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根总黄酮提取工艺优化(附件)
摘 要本文主要是对葛根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研究,选择出最佳的提取工艺。采用超声提取法对葛根总黄酮进行提取。采用单因素试验,考察乙醇浓度、料液比、超声时间、超声温度及超声功率对葛根总黄酮提取率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以L9(34)正交试验优化提取工艺,最终得到最佳的提取条件为料液比1:25,乙醇浓度70%,超声时间20 min,超声功率80 W,提取得率1.793%。该工艺能有效的提取出葛根中的总黄酮,提取效率高,方法可靠,稳定。目 录
1 概述
1.1 选题背景 1
1.2 葛根药用资源研究 1
1.3 化学成分研究 2
1.3.1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2
1.3.2 三萜皂苷及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2
1.3.3 香豆素类化合物 3
1.3.4 其他 3
1.4 药理作用研究 3
1.4.1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3
1.4.2 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 4
1.4.3抗肿瘤作用 4
1.4.4 解痉作用 4
1.4.5 降血糖作用 4
1.4.6 解热作用 4
1.4.7 雌激素样作用 4
1.5 提取方法研究 5
1.6 葛根的应用及研究展望 5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6
2.2 实验方法 6
2.2.1 原料的预处理 6
2.2.2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6
2.2.3 超声提取工艺 10
2.3 小结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 概述
1.1 选题背景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和干葛藤的干燥根[1], 属于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葛根味甘、辛,性凉,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效;主治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2]。葛根因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和广泛的生理活性,素有“千年人参”的美誉。它是一种既有丰富营养又有独特药理作用的药食两用资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概述
1.1 选题背景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和干葛藤的干燥根[1], 属于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葛根味甘、辛,性凉,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效;主治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2]。葛根因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和广泛的生理活性,素有“千年人参”的美誉。它是一种既有丰富营养又有独特药理作用的药食两用资源,其作为食物,可以用其淀粉来充饥;而作为中药,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等功效。葛根属于常用的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于中品,“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综合《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功能性食品》等权威著作,葛根及其制品具有防癌,抗癌,防治心脑血管病,美容等多种药食两用功能[35]。因此,葛根的开发与利用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对葛根的开发与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葛根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肿瘤、解毒、抗病毒、免疫调节、强心、镇痛及镇静等方面的作用。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众多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国内外的研究发现,黄酮类的化合物不仅具有多样化的生物学活性,而且还具有使用剂量小、见效速度快、毒性较低等优点,所以在食品、药品、医药及保健等领域都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研究葛根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以葛根为原料,采用超声提取法,通过正交试验选择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从而为葛根的进一步利用与开发,实现最大化利用葛根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2 葛根药用资源研究
葛根为粗壮藤本,全体黄色且长硬毛,茎基部为木质,并有粗厚的块状根,羽状复叶为3小叶;背着托叶,卵状长圆形;小托叶线状形成披针形,与小叶柄等长或相对较长;小叶分裂成三裂,偶尔全缘,顶生小叶形成宽卵形或斜卵形,长约为8~15(19)厘米,宽约为5~12(18)厘米,先端由长渐尖,侧生小叶呈斜卵形,较小,上面呈淡黄色、平伏的疏柔毛,下面较密;小叶柄为黄褐色绒毛。荚果为椭圆形,长约5~9厘米,宽则约为8~11毫米,扁平,且呈褐色,长硬毛。花期为9~10月,果期则为11~12月。常生于山坡草丛或路旁及一些较阴湿的地方或者海拔1000~3200米的山沟林中[6]。
葛根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素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之功[7]。全世界的葛属植物约有18种,其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及温带地区[8]。我国为葛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集中分布于云南及其一些较为邻近的省区。目前我国的葛属植物有9种和2种变种,分别包括:野葛、粉葛、峨眉葛、越南葛、食用葛、萼花葛、三裂叶葛、狐尾葛、云南葛、掸邦葛及思茅葛[9]。葛根主要生长于丘陵坡地或一些较阴湿的疏林地带,其中以江南的温暖潮湿、土层深厚且疏松、砂质土壤或富含腐殖质为最宜条件[10]。我国药食两用的葛根主要为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 )Ohwi)和粉葛(P. Thomsonii Benth),野葛中含有十分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分布范围较广,我国除去西藏、新疆、青海外都有分布;而粉葛则主要产于广西、广东,以栽培为主,但总黄酮含量却相对较低。除此之外,还有同属的植物,如食用葛藤(P. edulis Pamp)、三裂叶野葛藤(P. Phoseoloides(Roxb. )Benth) 、蛾嵋葛藤(P. omeidnsis)等的块根,在少数地区也可以作为葛根来使用[11]。
