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飞虱不同地理种群的滞育特点及对光周期的敏感虫态
摘要:明确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在滞育上地理种群的差异,对于防止病毒的传播和该害虫的爆发十分重要。我们从越南河内热带地区(21.02°N, 105.85°E),中国江苏省姜堰亚热带地区 (32.51°N, 120.15°E),中国吉林省长春温带地区(43.89°N, 125.32°E)这三个地区收集来的灰飞虱种群,调查了灰飞虱的滞育特性。我们对六个光周期(LD4:20 LD8:16、LD10:14 LD12:12,LD14:10和LD16:8)和两个温度(20°C和27°C)下进行了研究。我们的结果表明:灰飞虱的第4龄期在短光照时进入滞育。三个地理种群灰飞虱都显示出一种典型的长光周期反应。短光周期和低温诱导并维持幼虫滞育的状态。高纬度地区或更低温度会导致更高的滞育率和较长的临界光周期。但是,滞育率都未达到100%。在长春灰飞虱的种群中,第1、2龄幼虫对光周期的滞育诱导表现出最高敏感性。将灰飞虱若虫在短光周期下的滞育诱导与灰飞虱的幼虫在长光周期下的滞育诱导进行转换。基于这些结果,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由于灰飞虱在可变环境中进化,其保持滞育的倾向并不强。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2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昆虫2
1.2方法 3
1.2.1光周期和温度对若虫发育的影响3
1.2.2滞育诱导的敏感阶段3
2 结果与分析4
2.1数据分析4
2.2 结果4
2.2.1若虫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4
2.2.2滞育的标准7
2.2.3 滞育诱导的地理变异7
2.2.4 滞育诱导的敏感阶段9
3.讨论10
3.1 灰飞虱滞育特10
3.2 灰飞虱滞育的地理变异11
3.3 灰飞虱可诱导滞育的敏感阶段12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
灰飞虱不同地理种群的滞育特点及对光周期的敏感虫态
引言
引言:滞育是一种发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受阻状态,当昆虫在不良气候或环境条件下生存时,滞育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与适应性相关的滞育特性往往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滞育的地理变异对气候适应的研究有特殊的益处,因为气候强烈的随地理因素而变化。滞育之间的种群差异已确定为一些支持局部适应,甚至是环境压力适应的假说提供依据[12]。对滞育特性的了解不但对于理解某个特定昆虫生活史的特点,而且对于理解它的适应机制都很重要,这种适应机制对于害虫管理新策略的发展至关重要[3]。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是水稻和小麦的重要经济害虫,从菲律宾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发生在温带地区[4]。成虫和若虫吸食水稻的汁液从而导致粮食减产和品质下降。灰飞虱还会传播病毒,这通常比吸食导致更严重的产量损失[56]。灰飞虱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杂草和麦田里以第3,4,5龄若虫越冬[78]。灰飞虱的越冬种群决定了来年灰飞虱的数量基数和病毒的来源。所以,我们应该明确灰飞虱的越冬特点。
然而,对灰飞虱是否以滞育的形式进行越冬,这个说法并不统一。Kisimoto报道:灰飞虱在日本以滞育的形式越冬,这种方式很灵活并且由基因决定。Noda 也支持这个结论[8]。日本的9个灰飞虱种群显示出在滞育方面地理的差异。在对韩国Milyang地区越冬灰飞虱进行调查时发现,从12月到4月期间越冬若虫体重不断增长。基于这一发现,Bael [9]声称越冬的灰飞虱只有很少或几乎没有滞育特征。Pu [10]表明,在中国江苏省南部,灰飞虱不进行滞育,所以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灰飞虱能否滞育呢?此外,灰飞虱可以远距离迁移,这就会产生以下问题:如果灰飞虱能进行滞育,在不同气候区,不同种群的滞育特征会有很大差异吗?
