枇杷核中总酚酸的提取及抗氧活性的研究
摘 要枇杷核中含有多种酚酸类成分,而酚酸类成分具有较好的抗氧活性,本研究主要是对枇杷核中的总酚酸进行提取并对其抗氧活性进行了研究。提取总酚酸时,在单因素的基础上,采用响应面法对主要因素(乙醇浓度、提取时间、提取次数、料液比)进行实验设计,以总酚酸含量和浸膏得率的综合评分为考察指标,建立影响因素与综合评分之间的函数关系,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枇杷核中综合评分的最佳提取工艺,即提取时间为150min,乙醇浓度为70%,提取次数为2次,料液比为1:20。经实验验证,结果总酚酸平均得率为99.25mg/g,浸膏得率平均为26.81%。在体外抗氧活性试验中发现随着总酚酸含量的提高,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增强,且清除能力均强于维生素C。该方法安全经济、操作简单、考察结果接近实际值,有利于枇杷核中化学成分的开发。
Key words: Loquat nucleus; Total phenolic acid;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Antioxygen activity目 录
1引言 1
1.1枇杷核的药理作用 1
1.1.1抗肿瘤 1
1.1.2增强免疫能力 1
1.1.3抗氧化 1
1.1.4抗炎作用 1
1.1.5改善肝纤维化作用 2
1.2枇杷核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2
1.2.1酚酸类 2
1.2.2淀粉 2
1.2.3苦杏仁苷 2
1.2.4黄酮类 2
1.2.5挥发油类 3
1.3枇杷核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3
2实验部分 4
2.1材料与仪器 4
2.1.1材料 4
2.1.2仪器 4
2.2枇杷核中总酚酸测定方法 5
2.2.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5
2.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
2.2.3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5
2.2.4对照品的测量及绘制标准曲线 6
2.3方法学的考察 7
2.3.1稳定性的考察 7
2.3.2精密度实验 7
2.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重复性试验 8
2.3.4回收率实验 8
2.4对浸膏得率的考察 8
2.5对单因素的考察 9
2.5.1乙醇浓度的考察 9
2.5.2提取时间的考察 9
2.5.3料液比的考察 10
2.5.4提取次数的考察 11
2.6响应曲面优化实验 11
2.6.1模型建立及显著性检测 11
2.6.2提取工艺的响应面分析与优化 13
2.6.3最佳工艺验证性实验 15
2.7枇杷核抗氧活性的研究 16
2.7.1样品溶液的配置 16
2.7.2 DPPH储备液的配置 16
2.7.3维生素C溶液配置 16
2.7.4测定方法 16
2.7.5结果 16
讨论与结论 18
1.讨论 18
2.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2
1 引言
1.1枇杷核的药理作用
枇杷核属于蔷薇科植物,具有镇咳平喘、抗氧化、利水消肿、增强免疫能力、抗炎、改善纤维化作用。枇杷核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抗肿瘤
枇杷核中含有绿原酸的成分较多,王丽萍等[1]研究发现绿原酸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扰乱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进而产生抗癌的作用,枇杷核中除有绿原酸外,还有多种酚酸类成分。有研究表明酚酸类物质可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及入侵,如没食子酸、阿魏酸、绿原酸、咖啡酸等[2]。但严格的说,酚酸的抗癌作用还有待验证,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了解。实验表明,当咖啡酸的量在0.05%0.5%的范围时具有抗癌的作用,当咖啡酸的量在0.5%1%的范围时它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当咖啡酸的量在2%或者大于2%时具有致癌的作用[3]。
1.1.2增强免疫能力
李鹰[4]等研究发现,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腹泻的小鼠进行检测,主要对小鼠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及免疫学腹腔吞噬功能进行测定、溶血空斑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NK细胞活性测定等方法初步探讨了中药枇杷核提取物对抗生素造成的菌群失调性腹泻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其结果表明枇杷核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正常菌群具有双重调节作用。