1.3 化学成分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葛根中分离鉴定出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三萜类及香豆素类化合物等[12]。
1.3.1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黄酮是一类具有C6C3C6基本母核的化合物,其成分非常复杂,黄酮类化合物效能高、毒性低、并且稳定性好。黄酮类化合物是葛根中含量最高的有效成分,它约为葛根质量的5.10%,具有降低血脂和心肌耗氧量的作用[13]。目前,从葛根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物质大约有二十多种,主要包括葛根素、大豆苷元、大豆苷、金雀花异黄素、鹰嘴豆芽素A、芒柄黄花素、芒柄花苷、3’羟基葛根素(P01)、4,7二葡萄糖大豆苷、3甲氧基葛根素(PG3)等[1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155.html
1 概述
1.1 选题背景 1
1.2 葛根药用资源研究 1
1.3 化学成分研究 2
1.3.1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2
1.3.2 三萜皂苷及甾体皂苷类化合物 2
1.3.3 香豆素类化合物 3
1.3.4 其他 3
1.4 药理作用研究 3
1.4.1 对循环系统的作用 3
1.4.2 抗炎、抗菌、抗病毒作用 4
1.4.3抗肿瘤作用 4
1.4.4 解痉作用 4
1.4.5 降血糖作用 4
1.4.6 解热作用 4
1.4.7 雌激素样作用 4
1.5 提取方法研究 5
1.6 葛根的应用及研究展望 5
2 实验部分
2.1 实验材料与仪器 6
2.2 实验方法 6
2.2.1 原料的预处理 6
2.2.2 含量测定方法的建立 6
2.2.3 超声提取工艺 10
2.3 小结 16
结论 17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 概述
1.1 选题背景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和干葛藤的干燥根[1], 属于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葛根味甘、辛,性凉,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效;主治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2]。葛根因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和广泛的生理活性,素有“千年人参”的美誉。它是一种既有丰富营养又有独特药理作用的药食两用资源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 概述
1.1 选题背景
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和干葛藤的干燥根[1], 属于卫生部公布的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葛根味甘、辛,性凉,具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升阳止泻之功效;主治用于表证发热,项背强痛,麻疹不透,热病口渴,阴虚消渴,热泻热痢,脾虚泄泻[2]。葛根因含有丰富的药用成分和广泛的生理活性,素有“千年人参”的美誉。它是一种既有丰富营养又有独特药理作用的药食两用资源,其作为食物,可以用其淀粉来充饥;而作为中药,具有解肌退热,生津透疹,升阳止泻等功效。葛根属于常用的中药,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于中品,“主消渴、身大热、呕吐、诸痹、起阴气、解诸毒。”综合《本草纲目》,《中药大辞典》,《功能性食品》等权威著作,葛根及其制品具有防癌,抗癌,防治心脑血管病,美容等多种药食两用功能[35]。因此,葛根的开发与利用对我们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随着对葛根的开发与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葛根中的黄酮类物质具有抗肿瘤、解毒、抗病毒、免疫调节、强心、镇痛及镇静等方面的作用。因此,黄酮类化合物的众多生物活性与药理作用也逐渐受到重视。国内外的研究发现,黄酮类的化合物不仅具有多样化的生物学活性,而且还具有使用剂量小、见效速度快、毒性较低等优点,所以在食品、药品、医药及保健等领域都有着较为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主要研究葛根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以葛根为原料,采用超声提取法,通过正交试验选择出最佳的工艺条件,从而为葛根的进一步利用与开发,实现最大化利用葛根资源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1.2 葛根药用资源研究
葛根为粗壮藤本,全体黄色且长硬毛,茎基部为木质,并有粗厚的块状根,羽状复叶为3小叶;背着托叶,卵状长圆形;小托叶线状形成披针形,与小叶柄等长或相对较长;小叶分裂成三裂,偶尔全缘,顶生小叶形成宽卵形或斜卵形,长约为8~15(19)厘米,宽约为5~12(18)厘米,先端由长渐尖,侧生小叶呈斜卵形,较小,上面呈淡黄色、平伏的疏柔毛,下面较密;小叶柄为黄褐色绒毛。荚果为椭圆形,长约5~9厘米,宽则约为8~11毫米,扁平,且呈褐色,长硬毛。花期为9~10月,果期则为11~12月。常生于山坡草丛或路旁及一些较阴湿的地方或者海拔1000~3200米的山沟林中[6]。
葛根秋、冬二季采挖,趁鲜切成厚片或小块,素有解肌退热,生津止渴,透疹,升阳止泻之功[7]。全世界的葛属植物约有18种,其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及温带地区[8]。我国为葛属植物的分布中心,全国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集中分布于云南及其一些较为邻近的省区。目前我国的葛属植物有9种和2种变种,分别包括:野葛、粉葛、峨眉葛、越南葛、食用葛、萼花葛、三裂叶葛、狐尾葛、云南葛、掸邦葛及思茅葛[9]。葛根主要生长于丘陵坡地或一些较阴湿的疏林地带,其中以江南的温暖潮湿、土层深厚且疏松、砂质土壤或富含腐殖质为最宜条件[10]。我国药食两用的葛根主要为野葛(Pueraria lobata(Willd. )Ohwi)和粉葛(P. Thomsonii Benth),野葛中含有十分丰富的黄酮类物质,分布范围较广,我国除去西藏、新疆、青海外都有分布;而粉葛则主要产于广西、广东,以栽培为主,但总黄酮含量却相对较低。除此之外,还有同属的植物,如食用葛藤(P. edulis Pamp)、三裂叶野葛藤(P. Phoseoloides(Roxb. )Benth) 、蛾嵋葛藤(P. omeidnsis)等的块根,在少数地区也可以作为葛根来使用[11]。
1.3 化学成分研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从葛根中分离鉴定出多种化学成分。其中具有生物活性的成分主要包括黄酮类、三萜类及香豆素类化合物等[12]。
1.3.1 黄酮及其苷类化合物
黄酮是一类具有C6C3C6基本母核的化合物,其成分非常复杂,黄酮类化合物效能高、毒性低、并且稳定性好。黄酮类化合物是葛根中含量最高的有效成分,它约为葛根质量的5.10%,具有降低血脂和心肌耗氧量的作用[13]。目前,从葛根中分离得到的黄酮类物质大约有二十多种,主要包括葛根素、大豆苷元、大豆苷、金雀花异黄素、鹰嘴豆芽素A、芒柄黄花素、芒柄花苷、3’羟基葛根素(P01)、4,7二葡萄糖大豆苷、3甲氧基葛根素(PG3)等[14]。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1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