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用药情况调查与分析(附件)

摘 要本文采用自制问卷,在一个半月的时间里陆续对重庆市中医院200名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调查,了解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和用药行为习惯,为纠正其不良用药行为提供依据。结果显示58%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完全不知道引发该病的病因;仅有25%的患者很清楚的知晓慢性支气管炎的防治措施;35%的患者经过药物治疗后病情能够得到明显缓解;并且多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存在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导致病情不能治愈或控制。这些数据说明多数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缺乏预防该病生活常识,缺乏用药知识,不规范用药普遍存在。对此,建议相关人员对这些患者进行定期培训及检查,及时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并且纠正其不良用药行为和不良生活习惯,以保证身心健康。目 录
1 引言 1
2 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及危害
2.1 风险 3
2.2 危害 4
3 相关文献资料 5
4 调查对象与方法
4.1 对象 6
4.2 方法 6
4.3 统计分析 6
5 调查结果与数据统计 7
6 讨论
6.1 调查中出现的问题 11
6.2 调查过程中出现的患者疑问 12
7 慢性支气管炎的预防 13
结语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7
附录(5份调查问卷样本) 18
1 引言
慢性支气管炎(chronic bronchitis)是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临床主要以咳嗽、咳痰或伴有气喘等反复发作为主要症状,每年持续3个月,连续2年以上。早期症状轻微,晚期炎症加重。其病理学特点为支气管腺体增生和黏膜分泌增多,常并发阻塞性肺气肿,严重者常发生肺动脉高压,甚至肺源性心脏病[1]。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高度发达的工业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及时,导致了全球范围性质恶劣的环境和大气污染,使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而该病的预防与治疗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本病为一常见多发病,是一类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根据中国70年代全国6000多万人的普查结果显示,患病率约为3.82%。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呈递增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者常发生肺动脉高压,甚至肺源性心脏病[1]。随着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高度发达的工业负面影响预料不够,预防不及时,导致了全球范围性质恶劣的环境和大气污染,使慢性支气管炎的发病率明显增高,因而该病的预防与治疗已经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本病为一常见多发病,是一类重要的公众健康问题。根据中国70年代全国6000多万人的普查结果显示,患病率约为3.82%。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率也呈递增趋势,例如60岁以上的患病率高达15%甚至更多[2]。本病的盛行与地区、吸烟和环境卫生等因素密切相关,北方患病率高于南方;嗜烟者患病率远大于不吸烟者;大气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地方患病率高于一般地区[3]。
引发和加重该病的原因众说纷纭,各持己见,目前主要总结出以下两个方面:
(1)外因
吸烟:实验证明,吸烟时间越长,烟量越大,患慢性支气管炎的概率也就越大。
感染:调查和实验发现,感染是慢性支气管炎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一般常见的感染主要为细菌和病毒感染。
理化因素:刺激性烟雾、粉尘、大气污染(如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氯气、臭氧等)的慢性刺激,常为慢性支气管炎的诱发因素之一。接触工业刺激性粉尘和有害气体的工人,患病率较不接触者高,故大气污染也是本病重要诱发因素。
气候:寒冷空气刺激呼吸道,除减弱上呼吸道粘膜的防御功能外,还能引起平滑肌的一定程度的收缩、导致对血液循环的阻碍和加大分泌物排出的难度,从而引发严重的继发感染。
过敏:据调查,喘息性支气管炎往往有过敏史。根据相关实验结果数据显示,慢支患者痰液中嗜酸粒细胞数量比一般人高出很多,同时组胺含量也偏高,这可以说明引发和加重该病的原因与过敏因素有一定的关系[4]。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过敏因素主要有以下这些:花粉,尘埃和尘螨,皮毛纤维,细菌、真菌以及霉菌,寄生虫及有害气体和异味等。
(2)内因
呼吸道局部防御功能和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正常人呼吸道具有完善的防御功能,对吸入的空气能够进行一定的过滤、加温和润湿处理;气管、支气管粘膜的粘液纤毛运动以及咳嗽反射等能净化或排除异物和过多的分泌物;细支气管和肺泡中常分泌免疫球蛋白(IgA),它具有抗病毒和细菌的作用,因此,在正常情况下呼吸道始终呈无菌状态。呼吸道局部防御和机体免疫功能降低可为慢性支气管炎发病提供内在条件,因此老年人常因这些原因以及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衰退导致患病率较年轻人高[5]。
植物神经功能失调:当呼吸道副交感神经反应增强时,对正常人不起作用的微弱刺激,可引起支气管收缩痉挛,分泌物增多,从而产生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针对上述现状,本课题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用药行为习惯,为提高药物的疗效提供理论依据。
2 慢性支气管炎的风险及危害
2.1 风险
(1)某些群体中的风险
近期一项纳入非西班牙裔白人和黑人的研究发现,白人较黑人更易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但患有或未患慢支的人群中,此种族分布差异很小。性别也是争论的问题之一。许多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慢性支气管炎。但2013美国肺脏研究协会的研究显示,女性慢性支气管炎的患病率几乎是男性的两倍。
(2)遗传
遗传可能在慢性支气管炎发病中起一定的作用,如先天性免疫球蛋白分泌不足,抗胰蛋白酶缺乏等。
(3)年龄与性别
许多研究发现男性比女性更易罹患慢性支气管炎。近期流行病学统计数据显示,慢性支气管炎影响了全美近1亿人,其中多数患者介于40至70岁之间,在此类患者中,70岁以上的患者达到了24.3%,令人惊奇的是,有31.2%的患者介于18至40岁之间。
(4)不良饮食习惯
在饮食方面,摄入过多的重口味调料如辣椒,会增加对支气管粘膜的刺激,导致咳喘、咯痰加重,从而引发慢性支气管炎的急性发作。
(5)酗酒
大量喝酒以后人体的抵抗力会下降,容易感受风寒从而加重慢性支气管炎的症状。
(6)吸烟
美国胸科协会认为,长时间大量吸烟与慢支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相关研究证明,吸烟者患病率比不吸烟者高出10倍以上。有人统计,每日吸烟量40支以上者,患病率高达75.3%。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烟雾中含有多种有害物质;动物实验证明,吸入烟雾后,由于神经兴奋性增加导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同时支气管粘膜纤毛运动能力减弱、下腺体细胞增多肥大导致分泌过多的粘液,大大减弱了呼吸道自身清洁作用,另一方面,支气管粘膜充血、水肿同时吞噬细胞功能减弱,导致病菌大量侵人引发感染[6]。同样,经常吸烟的人由于上述原因极易受到病菌感染。
总而言之,长期或大量吸烟极易形成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反之,戒烟则可使病情缓解,甚至逐渐痊愈。
2.2 危害
慢性支气管炎存在以下几大危害:
(1)影响肺功能,威胁身体健康
慢性支气管炎一旦急性发作,支气管中的腺体就会分泌大量粘液(一般高于平时两三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97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