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猪场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调查及防治

针对某猪场保育栏断奶仔猪腹泻问题,进行了关于断奶仔猪腹泻病因的调查。通过剖检、细菌学检测、病毒学检测和寄生虫学检测,查明腹泻病因为致病性大肠杆菌、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及猪球虫。并针对以上病因展开治疗及提出预防措施,跟进调查确认防治措施切实有效。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1
1.1 研究条件1
1.2 实验方法1
1.2.1仪器设备及试剂1
1.2.2细菌学分析1
1.2.3寄生虫鉴定2
1.2.4病毒检测2
2结果与分析2
2.1病例11
2.1.1病料的采集 1
2.1.2临床症状观察1
2.1.3发病统计2
2.1.4病理剖检2
2.1.5实验室诊断结果2
2.1.6结论及治疗 3
2.2病例23
2.2.1临床症状3
2.2.2病理剖检3
2.2.3实验室诊断结果2
2.2.4结论及治疗2
3讨论3
3.1预防3
3.1.1针对大肠杆菌腹泻的预防办法 3
3.1.2针对流行性腹泻病毒腹泻的预防办法3
3.1.3寄生虫性腹泻的预防办法3
3.2治疗3
3.2.1针对大肠杆菌腹泻的治疗办法3
3.2.2针对流行性腹泻病毒腹泻的治疗办法4
3.2.3寄生虫性腹泻的治疗办法4
3.3 对于腹泻的普遍综合防治措施4
4总结 4
致谢5
参考文献5
表1某猪场六条生产线仔猪腹泻情况2
表2小鼠腹腔注射攻毒实验2
某猪场断奶仔猪腹泻的病因调查及防治
引言
引言 随着中国养猪业的规模化和集约化发展,仔猪腹泻病已成为仔猪生长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种疾病。未能及时采取合理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将会增加猪场的发病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和死亡率。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数字表明,30公斤以下的仔猪年均发病率可达46.5%,死亡率高达10.3%,大约20%25%的死亡是由腹泻引起的。这表明仔猪腹泻对养猪业的发展有很大的危害,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为提高养猪生产的整体效率,如何有效控制和控制仔猪腹泻,提高养猪成活率已成为当前养猪生产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本文通过猪场实地调查研究了仔猪腹泻的原因,并制定了预防和治疗仔猪腹泻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条件
实地调研某地猪场,对其6条生产线的断奶仔猪进行调查,存在大量仔猪腹泻病例,具备研究条件。
1.2 实验方法
进行剖检、细菌学鉴定、寄生虫鉴定、病毒检测等检查方式
1.2.1仪器设备及试剂
解剖台、手术刀、手术剪、显微镜、酒精灯、麦康凯琼脂培养基、饱和食盐水、病毒快速检测试纸。
1.2.2细菌学分析
平板划线培养:将接种环在酒精灯上灭菌后,沾取样本涂在麦康凯琼脂培养基上,涂样本时分区涂抹,每次涂抹后接种环都要进行酒精灯灭菌处理。涂抹后倒置培养基放于适合环境培养。
液体培养基接种:将平板上的明显单一菌落用灭菌后的接种环接种于液体培养基,置于适合环境培养增殖。
攻毒实验:取0.5ml液体培养基内菌液,给小鼠进行腹腔注射。相对给另一只小鼠注射0.5ml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
1.2.3寄生虫鉴定 饱和食盐水漂浮法:挑取1克腹泻样本放在盛有少量饱和盐水青霉素小瓶内, 搅拌均匀后,加饱和盐水至瓶口,挑取浮于水面的粪渣,再加饱和盐水至稍高于瓶口而不溢出为止。在瓶口轻轻覆盖一载玻片,注意不要产生气泡;如有较大气泡,要揭开载玻片加满饱和盐水后再盖好。15分钟后,将载玻片迅速翻转,放置于镜下观察。
1.2.4病毒检测 采用快速检测试纸进行检测, 用吸管滴一滴样本放入稀释液中混匀,将3~4滴混合液加入试纸卡加样孔中,2分钟后开始观察结果,15分钟后终止观察,在试纸卡C和T处均显红色,则为阳性;只在试纸卡C处显红色,判为阴性;在试纸卡C处不显红色,该试验不成立,判为失效。?
2 结果分析
2.1病例1
2.1.1病料的采集 采集猪场保育栏腹泻仔猪肠腔内容物及粪样,在3 h 内对其进行细菌分离和病毒检测。
2.1.2临床症状观察 腹泻仔猪精神状态萎靡,水样腹泻,粪便呈现水泥浆样,从灰色或灰黄色开始,后来变为血性水痢,有明显的腥臭味。部分腹泻仔猪在采食槽料后,会出现呕吐症状。一些患病的猪体温略高,缺乏精力甚至抑郁,食欲不振或浪费。长期腹泻造成营养不良,影响仔猪的正常生存代谢,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2.1.3发病统计 对调研猪场10月份六条生产线中仔猪进行统计,记录其总头数、腹泻头数、死亡数,并计算腹泻率和死亡率。各生产线均存在仔猪腹泻的问题,且腹泻率较高,其中3、4号生产线相对比较严重。
表1某猪场10月份六条生产线仔猪腹泻情况
生产线
仔猪数
腹泻仔猪数
腹泻率
死亡数
死亡率
1号
703
71
10.10%
8
1.13%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21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