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参加工过程中内源酶动态变化研究(附件)
目的 人参为名贵中药材,并有多种加工品种,而人参内源酶在干燥加工过程变化规律仍未相关报道,本文旨在探究人参加工过程中内源酶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4-硝基苯酚(pNP)显色法测定人参内源糖苷酶活性,并用不同分子量酚类除去剂PVP及PVPP对内源酶提取的影响,及考察不同干燥温度对人参内源糖苷酶活性的影响。结果 pNP显色法可有效检测人参内源糖苷酶活性;PVP及PVPP可显著改善内源酶的提取率,其中PVPP效果最优;干燥温度显著影响人参药材中内源糖苷酶活性,35-40°C干燥处理时人参内源糖苷酶活性保持最高。结论 干燥加工是人参药材的一个必须加工工艺,其干燥温度显著影响其内源酶活性,其内源酶在人参方剂配伍中的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分析研究。关键词 人参,酚类除去剂,内源酶,糖苷酶,干燥温度
目 录
目 录 I
1 引言 1
1.1 人参主要加工方法及其影响 1
1.2 人参内源酶的研究进展 2
1.3 研究意义与内容 3
2 实验部分 5
2.1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5
2.2人参内源糖苷酶的制备 5
2.3标准曲线的绘制 6
2.4 蛋白含量及酶活力测定 7
2.5 不同干燥温度人参内源糖苷酶的制备 8
3.结果与讨论 10
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10
3.2 蛋白含量及酶活力的测定 11
3.3 不同干燥温度人参内源糖苷酶的蛋白含量及酶活力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人参系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根为名贵药材,叶也可入药 ,药性温和[1],《本草纲目》 、《神农本草经》等名著中均有过对人参药用价值方面的介绍。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人参药用价值并最早开始人参人工栽培的国家,人参的人工栽培历史已达1000多年,因此目前现市场上我们所见的人参多为人工栽培的人参,人参多生长于气候阴凉的深山中,通常3年开一次花,56年首次结果实,其花期在5 6月份之间,果期为69月份之间,因此每年的秋季是人参的采集时间,通常采挖生长56年以上的人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人参主要用于治疗重病、久病或大出血后的虚脱等症状,同时还具有降低血糖、降血压、抗休克的作用,此外还有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提高机体适应性、抗疲劳、抗应激、抗衰老的作用。此外,人参多糖的降低慢性肝炎病人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恢复T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人参皂苷Rh2的抗肿瘤作用,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4]。
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除此之外人参中还含有人参多糖、氨基酸、人参黄酮和少量的酶等[3]。现在已经明确的人参皂苷单体约有50余种,在人参中的含量在4%左右,但鲜人参中有药效的人参皂苷含量极少,其中具有抗癌作用的Rh2等人参皂苷为次级人参皂苷,除了抗肿瘤作用,次级人参皂苷还可以促使人体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同时对我们人体也无毒副作用,在与其他药物共同使用时还有协同作用,由此可见对人参进行炮制的重要性,即将人参皂苷Rb1等药用效果不佳的人参皂苷通过内源酶的作用转化为具有明显药效作用的人参皂苷Rh2,以提升人参的利用率。
1.1 人参主要加工方法及其影响
1.1.1 人参主要加工方法
根据人参炮制方法的不同,人参主要可分为红参、糖参、生晒参、掐皮参、大力参等[56]。
红参加工方法:选参(选取根须齐全,无伤,无水锈,无腐烂的人参)→清洗→控制102℃蒸100 min→控制7580℃烘烤(须干变红时将温度降至4050℃)→打潮润软,剪去人参须→控制5070℃烘干;
