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筷子的质量标准研究

摘 要铁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 Franch.)为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筷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黑毛七、见春花、小桃儿七、九百棒、嚏根草等。铁筷子属植物大约有20余种,主要分布在欧洲东南部和亚洲西部,其中,毛茛科植物铁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 Franch.)为我国西部地区特产的单种属药用植物,是秦岭巴山地区特产的珍贵中草药之一。其性凉,味苦,有小毒;铁筷子植物的根及根茎,常供药用,是陕西民间一种疗效确切的中草药。本文阐述了铁筷子的药材性状,组织结构,理化特征等鉴定研究,为之后铁筷子的发展研究提供有利的资料。本课题主要通过实地调查,查阅标本,结合相关的研究文献,采集和收集不同产地(主要是陕西省内不同区域)铁筷子药材,确定药材品种的来源。通过对铁筷子药材的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研究;初步建立了陕产铁筷子药材的质量标准;为铁筷子药材质量控制和开发利用奠定基础。目 录
1 文献研究
1.1 本草考证 1
1.2 现状研究 1
1.2.1 铁筷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概括 2
1.2.2 铁筷子属植物的药理作用 3
1.3 超声提取技术 5
2 实验研究
2.1 药材资源分布调查 7
2.1.1 铁筷子类药材植物资源全国分布情况 7
2.1.2 陕产铁筷子类药材资源的野外分布调查 7
2.2 实验药材、试剂、仪器 7
2.2.1 药材、试剂: 7
2.2.2 仪器: 8
2.3 性状鉴别 8
2.4 显微鉴别 9
2.4.1 根茎横切面 9
2.4.2 根的横切面 9
2.4.3 粉末特征 10
2.5 铁筷子药材的定性分析 11
2.5.1 实验及实验结果 11
2.5.2 薄层鉴别 12
2.6 铁筷子总皂苷含量测定 14
2.6.1 单因素对铁筷子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 14
2.6.2 正交实验设计及各因素的水平设定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4.2 根的横切面 9
2.4.3 粉末特征 10
2.5 铁筷子药材的定性分析 11
2.5.1 实验及实验结果 11
2.5.2 薄层鉴别 12
2.6 铁筷子总皂苷含量测定 14
2.6.1 单因素对铁筷子总皂苷提取量的影响 14
2.6.2 正交实验设计及各因素的水平设定 16
2.6.3 正交试验方法与结果 16
2.6.4 验证实验 18
2.6.5 含量测定结果 20
2.7 水分测定 21
2.8 总灰分 22
2.9 醇溶性浸出物 23
2.10 讨论 24
3 结果与思考
3.1 结果 25
3.2 思考 25
参考文献 26
致谢 28
1 文献研究
1.1 本草考证
本草文献中记载的中药铁筷子主要有两种:毛茛科植物铁筷子的根及根茎和腊梅科植物腊梅的根[1]。
《全国中草药汇编》,《陕西中草药》中均有收载毛茛科铁筷子属植物铁筷子,其味苦,性凉,有小毒;功能主治为:清热解毒、活血散瘀、消肿止痛。治膀胱炎、尿道炎、疮疡肿毒及跌打损伤等病症[2]。无论趁热或放冷后服用,服药后两小时内,忌食热面以及荞面等。
《中华本草》,《中药大辞典》,《贵州民间方药集》,《贵州民间药草》均有收载蜡梅科植物铁筷子[3],其味辛,性温,有毒;功能主治为:祛风止痛,止咳平喘,理气活血。治风湿痹痛,风寒感冒,哮喘,劳伤咳嗽,跌打损伤,脘腹疼痛,疔疮肿毒等病症。
毛莨科植物铁筷子,别名为黑毛七,小山桃儿七(《陕西中草药》);小桃儿七、九百棒、见春花(《全国中草药汇编》)。生长于山坡林下。分布四川西北部、甘肃南部、陕西南部和湖北西北部等地。毛茛科铁筷子在陕西地区有分布,为本课题主要研究对象。
