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酸梭菌对樱桃谷肉鸭生长的影响
丁酸梭菌对樱桃谷肉鸭生长的影响[20200510204219]
摘要:本试验旨在评价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影响,试验以1~42日龄樱桃谷肉鸭为研究对象,选用24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为期42 d。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和10 mg/kg丁酸梭菌进行饲喂,分别测定21、42日龄肉鸭的生产性能及腹泻情况、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结果表明:丁酸梭菌在肉鸭料中适当替代抗生素是可行的,而且对提高肉鸭的生产性能有一定的作用,还能提高肉鸭对饲料的利用效率,降低饲料成本,增强肉鸭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肉鸭的生长速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肉鸭;丁酸梭菌;生产性能;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 材料与方法4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4
1.2 样品采集4
1.3 指标测定4
1.3.1 生产性能及腹泻情况 4
1.3.2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测定 4
1.4 数据处理5
2 结果与分析5
2.1 抗生素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5
2.2 抗生素和丁酸梭菌对肉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5
3 讨论6
3.1 抗生素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6
3.2 抗生素和丁酸梭菌对肉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6
4 结论7
致谢7
参考文献7
表1 丁酸梭菌对21日龄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5
表2 丁酸梭菌对42日龄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5
表3丁酸梭菌对整个试验阶段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5
表4丁酸梭菌对21日龄肉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6
表5丁酸梭菌对42日龄肉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6
丁酸梭菌对樱桃谷肉鸭生长的影响
引言
引言: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是从上世纪40年代抗生素问世后得到认识和使用的。科学家们发现,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其发酵残渣,能促进畜禽生长[1]。抗生素作饲料药物添加剂能抵抗病原微生物,畜禽饲料中添加的抗生素在畜禽机体肠道内发挥了抑菌和杀菌作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有效地阻止了肠道有害微生物的增殖,使畜禽机体得以保持正常的微生态平衡,从而减少了发病率[2]。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抗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创造了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革命,规模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动物的生产数量和饲料转化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饲料中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也存在着严重的负面效应,畜禽耐药性情况日趋严重,产生大量高抗药性的菌株甚至新的致病菌株,不仅使动物疫病防控越来越困难,还严重影响了畜禽产品的质量及其安全性,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
停止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必须要选择可以替代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替代品,以保证畜牧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不受影响。动物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平衡理论、微生态失调理论、微生态营养理论和微生态防治理论选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及其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制成的活菌制剂[3]。它能够在数量或种类上补充肠道内减少或缺乏的正常微生物,调整或维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达到防病治病、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的目的。还可降低畜禽产品中胆固醇的含量,减少养殖环境及粪便中氨气、硫化氢、有机磷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明显减少畜牧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丁酸梭菌,又名酪酸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丁酸菌。酪酸菌是1933 年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并报告的, 因此又名宫入菌。分类归属于梭菌属, 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丁酸梭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应用,在动物肠道内可体现五大生物特性:一是促进动物肠道有益菌群(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的增殖和发育,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生长、繁殖,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减少肠毒素的发生;二是在动物肠道内能产生B 族维生素、维生素K、淀粉酶等物质,具有保健作用;三是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丁酸是肠道上皮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主要营养物质;四是厌氧或者兼性厌氧芽孢杆菌,不受胃酸、胆汁酸等影响;五是对多种饲用抗生素有较强的耐受性, 可配伍使用。丁酸梭菌作为新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替代品的使用,对于减少当前饲料中抗生素产品的滥用、减少药物在肉品中的残留、降低动物细菌的耐药性和保障动物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丁酸梭菌制剂作为新一代的芽孢益生菌剂,具备良好的生理、生化特性,较非芽孢益生菌剂耐储存、活菌数稳定,且能与抗生素联合使用[5]。