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蛾啮小蜂对小菜蛾的非致死效应的研究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L.)]是一种为害甘蓝、白菜、油菜等十字花科作物的世界性害虫,对多种杀虫剂产生了抗性,故生物防治是防治其为害的重要途径之一。本研究观察分析了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K.)]的存在对小菜蛾蛹重的影响,从而评估寄生蜂对小菜蛾的非致死效应。结果表明,菜蛾啮小蜂在叶片的停留时间、靠近小菜蛾导致停止取食的时间和次数都使其蛹重下降;处理的2、3和4龄幼虫化蛹后的蛹重分别为4.8、4.75和5.73 mg,分别轻于对照2、3和4龄幼虫化蛹后的蛹重(5.33mg、5.27mg和 6.04 mg)。研究结果说明,菜蛾啮小蜂对2、3龄小菜蛾幼虫的非致死效应比较明显,对4龄小菜蛾幼虫的非致死效应不明显。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材料与方法 2
1.1材料2
1.1.1 寄主植物的种植2
1.1.2 小菜蛾种群的建立2
1.1.3 菜蛾啮小蜂种群的建立2
1.1.4 实验材料3
1.2方法3
1.3 统计与分析3
2结果与分析 3
2.1菜蛾啮小蜂的行为对小菜蛾蛹重的影响3
2.1.1 菜蛾啮小蜂在叶片上停留的时间对小菜蛾蛹重的影响3
2.1.2 菜蛾啮小蜂的刺扎时间对小菜蛾蛹重的影响4
2.1.3 菜蛾啮小蜂靠近小菜蛾导致小菜蛾停止取食或躲避对小菜蛾蛹重的影响4
2.1.4小菜蛾幼虫停止取食频次与菜蛾啮小蜂靠近次数的关系5
2.2小菜蛾二龄、三龄和四龄幼虫期菜蛾啮小蜂存在对蛹重的影响及其相互比较 6
2.2.1小菜蛾二龄幼虫期菜蛾啮小蜂存在对蛹重的影响6
2.2.2小菜蛾三龄幼虫期菜蛾啮小蜂存在对蛹重的影响7
2.2.3小菜蛾四龄幼虫期菜蛾啮小蜂存在对蛹重的影响7
2.2.4在小菜蛾幼虫不同龄期菜蛾啮小蜂的存在对蛹重影响的相互比较8
3讨论 8
致谢9
参考文献9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菜蛾啮小蜂对小菜蛾的非致死效应的研究
引言
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 L.,隶属于鳞翅目(Lepidoptera)菜蛾科 (Plutelliae),是一种世界范围的寡食性害虫[1][2],主要危害白菜、油菜、萝卜等十字花科的作物[3][4][5],每年为人类生产造成严重损失[6]。然而,当下化学农药防治仍然是主要的防治小菜蛾的方法,目前由于大量施用农药而导致小菜蛾对DDT[7]、对硫磷、二嗪农[8]、氨基甲酸酯、拟除虫菊酯[9]、Bt制剂等多种农药产生了抗性[10][11][12]。如今,农药对人类的健康影响以及对环境的危害也吸引了很多人的关注,所以,研究利用天敌昆虫来对小菜蛾进行生物防治也受到人们的重视。
在半翅目、双翅目、脉翅目、鞘翅目和膜翅目中,有很多种天敌昆虫可以用来对小菜蛾进行生物防治,已经记录在目的有130多种,可以用来寄生小菜蛾各个龄期的寄生蜂[1] ,常见的卵寄生蜂6种,幼虫寄生蜂38种,蛹寄生蜂13种[13]。其中最受人们关注的有半闭弯尾姬蜂D.semiclausum、赤眼蜂Trichogramma spp.、菜蛾绒茧蜂Cotesia plutellae (Kurjumov)、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 (Kurdjumov)等种[14][15][16]。
