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花中黄色素提取工艺的研究(附件)
通过对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率为考查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法和正交试验法考查溶剂用量、提取温度、提取时间等因素对红花黄色素提取的影响.提取温度是影响红花黄色素提取率的主要因素选取最佳工艺。最佳提取工艺为:最佳提取工艺为流温度为60℃,乙醇浓度为50%,回流时间为30min,提取工艺固液比为1:100,该工艺的红花黄色素提取率高,可用于红花黄色素的提取。目 录
1前言
1.1红花的简介 1
1.2红花的化学成分 1
1.2.1黄酮类化合物 1
1.2.2萜类 2
1.2.3四萜类 2
1.2.4三萜类 3
1.2.6生物碱 3
1.3红花的药理活性 4
1.3.1对心血管作用 4
1.3.2对免疫系统作用 5
1.3.3抗氧化作用 6
1.3.4抗炎镇痛 6
1.3.5抗肿瘤 6
1.3.6其他 7
1.4 红花的营养保健功效 7
1.4.1红花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7
1.5课题研究意义 8
2红花中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2.1实验药品及仪器 9
2.2实验步骤 9
2.3分析方法 9
2.3.1标准曲线 9
2.3.2黄色素得率的计算 10
2.4实验内容 10
2.4.1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10
2.4.2浸取温度的影响 11
2.4.3浸取时间的影响 12
2.4.4浸取次数的影响 12
2.4.5固液比的影响 13
2.4.6正交试验 14
2.5结果讨论分析 15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前言
1.1红花的简介
红花,(拉丁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干燥的管状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2.4.5固液比的影响 13
2.4.6正交试验 14
2.5结果讨论分析 15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前言
1.1红花的简介
红花,(拉丁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干燥的管状花,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据说是经西藏传入我国,故得名“藏红花藏红花别称(番红花)其主治:能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止痛。传统药物改善循环系统、镇痛、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兴奋子宫平滑肌细胞、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以及抗炎等方面,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静脉炎、恶性肿瘤等的治疗方面中都会使用红花(红蓝花、刺红花)。
菊科红花属中的栽培种,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黄蓝、红蓝、红蓝花、草红花、刺红花及红花草。红花产量和含油率均高,栽培管理简便,适于机械耕作,是一种新兴的油料作物。 用红花油可制造人造奶油、烹调油、蛋黄酱和色拉油。含亚油酸高达7380%,是一种很好的干性油;不含亚麻酸,适于生产醇酸树脂,花中含黄色素2030%,含红色素0.30.6%,带壳饼粕中蛋白质含量为19%,去壳饼粕蛋白质含量为36%,中国栽培红花历史悠久,自魏至今的1700多年间,河南省作为主要红花产区而保持至今。全国有25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新疆、河南、四川和浙江等地为主要产区。
1.2红花的化学成分
1.2.1黄酮类化合物
查尔酮类主要为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SY),它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水溶性混合物。Takahashi Y等[1]于1982年分离得到红花黄色素A (SYA) ;1984年进一步分离得到红花黄色素B(SYB)[2];Danisova等[3]分离得到SYC。Meselhy等[4]1993年首次分离得到羟基红花黄色素A (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Kim J B[5]等分离得到红花红色素(Carthamin),Yin H B 等[6]首次得到Cartormin。
其他黄酮类 主要含有6羟基山奈酚3O葡萄糖苷、6羟基山奈酚7O葡萄糖苷[7],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rtin)、6羟基山奈酚、黄芩苷、槲皮素苷、山奈酚3芸香糖苷和芦丁[8];槲皮树3葡萄糖苷、槲皮树6葡萄糖苷[9]、杨梅素(myricetin)[10]及芹黄素(apigenin)[11],木樨草素(luteoline),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
脂肪酸红花含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二棕榈酸(Dipalmitin)、油酸(Ole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80%[13]。
其他 Edward H A等[14]分离得到反3十三烯5,7,9,11四炔1,2双醇和反反3,11十三烯5,7,9三炔1,2双醇。刘玉明等[15]提取得到胡萝卜。郭美丽[16]用GCMS分析红花中的挥发油,鉴定61个化合物。此外,红花中还含有一些糖类,氨基酸等化合物。
1.2.2萜类
目前从红花中分离得到了38(图2)(表1)个萜类成分,其中四萜类 5 个,三萜类2个,二萜类12个和单萜类19个,四萜和二萜类分布于花柱中,三萜类分布在球茎中,单萜类在花柱、花瓣和花粉中均有分布。
