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醇硫酸铵双水相体系萃取芦荟中活性物质蒽醌(附件)

本人签名: 日期: 摘 要本研究采用双水相萃取芦荟中的活性物质蒽醌,用0.5%碱性的乙酸镁-甲醇溶液遇到蒽醌类化合物显红色或紫红色的反应原理,在520nm波长处测定样品溶液的吸收度。结果,对照品蒽醌浓度范围在4.62~27.42mg/mL的范围内吸收度与浓度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0.9989,平均回收率99.05%,RSD为0.89%。当丙醇/(NH4)2SO4双水相体系达到平衡时,考察了影响因素有浓度、温度、PH值对萃取的影响。在最佳条件下,多数的蒽醌类物质被萃取到醇相,而多数的杂质如多糖等被提取到了盐相。 目 录
1 前言
1.1芦荟的简介 1
1.2芦荟的研究进展 1
1.3芦荟的药理作用 1
1.3.1致泻作用 1
1.3.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2
1.3.3 抗菌作用 2
1.3.4抗肿瘤作用 2
1.3.5对组织损伤的作用 2
1.3.6对皮肤的防护作用 2
1.3.7其他作用 3
1.4蒽醌类化合物 3
1.5蒽醌类药理作用 3
1.5.1止血作用 3
1.5.2抗菌作用 4
1.5.3泻下作用 4
1.5.4利尿作用 4
1.6双水相体系原理 4
1.7双水相萃取的工艺流程 5
1.8双水相体系的特点 6
1.9课题研究意义 6
2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7
2.1.1 主要材料与试剂 7
2.2芦荟蒽醌粗提液的制备 7
2.2.1提取蒽醌 7
2.2.2醇/盐双水相体系的制备 8
2.2.3相图的绘制 8
2.3蒽醌含量的测定 9
2.3.1标准曲线制备 9
2.3.2稳定性实验 9
2.3.3回收率实验 10
2.3.4精密度实验 10
2.3.5重复性试验 10
3.1结果讨论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蒽醌 7
2.2.2醇/盐双水相体系的制备 8
2.2.3相图的绘制 8
2.3蒽醌含量的测定 9
2.3.1标准曲线制备 9
2.3.2稳定性实验 9
2.3.3回收率实验 10
2.3.4精密度实验 10
2.3.5重复性试验 10
3.1结果讨论 10
3.1.1选择最佳的丙醇/硫酸铵的体系 10
3.1.2温度的影响 12
3.1.3 PH值的影响 12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1 前言
1.1芦荟的简介
芦荟(Aloe)为百合科,是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叶簇生、大而肥厚,叶表有厚角质膜,呈座状或生于茎顶,叶常披针形或叶短宽,边缘有尖齿状刺。花序为伞形、总状、穗状、圆锥形等,色呈红、黄或具赤色斑点,花瓣六片、雌蕊六枚。花被基部多连合成筒状。芦荟原产于地中海、非洲,因其易于栽种,为花叶兼备的观赏植物,颇受大众喜爱。芦荟品种丰富,多达400余种,而可食用的品种只有六种,有药用价值的芦荟品种主要有:中华芦荟 ,库拉索芦荟,好望角芦荟,珍珠芦荟等。芦荟是集食用、药用、美容、观赏于一身植物新星。其分泌物(主要有效成分是芦荟素等蒽醌类物质)已广泛应用到医药和日化中。芦荟在中国民间就被作为美容、护发和治疗皮肤疾病的天然药物。芦荟胶对蚊虫叮咬一定的止痒作用。芦荟自古以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在民间的应用己有多年的历史。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芦荟的有效成份、生理活性物质、药用价值不断被发现和应用,芦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已进入一个崭新时代[1]。
在美国及欧洲市场上约80%的化妆品均含有该植物的活性提取物,它在保健品、医药方面的应用也极具潜力:在日本,人们亲密地称它为“家庭医生”和“不用大夫”;日本、美国对芦荟进行了许多深人研究,发现神奇的芦荟含有抗病防病的活性成分,证实了芦荟确具有药用和美容的效果[2,3]。此外,芦荟还被广泛应用于化工冶金等其他许多领域,其神奇的疗效令人神往[4]。
1.2芦荟的研究进展
芦荟作为药用植物已有几千年历史。蒽醌类物质是芦荟的药用成分之一。这些成分和多糖共同协作,具有良好的抗菌消炎,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艾滋的作用[5]。近年来研究发现,其物质具有杀菌,分解毒素、促进创口愈合、抗衰老、抑制肿瘤细胞和艾滋病毒生长等功能。芦荟产业的开发和进一步的研究,对拓展绿色产品市场、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3芦荟的药理作用
1.3.1致泻作用
致泻作用机制是通过蒽醌泻素(芦荟苷和芦荟大黄素)抑制肠黏膜Na+K+泵和氯化物通道,使肠道内大量增加水分,同时也刺激了肠肌丛的神经节,促进了大肠蠕动的速度,加强了通便泻下的作用[6]。因此,这种刺激泻下作用对便秘的人效果十分显著、疗效明显。
1.3.2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从芦荟中分离得到的多糖可以促进淋巴细胞的转化功能, 同时对巨噬细胞增殖也有促进作用,能促进特异性抗体产生,诱导变态反应发生。此外,芦荟中某种成分能提高艾滋病患者的免疫能力,阻断HIV的扩散。
1.3.3抗菌作用
芦荟汁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以及福氏痢疾杆菌均有一定抑制作。芦荟大黄素对葡萄球菌以及白喉、炭疽、副伤寒和痢疾杆菌及某些病毒也都有抑制作用[7,8]。
1.3.4抗肿瘤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芦荟中具有有抗 HIV 病毒、降血压、降血糖、抗癌等功能。而且芦荟中的多糖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力从而抑制肿瘤,芦荟中的植物血凝素也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而抗肿瘤[9,10]。
1.3.5对组织损伤的作用
芦荟胶用于治疗创伤,能促进损伤组织的再生,在新鲜的芦荟叶汁中含有人体必需的且不能被人体合成的 8种必需氨基酸, 能促进伤口的愈合[11]。其作用机制是芦荟胶能增加胶原蛋白之间的交联,以提高其抗张强度。据资料记载,芦荟从唐朝开始,由西域传入,当时作为治疗刀伤、烫伤和烧伤药物,在民间广泛流传使用[12]。
1.3.6对皮肤的防护作用
动物实验表明,巴巴多斯芦荟多糖在清除氧自由基、延缓机体衰老等方面有良好的作用 [13]。芦荟提取物中的蒽醌类成分对 O2和 OH 具有强烈的清除作用, 从而抑制红细胞膜脂质过氧化, 保护红细胞膜的生理功能[14]。
1.3.7其他作用
芦荟还有抗菌作用、保肝作用、抗胃损伤、降血糖及降血脂等作用。
1.4蒽醌类化合物
蒽醌类化合物是芦荟中最主要有机活性成分,包括芦荟大黄素、芦荟大黄酸、芦荟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芦荟泻素、芦荟大黄芦荟霉素、阿劳辛、芦荟熊果苷、蒽酚等20余种,其中芦荟大黄苷是最基本的成分之一,它在芦荟中大量存在,不很苦,有致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08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