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骨鸡肤色量化测定及变化规律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乌骨鸡黑色素开展了更加广泛和深入的研究,乌色是乌骨鸡的主要性状,其乌度主要取决于体内黑色物质的沉积程度。本研究旨在通过色差仪对乌骨鸡皮肤乌度的测量,并利用Lab色度系统对乌骨鸡的肤色进行评价,绘制其生长周期内皮肤乌度变化曲线,从而将其乌度变化规律量化,并根据生长变化曲线及群体分布特点建立乌度选择的量化标准,提升育种效率。研究结果表明(1)亮度指标(L值)比较稳定,随周龄增加亮度不断增加,达到一定的周龄后,L值的增长速度会逐渐变缓;(2)L值比较稳定,可作为乌度选育的主要指标;(3)红绿值(a值)和黄蓝值(b值)的变异系数较大,说明群体可遗传变异丰富,选育基础较好;(4)红绿值(a值)和黄蓝值(b值)互相之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说明a值和b值具有较强的关联性,现在选育工作中可选取其中一个指标进行操作。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3
1 材料与方法 4
1.1 试验材料 4
1.2 仪器设备 4
1.3 试验方法 4
1.4 分析指标 4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5
2 结果与分析 5
2.1 Lab值统计描述 5
2.1.1亮度指标(L值)群体分布及变化 5
2.1.2红绿指标(a值)群体分布及变化 7
2.1.3黄蓝指标(b值)群体分布及变化 9
2.2 L、a、b值间的相关性分析 11
3 讨论 13
3.1 乌骨鸡的肤色性状 13
3.2 利用Lab色度系统对乌骨鸡肤色进行评价 14
3.3 Lab色度评价对乌骨鸡选育的意义 14
4 小结 14
4.1 L(亮度指标)比较稳定,随周龄增加亮度值不断增加 14
4.2 a(红绿值)和b(黄蓝)值变异系数较高 14
4.3 a(红绿值)和b(黄蓝)值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 14
4.4 a、b值的变化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乌骨鸡肤色量化测定及变化规律研究
引言
引言
乌骨鸡又称乌鸡、泰和鸡、竹丝鸡等,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鸡属,与家鸡同类,同属一个科属,所以形态基本相同,但它体躯短矮而小,鸡头也较小,头颈比较短,耳叶的颜色较特殊,呈绿色略带紫蓝色。乌骨鸡原产地为江西省泰和县武山地区,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饲养历史,是我国典型的优质地方品种,也是我国特有的药用保健鸡种,如今在江西、浙江、陕南、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均有分布。
乌骨鸡因其骨膜特乌而冠其名,具有乌皮、乌骨、乌肉等十大特征,素有“十全”美誉,被传统医学认为是我国特有的具有药食两用的鸡种[1]。其因具有丰富的营养及独特的药补效果而深受人们青睐,体内营养物质沉积丰富,口感良好,鸡肉经烹调后不仅肉质细嫩鲜美,而且汤汁中还含有大量的黑色胶体物质,对人体具有特殊的滋补作用。乌骨鸡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其全身均可入药,骨、肉及内脏均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以配制成多种成药和方剂利用,目前,以乌骨鸡为原料开发研制的中成药和保健食品已经多达数十种。乌骨鸡除具有特殊的药食功效外,还是其他医药相关工业的重要原料,如鸡蛋可用来制造蛋白银、鞣酸蛋白,提取卵磷脂和制造各种生物药品,胆汁可以提炼鸡胆盐作为生物试剂使用,卵巢可以制造卵巢粉和雌性激素等。
