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仲药材中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含量测定研究(附件)
摘 要为提高杜仲药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本文通过乙醇超声提取杜仲中的环烯醚萜类成分。以京尼平苷酸含量为综合评价指标,系统研究高效液相色谱法对杜仲中的环烯醚萜类的成分进行含量测定。设置色谱条件为:Brava BDS-C18色谱柱(4.6mm×250mm,5μm),流动相是:乙腈-水(体积比3:97),流速为1.0ml·min-1,检测波长为206nm,柱温是30℃。线性回归方程为:Y=213.09X+428.29,r=0.9993,并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该工艺简便、易行、可控,可较快的测定含量。Key words: Eucommia ulmoides; ultrasonic extraction; orthogonal design; HPLC; Determination of content 目 录
1 绪 论
1.1选题背景 1
1.2选题意义 1
2 国内外发展状况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2.1.1 杜仲主要化学成分 4
2.1.2 杜仲的药理作用 4
2.1.3 杜仲的临床应用 5
3 研究内容
3.1 基源研究 7
3.2 产地加工 7
3.3 炮制方法研究 7
4 实验部分
4.1实验材料及仪器 9
4.1.1 实验仪器 9
4.1.2实验材料 9
4.2提取工艺 9
4.2.1 单因素设计 9
4.2.2提取工艺设计 9
4.3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 10
4.3.1色谱条件 11
4.3.2 制备对照品溶液 11
4.3.3 供试品溶液制备 11
4.3.4 测定方法 11
5实验结果与讨论
5.1 方法学考察 13
5.1.1线性关系的考察 13
5.1.2 精密度实验 13
5.1.3 稳定性实验 14
5.1.4 重复性实验 14
5.1.5 加样回收试验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4.3.3 供试品溶液制备 11
4.3.4 测定方法 11
5实验结果与讨论
5.1 方法学考察 13
5.1.1线性关系的考察 13
5.1.2 精密度实验 13
5.1.3 稳定性实验 14
5.1.4 重复性实验 14
5.1.5 加样回收试验 15
5.1.6 样品测定 15
5.2 讨论 15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9
1 绪 论
1.1选题背景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1],为常用中药。别称思仙、棉皮、丝绵木、思仲等。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能。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胎动不安,妊娠漏血,高血压等症。杜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本草纲目》将杜仲列为木部乔木类[2]。陶弘景曰:“壮如厚朴,折之多白丝者佳。”
杜仲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历史悠久。其味辛,平。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医学启源》:“其用壮筋骨,及足弱无力行。”等功效。《药性论》:“治肾冷臂腰痛也,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药品化义》:“主治腰肌酸疼,脚膝行痛,阴下湿痒。小便余沥。”等主治[3]。
杜仲为我国特产,主产于四川、湖北、陕西、河南、贵州、云南等地。以贵州、四川、陕西为道地药材。而湖北、四川、贵州产量较大。商品分为两类:一类以产于四川省为上品,质坚而重,外面细结,内面光黑,中层丝厚,折之韧长,特称“川仲”;另一类为“汉仲”。为了保护资源,一般采用局部剥皮法。在46月份,选取10~20年以上的植株按药材规格大小,剥取树皮,刮去粗皮,堆至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现代药理研究杜仲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杜仲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4]。
1.2选题意义
杜仲中主含木质素类及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目前已从皮和叶内分离出15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5]。包括京尼平甙、京尼平甙酸、桃叶珊瑚苷,杜仲苷,筋骨草苷等。其中京尼平苷酸具有预防性功能低下、增强记忆功能、抗癌、抗氧化(抗衰老)、泻下、促进胆汁分泌及降压作用;京尼平苷具有抗肿瘤活性,并具有抗补体性;桃叶珊瑚苷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具有较强的镇痛、抗菌消炎作用。目前药典上并未规范杜仲中环烯醚萜类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
本课题主要研究杜仲中总环烯醚萜苷的测定方法,通过对测定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对于提高杜仲药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发展状况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杜仲在中国的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6]。但就其现代科学的分类来说,最早是英国植物学家(Daniel Oliwer)的工作。1890年他从中国四川和湖北得到的没有花的标本,因其叶与榆树的相似,故定名为(Eucommia ulmoides Oliv)[7]。
如今杜仲作为中国仅存的药材,近代科学研究发现中国杜仲体内竟含有80多种次生代谢物[8,9,10],也就是天然物质。除具有抗衰老、调节血压功能外,还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润肠通便、减肥、美容、增强免疫力、抗疲劳、补肾壮阳和护肝醒酒等作用[11,12,13,14,15]。
