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夏寄主棉蚜的动态及对棉花的利用能力
本文采用多种作物间作方式,研究了自然田间下南京地区夏秋季棉蚜对棉花和瓜类作物的选择能力,之后采用寄主转接建立生命表的方法研究了田间棉花、西葫芦和黄瓜上的棉蚜种群转接到棉叶后对寄主棉花的适应性和利用能力。田间种群动态表明,在夏季西葫芦棉蚜种群一直处于很高的水平;而棉蚜种群整个季节都处于较低的水平,但是持续时间很长,黄瓜种群快速增加之后快速下降;南瓜种群一直处于低水平,可见棉蚜对不同植物的选择和利用产生了分化。三种寄主棉蚜种群转接棉叶后,西葫芦和黄瓜种群的存活和繁殖力要显著低于棉花种群,表现为棉花种群棉蚜、西葫芦棉蚜种群和黄瓜棉蚜种群的净增殖率分别为14.80、3.53和1.80。棉花种群在棉花上的适合度明显高于西葫芦和黄瓜种群。西葫芦型棉蚜及黄瓜型棉蚜可以在棉花上定殖,却不能在棉花上建立种群。同时,棉蚜在不同寄主之间的转移前期死亡率均明显高于后期,可见,棉蚜在寄主间的转移都有一个适应过程。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供试寄主植物和棉蚜 2
1.2寄主转接试验 2
1.3数据分析方法3
2 结果与分析 3
2.1 夏季不同作物上棉蚜种群动态3
2.2室内不同三种作物上棉蚜对棉花的利用能力 4
3讨论 5
致谢5
参考文献6
不同夏寄主棉蚜的动态及对棉花的利用能力
引言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属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是世界性分布的害虫。据记载,棉蚜的寄主范围非常广,能在74科285种植物上为害[1]。我国发现有113种,其中越冬寄主包括花椒、鼠李、石榴和木模等。侨居寄主包括锦葵科的棉花、洋麻等,葫芦科的西瓜、南瓜等以及豆科和菊科等多种植物,其中以棉花和瓜类为最重要的寄主[2]。棉蚜以成蚜和若蚜群集于叶片背面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使植株枯死或叶片卷曲,并在吸食时排出大量蜜露,严重时使茎叶一片油光,招致病菌寄生,影响棉叶光合生理作用,减少干物质积累[3]。
昆虫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植物间有密切的关系,双方在所建立的关系中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相互选择,相互适应,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关系或对策,蚜虫在整个生活周期中,主要为害阶段是在其孤雌生殖阶段,在这一阶段蚜虫通过大量繁殖扩大种群对植物造成为害。所以对于棉蚜种群动态的研究多为孤雌生殖阶段。影响棉蚜种群动态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天敌、不同棉花品种及棉蚜体色。气候因素不仅能影响棉蚜的体型指标[4],也是影响田间棉蚜种群消长的关键因素,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都会对棉蚜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同时,不同的天敌种类和数量都会对棉蚜种群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李进步[5]曾研究了棉蚜在不同品种上的种群动态,发现不同品种上棉蚜种群动态有显著差异,其中在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2上虫量最大,而且棉蚜对不同品种棉花选择上也具有差异。此外,蚜虫体色也是影响其种群动态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植食性昆虫都有其特定的寄主范围,而且对这些植物有不同的选择性,昆虫这种取不同的选择性,会导致取食不同寄主的种群间发生生理生态等适应性特征的改变,从而形成不同的寄主专化型。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棉蚜寄主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花椒、石榴上的棉蚜转接到棉花上,46代成活情况良好;将木槿上生活的棉蚜转接到棉花上,58代成活情况良好;将鼠李草上生活的棉蚜转接到棉花上,连续7代成活情况良好;将夏枯草上生活的棉蚜转接到棉花上,连续5代成活情况良好;将车前草上生活的棉蚜转接到棉花上,连续50天成活情况良好;而将紫花地丁和苦卖菜上生活的棉蚜转接到棉花上,不能成活[6]。