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三唑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1,2,3-三唑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很强的生物活性,在农业、高分子材料、医药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用途。本文以酰胺类农用杀菌剂啶酰菌胺为先导结构,引入1,2,3-三唑,设计合成了12个1,2,3-三唑酰胺化合物,并采用核磁共振氢谱、质谱等手段对其化学结构进行确证。初步的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对番茄灰霉病菌、小麦全蚀病菌、油菜菌核病菌、水稻恶苗病菌都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化合物2b活性最强,对油菜菌核病的EC50为3.53 μg/mL,具有进一步研究的潜力。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1 1,2,3三唑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3
1.1仪器和试剂 3
1.2以1,2,3三唑为母核的系列胺类衍生物(化合物14)的合成3
1.3 酰氯的合成4
1.4 1,2,3三唑酰胺衍生物(化合物1a4c)的合成4
1.5 化合物1a4c 结构表征5
2 抗菌活性测试6
2.1实验材料和菌种6
2.2 抑菌活性的测定 7
2.3 抗菌实验结果分析7
3 讨论8
致谢8
参考文献9
1,2,3三唑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引言
三唑可分为1,2,3三唑、1,2,4三唑以及苯并三唑[1],是一类非常重要的五元杂环。其中1,2,4三唑衍生物广泛存在农用杀菌剂领域,自上世纪70年代以三唑酮为代表进入市场至今,三唑类杀菌剂已成为重要一类。2014年三唑类杀菌剂销量总金额占全球杀菌剂的21.2%,其中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为目前市场主要销售品种[2]。但长期的不规范使用使得这些农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从而使杀菌效果降低。因此,寻找具有高活性、低毒性且结构新颖的农药先导化合物成为研究重点。
1,2,3三唑环是酰胺键的电子等排体,对氧化还原、代谢性降解及在酸碱环境下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参与氢键的作用等,这些性质使得三唑环有利于和生物分子靶标结合,同时提高分子的溶解性,因此1,2,3三唑衍生物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3]。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药物化学研究领域,已有文献报道1,2,3三唑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细菌、抗真菌、抗艾滋、抗癌、抗α糖甘酶、抗血小板等[4]。
酰胺类杀菌剂是一类重要的农用杀菌剂,在农业生产方面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酰胺类杀菌剂主要是通过影响病原菌的呼吸链电子传递系,从而达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最终导致其死亡[5,6]。2009年,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被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ung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FRAC)单独划分出来,因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系统琥珀酸脱氢酶而被正式命名为SDHIs杀菌剂。从最早的萎锈灵开始,酰胺类杀菌剂已使用了近半个世纪,但各大跨国工作一直在推出新的品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批活性高和杀菌谱广的SDHIs类杀菌剂的开发,酰胺类杀菌剂重新成为新农药发展的热点方向之一。
美国有利来路公司于1966年 [7]推出了1,4氧硫杂环己二烯类杀菌剂萎锈灵(Carboxin),做为第一种商品化酰胺类杀菌剂推向市场。萎锈灵对黑穗病、担子菌锈病及立枯丝核菌等重要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较高活性,主要被用作种子消毒剂。日本农药株式会社开发出了水田省力药剂氟酰胺(Flutolanil)。氟酰胺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用来防治某些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以及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氟酰胺不但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外,而且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德国巴斯夫公司于2003年推出的啶酰菌胺(Boscalid)是最为有名的酰胺类杀菌剂,对白粉病、灰霉病、腐烂病、根腐病等有特效,主要用于包括油菜、葡萄、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等病害的防治,销售总量占酰胺类杀菌剂销售额50%以上。因作用方式独特,与多菌灵等无交互抗性。日本三井化学公司的研究者们发明了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吡噻菌胺与现有的酰胺类杀菌剂具有不同的杀菌谱。与现有羧酰胺类杀菌剂一样,对担子菌有效外,还对子囊菌、不完全菌有效,如今已被推荐应用在防治对其他杀菌剂具有抗性的灰霉病和白粉病上[8]。
到目前为止,关于1,2,3三唑在农用杀菌剂领域的报道还很少,有着很强的开发潜力。近几年,“点击化学”[9,10]的迅速发展使得1,4二取代1,2,3三唑类衍生物的合成效率大大提高。
本论文主要针对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植物病害,以病原菌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上的琥珀酸脱氢酶(SDH)为分子靶标,参考现有商品化杀菌剂啶酰菌胺母核结构,引入具有抗菌活性的1,2,3三唑官能团,合成新型的1,2,3三唑酰胺类衍生物。并测定所合成化合物对植物病原菌(油菜菌核病菌、灰霉病菌、小麦全蚀病等)的抑菌活性。期望筛选发现高效、低毒、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新型1,2,3三唑酰胺类化合物,为新药研发奠定基础。
