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菊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测定(附件)

摘 要目的 本文是采用HPLC来测定贡菊中木犀草素和芹菜素的含量。方法 采用的色谱条件为: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4.6 mm × 250 mm,5 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28: 72),流速1mL·min-1,进样量为10 μL,柱温为25℃,检测波长340 nm。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与芹菜素、木犀草素分别在0.2008-0.3012μg(r2=0.9999),0.0731-0.5484μg(r2=1.0000)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结论 木犀草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为0.86%),芹菜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9%(RSD为0.90%)。本文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单、结果准确、可靠、重现性好,可用于贡菊的质量控制。目 录
Ⅰ概述
1.1贡菊的基源研究 1
1.1.1贡菊的植物特性 1
1.1.2菊花的产地及分布 1
1.1.3生物学特性 2
1.1.4菊花的用途 2
1.1.5贡菊的加工方法 3
1.1.6菊花的应用范围 3
1.2化学成分 3
1.2.1黄酮类化合物 3
1.2.2挥发油类 4
1.2.3有机酸及其酯类 4
1.2.4氨基酸类 5
1.2.5微量元素 5
1.2.6其他成分 5
1.3药理作用 5
1.3.1抗炎作用 6
1.3.2抗菌作用 6
1.3.3抗氧化作用 6
1.3.4抗病毒作用 7
1.3.5抗肿瘤作用 7
1.3.6抗诱变作用 7
1.3.7降血压作用 7
1.3.8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7
1.3.9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8
1.3.10其他作用 8
Ⅱ 实验部分
2.1实验材料 9
2.1.1仪器 9
2.1.2试剂与药材 9
2.2实验方法 9
2.2.1色谱条件 9
2.2.2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制备 10
2.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对心血管系统的作用 7
1.3.9对胆固醇代谢的影响 8
1.3.10其他作用 8
Ⅱ 实验部分
2.1实验材料 9
2.1.1仪器 9
2.1.2试剂与药材 9
2.2实验方法 9
2.2.1色谱条件 9
2.2.2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制备 10
2.2.3线性关系的考查 10
2.2.4精密度试验 11
2.2.5稳定性试验 11
2.2.6重复性试验 12
2.2.7加样回收率试验 12
2.2.8样品测定 13
Ⅲ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 谢 17
Ⅰ概 述
贡菊,是作为茶菊发展起来的药茶兼用品种,也称“徽州贡菊”,是安徽省著名道地药材之一[1],在清朝光绪年间被选为贡品而得名“贡菊”,也为中国四大名菊之一。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功效。《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治诸风头眩,明目祛风,搜肝气,益血润容”。主治风热感冒、头痛眩晕、胆虚心燥、目赤肿痛、眼目昏花、动脉硬化、高血压等[2]。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及临床应用证明贡菊还具有抗炎、抗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抗诱变、抗心脑血管疾病、降血压、降血脂、延缓衰老、解热、驱铅等多种药理作用[3]。黄山贡菊花型漂亮、味道清香,并以独特的药用功能和饮用被誉为“菊中之冠”、“民族瑰宝”,并与滁菊、亳菊、贡菊并列为中国四大名菊,收载于2010版《中国药典》[4]。
1.1贡菊的基源研究
1.1.1贡菊的植物特性
贡菊属于植物界中的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呈不规则球形或扁球形,直径19~25mm,无花序柄。茎草质茎,生长到末期茎稍微木质化。每年开花后,地上部分枯萎,留下宿根越冬,第二年春天萌发新芽。根系较为发达,多须根,正常生长时,根一般呈嫩白色。茎直立或半蔓性,表面有短柔毛,易长成分枝,在自然情况下可生长至90cm~160cm。舌状花数层,黄白色,不规则扭曲,皱缩。管状花较少,两性,淡黄色,位于中央,多藏于舌状花中。体轻,松脆。气香浓郁,味甘。
1.1.2菊花的产地及分布
菊花在我国具有着悠久的栽种历史,早在两千多年以前就有关于记载菊花的书籍,如在《礼记月令》中就有“季秋之月,鞠有黄华”[5](黄华即菊花)的记载。早在8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就由我国传至日本,被推崇为日本国徽的图样。17世纪末叶,又被荷兰商人引入欧洲,18世纪引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在此之后,我国的菊花便遍及全球。
而今在菊属三十多个品种中,原产于我国的就有17种。各个品种的菊花遍布全国城镇,尤其以北京、南京、上海、杭州、青岛、天津、开封、武汉、西安、长沙、沈阳、长沙、成都、湘潭、广州等地较为盛产。例如野黄菊在我国各个地区均有分布,紫野菊主要分布于华东、华北及东北地区,毛华菊多分布于华中地区,甘菊多分布于东北及华北地区,小红菊多分布于华北及东北地区,菊花脑则多产于南京。
而本次研究的贡菊主产区安徽省黄山市歙县(海拔200~600m,东经118.8°、北纬29.8°,年均气温16.4℃年降水量1800mm,无霜期约230天)山峦起伏,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四季分明,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属热带北缘区,因此特别适宜贡菊的生长。
1.1.3生物学特性
菊花的适应性强,喜阳光充足、气候凉爽、通风良好的环境。菊花地下宿根具有较强的耐寒能力,即使经过雨雪霜冻也不会凋零,在低温下依旧可以萌芽生长。菊花有四个生长发育阶段:休眠期、幼苗期、感光期和成熟期(又叫开花期)。
休眠期指在低温、短日照以及弱光照的条件下,菊花的上半部分进入休眠状态,形成冬至芽。冬至芽呈莲座状,茎短缩,叶重叠,如果不经过一定的低温条件,只处于适宜温度,会使得节间不能正常伸长生长。从生理性的休眠开始到满足节间正常的伸长生长所需的低温,这一时间段为休眠期。
幼苗期指由高温和长日照诱导,促进菊花幼苗的生长发育,打破休眠期。而休眠期被打破到菊花芽可以分化的时间段就称为幼苗期。在这一时期,无论给花芽怎样的适宜条件,也不会诱导花芽分化。
感光期是指从花芽发育开始到花芽不再受日照长短的影响的这一时间段。夏菊可以在长日照条件下进行花芽分化。
成熟期是指花蕾从着色开始直到种子成熟的这一时间段,也叫开花期。在这个时期,过度的高温或者低温条件都有可能导致开花障碍,从而影响菊花的观赏品质。
1.1.4菊花的用途
菊花不仅可以作为观赏植物,而且其药用价值也很高。在《本草纲目》中对菊花的药效有着详细的记载:“性甘、味寒,具有散风热、平肝明目之功效”。而关于菊花益寿延年,增强体质的记载也有很多,如《群芳谱》中总结其疗效为“明目,治头风,安肠胃,去白翳,除胸中烦热,四肢游气,久服轻身延年”[6]。在《神农本草经》中也记载白菊花“主诸风头眩、肿痛、目欲脱、皮肤死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04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