氮肥运筹对早播大豆产量的影响
:试验于2014年于江浦试验田进行,每亩施纯氮8kg。选择南农09-60大豆品种为材料研究了不同氮肥基追比率(基肥与磷钾肥一起施入,追肥于花期施入,基追比分为三个比率分别设为:0:10,5:5,10:0。记为R1,R2,R3。)对大豆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分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R1施肥方法提高了大豆的叶面积指数及比叶重,提高了最终经济系数,最终提高大豆产量;R3处理促使植株茎、叶干物质量在生育前期积累过多,造成营养生长过旺,植株徒长而干物质向荚的分配率低,造成减产。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材料 2
1.2实验设计 2
1.3样品采集与测试2
1.3.1取样时期及方法2
1.3.2样品测试时期及方法2
2结果与分析3
2.1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表观指标的影响3
2.1.1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3
2.1.2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叶面积指数的影响3
2.2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的生理指标的影响 3
2.2.1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不同时期氮素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3
2.2.2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
2.3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群体质量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4
2.3.1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油脂含量的影响 5
2.3.2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6
3讨论6
致谢7
参考文献7
表1大豆农艺性状数据表 3
图1叶面积指数增长示意图3
表2大豆不用部位氮素积累状况表3
表3 不同时期大豆叶绿素含量表4
表4 大豆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状况表4
图2 不同施肥比率下大豆油脂含量图6
图3不同施肥比率下大豆蛋白质含量图6
氮肥运筹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引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其蛋白质含量在 40%左右,脂肪含量20%左右,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具有极高营养价值!高生理活性和广泛工业用途的宝贵生物资源。随着人们对蛋白质、脂肪需求量的增加,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 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 880万 hm2,较上年减少39万hm2;产量为1520万t,较上年增加22万t;单产为1730 kg/ hm2。到2011 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788.695万hm2,约占全国作物总播种面积11057.3万hm2的7.13%。我国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 933 万 hm2左右,总产量1500万~170万t,必须靠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1996年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大国,大豆进口量在2003年首次超过本国产量。2007年我国大豆产量1440万t,大豆进口量突3000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08 年国产大豆1600万t,进口大豆 3744万t,是国产大豆的2.3倍,且进口量仍在增加。2009年国产大豆 1450万t,进口大豆4248万t。201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增至5480万t,为国产大豆的3.65倍,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影响大豆高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播期、氮磷钾肥、施肥量,密度,田间配置等,由于大豆本身含有根瘤可以自身固氮的特殊因素,以及氮素是影响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孙超等2012),所以生产上对大豆氮肥研究比较多。但根瘤固氮量是否能满足大豆不同时期需求,采用怎样的施肥比率才能更好地协调大豆本身根瘤固氮的关系,生产上尚未见有报道,所以本研究从不同施肥比率以求获得怎样的施氮肥比率才能获得大豆高产,以及高产的群体质量及对应相关参数。
氮素对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近年来,对高产大豆生理参数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干物质积累是人们关注的重要生理参数之一。国外有学者主张通过增大叶面积指数来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最终实现产量的突破,也有人对“曲茎短节间”大豆寄予厚望,认为这有利于通过密植截获到更多阳光,增加单位土地面积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大豆对氮素的积累速率与其干物质积累速率有着密切关系,只有保持植株组织较高的氮素水平,才能为籽粒高产打下基础。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不同施肥量间、不同种植密度间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均存在较大差异;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经济产量呈正相关变化趋势,其中盛花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荚鼓粒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国内外学者已对各种氮化合物合成、分解、相互转化、相互制约及转化过程中的酶促反应和能量代换等进行了研究,进而提高氮肥利用率。
氮素调控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营养组织中氮的损失同蛋白质的降解和生理活性的下降有关,这说明氮素的积累分配在产量与品质形成是相辅相成的。氮素调控对大豆品质的影响:氮素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前人研究因不同基因型品种和分析方法等原因,结论不一致。有的学者研究认为,籽粒形成过程中,籽粒大量的氮素积累,对产量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大量的氮素是由营养器官转移到籽粒之中的,是形成蛋白质重要来源。大豆施氮可能增加植株的氮素积累,增加单株的有效荚数和粒数,从而提高籽粒产量和改善品质,但不同品种对氮肥的反应和需氮量有较大差异,早熟和早中熟品种施氮效果优于中熟和中晚熟品种,高蛋白品种好于低蛋白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选择南农0960大豆品种。
1.2 实验设计