1.1.3抗氧化
近年来,酚酸的抗氧活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科学家发现酚酸的结构与其抗氧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58]。Yamanaka等[9]发现酚酸的抗氧活性与氧化程度有关。Media等[10]在研究中发现,酚酸的抗氧活性也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1.1.4抗炎作用
关于枇杷核是否对化痰止咳有作用,林国荣[11]采用SO2刺激法诱导小鼠咳嗽,研究枇杷核提取物的止咳活性,发现枇杷核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止咳、抗炎作用,其止咳药效果比等剂量的川贝清肺糖浆或阿司匹林都要好,说明枇杷核提取物可以减少发炎部位的细菌感染以及对自由基氧化起到抑制的作用,具有促进黏膜炎康复的效果。
1.1.5改善肝纤维化作用
据报道[12]二甲基亚硝胺制造的大鼠肝损害模型,在注射枇杷核提取物后其炎症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而枇杷核对于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与其抑制肝脏的炎症有显著关系。由此表明,枇杷核提取物改善纤维化的作用明显受肝纤维化病态的影响。
1.2枇杷核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1.2.1酚酸类
枇杷核中含有多种酚酸类成分。翁爱彬等[13,14]曾对枇杷核进行成分检测,发现酚酸是枇杷核中的主要成分,通过特定的分离方法可将酚酸中各种成分进行提取,例如具有抗菌作用的绿原酸,能够限制血小板活动,防止其凝聚的阿魏酸钠,具有止咳功效的山柰黄酮醇,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治疗功效的栎精以及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熊果酸等成分。
1.2.2淀粉
除了对以上物质进行过检测与分析,林国荣[15]等也曾对枇杷核中所含有的其他的主要成分进行过试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分析中发现枇杷核中存在淀粉颗粒,颗粒大小不一,而且同时以马铃薯等产品研究对比枇杷核中的淀粉糊化温度,发枇杷核淀粉糊化温度更高一点。
1.2.3苦杏仁苷
枇杷核中的苦杏仁苷不但可以用于镇咳和抗炎,延长癌症晚期患者的存活时间,还可以治疗肿瘤、免疫调节、抗脑缺血等作用[4]。林国荣等[11]以枇杷核为原料,筛选一种吸附性能较好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用来分离纯化苦杏仁苷。
1.2.4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次级代谢的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过敏、抗炎、抗衰老、降血脂等功能[16]。其中,抗氧化功能显著,被称为天然抗氧化剂。枇杷核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成为保健食品研究做出重要的贡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生活质量和安全,天然的抗氧化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黄酮类化合物这一类天然抗氧化剂的资源前景更是不可想象。
1.2.5挥发油类
Key words: Loquat nucleus; Total phenolic acid; Response surface analysis; Antioxygen activity目 录
1引言 1
1.1枇杷核的药理作用 1
1.1.1抗肿瘤 1
1.1.2增强免疫能力 1
1.1.3抗氧化 1
1.1.4抗炎作用 1
1.1.5改善肝纤维化作用 2
1.2枇杷核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2
1.2.1酚酸类 2
1.2.2淀粉 2
1.2.3苦杏仁苷 2
1.2.4黄酮类 2
1.2.5挥发油类 3
1.3枇杷核的研究目的与意义 3
2实验部分 4
2.1材料与仪器 4
2.1.1材料 4
2.1.2仪器 4
2.2枇杷核中总酚酸测定方法 5
2.2.1对照品溶液的配制 5
2.2.2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5
2.2.3最大吸收波长的测定 5
2.2.4对照品的测量及绘制标准曲线 6
2.3方法学的考察 7
2.3.1稳定性的考察 7
2.3.2精密度实验 7
2.3.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3重复性试验 8
2.3.4回收率实验 8
