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玉米须中总黄酮含量
摘 要 为了研究玉米须中总黄酮的含量,利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玉米须中总黄酮含量,以芦丁为标准品绘制标准曲线,回归成线性方程,在试样最大吸收波长为510nm,在此波长下,利用分光光度计,采用NaNO2-AlCl3比色法进行比色,测定玉米须中总黄酮的含量可达2.27%。并通过对紫外分光光度法的重复性、精密度、稳定性和回收率的方法学考察,确定了紫外分光光度法是玉米须中黄酮含量测定的稳定、可靠、有效的方法。目 录
1 绪论
1.1 玉米须的概况 1
1.1.1 植物学特征 1
1.1.2 玉米须本草考证 2
1.2 化学成分的研究 2
1.2.1 黄酮及其苷类 2
1.2.2 矿质元素类 2
1.2.3 有机酸类 3
1.2.4 多糖类 3
1.2.5 挥发性成分类 3
1.3 药理作用的研究 3
1.3.1 利尿作用 3
1.3.2 抗肿瘤作用 4
1.3.3 降血糖作用 4
1.3.4 利胆作用及急性毒性 4
1.3.5 恢复免疫作用 4
1.3.6 抗氧化活性作用 5
1.4 临床应用的研究 5
1.4.1 玉米须煎剂对黄疸型肝炎的保护作用 5
1.4.2 玉米须煎剂对老年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 5
1.4.3 玉米须煎剂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 6
1.4.4 玉米须煎剂对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6
1.5 玉米须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 6
1.5.1 水煎煮提取法 6
1.5.2 超声提取法 6
1.5.3 微波提取法 6
1.6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7
1.7 开发利用前景 7
1.7.1 可以作为药用 8
1.7.2 可以作为保健饮品 8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药 9
2.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9
2.1.2 试剂及药材 9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波提取法 6
1.6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7
1.7 开发利用前景 7
1.7.1 可以作为药用 8
1.7.2 可以作为保健饮品 8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药 9
2.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9
2.1.2 试剂及药材 9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9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9
2.3.1 芦丁对照品制备 9
2.3.2 最大吸收波长选择 9
2.3.3 芦丁标准曲线制备 10
2.4 方法学考察 11
2.4.1 重复性试验 11
2.4.2 精密度试验 11
2.4.3 稳定性试验 12
2.4.4 回收率试验 12
2.5 样品含量测定 13
2.6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1 绪论
1.1 玉米须的概况
1.1.1 植物学特征
玉米须,禾本科植物玉米的花柱和花头。玉米是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直立,秆粗壮,高1~4m,线状披针形,叶片宽大,边缘呈波状皱折,具强壮中脉。在秆顶着生有雄性开展的圆锥花序;雄花序分枝三棱状,每节2雄小穗,1无柄,另l有短柄;每1雄小花含2小花;先端尖,颖片膜质;外稃和内稃均透明膜质;在叶腋内抽出圆柱状雌花序,雌花序外包多数鞘状苞片,雌小穗密集,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颖片宽阔,外稃膜质透明,先端圆形或微凹,见图1.1。
图1.1玉米须植物图
1.1.2 玉米须本草考证
玉米须,禾本科植物玉蜀黍花柱。玉米须原产地为美洲,明代开始传入了中国,入药始载于《滇南本草图说》。中药玉米须具有比较明显的药理活性,味甘性平,有利尿、降血压[1]、降血糖[2]、降血脂[3]、利胆[4]等作用。
