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区犬细小病毒的分离鉴定及vp2基因的遗传进化分析
1犬细小病毒病是一种具有强传染性和致死性的病毒性疾病。该病是由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引起的以犬呕吐、剧烈水样腹泻且粪便腥臭带血、严重脱水、心肌炎以及体内白细胞总数下降为主要症状的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家养和野生犬科动物中。[目的] 本实验通过对大学附近地区CPV的VP2全长基因进行扩增并测序,进而对附近地区当前流行的CPV毒株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方法] 在大学动物医院教学实习期间,采集疑似CPV感染病犬的肛拭子30份。应用PCR方法检测CPV阳性率,对于CPV阳性的样本应用猫肾传代细胞(Feline kidney 81 cell, F81)分离病毒,经过PCR扩增及序列测定的方法证明分离的病毒是否为CPV。[结果] 在30份肛拭子样本中有5份样本的PCR检测结果是CPV阳性,经过F81细胞系分毒,从5份样本中分离出5株病毒,经PCR扩增及测序分析证明所分离的病毒基因型为CPV-2a及CPV-2c。[结论] 我校教学实习医院接诊的病例证明,附近地区CPV基因型未发生突变,在可控范围内。
目录
引言
细小病毒是最小的一类单股负链DNA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1]。此类病毒由于体积较小且大多数成员致病性并不明显,因此起初并未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后经研究发现,犬细小病毒病是危害犬类的最主要烈性传染病之一,从而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细小病毒属的成员,具有本属病毒的典型形态和结构。外形呈轴对称的二十面体,电镜下观察其病毒颗粒为圆形或六边形,直径25nm左右[2]。CPV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发现于北美洲和欧洲,为区别于犬极小病毒(Minute virus of canine, MCV)而命名为CPV2(Canine parvovirus type 2)[3, 4]。
CPV是导致犬患心肌炎和急性出血性肠炎的主要病原体,感染CPV后,发病率为100%,死亡率占10%[5]。
早在1978年和1979年,Thomson和Kelly分别从患有肠炎的病犬粪便中分离到了CPV,为与1967年Binn等人发现的MVC区分,此病毒被命名为“2型犬细小病毒”(CPV2)[57]。在早期研究中发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CPV2可在各个品种、性别、年龄的犬种中进行快速传播,6到24周龄的幼犬发病更甚。
1983年徐汉坤等人[8]接诊一例犬群爆发传染性肠炎的病例,经过临床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犬群感染的是2型犬细小病毒,由此我国首次报道了犬细小病毒病在国内的流行传播。
1980年,Parrish等人发现新型变异株,命名为CPV2a(Canine parvovirus type 2a),此后,CPV2a逐渐取代CPV2,在世界范围内流行[9, 10],紧接着1984年新的变异株CPV2b(Canine parvovirus type 2b)被发现,研究发现,CPV2a和CPV2b对犬细胞的适应性更强,从而扩大了宿主范围,至此2型犬细小病毒不仅可以感染犬,并且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感染猫。2000年,CPV2c(Canine parvovirus type 2c)首次由意大利分离,之后在欧洲国家、越南、北美和南美洲逐渐流行。虽然现今CPV2c已成为美洲国家和欧洲部分国家的主要流行株,但CPV2c在中国流行较晚,2010年我国才首次检测出CPV2c型变异株,2014年成功分离到了第一株中国CPV2c毒株[11]。
VP2全长1755nt,编码584个氨基酸,VP2基因编码的是CPV2的免疫原性蛋白,是CPV2的主要抗原决定簇,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VP2基因上的蛋白转角区loop1和loop3及其N端基因属于B细胞重要的抗原表位区,此类区域的氨基酸残基的改变会导致CPV2毒株发生抗原漂移[12]。VP2基因上的几个关键碱基和氨基酸的变异都会使CPV2的抗原特异性和宿主范围发生改变[13]。
为了解当前我国南京地区CPV的流行情况,本实验进行了目前大学宠物医院接诊的来自全城各处病犬CPV基因型的调查,2017年9月10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我校动物医院实习期间,收集得到30份疑似犬细小病毒病患犬的肛拭子,从中分离到5株病毒,经过病毒鉴定及基因变异分析,证明我们所分离的病毒均为CPV。本研究为之后实验室进行CPV变异研究、基因型调查以及防治方法提供了新的数据信息和病料基础。
实验一 犬细小病毒分离鉴定
1 材料
1.1 病料与细胞
