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声波辅助浸提茶叶中茶多酚工艺条件研究(附件)

摘 要采用绿茶作为初始原料,浸提溶剂为乙醇,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方法对绿茶中的茶多酚进行提取。首先考察了液料比、乙醇溶剂的体积分数、浸提的温度及浸提的时间等单因素对绿茶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根据单因素实验选取4因素3水平进行多因素的正交试验确定了提取茶叶中茶多酚的最优工艺条件,并且采用酒石酸亚铁比色法对茶多酚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对绿茶中茶多酚的提取量影响的大小因素排列顺序分别为料液比>提取温度>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时间。采用超声波辅助提取绿茶中茶多酚的最优条件为20 mL/g的料液比、60%的乙醇体积分数、75℃的提取温度、40 min的提取时间,在此条件下,茶多酚的提取量可达到17.12%,为茶多酚的生产企业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基础指导。
Key words: Ultrasonic Wave; Extraction; Tea polyphenols; Process 目 录
1 文献综述 1
1.1 引言 1
1.2 茶叶的概述 2
1.2.1 茶叶的来源 2
1.2.2 茶叶的分类 2
1.2.3 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2
1.3 茶多酚的概述 2
1.3.1 茶多酚的组成及物理化学性质 2
1.3.2 茶多酚的药效功能及生理活性 3
1.3.3 茶多酚的提取 3
1.3.4 茶多酚的分离 6
1.3.5 茶多酚的应用 6
1.4 选题目的和选题思路 7
2 实验部分 8
2.1 实验仪器与实验试剂 8
2.1.1 主要实验仪器 8
2.1.2 实验试剂 8
2.2 实验方法与实验结果讨论 8
2.2.1 茶多酚浸提工艺流程 9
2.2.2 单因素试验设计 9
2.2.3 正交试验设计 10
2.2.4 茶多酚含量的检测 10
3 结果与分析 12
3.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12
3.1.1 料液比对绿茶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12
3.1.2 乙醇体积分数对绿茶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12
3.1.3 浸提温度对绿茶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13
3.1.4 浸提时间对绿茶中茶多酚提取率的影响 14
3.2 多因素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14
3.3最优提取条件的验证 15
结论 16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22
1 文献综述
1.1 引言
茶叶是一种不含酒精的饮品,因此一直受到许多人们的青睐。茶叶在我们中国已经有非常悠久的历史。茶叶(tea leaves)系山茶科,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而在我国主要生产于长江以南[13]。因为茶叶中有效成分非常多而且还极为复杂,不仅含有热能、矿物质和维生素等,还包含茶多酚、儿茶素及生物碱等多种有效物质。而泡制会导致众多有效成分的流失使其中的有效成分不能得到较为合理的应用,因此现在逐渐采用吃茶和其他化学方法使得茶叶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得到充分的利用。让茶叶也由起初的饮品原料到现在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其他方面。
茶多酚,又称茶鞣或茶单宁,是茶叶提取物中的一种抗氧化的活性成份,也是保证茶叶色香味与保健功能的核心成份之一[2]。茶多酚(Tea Polyphones)是从天然植物茶叶中分离提纯的多酚类化合物的总称,其抗氧化活性高于一般非酚类或单酚羟基类抗氧化剂[4,5]。茶多酚由黄烷醇类、花色苷类、黄酮类、黄酮醇类和酚酸类等物质构成,黄烷醇类物质即儿茶素是其中的核心成分,在干茶叶中的含量一般在20%~25%[6,7]。大量研究表明,作为次级代谢产物的茶多酚,决定着水果、蔬菜以及其他植物的口感和营养价值。由于茶多酚不仅具有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抗心律失常、抗辐射、抗动脉粥样硬化、强心、降血糖血脂、提高机体免疫力以及捕集体内游离基等功能,而且茶多酚被加入到有机物食品中,还具有抑制细菌、防腐保健、阻止和延迟食品氧化过程等作用,从而,食品的贮存期得以延长,食品中纤维素稳定性得到提高,食品退色被制止,食品中的各种营养成份也得到了有效保护,并且大量研究证实了其抗氧化作用与其生物活性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茶多酚应用范围非常广阔[3,8,9]。
由于茶多酚对人体健康有着重要的生理及药理作用,故引起了国内外的重视,也成为了茶叶深层次加工与再循环利用的研究热点[3]。目前,国内外从茶叶中提取茶多酚的方法有离子盐沉淀法、超临界CO2萃取法、树脂吸附分离法、溶剂提取法、微波浸提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等[6]。
1.2 茶叶的概述
1.2.1 茶叶的来源
茶叶在我国是一种特有资源,很早以前就得到了开发和利用。一些史书记载道,茶叶早在盛唐时期就已传播很广泛,先后传入周边相邻国家,然后又传入到西方的一些国家,渐渐地被人们广泛接受并认可[10]。对于中国茶的研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久经不折,并且成为了一种众所周知的非物质文化文明。中国茶文化集佛、儒、道诸派思想于一身,可谓是中国文化中别具一格的存在,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11]。
1.2.2 茶叶的分类
“茶,国之饮品”。茶叶经由丝绸之路传播到了亚洲、非洲及南美洲等。茶被茶圣陆羽在《茶经》里称赞为嘉木。茶叶的命名比较复杂,且品目也众多。以制法工艺为基础,结合品质差异和外形特点,通常可将茶叶分为六大类:白茶、青茶、绿茶、黄茶、绿茶和红茶[1214]。在清朝时期,已将六大茶类记载完全,根据其加工工艺和品质特性的差异对六种基本茶类还可以进行更细致的划分。以不同的制法又在六大茶类的基础上将茶叶细分为发酵茶、半发酵茶和不发酵茶[15],而不同的制作工艺将直接影响到茶叶中生理药理功效的强弱。
1.2.3 茶叶中的有效成分及其药理作用
茶叶里成分复杂,除含有热量和氨基酸化合物等人体所需的营养成分和维持机体正常运转的功能以外,还包括茶多酚、芳香类及生物碱等药用成分使得茶叶具有清胃消食助消化、解热消暑、生津止渴、固齿强骨、兴奋中枢神经、保肾清肝,拮抗辐射、防止肿瘤和心脑血管疾病等药理防治作用。可就对于某一特定茶叶来说,各种营养和药理成分虽然基本相同,但其含量却会因时因地而异[16]。
1.3 茶多酚的概述
1.3.1 茶多酚的组成及物理化学性质
茶多酚容易被氧化遭到破环,主要表现如下4个方面:1.茶多酚的相关基团如酚
羟基、烷环、甚至苯环在强氧化剂作用下被氧化从而降解;2.多酚氧化酶和水同时在空气中共同存在时易被氧化生成红棕色的聚合物;3.和无机盐接触时易发生反应(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络合作用和静电作用),静电相互作用是通过脱水和盐,从而促进茶多酚沉淀,茶多酚还可以和咖啡碱、蛋白质以及氨基酸等发生可逆的络合反应;4.儿茶素在光照条件下开始氧化成醌,然后直到生成共轭醌发色团[10]。
1.3.2 茶多酚的药效功能及生理活性
(1)抗氧化作用[2022] :a 抗氧化防御系统在细胞内被激活;b 金属离子被鳌合;c氧化反应被抑制;d 活性氧自由基被清除。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67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