《本草纲目》云:“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其苗叶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麦状。苗心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棕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炒拆白花,如炒拆糯谷之状。”《植物名实图考》也云:“玉蜀黍,《本草纲目》始入谷部,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俗呼包谷。山农之粮,视其丰歉,酿酒磨粉,用均米麦;瓤煮以饲豕,秆杆干以供炊,无弃物。”
1.2 化学成分的研究
1.2.1 黄酮及其苷类
黄酮及其苷类物质为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之一,研究表明,玉米须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多达2.110%,而玉米叶中的含量为1.101%、玉米芯中的含0.166%、玉米粒中的含量仅0.141%,玉米须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是玉米粒的16倍多。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与产地及采收时期等多种因素均有关,若采收时间延迟,含量会降低;而且萃取的溶剂不同,得到的黄酮成分也会有所差别,乙酸乙酯萃取黄酮成分为木樨草素和芹菜素,而正丁醇萃取部分则是以黄酮碳苷为主。张慧恩等[5]人利用大孔树脂等多种层析手段,对玉米须的水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再经NMR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从中分离到得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刺芒柄花素 (Ⅰ)基木犀草素(Ⅱ)基木犀草素(Ⅲ)。化合物(Ⅰ)、(Ⅱ)在玉米须中首次分得。
1.2.2 矿质元素类
玉米须中含有钾(K)、钠(Na)、钙(Ca)、铁(Fe)、铜(Cu)、钴(Co)、锌(Zn)、镁(Mg)、铬(Cr)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K、Co、Zn、Cu、Fe的含量较为丰富,Ca、Na、Ni、Mg、Cr等也是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矿质元素不仅对人体内细胞的代谢、生物的合成及生理生化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还参与了人体内多种酶的结构与激活,构成体内重要的载体。其中,合成血红蛋白的催化剂为Fe、Cu,并参与造血机能,其络合物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Ca可作为骨质的主要成分,还能增加毛细血管壁致密度,降低它的通透性,减少其渗出,具有抗炎消肿作用;人体摄入的Mg减少时易患高血压及心律不齐;Mg、Cu、Zn等的存在对脑血管病防治有良好的作用;Cr是正常糖代谢和脂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Cr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近年来逐渐较多 。
1.2.3 有机酸类
玉米须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其中甲酸、乙酸、丁二酸、乳酸、硬脂
1 绪论
1.1 玉米须的概况 1
1.1.1 植物学特征 1
1.1.2 玉米须本草考证 2
1.2 化学成分的研究 2
1.2.1 黄酮及其苷类 2
1.2.2 矿质元素类 2
1.2.3 有机酸类 3
1.2.4 多糖类 3
1.2.5 挥发性成分类 3
1.3 药理作用的研究 3
1.3.1 利尿作用 3
1.3.2 抗肿瘤作用 4
1.3.3 降血糖作用 4
1.3.4 利胆作用及急性毒性 4
1.3.5 恢复免疫作用 4
1.3.6 抗氧化活性作用 5
1.4 临床应用的研究 5
1.4.1 玉米须煎剂对黄疸型肝炎的保护作用 5
1.4.2 玉米须煎剂对老年恶化劳力型心绞痛的治疗作用 5
1.4.3 玉米须煎剂对高脂血症的治疗作用 6
1.4.4 玉米须煎剂对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 6
1.5 玉米须黄酮提取方法的研究 6
1.5.1 水煎煮提取法 6
1.5.2 超声提取法 6
1.5.3 微波提取法 6
1.6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7
1.7 开发利用前景 7
