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蓝菜利尿通淋有效部位筛选研究(附件)
本论文采用E. coli致大鼠尿路感染模型,以阿莫西林为阳性对照药,以大鼠膀胱中的E. coli的阳性率和膀胱组织病理学为评价指标,考察麦蓝菜不同提取部位的抗尿路感染药效作用。结果表明,提取部位1的五个剂量组均可以明显减轻膀胱组织病变程度,部位1的1.6 g/kg/d的剂量组可以降低膀胱液的细菌培养阳性率;提取部位2可以一定程度上减轻膀胱组织病变程度,但疗效不明显,并且在给药期间出现了小鼠死亡的情况。因此认为,提取部位1为麦蓝菜利尿通淋的有效部位。本论文研究成果为后续进一步揭示麦蓝菜利尿通淋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关键词 麦蓝菜,尿路感染,有效部位,活性评价
目 录
1 引言 1
1.1 有效部位 1
1.2 研究现状 2
1.3 常用药理模型 2
1.4 活性筛选常用模型 3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2 实验部分 4
2.1 实验动物 4
2.2 试验药物 5
2.3 实验菌株 5
2.4 实验试剂 5
2.5 实验仪器 5
2.6 实验方法 6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
3.1 膀胱穿刺液培养结果 6
3.2 膀胱组织病变程度 7
3.3 小结 10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1 引言
麦蓝菜为一味传统中药,其中药名为王不留行。临床常用于治疗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和淋症涩痛等[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麦蓝菜不仅具有促进泌乳、抗炎镇痛等功能,也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但麦蓝菜利尿通淋的有效部位及其药效学研究尚未见到详细报道。
1.1 有效部位
有效成分是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出的天然的单一成分,其单一成分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一般为化学上的单体化合物,能用分子式或者结构式来表达。而中药有效部位,是指当一味中药或复方中药提取物中的一类或几类化学成分的含量达到总提取物的50%以上,且一类或几类已知化学成分被认为是有效成分,该混合体即被认为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有效部位[2]。如此看来,有效部位正是有效成分的“集合”,这充分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提出中药有效部位这个概念,并将其看成一个“天然的复方化学药”,符合中药的特性,也可以以此进行新药的研制开发、将中药推入国际主流市场[3]。
从复方或单味中药中筛选出有效部位是一个较为繁复的过程。首先,原药材初步提取成粗提物,再经过分离、纯化、精制等步骤得到有效部位。具体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高靖[4]阐述了中药有效部位提取物的传统制备方法与现代制备方法以便于探索出更节省成本、有效、环保的提取方法。传统制备方法有溶剂分离法、两相溶剂萃取法、沉淀法、盐析法;现代制备方法有超临界流体分离法、微波辅助萃取分离法、色谱分离法、膜分离法。
中药有效部位研究是当前中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所在,正是因为通过筛选出中药的有效部位可以大幅度提高中药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品质量[5]。但随着研究深入,其缺点也不容忽视,如:1.用于中药有效部位筛选的药效学试验方法的指标不够全面,导致中药不可以发挥其原有的药效。2.关于有效部位研究的作用机制不够清楚,使新药开发中含量等指标的把控不够明确。3.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忽视了有效部位的成分组成[6]。因此,我们在进行中药有效部位的筛选研究时,不可以一昧套用化学药制剂有关方法,也应该根据不同的药物特性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在未来,引进更多的现代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开发,以药效为导向,进行的有效部位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1.2 研究现状
中医的淋证指小便频急,淋漓不止,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等症状。利尿通淋就是通过利尿来改善如前列腺炎、肾结石、尿道感染等这些病痛。王不留行通淋利尿的功效,早在古代就已经有所认识病[7],更是在近些年来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验证。许多研究学者将王不留行和其他的中药合制成方剂,从而达到通淋利尿、治疗相关疾病的作用。梅志高[8]利用王不留行制成了“利尿排石汤”,应用于100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结果100例患者当中治愈67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梁惠平[9]利用黄芪、枸杞子、王不留行等中药治疗慢性肾盂肾炎(该病在感染性肾病中居首位),经长达一年的疗程之后,总有效率达到93.33%。宋学刚[10]利用王不留行治疗8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3.02%。祝东友[11]将12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服用前列欣胶囊,治疗组给予王不留行、黄芪等制成的黄龙汤加味配合栓剂,通过治疗,治疗组有效率达到了95.2%,明显高于对照组68.3%。张海江等[1213]发明了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和尿路感染的药物,而这两种药物活性成分正是由麦蓝菜中提取的多糖。
1.3 常用药理模型
