般特征 3
1.2.3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4
1.2.4 挥发油的成分分析 4
1.2.5 关于挥发油的研究 5
1.2.6 挥发油的应用 5
1.2.7 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的测定 6
2 实验内容 7
2.1 材料与方法 7
2.1.1 实验野菊花 7
2.1.2 主要试剂 7
2.2 实验方法 7
2.2.1 原材料处理 7
2.2.2 挥发油的提取方法 7
2.2.3单因素实验 7
2.3正交实验 10
2.4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测定 11
2.4.1 DPPH清除自由基实验 11
2.4.2 羟自由基清除实验 12
2.4.3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清除实验 12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1 绪论
1.1 野菊花
1.1.1 野菊花的简介
野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 L.)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野菊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头状花序的外形与菊花相似,多生于山坡草地、田边、路旁等野生地带[1]。其色黄无梗、完整、苦辛、花未全开者为佳。野菊花性微寒,具有疏散风热、消肿解毒等功效。能治疗疥疮痈肿、咽喉肿痛、风火赤眼、头痛眩晕等症状[2]。花序呈类球形,直径0.3到1厘米,棕黄色。总苞由4到5层苞片组成。舌状花一轮,黄色,皱缩卷曲;管状花多数,深黄色。体轻,气辛,味苦,有小毒。
野菊花是一个多型性的种,有许多生态的、地理的或生态地理的居群,表现出体态、叶形、叶序、伞房花序式样以及茎叶毛被性等诸特征上的极大的多样性[3]。山东、河北滨海盐渍土上的野菊花全形矮小,侏儒状,叶肥厚,注定是一种滨海生态型;江西庐山地区的野菊花显示出叶下面有较多的毛被物;江苏南京地区及浙江的野菊花中,有一类叶在干后成橄榄色的[4]。
1.1.2 野菊花的药理作用
野菊花的叶、花及全草入药。味苦、辛、凉,清热解毒,疏风散热,散瘀,明目,降血压。其药理作用广泛,资源丰富,具有广谱抗菌、抗病毒、抗炎、解热、保护心脏、降压、抑制血小板聚集、增强免疫、清除氧自由基、抗肿瘤等作用,临床上已用于治疗口疮、疖痈、感冒、高血压、肺炎、肿瘤等病症,并显示了较好的疗效,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5]。此外,口服或外用野菊花煎液用以治疗皮肤痈毒疖肿疗效显著。近年来临床研究表明野菊花对慢性盆腔炎、盆腔结核及前列腺炎等均有较好的疗效;还能治疗头晕目眩、感冒、结膜炎、腮腺炎、肠炎、痔血等,全草入药,还可防治流行性脑脊髓膜炎[6]。
野菊花对夏季蚊虫叮咬后的红肿脓包具有杀菌去肿的作用[7]。具体用法如下:
(1)无名肿毒。用野菊花连茎捣烂酒煎,乘热服,让汗发出;另以药渣敷患处。
(2)天泡湿疮。用野菊花根、枣木,共煎汤洗患处。
(3)瘰疬末破。用野菊花根捣烂,煎酒内服,以药渣敷患处。
1.1.3 野菊花的临床应用
野菊花为传统用药,在我国民间药用历史悠久, 《名医别录》中记载其“苦、辛,微寒,归肺肝二经”,具有“清热解毒、疏风平肝”之功效。现代研究表明,野菊花富含黄酮类、萜类、挥发油、有机酸、维生素类等化学成分以及硒、镍、锰等微量元素,具有抗菌消炎、抗病毒、抗癌、降血压等多种药理作用,目前临床多用于治疗各种炎症、病毒性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如慢性咽炎、前列腺炎、传染性软疣、病毒性肝炎、高血压等功效[8]。
药理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种;
心血管方面药理作用:菊花的酚性部位可以增加离体心脏冠脉流量,提高个体对减压缺氧的耐受能力,并对个体的心、肝、肾功能无明显毒性作用。菊花的总提取物对离体心脏、心肌细胞均显示具有正性肌力作用[9]。
抗病毒作用:国外研究学者发现,菊花对单纯疱疹病毒(HSV1),脊髓灰质炎病毒和麻疹病毒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10]。此外,菊花还具有抗艾滋病的作用,能抑制ZV逆转录酶和HLV复制的活性,其中从菊花分离得到的金合欢素70βD半乳糖是其活性成分,且毒性很小。
抗衰老作用:菊花能增强谷胱甘肽过氧化降低,明显延长家蚕寿命;延长其生存时间以及清除自由基的能力[11]。经研究则发现,菊花提取物对生物膜的超氧阴离子自由基损伤具有明显保护作用,主要是通过直接进入细胞膜的甘油酯后而起保护作用。这一新的发现使菊花有望开发成为新的功能性食品,尤其在抗衰老食品中发挥其作用。
抗炎作用:近年来,国外学者经研究发现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三萜烯二醇、三醇及其相应的棕榈酸酯和肉豆蔻酸酯对由120十四酰大戟二萜醇13 酰(TPA)诱发的小鼠耳水肿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12]。
抗肿瘤作用: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蒲公英赛烷型三萜烯醇类对由 TPA 引起的小鼠皮肤肿瘤有较显著的抑制作用;另外从菊花中分离得到的15个三萜烯二醇及三醇对由 TPA 诱发产生的 BVEA 早期抗原均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其中6个化合物对常见肿瘤如肺癌、结肠癌、肾癌、卵巢癌、脑癌、白血病等 60 种人类肿瘤细胞进行体外细胞毒活性实验,结果发现化合物 arnidiol对白血病 HL60细胞具有极其显著的细胞毒活性[13]。
临床应用主要有:
治疗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目前野菊花临床多用于治疗各种急慢性感染性疾病,比如可用于急慢性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系统感染、急性乳腺炎、急性淋巴管炎的治疗[14]。
治疗心血管疾病:鉴于野菊花对心血管的作用,临床可用于治疗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临床用野菊花注射液静滴治疗高血脂症,治疗后胆固醇、甘油三酯明显下降[1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6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