糖参加工方法:选参→清洗→于沸水中煮10 min→捞出置冷水中浸泡1020 min→取出用排机针向参体上扎眼→置于熬好的糖浆中浸泡34天→洗净人参表面糖浆→控制4045℃烘干;
掐皮参加工方法:选参→清洗→用沸水浸泡鲜人参,以除去粗皮,然后在人参周围扎上小孔→用 70℃左右的热水煮 2~3 min(使须根变软)→烘干(烘至近干时用手在表皮掐出皱纹,再晾晒干);
大力参加工方法:选参→清洗→放入沸水中浸泡2~3 min后取出→晒干。
1.1.2 不同加工方法对人参的影响
对人参皂苷的含量的影响[7]:加工后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Rg1含量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此外,需注意的是加工后人参含水量对贮存期中人参总皂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红参、生晒参因含水量较高,贮存1年后,总皂苷含量分别下降25.18%和32.85%,因此,为确保人参在贮存期的品质,在加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含水量,并且在通风干燥处保存,否则,应当年加工当年使用。
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8]:鲜人参中的氨基酸与红参中的氨基酸种类大体一致,各种氨基酸在加工中都有损失,因此鲜人参中的氨基酸总量最高,其次为生晒参和红参,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变化最为明显,从鲜人参中的18 mg/g降低到加工后的3 mg/g,而游离氨基酸中精氨酸损失最为显著,从10 mg/g降低到1.4 mg/g。
对人参多糖含量的影响[9]:鲜人参加工过程中,人参中的糖受热、酸和酶等条件的影响,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解。加工后人参多糖含量由鲜人参的51.32% 减少到33.18%,此外,加工后的人参均存在一定量果胶流失的问题,其中以红参流失为最大,同时,淀粉降解也最大,生晒参次之,白参最小,各人参加工后除生晒参由于加工耗损总糖含量显著低于鲜参外,其它均与鲜参相近(约低4%左右)。
1.2 人参内源酶的研究进展
植物内源酶是植物组织内自身存在的酶,主要包括糖苷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人参药材的内源酶研究表明,人参内源酶主要为糖苷酶,糖苷酶又称糖苷水解酶,现在常用的命名和分类方法是根据糖残基的性质来划分的。人参内源糖苷酶能使人参皂苷Rb1等天然糖苷类化合物催化水解生成Rh2等新的高活性次级代谢产物,酶法催化人参皂苷可提高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率,这在对人类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药理学意义[10],例如次级代谢产物人参皂苷Rh2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
目 录
目 录 I
1 引言 1
1.1 人参主要加工方法及其影响 1
1.2 人参内源酶的研究进展 2
1.3 研究意义与内容 3
2 实验部分 5
2.1 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 5
2.2人参内源糖苷酶的制备 5
2.3标准曲线的绘制 6
2.4 蛋白含量及酶活力测定 7
2.5 不同干燥温度人参内源糖苷酶的制备 8
3.结果与讨论 10
3.1 标准曲线的绘制 10
3.2 蛋白含量及酶活力的测定 11
3.3 不同干燥温度人参内源糖苷酶的蛋白含量及酶活力 13
结 论 14
致 谢 15
参 考 文 献 16
1 引言
人参系五加科植物人参的干燥根,根为名贵药材,叶也可入药 ,药性温和[1],《本草纲目》 、《神农本草经》等名著中均有过对人参药用价值方面的介绍。同时我国也是世界上最早发现人参药用价值并最早开始人参人工栽培的国家,人参的人工栽培历史已达1000多年,因此目前现市场上我们所见的人参多为人工栽培的人参,人参多生长于气候阴凉的深山中,通常3年开一次花,56年首次结果实,其花期在5 6月份之间,果期为69月份之间,因此每年的秋季是人参的采集时间,通常采挖生长56年以上的人参[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2]。