1 1,2,3三唑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SHZD(III)型循环水真空泵(河南予华)、WRS1B型数字熔点仪(上海仪电)、DRX400型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UHRTOF maXis超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德国Bruker)、SX500型高压蒸汽灭菌锅(日本TOMY)、N1100型旋转蒸发仪(日本EYELA)、AIRTECH SWCJ1F型超净工作台(苏州苏净)、HJ4型多头磁力加热搅拌器(金坛荣华)、ZF1型三用紫外灯(上海顾村光电)、SPX智能生化培养箱(宁波江南)、GXZ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宁波江南)、JA2003B千分之一天平(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安捷伦12100型质谱仪(美国安捷伦)、841A型磁力搅拌器(上海司乐)、DF101Z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英峪)、DHG9053AS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宁波江南)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2
1 1,2,3三唑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3
1.1仪器和试剂 3
1.2以1,2,3三唑为母核的系列胺类衍生物(化合物14)的合成3
1.3 酰氯的合成4
1.4 1,2,3三唑酰胺衍生物(化合物1a4c)的合成4
1.5 化合物1a4c 结构表征5
2 抗菌活性测试6
2.1实验材料和菌种6
2.2 抑菌活性的测定 7
2.3 抗菌实验结果分析7
3 讨论8
致谢8
参考文献9
1,2,3三唑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及抗菌活性研究
引言
三唑可分为1,2,3三唑、1,2,4三唑以及苯并三唑[1],是一类非常重要的五元杂环。其中1,2,4三唑衍生物广泛存在农用杀菌剂领域,自上世纪70年代以三唑酮为代表进入市场至今,三唑类杀菌剂已成为重要一类。2014年三唑类杀菌剂销量总金额占全球杀菌剂的21.2%,其中戊唑醇、丙环唑、氟环唑为目前市场主要销售品种[2]。但长期的不规范使用使得这些农药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抗性,从而使杀菌效果降低。因此,寻找具有高活性、低毒性且结构新颖的农药先导化合物成为研究重点。
1,2,3三唑环是酰胺键的电子等排体,对氧化还原、代谢性降解及在酸碱环境下都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并且能够参与氢键的作用等,这些性质使得三唑环有利于和生物分子靶标结合,同时提高分子的溶解性,因此1,2,3三唑衍生物具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3]。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药物化学研究领域,已有文献报道1,2,3三唑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如抗细菌、抗真菌、抗艾滋、抗癌、抗α糖甘酶、抗血小板等[4]。
酰胺类杀菌剂是一类重要的农用杀菌剂,在农业生产方面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已有研究结果表明,酰胺类杀菌剂主要是通过影响病原菌的呼吸链电子传递系,从而达到抑制病原菌的生长,最终导致其死亡[5,6]。2009年,琥珀酸脱氢酶抑制剂(SDHIs,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被杀菌剂抗性行动委员会(Fungicide Resistance Action Committee,FRAC)单独划分出来,因作用于线粒体呼吸系统琥珀酸脱氢酶而被正式命名为SDHIs杀菌剂。从最早的萎锈灵开始,酰胺类杀菌剂已使用了近半个世纪,但各大跨国工作一直在推出新的品种。特别是近年来,随着一批活性高和杀菌谱广的SDHIs类杀菌剂的开发,酰胺类杀菌剂重新成为新农药发展的热点方向之一。
美国有利来路公司于1966年 [7]推出了1,4氧硫杂环己二烯类杀菌剂萎锈灵(Carboxin),做为第一种商品化酰胺类杀菌剂推向市场。萎锈灵对黑穗病、担子菌锈病及立枯丝核菌等重要病原菌引起的病害具有较高活性,主要被用作种子消毒剂。日本农药株式会社开发出了水田省力药剂氟酰胺(Flutolanil)。氟酰胺是一种内吸性杀菌剂,用来防治某些担子菌纲真菌引起的病害,以及丝核菌引起的水稻纹枯病。氟酰胺不但具有良好的杀菌活性外,而且具有较好的杀虫活性。德国巴斯夫公司于2003年推出的啶酰菌胺(Boscalid)是最为有名的酰胺类杀菌剂,对白粉病、灰霉病、腐烂病、根腐病等有特效,主要用于包括油菜、葡萄、果树、蔬菜和大田作物等病害的防治,销售总量占酰胺类杀菌剂销售额50%以上。因作用方式独特,与多菌灵等无交互抗性。日本三井化学公司的研究者们发明了吡噻菌胺(Penthiopyrad)。吡噻菌胺与现有的酰胺类杀菌剂具有不同的杀菌谱。与现有羧酰胺类杀菌剂一样,对担子菌有效外,还对子囊菌、不完全菌有效,如今已被推荐应用在防治对其他杀菌剂具有抗性的灰霉病和白粉病上[8]。
到目前为止,关于1,2,3三唑在农用杀菌剂领域的报道还很少,有着很强的开发潜力。近几年,“点击化学”[9,10]的迅速发展使得1,4二取代1,2,3三唑类衍生物的合成效率大大提高。
本论文主要针对农业生产中重要的植物病害,以病原菌线粒体呼吸电子传递链上的琥珀酸脱氢酶(SDH)为分子靶标,参考现有商品化杀菌剂啶酰菌胺母核结构,引入具有抗菌活性的1,2,3三唑官能团,合成新型的1,2,3三唑酰胺类衍生物。并测定所合成化合物对植物病原菌(油菜菌核病菌、灰霉病菌、小麦全蚀病等)的抑菌活性。期望筛选发现高效、低毒、具有潜在开发价值的新型1,2,3三唑酰胺类化合物,为新药研发奠定基础。
1 1,2,3三唑酰胺类衍生物的合成
1.1 仪器与试剂
仪器:SHZD(III)型循环水真空泵(河南予华)、WRS1B型数字熔点仪(上海仪电)、DRX400型核磁共振仪(德国Bruker)、UHRTOF maXis超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仪(德国Bruker)、SX500型高压蒸汽灭菌锅(日本TOMY)、N1100型旋转蒸发仪(日本EYELA)、AIRTECH SWCJ1F型超净工作台(苏州苏净)、HJ4型多头磁力加热搅拌器(金坛荣华)、ZF1型三用紫外灯(上海顾村光电)、SPX智能生化培养箱(宁波江南)、GXZ智能型光照培养箱(宁波江南)、JA2003B千分之一天平(上海越平科学仪器有限公司)、安捷伦12100型质谱仪(美国安捷伦)、841A型磁力搅拌器(上海司乐)、DF101Z集热式恒温加热磁力搅拌器(巩义英峪)、DHG9053AS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宁波江南)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2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