乌色是乌骨鸡的主要性状,其乌度主要取决于体内黑色物质的沉积程度,而黑色物质则包括黑色素、紫色素,某些激素和黑色胶体物质等。常人评价乌骨鸡品质的优异,总是以其乌的深度,是否乌得全面来衡量,而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表明,乌骨鸡的药用价值主要在于其体内存在的黑色素物质,因此这种衡量方法也不无道理。乌骨鸡体内的色素主要分为黑色素和类胡罗卜素,黑色素主存在于皮肤、羽毛、喙和相关的组织中[24],而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则主要着色于皮肤、脂肪、蛋的卵黄中,其中,黑色素是滋阴益气、强身健体、抗衰防老的物质基础,药用价值很高[2]。研究表明,乌骨鸡体内的黑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功能,可部分充当过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防止脂质过氧化[5]。乌骨鸡黑色素还具有抑制油脂酸败的功能,在最小浓度为0.1mg/ml,温度为70℃的条件下,该浓度油脂比对照组的贮藏时间几乎可以延长一倍[6]。1995年袁缨[7]通过研究发现,乌骨鸡体内的黑色素对于由诱变引起的突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999年胡国斌[8]等也通过研究发现黑色素能够通过诱导宿主细胞凋亡从而抑制流感病毒。这些研究都表明,乌骨鸡黑色素还具有抗诱变作用。乌骨鸡黑色素的药用机制之一就是利用了这一作用,从而以致一些对人体细胞有害的物质的活性,进而抑制某些抗衰老因子。
本次试验利用Lab色度系统对乌骨鸡肤色进行评价。在Lab中,明度和颜色是分开的[913],其中L表示颜色的明度(0~100):L的值域为0到100,L=50时,就相当于50%的黑;a正值表示红色,负值表示绿色,值域为+127至128,其中+127 a是红色,渐渐过渡到128 a的时候就变成绿色;b正值表示黄色,负值表示蓝色,值域也是+127至128,+127 b是黄色,128 b是蓝色,所有的颜色就以这三个值交互变化所组成。
本研究旨在利用色差仪对乌骨鸡皮肤乌度进行测量,绘制其生长周期内皮肤乌度变化曲线,从而将其乌度变化规律量化,并根据生长变化曲线及群体分布特点建立乌度选择的量化标准:定制色卡,方便现场选育,提高选择准确性,进而提升育种效率。提高乌骨鸡的育种效率有利于发掘我国的优秀物种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乌杂鸡,10、11、12、13、15、17、19周龄公鸡和7、8、9、10、12、14、16周龄母鸡各100只。公鸡标记为WZ1群体,母鸡标记为WZ2群体。
1.2 仪器设备
三恩驰色差仪(NR110)
1.3 试验方法
利用三恩驰色差仪(NR110)对WZ1群体(公鸡)和WZ2群体(母鸡)肩部皮肤进行测量,得到色差数据,色差数据由L、a、b三个数值共同决定。之后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其生长周期内皮肤乌度变化曲线。
1.4 分析指标
L、a和b值在WZ1和WZ2两个群体内,不同周龄时的分布特征: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不同周龄L、a和b值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目录
摘要 3
关键词 3
Abstract 3
Key words 3
引言 3
1 材料与方法 4
1.1 试验材料 4
1.2 仪器设备 4
1.3 试验方法 4
1.4 分析指标 4
1.5 数据统计与分析 5
2 结果与分析 5
2.1 Lab值统计描述 5
2.1.1亮度指标(L值)群体分布及变化 5
2.1.2红绿指标(a值)群体分布及变化 7
2.1.3黄蓝指标(b值)群体分布及变化 9
2.2 L、a、b值间的相关性分析 11
3 讨论 13
3.1 乌骨鸡的肤色性状 13
3.2 利用Lab色度系统对乌骨鸡肤色进行评价 14
3.3 Lab色度评价对乌骨鸡选育的意义 14
4 小结 14
4.1 L(亮度指标)比较稳定,随周龄增加亮度值不断增加 14
4.2 a(红绿值)和b(黄蓝)值变异系数较高 14
4.3 a(红绿值)和b(黄蓝)值间存在较强的正相关 14
4.4 a、b值的变化规律有待进一步研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4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乌骨鸡肤色量化测定及变化规律研究
引言
引言
