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针草的质量标准研究

摘 要本文研究鬼针草的质量标准,为科学使用奠定基础。通过观察法和显微鉴别法研究鬼针草的性状鉴定特征和显微鉴定特征;采用灰分测定法测定鬼针草中总灰分的含量;通过薄层色谱法对鬼针草进行定性鉴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广度法测定鬼针草中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得到鬼针草的性状鉴定特征和粉末显微鉴定特征;鬼针草药材的总灰分为7.82%;鬼针草中总黄酮含量为7.41%。本研究初步探讨出鬼针草的质量标准,为鬼针草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依据。目 录
1 绪论
1.1 概述 1
1.2 原植物形态 1
1.3 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1
1.3.1 黄酮类 1
1.3.2 挥发油类 1
1.3.3 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2
1.3.4 其它化学成分 2
1.4 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 2
1.4.1 抗肿瘤作用 2
1.4.2 对血压的作用 3
1.4.3 对血小板聚集功能的影响 3
1.4.4 抑菌作用 3
1.4.5 对痢疾的作用 3
1.4.6 对上呼吸道感染的作用 3
1.4.7 保肝作用 3
1.4.8 对心脏的作用 4
1.4.9 其它 4
1.5 临床应用 4
1.5.1 治疗阑尾炎 4
1.5.2 治疗急慢性荨麻疹 4
1.5.3 治疗急性黄疸型肝炎 4
1.5.4 治疗高血压 5
1.5.5 治疗烧伤 5
1.5.6 治疗干眼 5
1.6 分析方法研究 5
1.6.1 气象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 5
1.6.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 6
2 实验内容
2.1 仪器与试剂 7
2.1.1 仪器 7
2.1.2 药品与试剂 7
2.2 实验与结果 7
2.2.1 性状鉴别 7
2.2.2 显微鉴别 8
2.2.3 总灰分测定 8
2.2.4 薄层鉴别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6.2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的含量 6
2 实验内容
2.1 仪器与试剂 7
2.1.1 仪器 7
2.1.2 药品与试剂 7
2.2 实验与结果 7
2.2.1 性状鉴别 7
2.2.2 显微鉴别 8
2.2.3 总灰分测定 8
2.2.4 薄层鉴别 9
2.2.5 总黄酮含量测定 9
2.3 讨论 13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1 绪论
1.1 概述
鬼针草(Bidens bipinnata L.)为菊科鬼针属植物[1],药用部位为全草。常见别名有鬼钗草、婆婆针、小鬼针、粘身草、粘花衣、咸丰草、脱力草、豆渣草等。性微寒,味苦。归肝经、肺经、大肠经,具有解热解毒、祛风除湿、活血散瘀的功效。主要用于疟疾、腹泻、痢疾、肝炎、急性肾炎、胃痛、噎膈、肠痈、咽喉肿痛、跌打损伤、蛇虫咬伤等。孕妇忌服[2]。适生长于海拔503100米路边荒地、山坡及田间。
1.2 原植物形态
一年生草本,高25~100cm。茎直立,四棱形,疏生柔毛或无毛。中下部叶对生,叶片3~7深化裂至羽状复叶,很少下部为单叶,小叶片质薄,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有锯齿或分裂,下部叶有长叶柄,向上逐渐变短;上部叶互生,3裂或不裂,线状披针形。头状花序开花时直径约为8mm,有长梗;总苞片7~8,匙形,边缘有细软毛;外层托片狭长圆形,内层托片狭披针形;舌状花白色或黄色,4~7朵或有时无,部分不育;管状花黄褐色,长约4.5mm,5裂。瘦果线形,成熟后黑褐色,长7~15mm,有硬毛;冠毛芒刺状,3~4枚,长1.5~2.5mm[3]。
1.3 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鬼针草所含化学成分主要为黄酮类、烯炔类、香豆素类、有机酸及其酯类、三萜、甾醇、挥发油等,鬼针草中黄酮类化合物和多炔是鬼针草中的主要有效成分[4],其次还含有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等。
1.3.1 黄酮类
李帅[5]对鬼针草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鉴别出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包括查耳酮类、噢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和黄酮类等,其中以查耳酮类和噢类为特征性成分。已分离、鉴定的鬼针草属植物中活性成分以查耳酮类化合物奥卡宁类最多,有25种:噢类化合物8种、黄酮醇类化合物8种、二氢黄酮类5种、黄酮类4种。
1.3.2 挥发油类
鬼针草挥发油主要含有脂肪烷和脂肪酸类[6],还含有少量的醛、酮烯、腈等成分。其中脂肪酸类化合物比例较高,以十六酸的量最高,其次是8,10,14三甲基十五酮2和十五酸[7]。采用GC法和GCMS联用技术,从鬼针草挥发油中分离出69个化合物,鉴定出其中的53个。对鬼针草全草进行GCMS分析时表明其主要为挥发性炔类化合物、萜烯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等,这些化合物在花果挥发油中的量最高。
1.3.3 氨基酸及微量元素
鬼针草属植物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鬼针草全草水提取液含有天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丙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脯氨酸、酪氨酸、赖氨酸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鬼针草中含11种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其中Mg的量最高,P、Fe、Ca的量较高,Cu、Zn次之,Mn、Co、Ni、Cr、Mo的量最低,P的量较高是鬼针草具有调节神经、催眠、镇静等作用的物质基础[8]。
1.3.4 其它化学成分
除上述化合物外,还从鬼针草分离、鉴定出6种香豆素类单体化合物(如七叶苷)、13种有机酸、脂类化合物、10种三萜类和甾醇类化合物,以及生物碱、蒽醌苷、糖、胡萝卜素、维生素等[9]。
1.4 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有关鬼针草鬼针草药理作用的报道,大部分都集中在心脑血管以及保肝方面:
1.4.1 抗肿瘤
关于鬼针草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对体外的抗肿瘤作用的研究,李丽清等[10]实验采用MTT比色法,通过提取鬼针草各萃取部位制成不同的浓度组、抗癌药阳性组和空白对照组,对肝癌细胞HepG2和白血病细胞受鬼针草各萃取部位抑制增殖的现象进行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表明,肝癌细胞HepG2和白血病细胞受鬼针草各萃取部位抑制增殖的现象影响,氯仿部位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9.17,12.74μg/mL。因为肝癌细胞HepG2和白血病细胞K562的增殖,受鬼针草提取物的各萃取部位的抑制,所以鬼针草有较强的体外抗肿瘤活性。
1.4.2 对血压的作用
陈晓虎等[11]研究发现鬼针草颗粒剂有较好的降血压作用,有效率达76.8%,与尼群地平对照比较无明显差异,P>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44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