1.7.1 可以作为药用 8
1.7.2 可以作为保健饮品 8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药 9
2.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9
2.1.2 试剂及药材 9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波提取法 6
1.6 紫外分光光度法的特点 7
1.7 开发利用前景 7
1.7.1 可以作为药用 8
1.7.2 可以作为保健饮品 8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药 9
2.1.1 实验仪器与设备 9
2.1.2 试剂及药材 9
2.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9
2.3 标准曲线的绘制 9
2.3.1 芦丁对照品制备 9
2.3.2 最大吸收波长选择 9
2.3.3 芦丁标准曲线制备 10
2.4 方法学考察 11
2.4.1 重复性试验 11
2.4.2 精密度试验 11
2.4.3 稳定性试验 12
2.4.4 回收率试验 12
2.5 样品含量测定 13
2.6 结果与分析 13
讨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1 绪论
1.1 玉米须的概况
1.1.1 植物学特征
玉米须,禾本科植物玉米的花柱和花头。玉米是高大的一年生栽培植物,直立,秆粗壮,高1~4m,线状披针形,叶片宽大,边缘呈波状皱折,具强壮中脉。在秆顶着生有雄性开展的圆锥花序;雄花序分枝三棱状,每节2雄小穗,1无柄,另l有短柄;每1雄小花含2小花;先端尖,颖片膜质;外稃和内稃均透明膜质;在叶腋内抽出圆柱状雌花序,雌花序外包多数鞘状苞片,雌小穗密集,纵行排列于粗壮的穗轴上,颖片宽阔,外稃膜质透明,先端圆形或微凹,见图1.1。
图1.1玉米须植物图
1.1.2 玉米须本草考证
玉米须,禾本科植物玉蜀黍花柱。玉米须原产地为美洲,明代开始传入了中国,入药始载于《滇南本草图说》。中药玉米须具有比较明显的药理活性,味甘性平,有利尿、降血压[1]、降血糖[2]、降血脂[3]、利胆[4]等作用。
《本草纲目》云:“玉蜀黍种出西土,种者亦罕。其苗叶俱似蜀黍而肥矮,亦似薏苡。苗高三四尺。六、七月开花,成穗,如秕麦状。苗心别出一苞,如棕鱼形,苞上出白须垂垂。久则苞拆子出,颗颗攒簇。子亦大如棕子,黄白色。可炸炒食之。炒拆白花,如炒拆糯谷之状。”《植物名实图考》也云:“玉蜀黍,《本草纲目》始入谷部,川、陕、两湖,凡山田皆种之。俗呼包谷。山农之粮,视其丰歉,酿酒磨粉,用均米麦;瓤煮以饲豕,秆杆干以供炊,无弃物。”
1.2 化学成分的研究
1.2.1 黄酮及其苷类
黄酮及其苷类物质为植物次级代谢产物之一,研究表明,玉米须中黄酮类物质含量多达2.110%,而玉米叶中的含量为1.101%、玉米芯中的含0.166%、玉米粒中的含量仅0.141%,玉米须中黄酮类物质的含量是玉米粒的16倍多。黄酮类物质的含量与产地及采收时期等多种因素均有关,若采收时间延迟,含量会降低;而且萃取的溶剂不同,得到的黄酮成分也会有所差别,乙酸乙酯萃取黄酮成分为木樨草素和芹菜素,而正丁醇萃取部分则是以黄酮碳苷为主。张慧恩等[5]人利用大孔树脂等多种层析手段,对玉米须的水提取物进行分离和纯化,再经NMR方法解析其化学结构。从中分离到得3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刺芒柄花素 (Ⅰ)基木犀草素(Ⅱ)基木犀草素(Ⅲ)。化合物(Ⅰ)、(Ⅱ)在玉米须中首次分得。
1.2.2 矿质元素类
玉米须中含有钾(K)、钠(Na)、钙(Ca)、铁(Fe)、铜(Cu)、钴(Co)、锌(Zn)、镁(Mg)、铬(Cr)等多种微量元素。其中K、Co、Zn、Cu、Fe的含量较为丰富,Ca、Na、Ni、Mg、Cr等也是人体必需的矿质元素。矿质元素不仅对人体内细胞的代谢、生物的合成及生理生化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并且还参与了人体内多种酶的结构与激活,构成体内重要的载体。其中,合成血红蛋白的催化剂为Fe、Cu,并参与造血机能,其络合物还具有抗菌消炎的作用;Ca可作为骨质的主要成分,还能增加毛细血管壁致密度,降低它的通透性,减少其渗出,具有抗炎消肿作用;人体摄入的Mg减少时易患高血压及心律不齐;Mg、Cu、Zn等的存在对脑血管病防治有良好的作用;Cr是正常糖代谢和脂代谢必需的微量元素,Cr与糖尿病关系的研究近年来逐渐较多 。
1.2.3 有机酸类
玉米须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其中甲酸、乙酸、丁二酸、乳酸、硬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2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