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饮片中迷迭香酸的含量测定(附件)

摘 要本论文以丹参饮片为研究对象,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丹参饮片中迷迭香酸的含量。采用色谱柱Thermo C18 (4.6 mm×250 mm,5μm),等度洗脱,以乙腈-0.4%甲酸水(23:77)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1;柱温为30℃,检测波长为286nm。迷迭香酸在0.02-0.40μg的范围内其线性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58%,RSD<3.0%(n=6)。该方法快速、灵敏、准确,可为丹参饮片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目 录
1 综述
1.1 丹参的化学成分 1
1.1.1 水溶性成分 1
1.1.2 脂溶性成分 2
1.2 水溶性成分分析研究方法 3
1.2.1 比色法 3
1.2.2 紫外分光光度法 3
1.2.3 高效液相色谱法 4
1.2.4 薄层扫描法 4
1.2.5 毛细管电泳法 4
1.2.6 近红外光谱法 4
1.3 丹参饮片质量研究进展 4
1.3.1 有效成分的含量 5
1.3.2 指纹图谱 5
1.4 丹参及其制剂的临床应用 6
1.4.1 肝硬化 6
1.4.2 肺心病心力衰竭 7
1.4.3 腹膜炎 7
1.4.4 心血管系统疾病 .....................................................................................................7
1.4.5抗肿瘤.....................................................................................................................8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 9
2.2 方法和结果 9
2.2.1 色谱条件 9
2.2.2 溶液制备 10
2.2.3 标准曲线的测定 10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8
2 实验研究
2.1 实验材料 9
2.2 方法和结果 9
2.2.1 色谱条件 9
2.2.2 溶液制备 10
2.2.3 标准曲线的测定 10
2.2.4 方法学考察 11
2.2.5 样品的测定 12
2.3 讨论 12
结论 14
参考文献 15
致谢 18
1综述
丹参是我国传统中药之一,为唇形科鼠尾草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的干燥根以及根茎,由于生态适应性极强,广泛分布在中国的东部、北部、西南和西北地区。丹参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丹参具有活血祛瘀、安神宁心、排脓、止痛、凉血消肿、清心除烦等功效,主要用于治疗癥瘕、积聚、瘀血腹痛、骨节疼痛、惊悸不眠、恶疮肿毒等[1],此外,丹参还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氧化等活性,在临床上可用于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及各种炎症的治疗[2]。在临床应用方面丹参是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中药材之一,由丹参开发的相关制剂如:三七丹参片、复方丹参片等。近年来研究结果表明,丹参具有抗艾滋病毒的活性,还可用于尿毒症、早期肝硬化、慢性肝炎的治疗[3]。
1.1丹参的化学成分
1.1.1 水溶性成分
目前国内外众多学者对丹参化学成分进行研究,结果发现,丹参水溶性成分主要有丹参素(danshensu)、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 acid)、丹参酮I(tanshinone I)、丹酚酸A、B、C、D、E、F、G、H、I(salvianolic acid A、B、C、D、E、F、G、H、I)、琥珀酸(succinic acid)、迷迭香酸(methyi rosmarinate)、原儿茶醛(3,4dihydroxybenzaldehyde)、异阿魏酸(3hydroxy4meth oxycinnamic acid)、紫草酸(lithospermic acid)、丹参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等,其主要化合物结构式见图1.1。 
原儿茶酸

丹参素

迷迭香酸

原儿茶醛

紫草酸
图1.1 水溶性成分化学结构式
1.1.2 脂溶性成分
这类化合物在丹参中生理活性较强。该类化合物主要有隐丹参酮(cryptotanshinone)、去甲丹参酮(nortanshinone)、丹参酮ⅡA(tanshinone ⅡA)、丹参酮ⅡB(tanshinone ⅡB)、丹参酮I(tanshinone I)、丹参酸甲酸(methyl tanshinonate)、亚甲二氢丹参酮(methylenedihydrotanshinone)、异隐丹参酮(isocryptotanshinone)、二氢异丹参酮(dihydroisotanshinone)、丹参新醌A、B、C(danshexinkum A、B、C),去羟新隐丹参酮(deoxyneocryptotanshinone)、二氢丹参酮I(dihydroisotanshinone)、鼠尾草酮(miltiodiol)、丹参螺缩酮内酯(danshenspiroketallactone)、异丹参酮IIA、异丹参酮IIB、异二氰丹参酮等。其中主要化合物分子结构式见图1.2。

隐丹参酮

丹参酮 I

丹参酸甲酯

丹参酮IIA

丹参酮IIB

紫丹参甲素
图1.2 脂溶性成分化学结构式
1.2 水溶性成分分析研究方法
1.2.1 比色法
此方法多用于丹参及其制剂中水溶性总酚酸类和脂溶性总丹参酮类的测定,具有快速、准确等优点。曹东[4]等利用丹参中水溶性酚酸类成分在冰醋酸溶剂中,与铁氰化钾三氯化铁有显色反应,通过比色法测定,并以原儿茶醛为对照,测定并计算丹参及其制剂中水溶性酚酸的总量。李广胜[5]等采用比色法对其总酚酸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此方法可作为丹参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1.2.2 紫外分光光度法
丹参中的水溶性酚酸类在紫外区281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因此可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丹参药材及其制剂的吸收值来控制质量。此方法用于丹参及其制剂有效成分的含量测定,具有操作简单,结果准确,重现性好等优点。周锦坷等[6]通过层析分离得到丹酚酸B,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287nm为检测波长,测定丹酚酸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43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