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下游江段刀鲚腹腔寄生虫的初步研究

本实验采集了不同时段长江安庆段刀鲚洄游样本作为实验材料,获取刀鲚样本生物学数据后进行解剖,提取刀鲚体内的异尖属线虫。对实验收集到的异尖属线虫进行计数、测量,并研究寄生虫与宿主渔获规格、采样时间的关系。经过计数统计,共计解剖659条刀鲚样本,采集5006尾异尖属线虫。结果表明,采集的异尖属线虫平均全长为11.09mm,平均体重为0.985mg。寄主体内的异尖属寄生虫数量与寄主的规格和性别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不同月份之间异尖属线虫数量存在较大差异。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材料 2
1.2刀鲚寄生虫的提取与处理 2
1.2.1生物学指标测定2
1.2.2生物学指标分析2
2 结果与分析2
2.1 刀鲚样本的生物学特征2
2.2 寄生虫样本的生物特征3
2.3 寄生虫数量与刀鲚宿主规格的关系4
2.4 寄生虫与刀鲚宿主性别的关系5
2.5 寄生虫与刀鲚宿主采样时间的关系5
2.6 寄生虫规格与其宿主规格的关系6
2.7 寄生虫规格与其宿主性别的关系7
3讨论8
致谢8
参考文献8
长江下游安庆段刀鲚腹腔异尖属线虫的初步研究
引言
刀鲚(Coilia nasus),隶属鲱形目鳀科鲚属,俗称刀鱼,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中国东海、渤海和黄海,为长江中重要的洄游性鱼类,享有“长江三鲜”美誉,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极受人们喜爱。
安庆地区处于长江下游平原,支流甚为发达。北岸计有二郎河至横埠河等12条支流,大多与湖泊相串通,东南向流动,注入长江;南岸计有尧渡河至青通河等6条支流,呈南北流向,注入长江。此外,龙泉河、鹰山河向南注入江西省鄱阳湖和太白湖。发源于岳西县境的淠河向北注入淮河,杭埠河向东注入巢湖。
在近十余年里,长江中下游刀鲚资源和种群组成一直处于不断变动之中。概括起来,主要有如下几点:一、产量日趋下降。每年在“刀鱼渔汛”期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然还能见到上溯产卵的刀鲚,但数量极少,已失去生产意义[1]。二、种群年龄和个体大小趋向小型化[2]。近十余年里,刀鱼种群年龄和个体大小趋向小型化现象十分明显。三、性成熟年龄提前。根据近几年的资料,其性成熟平均年龄显著提前,多在1~2龄,而3龄以上的所占比例则越来越少。四、定居型增多。刀鲚虽然属江海洄游型鱼类,但当生态条件发生变化时,隔断了它们的洄游通道,可改变原来的习性,成为定居的类型。五、.鱼体肉质下降、出现畸形。近年来,刀鲚除年龄和个体趋向小型化外,其肉质鲜美程度也明显下降,普遍反映有异味。由于鱼体不断遭受污染,不仅肉质变差,畸形个体也常有发现,严重者生殖器官也出现畸形、萎缩、发育不良等现象,且因生态环境恶化导致刀鲚起捕量急剧下降。而且刀鲚离水后较易死亡,所以现在使用的人为标记的方法对于刀鲚并不适用。
综上所述,对于刀鲚本身特性与洄游习性的论文比较多,而关于刀鲚体腔内寄生虫与刀鲚洄游习性相关性的文章还未见。本课题的研究旨在研究刀鲚寄生虫来了解刀鲚生殖洄游的规律,为日后保护渔业资源,增加刀鲚产量提供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样本为2015年4~2015年8月于安庆江段采集得到的659尾刀鲚,实验材料包括游标卡尺,电子天平,镊子,剪刀,无水乙醇等。
1.2 刀鲚寄生虫的提取与处理
使用剪刀和镊子采集刀鲚体腔内寄生的异尖属线虫,将其放入写好编号的瓶子中,使用无水乙醇浸泡保存待测。
1.3 生物学指标测定
使用游标卡尺和电子天平分别测定刀鲚样本及寄生虫样本的生物学指标。
1.4 生物学指标分析
使用SPSS20.0与Excel等软件对刀鲚寄生虫生物学指标与其寄主的关系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刀鲚样本的生物学特征
刀鲚体长而侧扁,前体稍高,向后渐尖细。头较大,吻短圆,口大而斜,下位,上颌骨下缘有锯状细齿。体被圆鳞,腹部有棱鳞,无侧线。尾鳍不发达,上叶长,下叶短,属次生性歪尾型。长江刀鲚体色呈银白色,背部一般分为青灰、淡黄和青黄交杂3种。实验样本的平均全长为258.50 mm,平均体长为237.26 mm,平均体重为47.85 g[8] 。由所测数据得到刀鲚全长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图1),函数表达式为y = 1*106x3.1688(R2 = 0.88267)。

图1 刀鲚全长和体重的关系
2.2 寄生虫样本的生物特征
异尖线属线虫幼虫虫体呈乳白色,体长一般为10~30 mm,在水中呈波浪形运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头部有一小钻齿,生殖器未发育,排泄孔开口于亚腹唇基部,胃呈黑色、柱形,与肠呈斜面连接,无前端的肠盲囊和后端的胃盲囊,尾周围有许多横纹。根据Berland的研究,异尖属线虫?型和II型分别有以下特征:?型幼虫胃长、尾短,尾端有一小尾突;II型幼虫胃短、尾长,尾端没有尾突。通常情况下II型幼虫较?型幼虫体型大。?型幼虫肠腔横断面呈“Y”型,II型幼虫肠腔横断面呈“I”或“Y”型。通常情况下,?型幼虫包括Anisakis pegreffii,Anisakis typica,Anisakis simplex,Anisakis simplex,Anisakis ziphidarum,Anisakis nascettii,II型幼虫包括Anisakis physeteris,Anisakis brevispiculata,Anisakis paggiae。[7]根据查找资料基本断定所测寄生虫为异尖线属I型幼虫,由数据得到寄生虫长度和体重之间的关系(图2),函数关系式为y = 5*106x2.0747(R2 =0.79028)。

图2 异尖属线虫的长度与重量的关系
2.3寄生虫数量与刀鲚宿主规格的关系
针对不同规格鱼体寄生的异尖线虫数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长江刀鲚洄游群体中寄生的异尖线虫数量与渔获规格相关关系并不显著(图3,图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scyz/3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