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中,为确保经济效益、产品的质量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应进一步提高丁酸梭菌在胃肠道内的活性研究和加强其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对多种外加条件的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之上研究生产高效稳定的丁酸梭菌制剂及生产工艺[6]。当前,关于丁酸梭菌在畜禽中的应用研究比较广泛,但在肉鸭中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樱桃谷肉鸭,是英国林肯郡樱桃谷公司经多年培育而得的优良品种,又名“快大鸭”、“超级鸭”。本试验的研究目的是评价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樱桃谷肉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抗生素对照组和丁酸梭菌处理组的对照试验,测定21、42日龄肉鸭的生产性能、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从而为丁酸梭菌在肉鸭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选用24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处理如下:(1)抗生素对照组:基础日粮中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2)丁酸梭菌处理组:基础日粮(无抗生素)中添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0 mg/kg丁酸梭菌。试验为期42d。肉鸭饲养于同一鸭舍内,采用网上平养,自由采食和饮水,24 h光照,免疫程序按常规进行。定时饲喂试验饲料,每天两次。
1.2样品采集
于21和42日龄上午清晨,从每重复中随机选1只肉鸭进行采样。肉鸭称重后颈动脉放血于干净离心管中,收集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在低温离心机中以3000 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分装,于-20℃下保存待测。采抗凝血一管。
1.3指标测定
1.3.1 生产性能指标测定
于21、42日龄时按重复进行空腹称重,并统计肉鸭采食量和死淘情况,计算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
1.3.2 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测定
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M、补体3(C3)及补体4(C4)含量,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4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进行初步处理,用SPSS软件中的One-Way ANOVA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用T检验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生素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抗生素对照组和丁酸梭菌处理组对21日龄、42日龄和整个试验阶段肉鸭平均体重、日增重、料肉比和耗料量的影响见表1、表2和表3。
由表1可知,在21日龄时肉鸭平均体重、日增重、料肉比和平均耗料量抗生素对照组和丁酸梭菌处理组之间都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丁酸梭菌处理组的平均体重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0.93%,日增重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0.09%,料肉比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0.61%,平均耗料量较抗生素对照组增加了5.25%。由表2可知,在42日龄时肉鸭平均体重、日增重、料肉比和平均耗料量抗生素对照组和丁酸梭菌处理组之间都差异不显著(P>0.05),丁酸梭菌处理组的平均体重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0.99%,日增重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0.06%,料肉比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0.41%,平均耗料量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3.85%。由表3可知,在整个试验阶段中肉鸭平均体重、日增重、料肉比和平均耗料量抗生素对照组和丁酸梭菌处理组之间也都差异不显著(P>0.05),丁酸梭菌处理组的平均体重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0.99%,日增重较抗生素对照组增加了0.15%,料肉比和抗生素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平均耗料量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1.75%。
摘要:本试验旨在评价饲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樱桃谷肉鸭生产性能及血清生化指标影响,试验以1~42日龄樱桃谷肉鸭为研究对象,选用24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为期42 d。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和10 mg/kg丁酸梭菌进行饲喂,分别测定21、42日龄肉鸭的生产性能及腹泻情况、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结果表明:丁酸梭菌在肉鸭料中适当替代抗生素是可行的,而且对提高肉鸭的生产性能有一定的作用,还能提高肉鸭对饲料的利用效率,降低饲料成本,增强肉鸭的免疫力和抵抗力,提高肉鸭的生长速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关键字:肉鸭;丁酸梭菌;生产性能;血清免疫球蛋白;补体水平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 材料与方法4
1.1 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4
1.2 样品采集4
1.3 指标测定4
1.3.1 生产性能及腹泻情况 4
1.3.2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测定 4
1.4 数据处理5
2 结果与分析5
2.1 抗生素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5
2.2 抗生素和丁酸梭菌对肉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5
3 讨论6
3.1 抗生素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6
3.2 抗生素和丁酸梭菌对肉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6
4 结论7
致谢7
参考文献7
表1 丁酸梭菌对21日龄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5
表2 丁酸梭菌对42日龄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5
表3丁酸梭菌对整个试验阶段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5