病料样本来源于2017.9.10~2017.12.31在我校动物医院实习期间采集的疑似感染CPV的肠炎患犬肛拭子,采集的同时需登记每只患犬的年龄、品种、性别、免疫情况、体温及特征发病症状。采集好的肛拭子仅拭子部分,其余部分折断弃掉,保存于装有1~1.5ml DMEM培养液的2ml EP管中。每只患犬的肛拭子与其登记好的信息保存在一起,标记序号,防止错乱,所有病料暂存于20℃冰箱,每隔一星期用冰盒将采集好的病料从医院运送到实验室,保存于80℃冰箱中或用于病毒分离。猫肾传代细胞系(Feline kidney 81 cell, F81)为大学动物医学院免疫研究所保存。对本实验收集的样品的编号及背景信息见表1。
表1 实验样品的背景信息
Tab.1 Background of the laboratory sample collected
编号
年龄
品种
性别(雄/雌性)
免疫情况(是/否)
体温(℃)
试纸条检测(阴/阳性)
症状
01
8月龄
拉布拉多犬
雄性
是
39.8
阳性
腹泻
02
2岁
杂种犬
雌性
是
38.6
阳性
血便
03
4月龄
博美犬
雌性
否
目录
引言
细小病毒是最小的一类单股负链DNA病毒,在自然界中分布广泛[1]。此类病毒由于体积较小且大多数成员致病性并不明显,因此起初并未引起研究人员的广泛关注。后经研究发现,犬细小病毒病是危害犬类的最主要烈性传染病之一,从而引起了公众的关注。
犬细小病毒(Canine parvovirus, CPV)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亚科、细小病毒属的成员,具有本属病毒的典型形态和结构。外形呈轴对称的二十面体,电镜下观察其病毒颗粒为圆形或六边形,直径25nm左右[2]。CPV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发现于北美洲和欧洲,为区别于犬极小病毒(Minute virus of canine, MCV)而命名为CPV2(Canine parvovirus type 2)[3, 4]。
CPV是导致犬患心肌炎和急性出血性肠炎的主要病原体,感染CPV后,发病率为100%,死亡率占10%[5]。
早在1978年和1979年,Thomson和Kelly分别从患有肠炎的病犬粪便中分离到了CPV,为与1967年Binn等人发现的MVC区分,此病毒被命名为“2型犬细小病毒”(CPV2)[57]。在早期研究中发现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CPV2可在各个品种、性别、年龄的犬种中进行快速传播,6到24周龄的幼犬发病更甚。
1983年徐汉坤等人[8]接诊一例犬群爆发传染性肠炎的病例,经过临床分析和流行病学调查,证实了犬群感染的是2型犬细小病毒,由此我国首次报道了犬细小病毒病在国内的流行传播。
1980年,Parrish等人发现新型变异株,命名为CPV2a(Canine parvovirus type 2a),此后,CPV2a逐渐取代CPV2,在世界范围内流行[9, 10],紧接着1984年新的变异株CPV2b(Canine parvovirus type 2b)被发现,研究发现,CPV2a和CPV2b对犬细胞的适应性更强,从而扩大了宿主范围,至此2型犬细小病毒不仅可以感染犬,并且在一定情况下还可以感染猫。2000年,CPV2c(Canine parvovirus type 2c)首次由意大利分离,之后在欧洲国家、越南、北美和南美洲逐渐流行。虽然现今CPV2c已成为美洲国家和欧洲部分国家的主要流行株,但CPV2c在中国流行较晚,2010年我国才首次检测出CPV2c型变异株,2014年成功分离到了第一株中国CPV2c毒株[11]。
VP2全长1755nt,编码584个氨基酸,VP2基因编码的是CPV2的免疫原性蛋白,是CPV2的主要抗原决定簇,可刺激机体产生中和抗体。VP2基因上的蛋白转角区loop1和loop3及其N端基因属于B细胞重要的抗原表位区,此类区域的氨基酸残基的改变会导致CPV2毒株发生抗原漂移[12]。VP2基因上的几个关键碱基和氨基酸的变异都会使CPV2的抗原特异性和宿主范围发生改变[13]。
为了解当前我国南京地区CPV的流行情况,本实验进行了目前大学宠物医院接诊的来自全城各处病犬CPV基因型的调查,2017年9月10日至2017年12月31日在我校动物医院实习期间,收集得到30份疑似犬细小病毒病患犬的肛拭子,从中分离到5株病毒,经过病毒鉴定及基因变异分析,证明我们所分离的病毒均为CPV。本研究为之后实验室进行CPV变异研究、基因型调查以及防治方法提供了新的数据信息和病料基础。
实验一 犬细小病毒分离鉴定
1 材料
1.1 病料与细胞
病料样本来源于2017.9.10~2017.12.31在我校动物医院实习期间采集的疑似感染CPV的肠炎患犬肛拭子,采集的同时需登记每只患犬的年龄、品种、性别、免疫情况、体温及特征发病症状。采集好的肛拭子仅拭子部分,其余部分折断弃掉,保存于装有1~1.5ml DMEM培养液的2ml EP管中。每只患犬的肛拭子与其登记好的信息保存在一起,标记序号,防止错乱,所有病料暂存于20℃冰箱,每隔一星期用冰盒将采集好的病料从医院运送到实验室,保存于80℃冰箱中或用于病毒分离。猫肾传代细胞系(Feline kidney 81 cell, F81)为大学动物医学院免疫研究所保存。对本实验收集的样品的编号及背景信息见表1。
表1 实验样品的背景信息
Tab.1 Background of the laboratory sample collected
编号
年龄
品种
性别(雄/雌性)
免疫情况(是/否)
体温(℃)
试纸条检测(阴/阳性)
症状
01
8月龄
拉布拉多犬
雄性
是
39.8
阳性
腹泻
02
2岁
杂种犬
雌性
是
38.6
阳性
血便
03
4月龄
博美犬
雌性
否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2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