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叶中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附件)

本人签字: 日期: 摘 要本文通过查阅大量艾叶相关资料以及艾叶挥发油提取工艺的资料,通过比较,本文重点研究超声波提取艾叶挥发油的工艺。并使用响应曲面法优化超声波提取艾叶挥发油的工艺条件,建立超声波提取艾叶挥发油的数学模型,最后分析总结各因素对艾叶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以及最佳工艺。本文使用响应曲面分析法中的Box-Behnken的原理,创建超声提取艾叶挥发油工艺的二次多项式实验模型。考察提取时间、料液比以及超声频率对艾叶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并且做出以艾叶挥发油的提取率为等高线图以及以其为响应值的响应曲面图。艾叶挥发油超声提取的最优工艺参数为:提取时间10.59min,超声频率70KHz,料液比1:24.56,在此工艺条件下艾叶挥发油提取率的预测值可达4.039%。可作为艾叶挥发油提取。 目 录
1 绪论
1.1 艾叶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1
1.1.1 挥发油 1
1.1.2 黄酮类 1
1.1.3 鞣质类 2
1.1.4 三萜类、桉叶烷类 2
1.1.5 微量元素 2
1.2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 2
1.2.1 抗病毒、抗菌作用 2
1.2.2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2
1.2.3 对呼吸系统作用 2
1.2.4 利胆作用 2
1.2.5 止血作用 3
1.2.6 对子宫作用 3
1.2.7 抗癌作用 3
1.3 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 3
1.4 不良反应 4
1.5 艾叶挥发油提取工艺的研究现状及成果 4
1.5.1 水蒸气蒸馏法 4
1.5.2 微波辅助萃取工艺 4
1.5.3 超临界CO2萃取法 4
1.5.4 活性离子水提法 5
1.5.5 溶剂萃取法 5
1.5.6 半仿生提取法 5
1.5.7 超声波提取法 5
1.6 本论文主要内容 6
2 实验部分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r /> 1.5.1 水蒸气蒸馏法 4
1.5.2 微波辅助萃取工艺 4
1.5.3 超临界CO2萃取法 4
1.5.4 活性离子水提法 5
1.5.5 溶剂萃取法 5
1.5.6 半仿生提取法 5
1.5.7 超声波提取法 5
1.6 本论文主要内容 6
2 实验部分
2.1 引言 7
2.2 试药及仪器 7
2.2.1 药材及试剂 7
2.2.2 实验仪器及设备 7
2.3 实验方法 7
2.3.1 提取溶剂的选择 7
2.3.2 艾叶挥发油的单因素实验方法 8
2.3.3 艾叶挥发油提取工艺的响应曲面优化法 8
2.4 结果与分析 8
2.4.1 提取溶剂的选择结果 8
2.4.2 艾叶挥发油提取率的影响因素水平筛选结果 9
2.4.3 响应曲面法优化艾叶挥发油提取工艺条件的确定 11
结语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8
1 绪论
艾叶(Folium Artemisiae Argyi)是菊科蒿属(Artemisiae L.)植物艾(Artemisia argyi Level.et Vant)的干燥叶,分布广泛,除极干旱和寒冷地区外,几乎遍布全国。《中国药典》中说艾叶是辛,苦,温,有小毒。在经络中归肝经,脾经以及肾经。具有温煦经络而止血,散寒止痛,外用有清热除湿且祛风止痒的功效,用于经寒不调,吐血,崩漏,月经过多,胎漏下血,宫冷不孕,少腹冷痛,外用治疗皮肤的瘙痒症状[1]。
艾叶在我国使用的历史悠久,虽然近代才开始对艾叶进行探索研究但发展速度飞快。为了给实验提供更好的思路以及依据,本小节将会对艾叶的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剂型开发及临床表现等研究现状作一综述。综述如下:
1.1 艾叶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经查阅相关文献知,已明确的化学成分有:挥发油类、黄酮、萜类、桉叶烷类和多糖类以及微量元素等化合物[2]。
1.1.1 挥发油
挥发油是艾叶的有效成分之一。现在发现的挥发油中含量比较高的几种有:3-金钟柏酮(6.22%)、桉树脑(17.53%)、石竹烯氧化物(8.76%)、石竹烯(12.46%)、龙脑(5.58%)、刺柏脑(3.81%)、反-p-2,8-二烯薄荷醇(3.09%)等。艾叶挥发油的成分可分为以下3种类型:(1)单萜类:以莰烯,α-蒎烯等为代表;(2)单萜类的衍生物:以桉树脑,松油醇,1,8-桉叶素等为代表;这也是挥发油的组成部分。(3)倍半萜类及其衍生物:主要有石竹烯,柏木烯等,也有少量的醛,酮,酚化合物[34]。
1.1.2 黄酮类
近年来研究发现,黄酮类的化合物具有数量不同的酚羟基,这些酚羟基可以使自由基还原,是一类天然抗氧化剂。王锦军等[5]对艾叶的化学成分报道中,分离得到了4种黄酮类化合物并对其进行了含量测定:木犀草素(1.629mg/g),槲皮素(0.754mg/g),芹菜素(0.79mg/g),山奈酚(0.841mg/g)。根据研究数据表明,不同地区的艾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含量也是不同的,如,安徽为3.609%,湖北为3.900%,河北为1.055%。
1.1.3 鞣质类
艾叶中的鞣质均为混合型的鞣质。现在大家对研究鞣质结构的成分还是相对少的,所以关于鞣质类的研究还有待深入。
1.1.4 三萜类、桉叶烷类
王新芳等[6]说明了艾叶的三萜类的成分有将近十二种,桉叶烷的成分有将近六种。
1.1.5 微量元素
王新芳等[6]测定出艾叶中有很多类的微量元素,如镁(Mg)、铝(Al)、钙(Ca)、铁(Fe)、铜(Cu)、锌(Zn)、镍(Ni)、锰(Mn)、铬(Cr)、钴(Co)、硒(Se)等
1.2药理作用的研究现状
1.2.1 抗病毒、抗菌作用
孙红祥[7]体外实验发现艾叶的醇提液对某些霉菌具有抗菌的活性。赵宁等[8]运用倍比稀释法和浊度法发现艾叶的提取物对一系列的皮肤病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
1.2.2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李慧[9]研究报道,艾叶油有镇静的效果,可以使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变长,但也会发生士的宁的惊厥且有可能会致死,这也说明有协同作用。
1.2.3 对呼吸系统作用
邵宏伟等[10]研究观察得α-萜品烯醇能对组胺所引起的豚鼠哮喘具有保护作用。另有研究认为艾叶油具有抗过敏作用,可以用来治疗支气管哮喘和慢性气管炎[11]。
1.2.4 利胆作用
费新应等[12]研究说明了使用蕲艾的提取液进行灌胃治疗后,在光镜下会发现大鼠的肝纤维化程度会明显减轻。艾叶油的混悬液给十二指肠灌药,会使正常大鼠的胆汁流量增加20%,说明有利胆的作用[13]。
1.2.5 止血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17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