菜蛾啮小蜂,Oomyzus sokolowskii (Kurdjumov),隶属于膜翅目(Hymenoptera)姬小蜂科(Eulophidae),是可以跨越小菜蛾幼虫期和蛹期的小菜蛾专性聚寄生蜂。在1035℃ 的温度范围内,温度逐渐升高,菜蛾啮小蜂的寄生量也逐渐增多,30℃时菜蛾啮小蜂的内禀增长率为0.263,因而可以适用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小菜蛾防治[15][16]。菜蛾啮小蜂对小菜蛾各个龄期幼虫的寄生率相似,在缺少寄主的环境下也可以进行过寄生,过寄生时能产生寿命很长的后代,因此有很高的开发潜力[16][17]。
天敌控制害虫的主要作用方式是直接地捕食或寄生昆虫。然而,天敌不仅仅可以直接捕食或寄生昆虫使其种群下降,还可以通过在其捕食或寄生的过程中产生的胁迫作用影响昆虫的后期生长发育和繁殖[18],使逃脱了天敌的害虫受到惊吓等“心里”严重伤害而使其生长发育受阻,或种群密度减少,这种胁迫作用就是天敌对昆虫的非(直接)致死效应[19][20]。甚至有一些实验结果表明,非致死效应对昆虫的胁迫作用比直接地捕食或寄生作用还要强大[19],因此,在评价天敌作用大小时,除了计算天敌对害虫的直接捕食或寄生的效率,还需要考虑到天敌对害虫的非致死效应。
国内外很多学者早就发现,捕食者对猎物的影响并不只是直接地捕杀,还包括这种猎物为躲避捕食者而产生的非致死效应[20][21]。只是最开始的研究着重于分析捕食压力对猎物行为和形态的影响,后期着重点开始转向生活史方面,包括胁迫作用对猎物的孵化时间[22]、形态变化[23]和繁殖力[24]等影响,近几年的研究,还关注了非致死效应这种作用的机制以及环境变化对天敌胁迫作用的影响[25]。
菜蛾啮小蜂在寻找和刺扎寄主小菜蛾幼虫的过程中可能会对小菜蛾产生“恐吓”,从而导致寄主小菜蛾幼虫取食受到影响甚至出现吐丝掉落的现象,这种现象是否会对小菜蛾的生长发育产生影响,需要我们去深入研究发现。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寄主植物的种植
试验采用青菜“上海青”的品种。在25±1℃、65±5%RH和L16:D8h的光周期条件下,使用草炭、蛭石混合比例为1:1的基质,在口径为12cm高10cm的花盆里进行育苗。当青菜苗生长到有两片真叶展开后,可以用于小菜蛾的饲养。主要依据李先伟[26]描述的方法进行种植。
1.1.2 小菜蛾种群的建立
小菜蛾采自江苏南京高淳油菜田并建立室内种群。田间收集小菜蛾的蛹,在养虫室内羽化,之后将成虫接到五个边长为60cm的立方体养虫笼内,笼内放置室内种植的青菜苗以供其产卵,从而得到小菜蛾种群,即青菜小菜蛾种群,将其种群连续饲养五代后用于试验。养虫笼是由PVC管和100目的纱网手工制作而成。小菜蛾饲养条件为25±1℃、65±5%RH和L16:D8h的光周期。主要依据李先伟[26]描述的方法建立的小菜蛾种群。
1.1.3 菜蛾啮小蜂种群的建立
菜蛾啮小蜂采自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附近油菜田并建立室内种群。将油菜地的小菜蛾的末龄幼虫带回实验室内化蛹,挑出已被菜蛾啮小蜂寄生的蛹,并放入5ml离心管内一直等到其羽化,将羽化当天的菜蛾啮小蜂成虫接入直径为9cm高12cm的塑料罐内,每罐10头雌蜂和4头雄蜂,罐内分别放入青菜小菜蛾种群的四龄幼虫40头供菜蛾啮小蜂寄生,24h之后取出塑料罐内的小菜蛾幼虫,在适宜的环境中饲养到化蛹,挑出被寄生的蛹放入5ml的离心管内,从而得到菜蛾啮小蜂种群,即青菜菜蛾啮小蜂种群。菜蛾啮小蜂种群连续饲养四代后用于试验。塑料罐是由500mL的塑料烧杯制成,切割掉烧杯底部,用100目的纱网粘合在切口处以便于通气,顶部配一个可以活动的培养皿(直径10cm,高1.5cm)作盖,便于放置小菜蛾幼虫和菜蛾啮小蜂等操作。菜蛾啮小蜂的饲养条件为25±1℃、65±5%RH和L16:D8h的光周期。主要依据李先伟[26]描述的方法建立的小菜蛾啮小蜂种群。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35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