在本研究中,为了揭示灰飞虱的滞育特性,我们在不同温度和光照下模拟自然条件。我们从越南河内热带气候(21.02°N, 105.85°E),中国江苏省姜堰亚热带气候 (32.51°N, 120.15°E),中国吉林省长春温带气候(43.89°N, 125.32°E)这三个地区采集了三个灰飞虱种群。根据不同恒定温度、光周期下若虫的发育,我们发现从三个种群收集来的灰飞虱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入滞育。此外,我们测量了可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和敏感阶段。结果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滞育物种的越冬生态和地理变异的特性。我们还讨论了灰飞虱局部性适应和滞育的生活史。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昆虫
我们采集灰飞虱的三个不同气候带的气候条件(表1)。实验昆虫在实验前,被饲养在长光周期(LD16:8)的25°C的实验室里的水稻上来培育下一代。
1.2方法
1.2.1光周期和温度对若虫发育的影响
一日龄的雄性和雌性成虫被转移到装有水稻稻苗的500毫升透明杯中来让其取食和产卵。我们将杯子分别放置到20°C和27°C的六个光周期条件(LD4:20、LD8:16 LD10:14,LD12:12,LD14:10和LD16:8)下。并在孵化的12小时内,将孵化出的每只若虫分别放置在装有新鲜水稻稻苗的玻璃试管(直径1.5厘米,长15厘米)中,直至羽化。食品和容器每隔几天清理一次,以保持水稻的新鲜度。每天检查蜕皮程度来确定若虫的虫龄。每组实验至少实验100只若虫。那些逃走的若虫不包含在内。所有实验在配备有四个30瓦荧光管,靠一个自动定时开关控制的培养箱中进行。光强度是500 lx 600 lx,温度变化为±0.5°C。利用在饲养盒外放置不透明的罩子来人为营造黑暗期。
1.2.2滞育诱导的敏感阶段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灰飞虱在短光周期内可以进入滞育。在长光周期(LD16:8)下没有若虫进入滞育,而在短光周期(LD10:14)下大多数若虫可以进入滞育。因此,我们通过对若虫在长光周期(LD16:8)和短光周期(LD10:14)的相互转换,来研究它的滞育敏感阶段(表2)。本次实验使用长春的种群,在22°C条件下进行,使用的昆虫的数量在31到62之间。处理样本数量在73158之间。
表1:灰飞虱的采集地点
Table 1: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Laodelphax striatellus included in the study
种群(缩写)
Populations (abbreviation)
采集地点
(经度、纬度、高度)
Location of collection
(longitude, latitude, altitude)
气候条件
Climatic
condition
年平均温度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收集日期(年,月)
Collection date
(year month)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2
引言2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昆虫2
1.2方法 3
1.2.1光周期和温度对若虫发育的影响3
1.2.2滞育诱导的敏感阶段3
2 结果与分析4
2.1数据分析4
2.2 结果4
2.2.1若虫发育历期的地理变异4
2.2.2滞育的标准7
2.2.3 滞育诱导的地理变异7
2.2.4 滞育诱导的敏感阶段9
3.讨论10
3.1 灰飞虱滞育特10
3.2 灰飞虱滞育的地理变异11
3.3 灰飞虱可诱导滞育的敏感阶段12
致谢12
参考文献12
..
