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附件)

摘 要本课题主要是对金银花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研究,从而选择出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本课题采用单因素试验,以总黄酮得率为评价指标,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提取温度、超声功率五个因素,对金银花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这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以L9(34)正交试验优化金银花总黄酮提取工艺,获得最佳的提取条件,提取条件为乙醇浓度40%,超声温度45℃,料液比1:20,超声时间60 min,提取得率8.369%。该工艺能有效的提取出金银花中的总黄酮,提取效率高,方法可靠,稳定。
目 录
1 概述 1
1.1 选题背景 1
1.2 金银花药用资源研究 1
1.3 化学成分研究 1
1.3.1 有机酸类 1
1.3.2 黄酮类 2
1.3.3 三萜皂苷 2
1.3.4 其他 2
1.4 药理作用研究 3
1.4.1 抗炎活性 3
1.4.2 抗菌活性 3
1.4.3 抗病毒活性 3
1.4.4 抗氧化活性 3
1.4.5 保肝活性 4
1.4.6 抗肿瘤活性 4
1.4.7 其他 4
1.5 提取方法研究 4
1.6 金银花的应用及研究展望 4
2 实验部分 6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6
2.2 实验方法 6
2.2.1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6
2.2.2 金银花总黄酮提取单因素试验 10
2.2.3 金银花总黄酮提取正交试验 14
2.2.4 工艺验证 16
2.3 小结 16
3.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9
1 概述
1.1 选题背景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忍冬的花蕾,绝大部分属于常绿环绕木质藤本植物,由于忍冬花初开时为白色,后变为黄色,所以被称为金银花。也被称为忍冬花、金花、银花、双花等。花开放前采收,一般在初夏。性属甘寒,归肺、心、胃经,具有清热解毒、分散风热的功效,可用于医治痈肿疔疮、喉痹、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丹毒、热毒血痢、风热伤风、温热病发[1]。金银花药用历史悠久,被称为“中药中的抗生素”。早在公元五世纪,人们便最先用其茎叶入药;《神农本草经》载“金银花性寒味甘,具备清热解毒、凉血化瘀之功能,主治外感风热、瘟病初起、疮疡病毒、红肿热痛、便脓血”等[2],将其列为上品并有“久服轻身”之效果,除此之外,还有抗病原微生物、抗炎解热、抗内毒素、降血脂等作用,在医药和食品行业应用广泛。因此,金银花的开发利用对我们具有重要意义。
1.2 金银花药用资源研究
金银花属于多年生常绿缠绕藤蔓植物,在多数省份(除西藏、青海、宁夏、黑龙江、新疆、内蒙古和海南)都有自然分布,多生长在森林或山坡灌丛,抛石,山脚下的道路和村庄的边缘,以土层较厚的沙质土壤最佳,海拔最高达1.5km,也常栽培[3]。其中河南封丘和山东平邑是金银花的主要产地和种植地。金银花一般在夏季开花,苞片多叶,唇形花有淡淡的香味,外面的绒毛和腺毛,雄蕊和款式都延长至花冠,花色初为白色,渐变为黄色,黄白相映[4]。
1.3 化学成分研究
近些年来,国内外学者对金银花的多种化学成分进行了分离鉴定。生物活性成分主要包括有机酸、黄酮、三萜皂苷和挥发油。
1.3.1 有机酸类
金银花主要含绿原酸、异绿原酸、原儿茶酸等有机酸类。其中绿原酸为金银花中含量最高的有效成分,具有抗菌、抗病毒、增高白血球、保肝利胆、降血压、降血脂等功能[5]。其中,由多种异构体组成的混合酸是异绿原酸,现今已发现7种成分,分别为3,4二咖啡酰奎宁酸、3,5二咖啡酰奎宁酸、4,5二咖啡酰奎宁酸、1,3二咖啡酰奎宁酸、3阿魏酰奎宁酸、4阿魏酰奎宁酸和5阿魏酰奎宁酸。2013年,Wang等[6]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6个芳香酸苷类化合物,其中包括()2羟基5甲氧基苯甲酸2OβD(6O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4羟基3,5二甲氧基苯甲烯酸4OβD(6O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E)3,5甲氧基苯丙烯酸2OβD(6O苯甲酰基)吡喃葡萄糖苷等。
1.3.2 黄酮类
目前,从金银花中分离出的黄酮类化合物有20种以上,其中,木犀草素和忍冬苷是最早得到的单体化合物。随着分离技术的不断地进步,在1995年高玉敏等[7]从金银花乙醇提取物的正丁醇部位分离得到木犀草素7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苷)、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槲皮素7OβD葡萄糖苷和金丝桃苷。随后,黄丽瑛等[8]又从三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5羟基3,4,7三甲氧基黄酮和紫金黄酮。陈秋竹[10]等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芦丁和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等6个黄酮类成分。
1.3.3 三萜皂苷
金银花中所含的三萜皂苷的苷元,主要包括常春藤皂苷元和齐墩果酸2种,其中以常春藤皂苷元为主。娄红祥等[11]从金银花的水溶性部位分离得到3个皂苷类成分。陈昌祥等[12]又从金银花花蕾中分离得到4个三萜皂苷,分别为灰毡毛忍冬皂苷甲、灰毡毛忍冬皂苷乙、川续断皂苷乙和常春藤皂苷元3OαL吡喃鼠李糖基(1→2)αL吡喃阿拉伯糖基酯苷。
1.3.4 其他
2006年,Kumar等[13]从金银花中分离得到4个脑苷类化合物,分别为忍冬碱苷(lonijaposide)A1~A4,B1和B2。2008年,李弟灶[14]从金银花中发现具有明显抗病毒活性化学成分(双抗素),该化合物具有明显共轭三烯和环状过氧二半缩醛的特殊结构。
1.4 药理作用研究
1.4.1 抗炎活性
Lee等[15]采用正丁醇提取法对各种小鼠进行抗炎活性的研究。实验结果发现,当口服给予剂量为100~400mg/kg时,金银花正丁醇萃取物对急性、肉芽肿性以及慢性炎症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高剂量的抑制率为18%~42%。随后采用上述模型对金银花中的主要成分(包括黄酮、环烯醚萜和皂苷等类成分)进行评估,发现忍冬苷、马钱素和忍冬苦苷A的抗炎活性在100mg/kg时剂量下可与阿司匹林相媲美[16]。
1.4.2 抗菌活性
实验证明,金银花具有较强的广谱抗菌作用。Shan等[17]采用琼脂扩散法测定多种药材提取物对5种食物腐败菌的抑制作用,结果发现,该金银花80%甲醇提取物对蜡样芽孢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明显抑制活性,抑菌圈的直径分别为6.3mm和7.2mm,抗菌活性与酚类化合物的含量有显著的关系。
1.4.3 抗病毒活性
金银花对常见的呼吸道病毒有较强的抑制作用,Ma等[18]采用细胞病变效应法测定了44种药材对呼吸道合胞体病毒(RSV)的抑制作用,发现金银花提取物具有显著抗RSV活性,其IC50值为50μg/mL,安全指数SI>20。随后,实验发现金银花中2种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抗RSV活性,IC50值分别为5.2μg/mL、20.8μg/mL,SI分别为48.2和10.8;另外还发现木犀草苷对3型病毒具有一定抑制活性,IC50值为41.7μg/mL,SI值为6.0[19]。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66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