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饮料中的咖啡因HPLC含量测定研究

目 录
1 引言 1
1.1 咖啡因简介 1
1.2 咖啡因性质和结构 1
2 茶饮料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2
2.1 茶饮料的质量控制研究和种类 2
2.2 茶饮料的质量控制指标 2
2.2.1 感官指标 2
2.2.2 理化指标 2
2.2.2.1 理化指标规定 2
2.2.2.2 茶浓缩液标准 2
2.2.2.3 低咖啡因产品标准 2
2.2.3 卫生指标 3
2.2.4 食品添加剂 3
2.3 茶饮料的质量控制方法 4
2.3.1 感官指标 4
2.3.2 理化指标 4
2.3.2.1 茶多酚 4
2.3.2.2 咖啡因 4
2.3.3 卫生指标 4
2.3.3.1 砷 4
2.3.3.2 铅 4
2.3.3.3 铜 4
2.3.3.4 微生物 4
2.3.4 添加剂 5
3 实验 5
3.1 实验仪器和试剂 5
3.1.1 实验仪器 5
3.1.2 实验试剂 5
3.1.3 实验材料 6
3.2 实验方法 6
3.2.1 色谱条件 6
3.2.2 对照品溶液制备 6
3.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6
3.2.4 样品制备 7
4 结果与分析 7
4.1 色谱条件的优化 7
4.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检测波长、温度、流速的确定 7
4.1.2 流动相的确定 7
4.2 标准曲线 7
4.3 精密度实验 8
4.4 重复性与回收率试验 8
4.5 供试品含量测定 9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1 引言
1.1 咖啡因简介
咖啡因又名咖啡碱、茶素,是从茶叶、咖啡果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生物碱,既可作为食品的组分,又可以作为药品的原料。茶、可乐等饮料中都有咖啡因成分。适量摄入咖啡因对人体是有益的,如可以缓解工作压力,起到提神醒脑作用等,但过量摄入咖啡因对人体是有害的,甚至危及生命,所以每人每天咖啡因的摄入量应控制在一定水平。成人摄入咖啡因量可分为以下等级:低摄入量为每天80~250mg,中摄入量为300~400mg,超过500mg为高摄入量。
咖啡因是受国家管制的精神药品。作为中枢兴奋药中的清醒药,低、中摄入量时能够振奋精神、提高工作效率、提高瞬时口头记忆力。已有研究表明大量摄入咖啡因容易上瘾,导致慢性中毒,引起众多严重后果,如影响睡眠,损害肝脏、胃、肾等器官,降低女性受孕率,提高孕妇自然流产率和致畸率,诱发呼吸道炎症、妇女乳腺瘤疾病等。为此,各国都有制定咖啡因在饮料中的食品卫生标准。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86规定,在可乐型饮料中加入咖啡因,限量为150mg/L;美国、加拿大、日本等国家为200mg/L。所以咖啡因的含量是茶饮料中的一个重要品质指标,其含量测定一直受到分析工作者的关注。
1.2 咖啡因性质和结构
咖啡因属于甲基黄嘌呤的生物碱。纯的咖啡因是白色的,强烈苦味的粉状物。它的化学式是C8H10N4O2。它的化学名是1,3,7-三甲基黄嘌呤或3,7-二氢-1,3,7三甲基-1H-嘌呤-2,6-二酮。
2 茶饮料的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2.1 茶饮料的质量控制研究和种类
茶饮料是用茶叶的水提取液或其浓缩液,速溶茶粉为原料经过滤、澄清等工艺制成的茶汤,可在茶汤中加入果汁、乳及乳制品、二氧化碳等调制加工而成的饮料。随着社会的发展,茶饮料越来越受欢迎。全面了解茶饮料化学成分和质量控制进展对于茶饮料饮用健康有重要意义。从茶饮料的种类、化学成分、质量控制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研究。在研发技术上,虽有很多先进技术被研发成功,但因为成本、技术难度等原因未被推广使用,还停留于基本技术生产阶段,导致茶饮料问题很多。
茶饮料中含有的化学成分复杂,主要有多酚、生物碱(咖啡因、茶碱以及可可碱)、氨基酸、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叶绿素、挥发性化合物、氟化物、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香气物质和其他尚未确定的化合物以及添加的物质如柠檬酸、柠檬酸钠等。其中,多酚类化合物在体内和体外都表现有抗氧化活性,其主要由儿茶素、黄酮醇类、花青素、酚酸四类成分组成,约占茶多酚的60%~70%:生物碱包括咖啡碱、可可碱、茶叶碱。其中,茶叶中含有的一定数量的咖啡因,具有兴奋作用、利尿作用、强心解痉、助消化作用,近几年来,由于咖啡因具有的兴奋作用也越来越受到普遍的关注。
茶饮料按产品风味分为;茶饮料(茶汤)、调味茶饮料、复(混)合茶饮料、茶浓缩液。
2.2 茶饮料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质量控制指标
2.2.1 感官指标
具有该产品应有的色泽、香气和滋味,允许有茶成分导致的浑浊或沉淀,无正常视力可见的外来杂质。
2.2.2 理化指标
2.2.2.1 理化指标应符合表1的规定。
表 1 理化指标
项 目茶饮料 (茶汤)调味茶饮料复合茶饮料
果汁果味奶奶味碳酸其他
茶多酚/(mg/kg)≥红茶300200200100150150
绿茶500
乌龙400
花茶300
其他300
咖啡因/(mg/kg)≥红茶403535202525
绿茶60
乌龙50
花茶40
其他40
注:如果产品声称低咖啡因应按5.3.4执行
2.2.2.2 茶浓缩液标准
茶浓缩液按标签标注的稀释倍数稀释后其中的茶多酚和咖啡因等含量应符合上述同类产品的规定。
2.2.2 .3 低咖啡因产品标准
低咖啡因产品,咖啡因的含量应不大于表1中规定的同类产品咖啡因最低含量的50%。
2.2.3 卫生指标应符合表2的规定
表 2 卫生指标
图 1 咖啡因标准色谱图
4.1.2 流动相的确定
以峰型和分离度作为评价指标,考察流动相的酸度和甲醇比例的影响。
酸度主是考察了水流动相中的酸类型及其体积浓度,包括0.5:100磷酸、1:100磷酸、0.5:100乙酸、1:100乙酸,酸度范围为咖啡因在甲醇:水(含有0.5/100的磷酸)=20:80,甲醇:水(含有0.5/100的磷酸)=25:75,甲醇:水(含有0.5/100的磷酸)=30:70,甲醇:水(含有1/100的磷酸)=20:80,甲醇:水(含有1/100的磷酸)=25:75,甲醇:水(含有1/100的磷酸)=30:70,甲醇:水(含有0.5/100的乙酸)=20:80,甲醇:水(含有0.5/100的乙酸)=25:75,甲醇:水(含有0.5/100的乙酸)=30:70,甲醇:水(含有1/100的乙酸)=20:80,甲醇:水(含有1/100的乙酸)=25:75,甲醇:水(含有1/100的乙酸)=30:70等不同流动相中的检测情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51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