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脉滴丸浓缩干燥工艺研究

摘 要通脉滴丸是对通脉颗粒的剂型进行改革而制成的。通脉滴丸的处方包括葛根、丹参、川芎三味中药,其三药联用具有活血行气和升阳的作用,可有效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治疗。滴丸剂是中药剂型逐渐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剂型,因其载药量较小,限制了其发展,因此我们需要对通脉滴丸的制备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跟随着前人的研究,本文主要从浓缩和干燥两个方面来完善通脉滴丸的制备工艺。浓缩工艺研究:以丹酚酸B的含量为指标参数,采用单因素试验,对浓缩密度和浓缩温度进行工艺考察,最后确定的最佳浓缩工艺为:在50℃下进行真空浓缩,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16~1.27。干燥工艺研究:按优选的最佳浓缩工艺进行浓缩液的制备,然后进行热风-真空联合干燥,通过L9(34)正交试验确定最佳的干燥工艺,以丹酚酸B含量和干燥速率为指标参数,其结果分析为:热风干燥温度和真空干燥温度对通脉滴丸干燥过程的影响显著(P<0.05),热风干燥时间对通脉滴丸的影响不大。由此确定的最佳干燥工艺为:先热风干燥(60℃,1.5h),再真空干燥(50℃)。在确定的工艺条件下进行验证试验,结果表明该工艺合理稳定、准确、重复性好,为通脉滴丸的浓缩干燥提供了试验数据,更为工业化生产奠定了基础。目 录
1 引言
1.1 课题的意义 1
1.2 滴丸的概述 1
1.3 常用的浓缩方法 2
1.4 联合干燥的应用 2
1.5 浓缩干燥在中药制剂中的重要意义 3
1.6 主要原料药的研究概况 3
1.6.1 丹参 3
1.6.2 川芎 4
1.6.3 葛根 5
2 实验部分
2.1 指标参数的含量测定 6
2.1.1 仪器与试药 6
2.1.2 方法 6
2.1.3 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 6
2.2 通脉滴丸的浓缩工艺研究 10
2.2.1 仪器与试药 10
2.2.2 样品液的制备 10
2.2.3 相对密度测定法 10
2.2.4 浓缩方法的选择 11
2.2.5 浓缩程度考察 11
2.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2.1.2 方法 6
2.1.3 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 6
2.2 通脉滴丸的浓缩工艺研究 10
2.2.1 仪器与试药 10
2.2.2 样品液的制备 10
2.2.3 相对密度测定法 10
2.2.4 浓缩方法的选择 11
2.2.5 浓缩程度考察 11
2.2.6 浓缩温度考察 11
2.2.7 浓缩工艺的验证 12
2.3 通脉滴丸的干燥工艺研究 13
2.3.1 仪器和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13
2.3.2 干燥工艺的选择和考察 13
2.3.3 干燥工艺的验证 15
结论与讨论 16
1 讨论 16
2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8
致谢 20
1 引言
1.1 课题的意义
通脉滴丸是对通脉颗粒的剂型进行改革而成的,通脉颗粒收载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四册,标准编号为WS3B082491。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脑血管病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最重要原因之一。从2005年开始,我国总体的心脑血管病的患病率逐年上升,据统计我国现患心脑血管病的人数已达2.9亿,每5名成年人中即有1人患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而且我国每年心脑血管病的死亡人数约有350万,占总死亡人数的41%,居多种疾病之首[1]。最为严重的是,由于现代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生活压力的增加,其发病人群还有呈年轻化的趋势[2]。据相关资料分析,全球有关治疗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药物共有600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70余种,而这些药物的共同特点:需要长期服用、不能完全治愈、只能起急救缓解的作用。因此,对心脑血管病的防治极其重要,我们有必要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的药物进行全方面的研究,使之更好地发挥疗效。