将花椒上的棉蚜接到木槿、黄鼠草、车前草、夏至草及紫花地丁等越冬寄主上,第3天死亡率达到17.476.1%,9天后全部死亡;而将夏至草、黄鼠草、车前草及紫花地丁上的棉蚜进行多次相互转接,3天后死亡率达61.5%以上,6天后全部死亡[7]。将西瓜苗上饲养的棉蚜转接到西瓜、甜瓜和黄瓜上后,15天后增长了2228倍;而转接到棉花上的棉蚜无法存活,15天后全部死亡。将棉花上饲养的蚜虫转接到西瓜、黄瓜、甜瓜和棉花上后,在西瓜和黄瓜上,10天之后全部死亡,而在甜瓜上10天之后的种群数量与转接数量相差不大,在棉花上,15天增长了66倍[8]。木槿、花椒、石榴三种冬寄主上的棉蚜都可以利用棉花、马铃薯、四季豆[9]。棉花上的棉蚜在黄瓜和南瓜上的存活率、繁殖力以及内禀增长率均不高,难以建立种群;同样黄瓜上的棉蚜转接到棉花上后,种群也表现出衰退的现象,难以长期建立种群[10]。棉蚜在苦瓜、丝瓜和豇豆3种寄主植物上有不同的种群增长率。在18℃时,棉蚜在苦瓜上的种群增长率为6.288,豇豆为1.297,丝瓜为0.324[11]。曹辉辉等[12]又报道,棉花上棉蚜不能在黄瓜和番茄上存活建立种群,黄瓜上的棉蚜在棉花和番茄上也不能建立种群,另外,番茄上棉蚜转到棉花和黄瓜上虽能存活8天和7天,但也不能产仔建立种群。在日本的田间和室内饲养的瓜类植物和茄科植物上的棉蚜均不能在这两类植物上互换寄主[13,14]。在荷兰,生活在黄瓜上的棉蚜不能利用菊花,在菊花上生活的棉蚜也不能利用黄瓜[15]。在土耳其,棉花上生活的棉蚜不能利用黄瓜、柠檬、甜椒等植物,而在柠檬、茄子和黄秋葵上生活的棉蚜能够利用棉花,在黄瓜和甜椒上生活的棉蚜不能利用棉花[16]。
由此可见,棉蚜虽然有众多的寄主,但是对不同的寄主植物的利用能力是不相同的,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植物上形成了不同的寄主专化型。因此在同一区域内不同植物上的棉蚜可能会同一种植物的利用能力产生分化。我们设计实验也是为了研究这种产生的分化。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寄主植物和棉蚜
室内供试植物:西葫芦,棉花和黄瓜均在恒温养苗室内(24℃, L:D=14:10, RH=75%左右)用珍珠岩栽培在塑料杯中,出苗后长至34片真叶时用于接虫试验。其中棉花、黄瓜和西葫芦品种分别为宁杂棉23号(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露丰1代杂交种(江苏省江蔬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和西葫芦品种为抗早青一代。
田间调查区组植物:棉花、黄瓜和西葫芦品种与室内供试植物相同,而南瓜品种为日本密本南瓜。
供试棉蚜:在牌楼实验基地收集棉花、黄瓜和西葫芦三种蚜虫种群分别在室内棉花叶片上饲养。
1.2寄主转接试验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或绪论)1
1材料与方法2
1.1供试寄主植物和棉蚜 2
1.2寄主转接试验 2
1.3数据分析方法3
2 结果与分析 3
2.1 夏季不同作物上棉蚜种群动态3
2.2室内不同三种作物上棉蚜对棉花的利用能力 4
3讨论 5
致谢5
参考文献6
不同夏寄主棉蚜的动态及对棉花的利用能力
引言
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属同翅目Homoptera,蚜科APhididae,是世界性分布的害虫。据记载,棉蚜的寄主范围非常广,能在74科285种植物上为害[1]。我国发现有113种,其中越冬寄主包括花椒、鼠李、石榴和木模等。侨居寄主包括锦葵科的棉花、洋麻等,葫芦科的西瓜、南瓜等以及豆科和菊科等多种植物,其中以棉花和瓜类为最重要的寄主[2]。棉蚜以成蚜和若蚜群集于叶片背面和嫩茎上刺吸汁液,使植株枯死或叶片卷曲,并在吸食时排出大量蜜露,严重时使茎叶一片油光,招致病菌寄生,影响棉叶光合生理作用,减少干物质积累[3]。