1.2.3四萜类
1982年,Pfander 等首先从西红花花柱中分离鉴定了5个此类化合物(图 1),分别是八氢番茄红素(1)、六氢番茄红素(2)、四氢番茄红素(3)、玉米黄素(4)和 β胡萝卜素(5)并研究认为玉米黄素可能是西红花苷类、西红花苦苷和藏花醛的前体化合物。
1.2.4三萜类
2011 年,RubioMoragaa 等从西红花球茎中分离鉴定了 2 个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azafrine 1(6)和 2(7),两者为同分异构体,3 位取代基的构型存在差异(图 2)。
1.2.5二萜类
二萜类是西红花中量最高的一类化合物,也是其最重要的活性组分之一,目前分离鉴定了12个化
1前言
1.1红花的简介 1
1.2红花的化学成分 1
1.2.1黄酮类化合物 1
1.2.2萜类 2
1.2.3四萜类 2
1.2.4三萜类 3
1.2.6生物碱 3
1.3红花的药理活性 4
1.3.1对心血管作用 4
1.3.2对免疫系统作用 5
1.3.3抗氧化作用 6
1.3.4抗炎镇痛 6
1.3.5抗肿瘤 6
1.3.6其他 7
1.4 红花的营养保健功效 7
1.4.1红花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7
1.5课题研究意义 8
2红花中红色素的提取工艺研究
2.1实验药品及仪器 9
2.2实验步骤 9
2.3分析方法 9
2.3.1标准曲线 9
2.3.2黄色素得率的计算 10
2.4实验内容 10
2.4.1乙醇浓度对提取率的影响 10
2.4.2浸取温度的影响 11
2.4.3浸取时间的影响 12
2.4.4浸取次数的影响 12
2.4.5固液比的影响 13
2.4.6正交试验 14
2.5结果讨论分析 15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前言
1.1红花的简介
红花,(拉丁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干燥的管状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2.4.5固液比的影响 13
2.4.6正交试验 14
2.5结果讨论分析 15
总结 16
参考文献 17
致谢 19
1前言
1.1红花的简介
红花,(拉丁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别名:红蓝花?、刺红花,菊科、红花属植物,干燥的管状花,橙红色,花管狭细,先端5裂,裂片狭线形,花药黄色,联合成管,高出裂片之外,其中央有柱头露出。据说是经西藏传入我国,故得名“藏红花藏红花别称(番红花)其主治:能活血化瘀,散郁开结,止痛。传统药物改善循环系统、镇痛、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兴奋子宫平滑肌细胞、增强机体免疫能力以及抗炎等方面,在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静脉炎、恶性肿瘤等的治疗方面中都会使用红花(红蓝花、刺红花)。
菊科红花属中的栽培种,学名Carthamus tinctorius L.,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黄蓝、红蓝、红蓝花、草红花、刺红花及红花草。红花产量和含油率均高,栽培管理简便,适于机械耕作,是一种新兴的油料作物。 用红花油可制造人造奶油、烹调油、蛋黄酱和色拉油。含亚油酸高达7380%,是一种很好的干性油;不含亚麻酸,适于生产醇酸树脂,花中含黄色素2030%,含红色素0.30.6%,带壳饼粕中蛋白质含量为19%,去壳饼粕蛋白质含量为36%,中国栽培红花历史悠久,自魏至今的1700多年间,河南省作为主要红花产区而保持至今。全国有25个省市(自治区)均有分布,新疆、河南、四川和浙江等地为主要产区。
1.2红花的化学成分
1.2.1黄酮类化合物
查尔酮类主要为红花黄色素(safflor yellow,SY),它是含有多种成分的水溶性混合物。Takahashi Y等[1]于1982年分离得到红花黄色素A (SYA) ;1984年进一步分离得到红花黄色素B(SYB)[2];Danisova等[3]分离得到SYC。Meselhy等[4]1993年首次分离得到羟基红花黄色素A (hydroxysafflor yellow A,HSYA)。Kim J B[5]等分离得到红花红色素(Carthamin),Yin H B 等[6]首次得到Cartormin。
其他黄酮类 主要含有6羟基山奈酚3O葡萄糖苷、6羟基山奈酚7O葡萄糖苷[7],山奈酚(Kaempferol)、槲皮素(Quercertin)、6羟基山奈酚、黄芩苷、槲皮素苷、山奈酚3芸香糖苷和芦丁[8];槲皮树3葡萄糖苷、槲皮树6葡萄糖苷[9]、杨梅素(myricetin)[10]及芹黄素(apigenin)[11],木樨草素(luteoline),木樨草素7OβD葡萄糖苷[12]。
脂肪酸红花含棕榈酸、肉豆蔻酸、月桂酸、二棕榈酸(Dipalmitin)、油酸(Oleic acid)和亚油酸(Linoleic acid),其中亚油酸含量高达80%[13]。
其他 Edward H A等[14]分离得到反3十三烯5,7,9,11四炔1,2双醇和反反3,11十三烯5,7,9三炔1,2双醇。刘玉明等[15]提取得到胡萝卜。郭美丽[16]用GCMS分析红花中的挥发油,鉴定61个化合物。此外,红花中还含有一些糖类,氨基酸等化合物。
1.2.2萜类
目前从红花中分离得到了38(图2)(表1)个萜类成分,其中四萜类 5 个,三萜类2个,二萜类12个和单萜类19个,四萜和二萜类分布于花柱中,三萜类分布在球茎中,单萜类在花柱、花瓣和花粉中均有分布。
1.2.3四萜类
1982年,Pfander 等首先从西红花花柱中分离鉴定了5个此类化合物(图 1),分别是八氢番茄红素(1)、六氢番茄红素(2)、四氢番茄红素(3)、玉米黄素(4)和 β胡萝卜素(5)并研究认为玉米黄素可能是西红花苷类、西红花苦苷和藏花醛的前体化合物。
1.2.4三萜类
2011 年,RubioMoragaa 等从西红花球茎中分离鉴定了 2 个齐墩果烷型三萜皂苷类化合物 azafrine 1(6)和 2(7),两者为同分异构体,3 位取代基的构型存在差异(图 2)。
1.2.5二萜类
二萜类是西红花中量最高的一类化合物,也是其最重要的活性组分之一,目前分离鉴定了12个化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1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