2.4对浸膏得率的考察 8
2.5对单因素的考察 9
2.5.1乙醇浓度的考察 9
2.5.2提取时间的考察 9
2.5.3料液比的考察 10
2.5.4提取次数的考察 11
2.6响应曲面优化实验 11
2.6.1模型建立及显著性检测 11
2.6.2提取工艺的响应面分析与优化 13
2.6.3最佳工艺验证性实验 15
2.7枇杷核抗氧活性的研究 16
2.7.1样品溶液的配置 16
2.7.2 DPPH储备液的配置 16
2.7.3维生素C溶液配置 16
2.7.4测定方法 16
2.7.5结果 16
讨论与结论 18
1.讨论 18
2.结论 19
参考文献 20
致 谢 22
1 引言
1.1枇杷核的药理作用
枇杷核属于蔷薇科植物,具有镇咳平喘、抗氧化、利水消肿、增强免疫能力、抗炎、改善纤维化作用。枇杷核的药理作用主要体现有以下几个方面:
1.1.1抗肿瘤
枇杷核中含有绿原酸的成分较多,王丽萍等[1]研究发现绿原酸可以抑制细胞的增殖、扰乱细胞周期、诱导细胞凋亡进而产生抗癌的作用,枇杷核中除有绿原酸外,还有多种酚酸类成分。有研究表明酚酸类物质可抑制癌细胞的转移及入侵,如没食子酸、阿魏酸、绿原酸、咖啡酸等[2]。但严格的说,酚酸的抗癌作用还有待验证,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验证了解。实验表明,当咖啡酸的量在0.05%0.5%的范围时具有抗癌的作用,当咖啡酸的量在0.5%1%的范围时它可以促进肿瘤的发生,当咖啡酸的量在2%或者大于2%时具有致癌的作用[3]。
1.1.2增强免疫能力
李鹰[4]等研究发现,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对腹泻的小鼠进行检测,主要对小鼠肠道菌群进行检测及免疫学腹腔吞噬功能进行测定、溶血空斑试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和NK细胞活性测定等方法初步探讨了中药枇杷核提取物对抗生素造成的菌群失调性腹泻小鼠肠道菌群及免疫功能的影响,其结果表明枇杷核提取物对小鼠免疫功能及肠道正常菌群具有双重调节作用。
1.1.3抗氧化
近年来,酚酸的抗氧活性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一些科学家发现酚酸的结构与其抗氧活性有着密切的关系[58]。Yamanaka等[9]发现酚酸的抗氧活性与氧化程度有关。Media等[10]在研究中发现,酚酸的抗氧活性也会因为环境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1.1.4抗炎作用
关于枇杷核是否对化痰止咳有作用,林国荣[11]采用SO2刺激法诱导小鼠咳嗽,研究枇杷核提取物的止咳活性,发现枇杷核提取物具有明显的止咳、抗炎作用,其止咳药效果比等剂量的川贝清肺糖浆或阿司匹林都要好,说明枇杷核提取物可以减少发炎部位的细菌感染以及对自由基氧化起到抑制的作用,具有促进黏膜炎康复的效果。
1.1.5改善肝纤维化作用
据报道[12]二甲基亚硝胺制造的大鼠肝损害模型,在注射枇杷核提取物后其炎症指标恢复到正常范围;而枇杷核对于四氯化碳肝损伤模型,肝纤维化的改善作用与其抑制肝脏的炎症有显著关系。由此表明,枇杷核提取物改善纤维化的作用明显受肝纤维化病态的影响。
1.2枇杷核中化学成分的研究
1.2.1酚酸类
枇杷核中含有多种酚酸类成分。翁爱彬等[13,14]曾对枇杷核进行成分检测,发现酚酸是枇杷核中的主要成分,通过特定的分离方法可将酚酸中各种成分进行提取,例如具有抗菌作用的绿原酸,能够限制血小板活动,防止其凝聚的阿魏酸钠,具有止咳功效的山柰黄酮醇,对慢性支气管炎有治疗功效的栎精以及具有抗氧化功能的熊果酸等成分。
1.2.2淀粉
除了对以上物质进行过检测与分析,林国荣[15]等也曾对枇杷核中所含有的其他的主要成分进行过试验并分析实验结果。分析中发现枇杷核中存在淀粉颗粒,颗粒大小不一,而且同时以马铃薯等产品研究对比枇杷核中的淀粉糊化温度,发枇杷核淀粉糊化温度更高一点。
1.2.3苦杏仁苷
枇杷核中的苦杏仁苷不但可以用于镇咳和抗炎,延长癌症晚期患者的存活时间,还可以治疗肿瘤、免疫调节、抗脑缺血等作用[4]。林国荣等[11]以枇杷核为原料,筛选一种吸附性能较好的大孔吸附树脂,并用来分离纯化苦杏仁苷。
1.2.4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是一类广泛存在于植物中的次级代谢的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过敏、抗炎、抗衰老、降血脂等功能[16]。其中,抗氧化功能显著,被称为天然抗氧化剂。枇杷核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还可以预防和治疗多种疾病成为保健食品研究做出重要的贡献。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注重生活质量和安全,天然的抗氧化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黄酮类化合物这一类天然抗氧化剂的资源前景更是不可想象。
1.2.5挥发油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4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