表4丁酸梭菌对21日龄肉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6
表5丁酸梭菌对42日龄肉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6
丁酸梭菌对樱桃谷肉鸭生长的影响
引言
引言:抗生素是由微生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属)或高等动植物在生活过程中所产生的具有抗病原体或其它活性的一类次级代谢产物,能干扰其他生活细胞发育功能的化学物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是从上世纪40年代抗生素问世后得到认识和使用的。科学家们发现,饲料中添加抗生素或其发酵残渣,能促进畜禽生长[1]。抗生素作饲料药物添加剂能抵抗病原微生物,畜禽饲料中添加的抗生素在畜禽机体肠道内发挥了抑菌和杀菌作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有效地阻止了肠道有害微生物的增殖,使畜禽机体得以保持正常的微生态平衡,从而减少了发病率[2]。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抗生素在饲料中的应用创造了养殖业和饲料工业的革命,规模养殖得到了迅速发展,动物的生产数量和饲料转化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饲料中抗生素的长期、大量使用也存在着严重的负面效应,畜禽耐药性情况日趋严重,产生大量高抗药性的菌株甚至新的致病菌株,不仅使动物疫病防控越来越困难,还严重影响了畜禽产品的质量及其安全性,直接影响了人类的生命健康。
停止使用抗生素饲料添加剂,必须要选择可以替代抗生素饲料添加剂的替代品,以保证畜牧业生产的效率与效益不受影响。动物微生态制剂是根据微生态平衡理论、微生态失调理论、微生态营养理论和微生态防治理论选用动物体内正常微生物成员及其促进物质经特殊加工工艺而制成的活菌制剂[3]。它能够在数量或种类上补充肠道内减少或缺乏的正常微生物,调整或维持肠道内微生态平衡,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从而达到防病治病、提高饲料转化率和畜禽生产性能的目的。还可降低畜禽产品中胆固醇的含量,减少养殖环境及粪便中氨气、硫化氢、有机磷等有害物质的含量,明显减少畜牧业生产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4]。
丁酸梭菌,又名酪酸菌,丁酸梭状芽孢杆菌,丁酸菌。酪酸菌是1933 年由日本千叶医科大学宫入近治博士首先发现并报告的, 因此又名宫入菌。分类归属于梭菌属, 革兰氏阳性厌氧杆菌。丁酸梭菌作为饲料添加剂在饲料中应用,在动物肠道内可体现五大生物特性:一是促进动物肠道有益菌群(双歧杆菌, 乳酸杆菌)的增殖和发育,抑制肠道内有害菌和腐败菌的生长、繁殖,纠正肠道菌群紊乱,减少肠毒素的发生;二是在动物肠道内能产生B 族维生素、维生素K、淀粉酶等物质,具有保健作用;三是丁酸梭菌的主要代谢产物丁酸是肠道上皮组织细胞的再生和修复主要营养物质;四是厌氧或者兼性厌氧芽孢杆菌,不受胃酸、胆汁酸等影响;五是对多种饲用抗生素有较强的耐受性, 可配伍使用。丁酸梭菌作为新饲料添加剂和抗生素替代品的使用,对于减少当前饲料中抗生素产品的滥用、减少药物在肉品中的残留、降低动物细菌的耐药性和保障动物健康方面有着重要的意义。
丁酸梭菌制剂作为新一代的芽孢益生菌剂,具备良好的生理、生化特性,较非芽孢益生菌剂耐储存、活菌数稳定,且能与抗生素联合使用[5]。在动物饲料中的应用中,为确保经济效益、产品的质量和减少抗生素的使用,应进一步提高丁酸梭菌在胃肠道内的活性研究和加强其在饲料加工过程中对多种外加条件的承受能力,在此基础之上研究生产高效稳定的丁酸梭菌制剂及生产工艺[6]。当前,关于丁酸梭菌在畜禽中的应用研究比较广泛,但在肉鸭中的研究则相对较少。樱桃谷肉鸭,是英国林肯郡樱桃谷公司经多年培育而得的优良品种,又名“快大鸭”、“超级鸭”。本试验的研究目的是评价日粮中添加丁酸梭菌对樱桃谷肉鸭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通过抗生素对照组和丁酸梭菌处理组的对照试验,测定21、42日龄肉鸭的生产性能、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从而为丁酸梭菌在肉鸭生产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动物与饲养管理
选用240只1日龄樱桃谷肉鸭随机分为2组,每组6个重复,每个重复20只。试验处理如下:(1)抗生素对照组:基础日粮中添加40 mg/kg杆菌肽锌;(2)丁酸梭菌处理组:基础日粮(无抗生素)中添加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0 mg/kg丁酸梭菌。试验为期42d。肉鸭饲养于同一鸭舍内,采用网上平养,自由采食和饮水,24 h光照,免疫程序按常规进行。定时饲喂试验饲料,每天两次。
1.2样品采集
于21和42日龄上午清晨,从每重复中随机选1只肉鸭进行采样。肉鸭称重后颈动脉放血于干净离心管中,收集的血液静置一段时间后,在低温离心机中以3000 r/min离心15min,取上清液分装,于-20℃下保存待测。采抗凝血一管。
1.3指标测定
1.3.1 生产性能指标测定
于21、42日龄时按重复进行空腹称重,并统计肉鸭采食量和死淘情况,计算平均体重、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及料重比。
1.3.2 血清免疫球蛋白和补体水平测定
免疫比浊法测定血清免疫球蛋白IgM、补体3(C3)及补体4(C4)含量,试剂盒购自南京建成生物工程研究所。
1.4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Excel进行初步处理,用SPSS软件中的One-Way ANOVA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用T检验比较,结果以“平均值±标准误”表示,以P<0.05为差异显著性水平。
2 结果与分析
2.1 抗生素和丁酸梭菌对肉鸭生产性能的影响
抗生素对照组和丁酸梭菌处理组对21日龄、42日龄和整个试验阶段肉鸭平均体重、日增重、料肉比和耗料量的影响见表1、表2和表3。
由表1可知,在21日龄时肉鸭平均体重、日增重、料肉比和平均耗料量抗生素对照组和丁酸梭菌处理组之间都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丁酸梭菌处理组的平均体重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0.93%,日增重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0.09%,料肉比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0.61%,平均耗料量较抗生素对照组增加了5.25%。由表2可知,在42日龄时肉鸭平均体重、日增重、料肉比和平均耗料量抗生素对照组和丁酸梭菌处理组之间都差异不显著(P>0.05),丁酸梭菌处理组的平均体重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0.99%,日增重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0.06%,料肉比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0.41%,平均耗料量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3.85%。由表3可知,在整个试验阶段中肉鸭平均体重、日增重、料肉比和平均耗料量抗生素对照组和丁酸梭菌处理组之间也都差异不显著(P>0.05),丁酸梭菌处理组的平均体重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0.99%,日增重较抗生素对照组增加了0.15%,料肉比和抗生素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别,平均耗料量较抗生素对照组下降了1.75%。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10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