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源三唑酮对花期长期干旱下大豆生长产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需水量大,但其蒸腾系数高,对水分胁迫敏感。全球性气候变化导致干旱发生程度加重,成为限制大豆生长、产量及品质的重要因素。外施植物生长调节剂是缓解植物干旱胁迫的有效途径之一,本试验以干旱敏感型品种南农-996为材料,人工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三唑酮对干旱胁迫下花期大豆生长、产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期明确三唑酮对花期大豆干旱胁迫的缓解作用及可能机理。结果表明,大豆花期喷施三唑酮有增产的作用,干旱喷施三唑酮可降低干旱对大豆造成的伤害,在干旱条件下提高大豆产量。同时,喷施三唑酮可提高大豆叶片抗氧化相关酶的活性,增加抗氧化物质的含量,从而减少活性氧积累,降低膜质过氧化程度,缓解干旱胁迫造成的损伤。大豆在花期经三唑酮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抗旱性,从而达到增产效果。
目录
摘要2
关键词2
Abstract2
Key words2
引言2
1 材料与方法3
1.1供试材料与方法 3
1.2试验设计3
1.3测定项目3
2 结果与分析3
2.1叶面喷施三唑酮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形态指标、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3
2.1.1对产量的影响 3
2.1.2对株高的影响 4
2.1.3对生物量积累的影响 4
2.1.4对根系生长的影响 5
2.1.5对叶片显微结构的影响 6
2.2叶面喷施三唑酮对花期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7
2.2.1TDM对大豆叶片膜质过氧化程度的影响7
2.2.2TDM对大豆叶片活性氧水平的影响8
2.2.3TDM对大豆叶片SOD、POD、CAT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8
2.2.4TDM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中抗坏血酸及谷胱甘肽含量的影响9
2.2.5TDM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AsAGSH循环中相关酶活性的影响 10
3 讨论11
3.1叶面喷施三唑酮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形态指标、生长及产量影响的分析讨论11
3.2喷施三唑酮对花期干旱胁迫下大豆叶片抗氧化系统影响的分析讨论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致谢13
参考文献14
外源三唑酮对花期长期干旱下大豆生长、产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引言
引言
大豆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也是世界五大经济作物之一,为人类生活提供优质蛋白质和食用油脂,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且大豆在整个生育期内需水量都比较多,故对于水分胁迫特别敏感。但近年来,全球性的干旱气候变化越发明显,成为影响作物生长、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对大豆来说,我国大豆产区主要集中在干旱和半干旱区,在它生长期间常会遭遇不同程度的干旱,造成减产严重。
大豆花荚期,因其处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并进阶段,在这一时期的耗水量约占整个生育期耗水量的一半,蒸腾强度在这个时期也达到最大,是需水关键期。怎样缓解这一时期的干旱问题,是增产的关键。研究表明,在干旱胁迫下应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是减缓作物受旱程度的有效途径之一[1,2]。三唑酮(Triadimefon )是三唑类杀菌剂,具有低毒高效、易降解,持效时间长等特点,同时也是一种植物生长调节剂,能够提高叶绿素含量,有延缓植株地上部生长,促进根系发育,提高植物抗逆能力等作用[6],已在麦类,谷类及水果蔬菜中广泛应用。并且能够通过增强抗氧化系统清除活性氧的能力来提高植物抗性[12],有报道指出,三哇酮可一定程度提高水稻、黄瓜的抗旱能力[7,11],但利用其缓解大豆干旱的研究报道较少。因此,本试验以干旱敏感型大豆南农996为试验材料,人工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三唑酮对干旱胁迫下花期大豆生长,产量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以期明确三唑酮对花期大豆干旱胁迫的缓解作用及可能机理,为大豆抗旱栽培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材料与栽培情况
供试大豆品种为南农996,由大学国家大豆改良中心提供。喷施药剂为99.6%的三唑酮原粉。
试验于2015年6月28日至2015年10月20日在大学牌楼实验基地进行。全生育期使用盆栽进行,每盆(25cm*20cm*20cm)装土8.5kg,盆中土壤与育苗基质比例为1:1,每千克土壤中N、P2O5 、K2O施用量分别为0.125g、0.25g、0.143g。于2015年6月28日播种,每盆播种7粒,三叶期定苗,每盆留长势一致的苗4 株。
1.2试验设计
本试验共五个处理,三次重复,分别为:正常对照CK,干旱处理D,正常喷施三唑酮处理T,旱前喷施三唑酮处理D0T,旱后喷施三唑酮处理D7T。
南农996为晚熟品种大豆,花期大概在2024天,本试验为整个花期干旱处理,故干旱处理共21天,在大豆始花期(R1)进行处理,T、D0T、D7T喷施浓度为240mg/kg的三唑酮,喷施至叶面正反面均有药剂滴下为止,CK与D喷施等量的清水。喷施后进行干旱处理,通过称重法控制土壤含水量,CK与T保持相对含水量75%左右,D、D0T、D7T保持相对含水量50%,干旱处理后每天8点和18点补水,干旱至21天傍晚开始复水,分别于处理后第0、7、14、21天和复水后第7天,取样,进行各种指标测定,每个处理测定3个重复。于完熟期(R8)取样考种,每个处理测定10个重复。
1.3测定项目
生长、形态特征及产量形状。通过对株高 、植株各部分生物量等指标的观察记录,研究三唑酮对大豆生长情况的影响;通过对根系亚显微结构的观察,研究三唑酮对大豆根系内部结构的影响;通过研究TDM处理后大豆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的变化,探寻TDM影响产量的途径。
抗氧化系统相关指标。通过测定大豆叶片中MDA、活性氧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研究TDM对大豆膜质过氧化的影响;通过测定抗氧化系统及AG循环相关酶活性及物质含量的动态变化,研究TDM对植株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2 结果与分析
2.1叶面喷施三唑酮对干旱胁迫下大豆形态指标、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2.1.1对产量的影响
从表中可以看出,花期喷施三唑酮有显著的增产和缓解干旱胁迫的作用,干旱胁迫显著降低了大豆的单株荚数,单株粒数,每荚粒数及单株产量,但干旱胁迫下百粒重却有一定程度的增加趋势,从单株产量来看,干旱胁迫使大豆较正常对照减产32.5%,而正常喷施三唑酮有一定增产的作用,较正常对照单株产量增加48.18%,干旱胁迫预喷施三唑酮与后喷施三唑酮处理对干旱胁迫均有缓解的效果,预喷施效果较好,较干旱处理增产22.85%,后喷施缓解效果不太显著,较干旱处理增产6.5%。
表1 喷施三唑酮对大豆花期干旱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
处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4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