药理,即药物的自然属性及配伍作用。“药理”一词,更是早在古代中医药书籍中就已经出现,药理药效的研究对于中药发展以及应用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研究的中药药理有两种方法:提取有效成分或者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药物药性、配伍和功效[14]。中药药理模型即是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为进行中药药理研究对与人类疾病原型的某些特征做出模拟复制,创造出具有人类病症的模型。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的基石,既是实验研究的基础也是药理探索的重要手段[15]。
在研究药物通淋利尿的药理药效时,通常采用两种模型:Aston模型和Kau模型[1617]。Aston模型选用大鼠为实验动物,只以尿量为观察指标,而kau模型还需观察尿量、尿渗透压、纳、钾离子浓度等指标。在国内,多采用仿照Aston的模型,如:刘依娜[18]在研究通淋冲剂利尿作用时将大鼠分为四组,分别以大剂量冲剂、小剂量冲剂、前列康、常水灌胃,通过比较5h后大鼠的排尿量来研究通淋冲剂的药理药效;李小芹[19]等也采取了相似的方法来研究药物利尿作用。也有少数学者采用了仿Kau的模型,如:安君[20]在研究通淋颗粒药理药效时,除了尿量,也将纳、钾、氯离子的含量列入了观察指标。
目 录
1 引言 1
1.1 有效部位 1
1.2 研究现状 2
1.3 常用药理模型 2
1.4 活性筛选常用模型 3
1.5 研究目的与意义 4
2 实验部分 4
2.1 实验动物 4
2.2 试验药物 5
2.3 实验菌株 5
2.4 实验试剂 5
2.5 实验仪器 5
2.6 实验方法 6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6
3.1 膀胱穿刺液培养结果 6
3.2 膀胱组织病变程度 7
3.3 小结 10
结 论 11
致 谢 12
参 考 文 献 13
1 引言
麦蓝菜为一味传统中药,其中药名为王不留行。临床常用于治疗经闭、痛经、乳汁不下、乳痈肿痛和淋症涩痛等[1]。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麦蓝菜不仅具有促进泌乳、抗炎镇痛等功能,也具有利尿通淋的功效,但麦蓝菜利尿通淋的有效部位及其药效学研究尚未见到详细报道。
1.1 有效部位
有效成分是指从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出的天然的单一成分,其单一成分含量应当占总提取物的百分之九十以上。一般为化学上的单体化合物,能用分子式或者结构式来表达。而中药有效部位,是指当一味中药或复方中药提取物中的一类或几类化学成分的含量达到总提取物的50%以上,且一类或几类已知化学成分被认为是有效成分,该混合体即被认为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有效部位[2]。如此看来,有效部位正是有效成分的“集合”,这充分体现了中药多成分、多靶点的特性。提出中药有效部位这个概念,并将其看成一个“天然的复方化学药”,符合中药的特性,也可以以此进行新药的研制开发、将中药推入国际主流市场[3]。
从复方或单味中药中筛选出有效部位是一个较为繁复的过程。首先,原药材初步提取成粗提物,再经过分离、纯化、精制等步骤得到有效部位。具体的提取方法有很多种,高靖[4]阐述了中药有效部位提取物的传统制备方法与现代制备方法以便于探索出更节省成本、有效、环保的提取方法。传统制备方法有溶剂分离法、两相溶剂萃取法、沉淀法、盐析法;现代制备方法有超临界流体分离法、微波辅助萃取分离法、色谱分离法、膜分离法。
中药有效部位研究是当前中药研究的重点与热点所在,正是因为通过筛选出中药的有效部位可以大幅度提高中药药效、降低毒副作用、提高药品质量[5]。但随着研究深入,其缺点也不容忽视,如:1.用于中药有效部位筛选的药效学试验方法的指标不够全面,导致中药不可以发挥其原有的药效。2.关于有效部位研究的作用机制不够清楚,使新药开发中含量等指标的把控不够明确。3.工艺路线的评价标准过于单一,忽视了有效部位的成分组成[6]。因此,我们在进行中药有效部位的筛选研究时,不可以一昧套用化学药制剂有关方法,也应该根据不同的药物特性选择不同的实验方法。在未来,引进更多的现代技术,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开发,以药效为导向,进行的有效部位的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在国际市场站稳脚跟。
1.2 研究现状
中医的淋证指小便频急,淋漓不止,尿道涩痛,小腹拘急等症状。利尿通淋就是通过利尿来改善如前列腺炎、肾结石、尿道感染等这些病痛。王不留行通淋利尿的功效,早在古代就已经有所认识病[7],更是在近些年来得到了一次又一次的验证。许多研究学者将王不留行和其他的中药合制成方剂,从而达到通淋利尿、治疗相关疾病的作用。梅志高[8]利用王不留行制成了“利尿排石汤”,应用于100例肾输尿管结石患者,结果100例患者当中治愈67例、显效18例、有效12例。梁惠平[9]利用黄芪、枸杞子、王不留行等中药治疗慢性肾盂肾炎(该病在感染性肾病中居首位),经长达一年的疗程之后,总有效率达到93.33%。宋学刚[10]利用王不留行治疗86例泌尿系结石患者,治疗有效率达93.02%。祝东友[11]将126例前列腺增生症患者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服用前列欣胶囊,治疗组给予王不留行、黄芪等制成的黄龙汤加味配合栓剂,通过治疗,治疗组有效率达到了95.2%,明显高于对照组68.3%。张海江等[1213]发明了用于治疗前列腺增生和尿路感染的药物,而这两种药物活性成分正是由麦蓝菜中提取的多糖。
1.3 常用药理模型
药理,即药物的自然属性及配伍作用。“药理”一词,更是早在古代中医药书籍中就已经出现,药理药效的研究对于中药发展以及应用都是必不可少的。目前研究的中药药理有两种方法:提取有效成分或者以中医药基本理论为指导,研究药物药性、配伍和功效[14]。中药药理模型即是根据中医药基本理论,为进行中药药理研究对与人类疾病原型的某些特征做出模拟复制,创造出具有人类病症的模型。中药药理动物模型是中药药理学的基石,既是实验研究的基础也是药理探索的重要手段[15]。
在研究药物通淋利尿的药理药效时,通常采用两种模型:Aston模型和Kau模型[1617]。Aston模型选用大鼠为实验动物,只以尿量为观察指标,而kau模型还需观察尿量、尿渗透压、纳、钾离子浓度等指标。在国内,多采用仿照Aston的模型,如:刘依娜[18]在研究通淋冲剂利尿作用时将大鼠分为四组,分别以大剂量冲剂、小剂量冲剂、前列康、常水灌胃,通过比较5h后大鼠的排尿量来研究通淋冲剂的药理药效;李小芹[19]等也采取了相似的方法来研究药物利尿作用。也有少数学者采用了仿Kau的模型,如:安君[20]在研究通淋颗粒药理药效时,除了尿量,也将纳、钾、氯离子的含量列入了观察指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