日本学者对杜仲的研究成绩较为突出。他们不但利用先进的测试仪器和技术,对杜仲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且与美国合作,证实了杜仲显著增强人体胶原蛋白质,具有美容、抗衰老的作用。并且为了证明杜仲降血脂的作用,用小鼠和鳗鱼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最终发现喂食了杜仲叶提取物的鳗鱼体内的中性脂肪减少了20%以上,新陈代谢更加良好,肥胖的现象得以消除,从而证实了杜仲具有降血脂、减肥的作用[16]。日本和德国学家研究认为,杜仲还具有显著的降血糖的作用[17]。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还逐步兴起了杜仲功能食品消费热。日本国内对杜仲叶的药理及其保健功能做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杜仲叶抗衰老的功能,曾引起日本国
1 绪 论
1.1选题背景 1
1.2选题意义 1
2 国内外发展状况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3
2.1.1 杜仲主要化学成分 4
2.1.2 杜仲的药理作用 4
2.1.3 杜仲的临床应用 5
3 研究内容
3.1 基源研究 7
3.2 产地加工 7
3.3 炮制方法研究 7
4 实验部分
4.1实验材料及仪器 9
4.1.1 实验仪器 9
4.1.2实验材料 9
4.2提取工艺 9
4.2.1 单因素设计 9
4.2.2提取工艺设计 9
4.3高效液相色谱含量测定 10
4.3.1色谱条件 11
4.3.2 制备对照品溶液 11
4.3.3 供试品溶液制备 11
4.3.4 测定方法 11
5实验结果与讨论
5.1 方法学考察 13
5.1.1线性关系的考察 13
5.1.2 精密度实验 13
5.1.3 稳定性实验 14
5.1.4 重复性实验 14
5.1.5 加样回收试验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4.3.3 供试品溶液制备 11
4.3.4 测定方法 11
5实验结果与讨论
5.1 方法学考察 13
5.1.1线性关系的考察 13
5.1.2 精密度实验 13
5.1.3 稳定性实验 14
5.1.4 重复性实验 14
5.1.5 加样回收试验 15
5.1.6 样品测定 15
5.2 讨论 15
参考文献 17
致 谢 19
1 绪 论
1.1选题背景
杜仲,为杜仲科植物杜仲(Eucommia ulmoides Oliv.)的干燥树皮[1],为常用中药。别称思仙、棉皮、丝绵木、思仲等。杜仲具有补肝肾,强筋骨,安胎的功能。用于肾虚腰痛,筋骨无力,胎动不安,妊娠漏血,高血压等症。杜仲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其后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本草纲目》将杜仲列为木部乔木类[2]。陶弘景曰:“壮如厚朴,折之多白丝者佳。”
杜仲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广泛、历史悠久。其味辛,平。早在《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主腰脊痛,补中,益精气,坚筋骨,强志,除阴下痒湿,小便余沥,久服轻身耐老。”《医学启源》:“其用壮筋骨,及足弱无力行。”等功效。《药性论》:“治肾冷臂腰痛也,腰病人虚而身强直,风也。腰不利加而用之。”《药品化义》:“主治腰肌酸疼,脚膝行痛,阴下湿痒。小便余沥。”等主治[3]。
杜仲为我国特产,主产于四川、湖北、陕西、河南、贵州、云南等地。以贵州、四川、陕西为道地药材。而湖北、四川、贵州产量较大。商品分为两类:一类以产于四川省为上品,质坚而重,外面细结,内面光黑,中层丝厚,折之韧长,特称“川仲”;另一类为“汉仲”。为了保护资源,一般采用局部剥皮法。在46月份,选取10~20年以上的植株按药材规格大小,剥取树皮,刮去粗皮,堆至发汗,至内皮呈紫褐色,晒干。现代药理研究杜仲对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泌尿系统都有不同程度的调节作用,杜仲能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系统,增强肾上腺皮质功能[4]。
1.2选题意义
杜仲中主含木质素类及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目前已从皮和叶内分离出15种环烯醚萜类化合物[5]。包括京尼平甙、京尼平甙酸、桃叶珊瑚苷,杜仲苷,筋骨草苷等。其中京尼平苷酸具有预防性功能低下、增强记忆功能、抗癌、抗氧化(抗衰老)、泻下、促进胆汁分泌及降压作用;京尼平苷具有抗肿瘤活性,并具有抗补体性;桃叶珊瑚苷对革兰氏阴性菌和阳性菌均有抑制作用;具有较强的镇痛、抗菌消炎作用。目前药典上并未规范杜仲中环烯醚萜类物质的含量测定方法。
本课题主要研究杜仲中总环烯醚萜苷的测定方法,通过对测定方法的进一步优化,对于提高杜仲药材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国内外发展状况
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杜仲在中国的栽培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6]。但就其现代科学的分类来说,最早是英国植物学家(Daniel Oliwer)的工作。1890年他从中国四川和湖北得到的没有花的标本,因其叶与榆树的相似,故定名为(Eucommia ulmoides Oliv)[7]。
如今杜仲作为中国仅存的药材,近代科学研究发现中国杜仲体内竟含有80多种次生代谢物[8,9,10],也就是天然物质。除具有抗衰老、调节血压功能外,还具有降血脂、降血糖、润肠通便、减肥、美容、增强免疫力、抗疲劳、补肾壮阳和护肝醒酒等作用[11,12,13,14,15]。
日本学者对杜仲的研究成绩较为突出。他们不但利用先进的测试仪器和技术,对杜仲中所含的化学成分进行了全面的分析。且与美国合作,证实了杜仲显著增强人体胶原蛋白质,具有美容、抗衰老的作用。并且为了证明杜仲降血脂的作用,用小鼠和鳗鱼做了一系列的实验。最终发现喂食了杜仲叶提取物的鳗鱼体内的中性脂肪减少了20%以上,新陈代谢更加良好,肥胖的现象得以消除,从而证实了杜仲具有降血脂、减肥的作用[16]。日本和德国学家研究认为,杜仲还具有显著的降血糖的作用[17]。
日本在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还逐步兴起了杜仲功能食品消费热。日本国内对杜仲叶的药理及其保健功能做了大量的研究。尤其是杜仲叶抗衰老的功能,曾引起日本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9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