设3个不同施肥比率。每亩施纯氮8kg;磷钾肥做基肥;磷肥过磷酸钙20kg/亩钾肥kcl7.5kg/亩。播期记做B1;氮肥分为基肥与追肥施用。基肥与磷钾肥一起施入,追肥于花期施入,基追比分为三个比率分别设为:0:10,5:5,10:0。记为R1,R2,R3。小区面积:3*5=15m2。行距:50cm,株距20cm,每亩1.33万株。每小区6行;随机区组,3次重复。
1.3样品采集与测试
1.3.1取样时期及方法
分别于苗期、花期、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取鲜样及干样,鲜样用于后期测叶绿素等生理指标,干样于取样时1050c杀青30min,800c烘干测其不同部位干物质积累状况。
1.3.2样品测试项目及方法
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情况:分别于苗期、花期、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取鲜样及干样,鲜样用于后期测叶绿素等生理指标,干样于取样时1050c杀青30min,800c烘干测其不同部位干物质积累状况。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实验材料 2
1.2实验设计 2
1.3样品采集与测试2
1.3.1取样时期及方法2
1.3.2样品测试时期及方法2
2结果与分析3
2.1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表观指标的影响3
2.1.1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 3
2.1.2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叶面积指数的影响3
2.2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的生理指标的影响 3
2.2.1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不同时期氮素转运及分配的影响 3
2.2.2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不同时期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
2.3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群体质量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4
2.3.1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油脂含量的影响 5
2.3.2不同施肥比率对早播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6
3讨论6
致谢7
参考文献7
表1大豆农艺性状数据表 3
图1叶面积指数增长示意图3
表2大豆不用部位氮素积累状况表3
表3 不同时期大豆叶绿素含量表4
表4 大豆生育期干物质积累状况表4
图2 不同施肥比率下大豆油脂含量图6
图3不同施肥比率下大豆蛋白质含量图6
氮肥运筹对大豆产量的影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引言
引言: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富含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其蛋白质含量在 40%左右,脂肪含量20%左右,富含不饱和脂肪酸,是具有极高营养价值!高生理活性和广泛工业用途的宝贵生物资源。随着人们对蛋白质、脂肪需求量的增加,大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的数据显示,2010 年中国大豆播种面积为 880万 hm2,较上年减少39万hm2;产量为1520万t,较上年增加22万t;单产为1730 kg/ hm2。到2011 年,我国大豆播种面积为788.695万hm2,约占全国作物总播种面积11057.3万hm2的7.13%。我国大豆常年种植面积在 933 万 hm2左右,总产量1500万~170万t,必须靠大量进口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1996年我国成为大豆净进口大国,大豆进口量在2003年首次超过本国产量。2007年我国大豆产量1440万t,大豆进口量突3000万t,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大豆进口国。2008 年国产大豆1600万t,进口大豆 3744万t,是国产大豆的2.3倍,且进口量仍在增加。2009年国产大豆 1450万t,进口大豆4248万t。2010年,我国大豆进口量增至5480万t,为国产大豆的3.65倍,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影响大豆高产的因素有很多,包括播期、氮磷钾肥、施肥量,密度,田间配置等,由于大豆本身含有根瘤可以自身固氮的特殊因素,以及氮素是影响产量最重要的因素(孙超等2012),所以生产上对大豆氮肥研究比较多。但根瘤固氮量是否能满足大豆不同时期需求,采用怎样的施肥比率才能更好地协调大豆本身根瘤固氮的关系,生产上尚未见有报道,所以本研究从不同施肥比率以求获得怎样的施氮肥比率才能获得大豆高产,以及高产的群体质量及对应相关参数。
氮素对大豆干物质积累的影响:近年来,对高产大豆生理参数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其中干物质积累是人们关注的重要生理参数之一。国外有学者主张通过增大叶面积指数来增加干物质积累量最终实现产量的突破,也有人对“曲茎短节间”大豆寄予厚望,认为这有利于通过密植截获到更多阳光,增加单位土地面积干物质积累量,达到提高产量的目的。大豆对氮素的积累速率与其干物质积累速率有着密切关系,只有保持植株组织较高的氮素水平,才能为籽粒高产打下基础。一些研究结果表明:品种间、不同施肥量间、不同种植密度间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均存在较大差异;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经济产量呈正相关变化趋势,其中盛花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荚鼓粒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国内外学者已对各种氮化合物合成、分解、相互转化、相互制约及转化过程中的酶促反应和能量代换等进行了研究,进而提高氮肥利用率。
氮素调控对大豆产量的影响:营养组织中氮的损失同蛋白质的降解和生理活性的下降有关,这说明氮素的积累分配在产量与品质形成是相辅相成的。氮素调控对大豆品质的影响:氮素对大豆蛋白质含量的影响,前人研究因不同基因型品种和分析方法等原因,结论不一致。有的学者研究认为,籽粒形成过程中,籽粒大量的氮素积累,对产量形成有重要的作用,大量的氮素是由营养器官转移到籽粒之中的,是形成蛋白质重要来源。大豆施氮可能增加植株的氮素积累,增加单株的有效荚数和粒数,从而提高籽粒产量和改善品质,但不同品种对氮肥的反应和需氮量有较大差异,早熟和早中熟品种施氮效果优于中熟和中晚熟品种,高蛋白品种好于低蛋白品种。
1 材料与方法
1.1 实验材料
实验材料选择南农0960大豆品种。
1.2 实验设计
设3个不同施肥比率。每亩施纯氮8kg;磷钾肥做基肥;磷肥过磷酸钙20kg/亩钾肥kcl7.5kg/亩。播期记做B1;氮肥分为基肥与追肥施用。基肥与磷钾肥一起施入,追肥于花期施入,基追比分为三个比率分别设为:0:10,5:5,10:0。记为R1,R2,R3。小区面积:3*5=15m2。行距:50cm,株距20cm,每亩1.33万株。每小区6行;随机区组,3次重复。
1.3样品采集与测试
1.3.1取样时期及方法
分别于苗期、花期、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取鲜样及干样,鲜样用于后期测叶绿素等生理指标,干样于取样时1050c杀青30min,800c烘干测其不同部位干物质积累状况。
1.3.2样品测试项目及方法
各生育期干物质积累情况:分别于苗期、花期、荚期、鼓粒期、成熟期取鲜样及干样,鲜样用于后期测叶绿素等生理指标,干样于取样时1050c杀青30min,800c烘干测其不同部位干物质积累状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5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