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炭疽病菌对四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摘要:采用菌落直径法, 建立了葡萄炭疽病菌对氟啶胺、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醚菌酯四种杀菌剂敏感性(EC50)分别为0.0646±0.0127μg/ml、0.6331±0.3632μg/ml、0.2559±0.0817μg/ml和1.9906±0.04494μg/ml,EC50值分布均成单峰曲线。该研究为该病害的防治药剂进行了初步筛选,有待进一步研究。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前言1
1材料与方法2
1.1材料2
1.1.1供试菌株2
1.1.2 供试药剂..2
1.2 方法..2
1.2.1培养基的制备..2
1.2.2药剂制备2
1.2.3药剂浓度梯度设定2
1.2.4 菌株分离2
1.3 葡萄炭疽病对不同类型杀菌剂敏感性测定2
1.3.1 菌株活化2
1.3.2含药培养基制备2
1.3.3 毒力测定...3
2结果与分析....3
2.1葡萄炭疽病菌对氟啶胺、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醚菌酯敏感性3
2.2 葡萄炭疽病菌对氟啶胺、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醚菌酯敏感性分布...........5
3讨论 7
致谢8
参考文献9
葡萄炭疽病菌对四种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引言
由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引起的葡萄炭疽病也称晚腐病,全国大多葡萄栽培地区均有分布[12]。目前,我国南方产区该病发生较为普遍,有些年份发病非常严重[2];北方地区尤其是环渤海湾的酿酒葡萄产区炭疽病为害比较严重;西部地区几乎无葡萄炭疽病发生[35]。化学防治仍然是防控该病的有效措施[6]。我国范永占等早在1988~1991年间就对葡萄炭疽病的发生与防治进行过研究[79]。氟啶胺(fluazinam)是由日本石原产业公司开发的杀菌剂,对灰霉病有特效,同苯并咪唑类、二甲酰亚胺类及目前市场上已有的其它杀菌剂无交互抗性;对交链孢属、疫霉属、单轴霉属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核盘菌属和黑腥菌属等病菌引起的病害也有良好的防效。苯醚甲环唑是三唑类杀菌剂,杀菌谱广,对子囊菌纲、担子菌纲和包括链格孢属、壳二孢属、尾孢霉属、刺盘孢属、球痤菌属、茎点霉属、柱隔孢属、壳针孢属、黑星菌属在内的半知病,白粉菌科、锈菌目及某些种传病原菌有持久的保护和治疗作用[10]。咪鲜胺是一种广谱杀菌剂,对多种作物由子囊菌和半知菌引起的病害具有优异防效。醚菌酯为线粒体呼吸抑制剂,作用于菌体电子传递链的bc1复合体,进而抑制吸吸作用;对半知菌、子囊菌、担子菌、卵菌纲等真菌引起的多种病害具有很好的活性[1011]。目前,该病的防治缺少有效药剂,导致乱用药、滥用药[1214]。因此,本文拟通过对现有药剂氟啶胺、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醚菌酯的离体筛选,并建立敏感性基线,为该病的可持续防控奠定基础。
1材料与方法
1.1材料
1.1.1供试菌株
葡萄炭疽病菌,在江苏镇江市句容葡萄产区采集。
1.1.2供试药剂
氟啶胺(97.5%)原药,江苏江阴农药厂提供;苯醚甲还唑(96.3%)原药,咪鲜胺(95.2%)原药,醚菌酯(96.6%)原药,均由江苏苏利集团提供。
1.2方法
1.2.1培养基的配制
PDA培养基:马铃薯200g , 葡萄糖20g , 琼脂15~20g , 最后定容至1000mL。
AEA培养基:酵母粉5g, NaNO3 6g, KH2PO4 1.5g, KCl 0.5g, MgSO4 0.25g, 甘油20mL,琼脂20g, 加入去离子水1L。
1.2.2药剂配制
将氟啶胺、苯醚甲环唑、咪鲜胺和醚菌酯原药分别溶于甲醇中,母液浓度均为为10000μg/ml, 水杨肟酸母液浓度为10000μg/ml , 4℃冰箱中保存。
1.2.3梯度浓度药剂的制备
将氟啶胺母液稀释成6.25、12.5、25、50、100μg/ml;苯醚甲环唑母液稀释成250、500、1000、2000、4000μg/ml;咪鲜胺母液稀释成250、500、1000、2000, 4000μg/ml;醚菌酯母液稀释成40、156、625、2500、10000μg/ml;10000μg/ml水杨肟酸用于嘧菌酯敏感性测定。
1.2.4菌株分离
将从不同地区采集的病果用次氯酸钠消毒后,选取病健分界处转接到培养基上25℃培养两天后,挑取新鲜菌丝块转接到斜面试管培养基上25℃培养3天后放到4℃冰箱中保存。
1.3 葡萄炭疽病菌对不同类型杀菌剂的敏感性测定
1.3.1菌株活化
从保存菌种的试管中挑取菌丝块转接到PDA平板上,25℃培养3天。
1.3.2含药培养基的制作
融化PDA培养基,用量筒量取150ml培养基加入上述四种杀菌剂原药的母液,分别制成含氟啶胺终浓度为0.00625、0.0125、0. 25、0.05、0.1μg/ml, 苯醚甲环唑终浓度为0.25、0.5、1、2、4μg/ml, 咪鲜胺的终浓度为0.25、0.5、1、2、 4μg/ml。测定葡萄炭疽病菌对醚菌酯敏感性时,采用AEA培养基,同上制成含醚菌酯终浓度为0.04、0.156、0.625、2.5、10、40μg/ml的梯度浓度药剂的平板,同时加入水杨肟酸,使每个AEA平板含水杨肟酸的终浓度为150μg/ml。
1.3.3 毒力测定
采用菌丝生长速率的方法测定EC50将活化好的病原菌沿着菌落边缘打取5mm菌碟,然后转接到含有药剂的培养皿中,每个浓度三个重复,不含药剂的培养皿作为对照。然后放到25℃培养箱中培养5天,测定菌落直径,利用DPS软件中的毒力回归方程Y=a+bx计算药剂抑制菌丝生长的有效中浓度(EC50)作为毒力参数。
2结果与分析
2.1 葡萄炭疽病菌对氟啶胺、苯醚甲环唑、咪鲜胺、醚菌酯敏感性
根据葡萄炭疽病菌的菌丝生长对氟啶胺(表1)、苯醚甲环唑(表2)、咪鲜胺(表3)、醚菌酯(表4)四种杀菌剂敏感性,葡萄炭疽病菌对氟啶胺最敏感,咪鲜胺次之,醚菌酯最差。因此,氟啶胺和咪鲜胺是防治葡萄炭疽病菌的候选药剂。以下是根据实验数据所计算得到的毒力方程。
表1葡萄炭疽病菌对氟啶胺的敏感性
菌株编号
毒力方程
相关系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67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