通脉滴丸主要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尤其适用于脑缺血、动脉硬化、心绞痛等病症。滴丸剂相比颗粒剂有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对于心脑血管方面的疾病的治疗更有优势。目前对于通脉滴丸的提取和纯化工艺已有研究,本文主要对通脉滴丸的浓缩、干燥工艺进行研究,对影响浓缩、干燥的因素进行分析,优选出最佳的浓缩、干燥工艺参数。
1.2 滴丸的概述
滴丸剂系指饮片经过适宜的方法提取、纯化、浓缩后与适宜的基质加热熔融混匀,再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介质中制成的球型或类球型制剂[3]。丹麦药厂于1993年用滴制法首次成功制备了Va、Vd丸。我国最初研究滴丸剂是在1958年,1977年版《中国药典》开始收载此剂型,中国药典因此成为国际上第一个收载滴丸剂的药典。现已上市的滴丸剂型的药品有60多个品种,如柴胡滴丸、心痛宁滴丸、远志滴丸、消癌平滴丸等已在临床上广泛使用。
滴丸剂是在丸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剂型。滴丸剂是采用熔融法制成的固体分散体,药物是以分子、胶体或微晶的状态高度分散在基质中。采用水溶性的基质可提高药物的溶解性,增加药物溶出的速度和吸收的速度,故能使药物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提高;采用非水溶性基质制成的滴丸,可减缓药物从基质中释放的速度,从而起到长效的作用;另外滴丸剂还有工艺条件容易控制,生产效率高,药用剂量准确,质量较稳定,可多部分用药等特点。目前滴丸剂应用非常广泛,不仅仅应用于医药制剂中,还应用于各种新型的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的生产。但是由于滴丸剂的载药量较小,服药数量较大,限制了其应用,因此应根据其有效成分的性质,研究生产工艺中每一步骤,尽最大可能提高滴丸中的有效成分含量。
1.3 常用的浓缩方法
中药制药过程通常包括提取、浓缩、纯化、干燥和成型等工艺。其中中药提取液的浓缩也是当代中药制药中具有关键性的单元操作之一[4,5]。目前常用的浓缩方法有:常压浓缩、减压浓缩(真空浓缩)、旋转薄膜浓缩、冷冻浓缩、膜浓缩(反渗透)等。常压浓缩的浓缩温度高、速度慢、时间长,药物成分易破坏,但操作方便、简单;真空浓缩相比常压浓缩,浓缩效率显著提高,有效成分破坏的可能性明显减少,有利于回收溶剂,且无论在实验室还是工业生产中其应用都是最广泛的;旋转薄膜浓缩的蒸发速度快,仪器化和易控性程度高,操作比较简单,另外旋转薄膜浓缩还有可以将需要浓缩的中药提取液一直浓缩至稠膏甚至干燥粉末的优势;冷冻浓缩方法的浓缩温度低,易于保护热敏性成分,能量消耗低,但对设备的要求很高,操作比较复杂,生产成本也较高,其发展还未完全成熟,作为复杂的中药制药中提取液物系的浓缩方法,冷冻浓缩还需作更深的研究;膜浓缩对热敏性成分影响很小,无相变,也可最大程度地保留挥发性、芳香性成分,耗能低,但对膜的要求十分高,药液黏性对其产能的影响较大,其最大的局限性还是浓缩的倍数太小,高倍浓缩时不经济。
1.4 联合干燥的应用
中药干燥技术历史悠久,发展迅速。随着科技的进步,中药制药的设备和方法也在不断地改善,人们对药物性质的研究不断在深入,各种制剂适宜的干燥工艺也产生了相应的变化。中药制药中常用的干燥工艺有热风干燥、减压干燥、冷冻干燥、沸腾干燥、喷雾干燥、微波干燥等。但是现代的多种干燥技术不仅干燥的成本高,耗能高,有的还不适用于工业生产。为了降低能耗,减少生产成本,提高干燥效率,因此常常将两种或多种方法组合起来,取长补短,避免单一的干燥工艺对中药制剂产生不良的影响,如微波真空干燥、微波真空冷冻联合干燥、热风真空联合干燥、流化床技术与其他干燥工艺相结合等。王俊等[6]早在1994年比较研究减压干燥和热风干燥特点,从失水特性、数学模型和较佳干燥工艺等三方面来比较分析,最后确定出效果较佳的干燥方式为热风减压联合干燥;崔政伟等[7]利用微波真空方法干燥大蒜片,以样品蒜氨酸酶的保留率、硬度、颜色及复水率等为考察指标,得出微波真空干燥所得产品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31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