灰飞虱不同地理种群的滞育特点及对光周期的敏感虫态
引言
引言:滞育是一种发展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受阻状态,当昆虫在不良气候或环境条件下生存时,滞育就会表现出明显的优势。与适应性相关的滞育特性往往是适应性进化的结果。滞育的地理变异对气候适应的研究有特殊的益处,因为气候强烈的随地理因素而变化。滞育之间的种群差异已确定为一些支持局部适应,甚至是环境压力适应的假说提供依据[12]。对滞育特性的了解不但对于理解某个特定昆虫生活史的特点,而且对于理解它的适应机制都很重要,这种适应机制对于害虫管理新策略的发展至关重要[3]。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en)是水稻和小麦的重要经济害虫,从菲律宾到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其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主要发生在温带地区[4]。成虫和若虫吸食水稻的汁液从而导致粮食减产和品质下降。灰飞虱还会传播病毒,这通常比吸食导致更严重的产量损失[56]。灰飞虱在温带和亚热带的杂草和麦田里以第3,4,5龄若虫越冬[78]。灰飞虱的越冬种群决定了来年灰飞虱的数量基数和病毒的来源。所以,我们应该明确灰飞虱的越冬特点。
然而,对灰飞虱是否以滞育的形式进行越冬,这个说法并不统一。Kisimoto报道:灰飞虱在日本以滞育的形式越冬,这种方式很灵活并且由基因决定。Noda 也支持这个结论[8]。日本的9个灰飞虱种群显示出在滞育方面地理的差异。在对韩国Milyang地区越冬灰飞虱进行调查时发现,从12月到4月期间越冬若虫体重不断增长。基于这一发现,Bael [9]声称越冬的灰飞虱只有很少或几乎没有滞育特征。Pu [10]表明,在中国江苏省南部,灰飞虱不进行滞育,所以我们提出一个问题:灰飞虱能否滞育呢?此外,灰飞虱可以远距离迁移,这就会产生以下问题:如果灰飞虱能进行滞育,在不同气候区,不同种群的滞育特征会有很大差异吗?
在本研究中,为了揭示灰飞虱的滞育特性,我们在不同温度和光照下模拟自然条件。我们从越南河内热带气候(21.02°N, 105.85°E),中国江苏省姜堰亚热带气候 (32.51°N, 120.15°E),中国吉林省长春温带气候(43.89°N, 125.32°E)这三个地区采集了三个灰飞虱种群。根据不同恒定温度、光周期下若虫的发育,我们发现从三个种群收集来的灰飞虱可以在一定条件下进入滞育。此外,我们测量了可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和敏感阶段。结果可以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个滞育物种的越冬生态和地理变异的特性。我们还讨论了灰飞虱局部性适应和滞育的生活史。
1.材料和方法
1.1 材料:昆虫
我们采集灰飞虱的三个不同气候带的气候条件(表1)。实验昆虫在实验前,被饲养在长光周期(LD16:8)的25°C的实验室里的水稻上来培育下一代。
1.2方法
1.2.1光周期和温度对若虫发育的影响
一日龄的雄性和雌性成虫被转移到装有水稻稻苗的500毫升透明杯中来让其取食和产卵。我们将杯子分别放置到20°C和27°C的六个光周期条件(LD4:20、LD8:16 LD10:14,LD12:12,LD14:10和LD16:8)下。并在孵化的12小时内,将孵化出的每只若虫分别放置在装有新鲜水稻稻苗的玻璃试管(直径1.5厘米,长15厘米)中,直至羽化。食品和容器每隔几天清理一次,以保持水稻的新鲜度。每天检查蜕皮程度来确定若虫的虫龄。每组实验至少实验100只若虫。那些逃走的若虫不包含在内。所有实验在配备有四个30瓦荧光管,靠一个自动定时开关控制的培养箱中进行。光强度是500 lx 600 lx,温度变化为±0.5°C。利用在饲养盒外放置不透明的罩子来人为营造黑暗期。
1.2.2滞育诱导的敏感阶段
根据以上实验结果,我们发现灰飞虱在短光周期内可以进入滞育。在长光周期(LD16:8)下没有若虫进入滞育,而在短光周期(LD10:14)下大多数若虫可以进入滞育。因此,我们通过对若虫在长光周期(LD16:8)和短光周期(LD10:14)的相互转换,来研究它的滞育敏感阶段(表2)。本次实验使用长春的种群,在22°C条件下进行,使用的昆虫的数量在31到62之间。处理样本数量在73158之间。
表1:灰飞虱的采集地点
Table 1: Geographic populations of Laodelphax striatellus included in the study
种群(缩写)
Populations (abbreviation)
采集地点
(经度、纬度、高度)
Location of collection
(longitude, latitude, altitude)
气候条件
Climatic
condition
年平均温度
Mean annual
temperature
收集日期(年,月)
Collection date
(year month)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