乌骨鸡又称乌鸡、泰和鸡、竹丝鸡等,属于鸟纲,鸡形目,雉科,鸡属,与家鸡同类,同属一个科属,所以形态基本相同,但它体躯短矮而小,鸡头也较小,头颈比较短,耳叶的颜色较特殊,呈绿色略带紫蓝色。乌骨鸡原产地为江西省泰和县武山地区,迄今已有2000多年的饲养历史,是我国典型的优质地方品种,也是我国特有的药用保健鸡种,如今在江西、浙江、陕南、四川、云南和贵州等省均有分布。
乌骨鸡因其骨膜特乌而冠其名,具有乌皮、乌骨、乌肉等十大特征,素有“十全”美誉,被传统医学认为是我国特有的具有药食两用的鸡种[1]。其因具有丰富的营养及独特的药补效果而深受人们青睐,体内营养物质沉积丰富,口感良好,鸡肉经烹调后不仅肉质细嫩鲜美,而且汤汁中还含有大量的黑色胶体物质,对人体具有特殊的滋补作用。乌骨鸡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其全身均可入药,骨、肉及内脏均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可以配制成多种成药和方剂利用,目前,以乌骨鸡为原料开发研制的中成药和保健食品已经多达数十种。乌骨鸡除具有特殊的药食功效外,还是其他医药相关工业的重要原料,如鸡蛋可用来制造蛋白银、鞣酸蛋白,提取卵磷脂和制造各种生物药品,胆汁可以提炼鸡胆盐作为生物试剂使用,卵巢可以制造卵巢粉和雌性激素等。
乌色是乌骨鸡的主要性状,其乌度主要取决于体内黑色物质的沉积程度,而黑色物质则包括黑色素、紫色素,某些激素和黑色胶体物质等。常人评价乌骨鸡品质的优异,总是以其乌的深度,是否乌得全面来衡量,而现代医学的研究也表明,乌骨鸡的药用价值主要在于其体内存在的黑色素物质,因此这种衡量方法也不无道理。乌骨鸡体内的色素主要分为黑色素和类胡罗卜素,黑色素主存在于皮肤、羽毛、喙和相关的组织中[24],而类胡萝卜素、叶黄素则主要着色于皮肤、脂肪、蛋的卵黄中,其中,黑色素是滋阴益气、强身健体、抗衰防老的物质基础,药用价值很高[2]。研究表明,乌骨鸡体内的黑色素具有清除自由基和抗氧化的功能,可部分充当过氧化物歧化酶的作用,防止脂质过氧化[5]。乌骨鸡黑色素还具有抑制油脂酸败的功能,在最小浓度为0.1mg/ml,温度为70℃的条件下,该浓度油脂比对照组的贮藏时间几乎可以延长一倍[6]。1995年袁缨[7]通过研究发现,乌骨鸡体内的黑色素对于由诱变引起的突变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1999年胡国斌[8]等也通过研究发现黑色素能够通过诱导宿主细胞凋亡从而抑制流感病毒。这些研究都表明,乌骨鸡黑色素还具有抗诱变作用。乌骨鸡黑色素的药用机制之一就是利用了这一作用,从而以致一些对人体细胞有害的物质的活性,进而抑制某些抗衰老因子。
本次试验利用Lab色度系统对乌骨鸡肤色进行评价。在Lab中,明度和颜色是分开的[913],其中L表示颜色的明度(0~100):L的值域为0到100,L=50时,就相当于50%的黑;a正值表示红色,负值表示绿色,值域为+127至128,其中+127 a是红色,渐渐过渡到128 a的时候就变成绿色;b正值表示黄色,负值表示蓝色,值域也是+127至128,+127 b是黄色,128 b是蓝色,所有的颜色就以这三个值交互变化所组成。
本研究旨在利用色差仪对乌骨鸡皮肤乌度进行测量,绘制其生长周期内皮肤乌度变化曲线,从而将其乌度变化规律量化,并根据生长变化曲线及群体分布特点建立乌度选择的量化标准:定制色卡,方便现场选育,提高选择准确性,进而提升育种效率。提高乌骨鸡的育种效率有利于发掘我国的优秀物种资源,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现实意义。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乌杂鸡,10、11、12、13、15、17、19周龄公鸡和7、8、9、10、12、14、16周龄母鸡各100只。公鸡标记为WZ1群体,母鸡标记为WZ2群体。
1.2 仪器设备
三恩驰色差仪(NR110)
1.3 试验方法
利用三恩驰色差仪(NR110)对WZ1群体(公鸡)和WZ2群体(母鸡)肩部皮肤进行测量,得到色差数据,色差数据由L、a、b三个数值共同决定。之后利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并绘制其生长周期内皮肤乌度变化曲线。
1.4 分析指标
L、a和b值在WZ1和WZ2两个群体内,不同周龄时的分布特征:平均值、标准差和变异系数;不同周龄L、a和b值差异及相关性分析。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7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