人参主要用于治疗重病、久病或大出血后的虚脱等症状,同时还具有降低血糖、降血压、抗休克的作用,此外还有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提高机体适应性、抗疲劳、抗应激、抗衰老的作用。此外,人参多糖的降低慢性肝炎病人的循环免疫复合物、恢复T淋巴细胞功能的作用,人参皂苷Rh2的抗肿瘤作用,也越来越引起国内外的重视[4]。
人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为人参皂苷,除此之外人参中还含有人参多糖、氨基酸、人参黄酮和少量的酶等[3]。现在已经明确的人参皂苷单体约有50余种,在人参中的含量在4%左右,但鲜人参中有药效的人参皂苷含量极少,其中具有抗癌作用的Rh2等人参皂苷为次级人参皂苷,除了抗肿瘤作用,次级人参皂苷还可以促使人体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同时对我们人体也无毒副作用,在与其他药物共同使用时还有协同作用,由此可见对人参进行炮制的重要性,即将人参皂苷Rb1等药用效果不佳的人参皂苷通过内源酶的作用转化为具有明显药效作用的人参皂苷Rh2,以提升人参的利用率。
1.1 人参主要加工方法及其影响
1.1.1 人参主要加工方法
根据人参炮制方法的不同,人参主要可分为红参、糖参、生晒参、掐皮参、大力参等[56]。
红参加工方法:选参(选取根须齐全,无伤,无水锈,无腐烂的人参)→清洗→控制102℃蒸100 min→控制7580℃烘烤(须干变红时将温度降至4050℃)→打潮润软,剪去人参须→控制5070℃烘干;
糖参加工方法:选参→清洗→于沸水中煮10 min→捞出置冷水中浸泡1020 min→取出用排机针向参体上扎眼→置于熬好的糖浆中浸泡34天→洗净人参表面糖浆→控制4045℃烘干;
掐皮参加工方法:选参→清洗→用沸水浸泡鲜人参,以除去粗皮,然后在人参周围扎上小孔→用 70℃左右的热水煮 2~3 min(使须根变软)→烘干(烘至近干时用手在表皮掐出皱纹,再晾晒干);
大力参加工方法:选参→清洗→放入沸水中浸泡2~3 min后取出→晒干。
1.1.2 不同加工方法对人参的影响
对人参皂苷的含量的影响[7]:加工后人参皂苷Rb1、人参皂苷Re、Rg1含量含量均有一定程度的升高。此外,需注意的是加工后人参含水量对贮存期中人参总皂苷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中红参、生晒参因含水量较高,贮存1年后,总皂苷含量分别下降25.18%和32.85%,因此,为确保人参在贮存期的品质,在加工过程中需严格控制含水量,并且在通风干燥处保存,否则,应当年加工当年使用。
对氨基酸含量的影响[8]:鲜人参中的氨基酸与红参中的氨基酸种类大体一致,各种氨基酸在加工中都有损失,因此鲜人参中的氨基酸总量最高,其次为生晒参和红参,其中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变化最为明显,从鲜人参中的18 mg/g降低到加工后的3 mg/g,而游离氨基酸中精氨酸损失最为显著,从10 mg/g降低到1.4 mg/g。
对人参多糖含量的影响[9]:鲜人参加工过程中,人参中的糖受热、酸和酶等条件的影响,均会发生不同程度的水解。加工后人参多糖含量由鲜人参的51.32% 减少到33.18%,此外,加工后的人参均存在一定量果胶流失的问题,其中以红参流失为最大,同时,淀粉降解也最大,生晒参次之,白参最小,各人参加工后除生晒参由于加工耗损总糖含量显著低于鲜参外,其它均与鲜参相近(约低4%左右)。
1.2 人参内源酶的研究进展
植物内源酶是植物组织内自身存在的酶,主要包括糖苷酶、多酚氧化酶、过氧化物酶等。人参药材的内源酶研究表明,人参内源酶主要为糖苷酶,糖苷酶又称糖苷水解酶,现在常用的命名和分类方法是根据糖残基的性质来划分的。人参内源糖苷酶能使人参皂苷Rb1等天然糖苷类化合物催化水解生成Rh2等新的高活性次级代谢产物,酶法催化人参皂苷可提高生物活性物质的发现率,这在对人类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药理学意义[10],例如次级代谢产物人参皂苷Rh2具有抗病毒、抗肿瘤等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3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