蜡梅科植物铁筷子,别名为铁钢叉、瓦鸟柴(出自于《贵州民间方药集》),钻石风(出自于《贵阳民间药草》)。生长于斜坡灌木丛林中或河沟边。遍布于华东地区以及湖南、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在陕西地区无分部,不属于本课题研究对象。
1.2 现状研究
铁筷子(Helleborus Thibetanus Franch.) 是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筷子属(Helleborus)多年生草本植物;喜光照,亦耐阴,是一种秀美的野生宿根花卉;其高30~50厘米,全体无毛;根茎直径约0.4~0.8厘米,有多数发达的黑褐色须根,常多数密生成丛;基生叶1~2枚,叶柄较长,叶片呈肾形或五角形,裂片5~7,呈鸡足状,中央全裂片倒披针形,上部边缘有密锯齿;茎生叶与基生叶相比较小,侧全裂片,23深裂,无柄或有鞘状短柄。早春2月开花,花两性,单生,有时12朵顶生或生枝端;花冠较小,花萼呈花瓣状,颜色由粉红色随花冠的脱去而变绿,类椭圆形或狭椭圆形,不脱落;花瓣小,8~10枚,圆筒状漏斗形;雄蕊多数,花药类椭圆形,花丝细长;心皮2~3分离。4月结果,每花发育成2~3个离生蓇葖果,扁形,开裂,有多数种子。主要生长于秦岭山区海拔约为1100~3100m的山地林或灌木丛中[4]。见图1.1。

图1.1 铁筷子植物图
铁筷子属植物全球约有20余种,主要分布于欧洲东南部和亚洲西部。早在19世纪末德国、苏联及前南斯拉夫的学者已经开始先后对铁筷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了研究,并阐明了多个化合物的结构和药理活性,为其深层次的开发利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研究表明铁筷子属植物化学成分主要有:甾体及其苷类、多糖及糖苷类、黄酮类、挥发油类等[5]。
1.2.1 铁筷子属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概括
1.2.1.1 甾体及其苷类
1897年,德国科学家首次从欧洲观赏植物Helleborus.Niger.中分离得到具有强心活性的化合物嚏根草因(1);1964年,Reznichenko等人确定了Hellebrin的化学结构,并证明Hellebrin的苷元与从蟾酥中分离得的强心类物质蟾蜍他里定(Bufotalidin)为同一物质,由此将该类化合物命名为蟾蜍二烯羟酸内酯(Bufadienolide)。
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大多学者已经从铁筷子药材中分离得到数个甾体及其苷类化合物,其中包括有蟾蜍二烯羟酸内酯类及其苷类,植源性蜕皮激素, 螺甾烷醇型皂苷,呋甾烷醇类皂苷,变型螺甾烷类等多种化合物。杨健利用硅胶柱色谱,大孔吸附树脂色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从铁筷子根茎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β-谷甾醇,嚏根草因等甾体类化合物,并且对总皂苷进行了含量测定。张艳红又从铁筷子根茎中分离得到两个脱皮激素类化合物[6]。张家俊通过大孔吸附树脂色谱,硅胶色谱柱,葡聚糖凝胶柱色谱,重结晶等方法从提筷子根茎中分离得到3个脱皮激素和4 个蟾蜍二烯内酯类化合物[7]。
1.2.1.2 多糖及糖苷类
姚奔[8]利用水提醇沉法,大孔树脂富集等方法对铁筷子多糖进行了提取分离,并对铁筷子多糖含量进行了测定,建立了铁筷子多糖的含量测定方法。
1.2.1.3 黄酮类
最早见于1963年,Harborne从Helleborus 属植物H.foetidus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化合物绝大多数均为槲皮素的衍生物。例如,意大利比萨大学学者Jose.Prieto等从意大利产Helleborus属植物Helleborus foetidus中分离得quercetin3O(2transca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309.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