昆虫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植物间有密切的关系,双方在所建立的关系中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相互选择,相互适应,经过长期的协同进化,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关系或对策,蚜虫在整个生活周期中,主要为害阶段是在其孤雌生殖阶段,在这一阶段蚜虫通过大量繁殖扩大种群对植物造成为害。所以对于棉蚜种群动态的研究多为孤雌生殖阶段。影响棉蚜种群动态的因素主要有气候、天敌、不同棉花品种及棉蚜体色。气候因素不仅能影响棉蚜的体型指标[4],也是影响田间棉蚜种群消长的关键因素,温度、湿度、降水等因素都会对棉蚜的生长发育造成影响。同时,不同的天敌种类和数量都会对棉蚜种群的变化产生不同的影响。李进步[5]曾研究了棉蚜在不同品种上的种群动态,发现不同品种上棉蚜种群动态有显著差异,其中在转单价基因抗虫棉中棉所32上虫量最大,而且棉蚜对不同品种棉花选择上也具有差异。此外,蚜虫体色也是影响其种群动态的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
植食性昆虫都有其特定的寄主范围,而且对这些植物有不同的选择性,昆虫这种取不同的选择性,会导致取食不同寄主的种群间发生生理生态等适应性特征的改变,从而形成不同的寄主专化型。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关于棉蚜寄主利用情况的研究成果。花椒、石榴上的棉蚜转接到棉花上,46代成活情况良好;将木槿上生活的棉蚜转接到棉花上,58代成活情况良好;将鼠李草上生活的棉蚜转接到棉花上,连续7代成活情况良好;将夏枯草上生活的棉蚜转接到棉花上,连续5代成活情况良好;将车前草上生活的棉蚜转接到棉花上,连续50天成活情况良好;而将紫花地丁和苦卖菜上生活的棉蚜转接到棉花上,不能成活[6]。将花椒上的棉蚜接到木槿、黄鼠草、车前草、夏至草及紫花地丁等越冬寄主上,第3天死亡率达到17.476.1%,9天后全部死亡;而将夏至草、黄鼠草、车前草及紫花地丁上的棉蚜进行多次相互转接,3天后死亡率达61.5%以上,6天后全部死亡[7]。将西瓜苗上饲养的棉蚜转接到西瓜、甜瓜和黄瓜上后,15天后增长了2228倍;而转接到棉花上的棉蚜无法存活,15天后全部死亡。将棉花上饲养的蚜虫转接到西瓜、黄瓜、甜瓜和棉花上后,在西瓜和黄瓜上,10天之后全部死亡,而在甜瓜上10天之后的种群数量与转接数量相差不大,在棉花上,15天增长了66倍[8]。木槿、花椒、石榴三种冬寄主上的棉蚜都可以利用棉花、马铃薯、四季豆[9]。棉花上的棉蚜在黄瓜和南瓜上的存活率、繁殖力以及内禀增长率均不高,难以建立种群;同样黄瓜上的棉蚜转接到棉花上后,种群也表现出衰退的现象,难以长期建立种群[10]。棉蚜在苦瓜、丝瓜和豇豆3种寄主植物上有不同的种群增长率。在18℃时,棉蚜在苦瓜上的种群增长率为6.288,豇豆为1.297,丝瓜为0.324[11]。曹辉辉等[12]又报道,棉花上棉蚜不能在黄瓜和番茄上存活建立种群,黄瓜上的棉蚜在棉花和番茄上也不能建立种群,另外,番茄上棉蚜转到棉花和黄瓜上虽能存活8天和7天,但也不能产仔建立种群。在日本的田间和室内饲养的瓜类植物和茄科植物上的棉蚜均不能在这两类植物上互换寄主[13,14]。在荷兰,生活在黄瓜上的棉蚜不能利用菊花,在菊花上生活的棉蚜也不能利用黄瓜[15]。在土耳其,棉花上生活的棉蚜不能利用黄瓜、柠檬、甜椒等植物,而在柠檬、茄子和黄秋葵上生活的棉蚜能够利用棉花,在黄瓜和甜椒上生活的棉蚜不能利用棉花[16]。
由此可见,棉蚜虽然有众多的寄主,但是对不同的寄主植物的利用能力是不相同的,在不同的地域和不同的植物上形成了不同的寄主专化型。因此在同一区域内不同植物上的棉蚜可能会同一种植物的利用能力产生分化。我们设计实验也是为了研究这种产生的分化。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寄主植物和棉蚜
室内供试植物:西葫芦,棉花和黄瓜均在恒温养苗室内(24℃, L:D=14:10, RH=75%左右)用珍珠岩栽培在塑料杯中,出苗后长至34片真叶时用于接虫试验。其中棉花、黄瓜和西葫芦品种分别为宁杂棉23号(江苏丰庆种业科技有限公司)、露丰1代杂交种(江苏省江蔬种苗科技有限公司)和西葫芦品种为抗早青一代。
田间调查区组植物:棉花、黄瓜和西葫芦品种与室内供试植物相同,而南瓜品种为日本密本南瓜。
供试棉蚜:在牌楼实验基地收集棉花、黄瓜和西葫芦三种蚜虫种群分别在室内棉花叶片上饲养。
1.2寄主转接试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1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