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疾病用药情况调查与分析(附件)

摘 要胃肠病是消化系统的常见疾病之一,在我国,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20%左右。该病一般病程较长,病情复杂,一旦发病,难于治愈。大学生作为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多数远离家庭,常年在外读书,由于饮食不当,许多人都患有慢性或急性胃肠病。本课题旨在利用药学相关专业知识,对我校大学生胃肠病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利于提高患者的用药效果,加深对此类疾病的了解并加以重视。本课题对年龄在18-25岁的4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归纳了大学生常用药物的种类、时间、服药方法及疗效等基本情况,分析了不同专业、年级及性别的学生用药情况。结果发现:被调查的学生中认为因暴饮暴食,辛辣饮食,饮酒、抽烟,饮食时间不规律,以及熬夜,过度劳累等原因引起胃肠疾病发生的人数基本持平,说明学生对该病的病因均较清楚;同时在胃肠疾病用药方面,50.5%的被调查学生对用药知识了解一般,服药具有随意性,不能做到谨遵医嘱。提示在这方面学生应积极学习相关的用药知识,学校也应从各方面引导学生正确用药,以利于身心健康。目 录
1 引言
1.1 胃肠疾病概述 1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2 大学生胃肠疾病病因及用药情况
2.1 大学生胃肠疾病发生因素分析 2
2.1.1 个体因素 2
2.1.2 精神因素 2
2.1.3 物理化学因素 2
2.2 大学生胃肠疾病用药现状 2
2.2.1 用药种类 2
2.2.2 用药时间及方法 2
2.2.3 用药疗效 2
2.3 大学生胃肠疾病用药存在的问题 3
3 调查对象和方法
3.1 调查对象 4
3.2 方法 4
3.3 统计与分析 4
4 调查结果和数据统计.5
5 研究结论及建议 12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附录(5份调查问卷样本) 17
1 引言
1.1 胃肠疾病概述
胃肠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种类很多,包括:慢性胃炎(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反流性)、胃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统计与分析 4
4 调查结果和数据统计.5
5 研究结论及建议 12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6
附录(5份调查问卷样本) 17
1 引言
1.1 胃肠疾病概述
胃肠病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该病的种类很多,包括:慢性胃炎(浅表性、糜烂性、萎缩性、反流性)、胃窦炎、胃溃疡、胃出血、胃穿孔、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肠炎、结肠炎等[1]。在我国,该病的总发病率约占人口的1/5左右。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纤维胃镜和病理检查技术的广泛开展与提高,本病的检出率也在增加,同时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加快,加之从事的职业多是需要注意力高度集中而又少体力活动,这使得胃肠病发病率明显增高,而且出现低龄化趋势。
该病病程较长、复杂,难于治愈,且容易发生癌变,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存质量。目前,现代医学对于胃肠疾病治疗用药多样,且多针对病因进行药物治疗。常用的主要有根除幽门螺杆菌感染,改善胃动力,保护胃黏膜,补充叶酸和B族维生素等药物[2]。在用药方式上,现代医学多采用制酸剂、抗生素和黏膜保护剂等药物联合应用,但因其疗程长、疗效差、副作用大,患者大多不能耐受。因此此类病一直是中西医研究的热点[3]。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目前中国大学生年龄大部分在20岁左右,正处在青春期向壮年期的过渡阶段,现阶段,正是知识获取和身体发育极其重要的时期。然而,由于长期的不当饮食和不良的饮食习惯,胃肠亚健康状态是大学生群体中最常见的情况,更有甚的是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人都患有慢性或急性胃肠病[4]。学校里有许多学生都患有慢性胃病,甚至有些学生骨瘦如柴,身体状况非常差,影响了日常的学习生活。有报道[5]称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会发生消化性溃疡,该病的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和生活,若不及时发现和治疗可导致胃出血和穿孔,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针对大学生胃肠病的预防与治疗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所以,本课题拟对我校大学生胃肠病患者用药情况进行调查,提出合理的建议,以利于他们更好的维持身心健康。
2 大学生胃肠疾病病因及用药情况
2.1 大学生胃肠疾病发生因素分析
2.1.1 个体因素
遗传和自身免疫等个体因素是大学生胃肠疾病发病的原因之一[6]。另外,已有的资料显示,生活方式与大学生人群中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无相关性,但在患功能性胃肠病的学生中,生活方式与发病严重程度相关[7]。尤其是个人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导致肠胃疾病的发生、发展,这也是当前大学生胃肠疾病发病率高的原因之一[8]。
2.1.2 精神因素
据报道,精神因素与大学生人群中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有相关性[9]。精神过度紧张,情绪波动,精神焦虑或长期精神负担过重等均可引起肠胃功能障碍病[10]。
2.1.3 物理化学因素
大学生大都是离开自己原来熟悉的地方到陌生的地方求学,身体,尤其是敏感的消化系统都会产生相应的反应和变化。季节、地域、气候变化,尤其是四季更替和水土不服,再加上饮食不规律,暴饮暴食,过冷、过热、过于粗糙坚硬的食物,都可导致胃黏膜的损伤[11]。食物不干净,偏食,药物(特别是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等)[12],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会引起的肠道菌群功能紊乱,引起胃肠失调[13]。
2.2 大学生胃肠疾病用药现状
2.2.1 用药种类
目前,大学生经常服用的胃肠疾病药物剂型包括:胶囊、片剂、颗粒剂、丸剂等。
2.2.2 用药时间及方法
在药物安全性、无副作用和能够解除现有症状的前提下,大多数的学生会选择口服西药的方式治疗胃肠相关疾病,也有部分人会选择口服中成药或中医汤药等治疗。且大多数人的用药时间不会超过一周,有的是因为不良反应较严重而自行停止用药,也有部分人是因为药物的作用效果不明显或者服用不方便等原因而停止用药[14]。
2.2.3 用药疗效
大学生用药时多数人都会先考虑药物安全性,同时他们希望药物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能够解除现有症状最好的效果,且不再复发[15]。
2.3 大学生胃肠疾病用药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胃肠疾病的必要药物知识方面教育较为不足,在药物认识上存在一定的误区[16]。不乏有大学生在得病时胡乱求医开药,即便找医生对症下药,用药前并不会仔细阅读说明书,并且未遵医嘱用药。纠正大学生胃肠用药的错误方法,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大学生用药容易出现下列问题。
1、用药量过多或者过少:这是由于一方面大学生易患胃肠道慢性病,他们通常是在第一次选择听从医生治疗的方案,之后再次患病多自主选择一种或多种相同或相似的药,这可能造成过量服用某个药物;另一方面有些药物有多个商品名,大学生在自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96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