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锌指蛋白constanslike基因的分离亚细胞定位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大豆是重要的粮食和油料作物,是人类食用油和蛋白摄取的主要来源之一。锌指蛋白是一类重要的转录因子,广泛参与植物的生长发育和胁迫应答过程。本文从抗劣变大豆品种湘豆3号种子中成功克隆出锌指蛋白转录因子CONSTANS-LIKE基因GmZPCL,其开放阅读框(ORF)长930bp,编码310个氨基酸,其蛋白质分子量为34KDa。进化树分析显示其与拟南芥中的COL4基因的亲缘关系比较近。亚细胞定位分析显示GmZPCL蛋白定位于烟草表皮细胞的细胞核内。该研究旨在为后续研究大豆锌指蛋白参与种子劣变方面的功能奠定基础。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 材料与方法5
1.1实验材料5
1.1.1植物材料5
1.1.2相关试剂5
1.1.3载体和酶6
1.1.4引物设计6
1.2实验方法6
1.2.1种子总RNA的提取6
1.2.2 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6
1.2.3扩增产物的电泳、胶回收和连接7
1.2.4 质粒DNA的提取8
1.2.5 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8
1.2.6基因枪法注射烟草表皮细胞9
1.2.7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观察10
2 结果与分析10
2.1 大豆种子RNA提取10
2.2大豆锌指蛋白CONSTANSLIKE基因GmZPCL的分离10
2.3生物信息学分析12
2.3.1 GmZPCL基因结构分析12
2.3.2 大豆ZPCL家族的进化树分析13
2.4 GmZPCL在烟草体内的亚细胞定位分析14
2.4.1 GmZPCL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载体构建14
2.4.2 GmZPCL蛋白的亚细胞定位15
3讨论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6
大豆锌指蛋白CONSTANSLIKE基因的分离、亚细胞定位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农学123班 鲁斯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引言
引言
大豆(Glycine max?(Linn.) Merr)是世界五大农作物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新《种子法》实施后规定必须进行品种审定的五种作物之一,在我国已经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虽然国际转基因大豆一直严重冲击着我国大豆的商品化市场的,导致我国大豆的栽培面积逐渐缩小,但大豆仍是我国的战略性物资,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和食品安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12]。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年推广面积超过500万亩的大豆新品种35个,重点开展大豆抗逆性鉴定和适应性评价等技术研究与应用。
我国春大豆分布范围广、种植面积大,在我国大豆进口量日益增长、大豆生产日益萎缩的今天,春大豆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丰富群众菜篮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种植面积还呈增加趋势[34]。但是种子田间劣变已成为全球热带和许多亚热带地区春大豆主产区的共同问题,对世界范围内的大豆种子质量及大豆产业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58]。我国南方春大豆种子生理成熟期(R6R7期)正值高温多雨的夏季,冠层温度往往会超过40℃,这种高温高湿逆境往往会导致春大豆种子发生不可逆的田间劣变[912],主要表现为种子活力下降、发芽率、田间成苗率及产量水平降低,最终导致种用价值降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南方春大豆种子的生产[1314]。20世纪至今人们对大豆种子田间劣变的原因、劣变后的表现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基础研究,但对于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抗性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还缺乏深入了解,这严重制约了目前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抗性品种的选育。因此,研究并掌握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抗性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对促进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抗性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 材料与方法5
1.1实验材料5
1.1.1植物材料5
1.1.2相关试剂5
1.1.3载体和酶6
1.1.4引物设计6
1.2实验方法6
1.2.1种子总RNA的提取6
1.2.2 PCR反应体系和反应程序6
1.2.3扩增产物的电泳、胶回收和连接7
1.2.4 质粒DNA的提取8
1.2.5 亚细胞定位载体的构建8
1.2.6基因枪法注射烟草表皮细胞9
1.2.7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扫描观察10
2 结果与分析10
2.1 大豆种子RNA提取10
2.2大豆锌指蛋白CONSTANSLIKE基因GmZPCL的分离10
2.3生物信息学分析12
2.3.1 GmZPCL基因结构分析12
2.3.2 大豆ZPCL家族的进化树分析13
2.4 GmZPCL在烟草体内的亚细胞定位分析14
2.4.1 GmZPCL蛋白的亚细胞定位载体构建14
2.4.2 GmZPCL蛋白的亚细胞定位15
3讨论15
致谢16
参考文献16
大豆锌指蛋白CONSTANSLIKE基因的分离、亚细胞定位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农学123班 鲁斯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br /> 引言
引言
大豆(Glycine max?(Linn.) Merr)是世界五大农作物之一,也是目前我国新《种子法》实施后规定必须进行品种审定的五种作物之一,在我国已经有5000多年的栽培历史。虽然国际转基因大豆一直严重冲击着我国大豆的商品化市场的,导致我国大豆的栽培面积逐渐缩小,但大豆仍是我国的战略性物资,在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和食品安全方面占有重要地位[12]。全国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规划(20122020年)中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培育年推广面积超过500万亩的大豆新品种35个,重点开展大豆抗逆性鉴定和适应性评价等技术研究与应用。
我国春大豆分布范围广、种植面积大,在我国大豆进口量日益增长、大豆生产日益萎缩的今天,春大豆在种植业结构调整和丰富群众菜篮子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种植面积还呈增加趋势[34]。但是种子田间劣变已成为全球热带和许多亚热带地区春大豆主产区的共同问题,对世界范围内的大豆种子质量及大豆产业发展是一个严峻的挑[58]。我国南方春大豆种子生理成熟期(R6R7期)正值高温多雨的夏季,冠层温度往往会超过40℃,这种高温高湿逆境往往会导致春大豆种子发生不可逆的田间劣变[912],主要表现为种子活力下降、发芽率、田间成苗率及产量水平降低,最终导致种用价值降低,严重制约了我国南方春大豆种子的生产[1314]。20世纪至今人们对大豆种子田间劣变的原因、劣变后的表现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开展了一些基础研究,但对于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抗性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还缺乏深入了解,这严重制约了目前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抗性品种的选育。因此,研究并掌握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抗性的分子机制和调控网络,对促进春大豆种子田间劣变抗性育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