芽孢杆菌菌株鉴定及抑菌物质分析
摘要:作为根围促生细菌的芽孢杆菌具有抗病作用,被开发成生物农药应用于农业生产。本研究以实验室分离的具有较好的抑菌活性芽孢杆菌M4H4和M4H8 这2个菌株为研究对象,研究其抗菌机理。采用16s rDNA和gyrB基因序列比对法对上述菌株进行分析鉴定,并对芽孢杆菌产生的抗菌物质进行MALDI-TOF分析和分离纯化,研究抗菌物质的抑菌功能,为将菌株开发成生物农药提供基础。
舟蛾科昆虫(鳞翅目夜蛾总科)
摘要:通过相关文献资料和大学昆虫标本馆收藏的昆虫标本的整理和分析,共记录江苏省了舟蛾科昆虫7亚科41属69种。其中,扇舟蛾亚科Pygaerinae 6属13种,角茎舟蛾亚科 Biretinae 7属11种,蚁舟蛾亚科Stauropinae 10属14种,蕊舟蛾亚科Dudusinae 4属5种,羽齿舟蛾亚科Ptilodoninae 3属5种,舟蛾亚科Notodontinae 9属11种和掌舟蛾亚科Phalerinae 2属9种;9种及1亚种以江苏为模式产地;小掌舟蛾Phalera minor Nagano,
水稻冠层不同光质的光能利用研究
: 应用高光谱遥感技术对不同处理水稻品种的冠层辐射能进行观测和计算,比较分析了不同处理群体光谱分布特征的差异性。结果表明,移栽密度和施氮量对水稻群体的形态结构具有明显的调控作用,不同移栽密度和不同的施氮水平处理条件下的冠层叶面积指数差异极显著,而且叶面积指数的垂直分布也有很大的差异。不同处理水稻品种群体冠层内太阳光谱辐射透射率、截获率及消光系数存在明显差异,尤其以绿光辐射较为显著。
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v16的表型分析及初定位
:水稻的叶色突变体是一类非常常见的突变体类型,而白化转绿突变是水稻叶色突变体中较常见的突变,在光合机理、生理调控和遗传育种等方面都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因此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课题从籼稻品种9311辐射诱变突变体中发现了一个新的水稻白化转绿突变体v16,对突变体的形态特征、农艺性状和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利用该白化转绿突变体与正常绿色南粳22号即N22杂交的F1、F2代分析了该白化转绿性状的遗传行为,并利用分子标记对该白化转绿突变基因进行了初定位。
水稻稻米品质性状优异等位变异的发掘
:植物种间、种内存在着丰富的优异等位变异资源,发掘和利用这些优异等位变异对作物产量潜力改良的首要措施。本研究利用覆盖水稻全基因组的262个SSR标记对不同生态区的462个水稻品种进行基因型鉴定,调查其中3个稻米品质性状,运用性状与标记变异的关联分析,寻找控制性状的关联位点,发掘优良等位变异,为水稻分子育种提供标记信息和亲本选配信息。在462份水稻材料中共检测到2754个等位基因, 两年均检测到的与3个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有13个, 鉴定出一批水稻产品质构成性状优异等位变异,其中与3个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R
水稻籽粒性状有利等位变异的发掘
:用249个SSR标记对来自不同生态区的227份水稻品种的基因组变异进行扫描,分析该自然群体的群体结构,并采用TASSEL软件的混合线性模型方法进行标记与籽粒性状的关联分析。结果表明:1)该自然群体由8个亚群体组成。2)检测到与粒长显著关联的标记位点有7个,贡献率最高的是RM7598(19.34%),RM128-175bp是增加表型效应值最大的等位变异,载体品种是农香25。检测到与粒宽显著关联的标记位点有6个,贡献率最高的是RM1019(18.81%),RM259-155bp是增加表型效应值最大的等位变异
水稻籽粒粉质突变体的基因定位
:水稻是主要的粮食作物,其籽粒中主要贮藏物质淀粉的含量和特性决定了水稻最终的各项品质指标和风味口感,此外淀粉的积累量还会对产量造成影响。故而,对于水稻淀粉的生物合成相关基因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宽广的应用前景。本研究通过MNU对宁粳3号进行诱变处理后得到的籽粒粉质突变体flo21为材料,对该突变体的表型进行观察,筛选,进一步使用基因图位克隆的实验手段对目标基因FLO21进行精细定位。实验结果显示,突变体的胚乳外观不透明,横切面呈粉质,FLO21基因被定位在第二染色体长臂末端38kb区域内。本研究为后期
水稻粉质突变体的遗传分析与基因定位
:淀粉是水稻种子的主要贮藏物质之一,它的内部结构和理化性质决定了稻米的外观和品质。粉质突变体是水稻淀粉突变体的类型之一。对粉质突变体进行研究,既能为阐明水稻淀粉合成及调控机制奠定基础,也可以为育种实践提供参考。本研究材料是由籼稻品种N22通过MNU化学诱变产生的粉质突变体。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突变体N65进行表型观察,测定籽粒长、宽、厚和千粒重;同时,扫描电镜观察突变体和野生型种子,比较淀粉粒的结构变化;另外,利用N65与Nipponbare 杂交后代分离群体进行突变体的基因定位,最终将目标基因定位在10
水稻粤丰b高杆突变体的初定位(附件)
:水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是世界上三分之一人口的主食,株高是水稻的一个重要的农艺性状直接影响着水稻的抗倒伏能力,并依此为基础影响水稻的丰产性,另外株高还与水稻的病虫害抗性有十分密切的关系。本实验通过化学诱变获得了一个粤丰B高秆的突变体材料W6693,其表现出较野生型明显的高秆。为了图位克隆突变体中的高秆基因,我们构建了 W6693与的宁粳四号F2分离群体。通过对群体的株高调查,首先选取了20个极端高秆的F2单株,利用均匀分布于水稻12条染色体上的多态性分子标记进行初步连锁分析。结果表明,高秆性状与
水稻苗期与芽期的耐盐性鉴定及其相关性状分析
:选用6个不同水稻品种进行苗期和芽期的耐盐试验。采用对比试验的方法来分析NaCl溶液对水稻苗期各项耐盐指标的影响,并对种子发芽进行耐盐性鉴定。以苗高、根长、干重、发芽率等各项指标为依据,对水稻品种的耐盐性进行初步鉴定并对多个指标进行评价,客观地反映水稻品种耐盐能力。结果表明:在苗期6个水稻种质资源的相对苗高、相对茎叶干重、相对根长和相对根干重随盐浓度升高而呈下降趋势。另外随着NaCl浓度增加,种子发芽的时间推迟、发芽过程延长、发芽率降低。
水稻高产高效研究
:本研究通过对氮肥施用量以及氮肥运筹的优化,设置了六个试验处理,通过分析其对水稻产量、群体生育特性、养分吸收以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从而对江苏省水稻高产高效生产提供依据。结果表明,优化施肥处理产量较农民习惯处理增加了4%-17%。成熟期生物量和氮素累积量各处理间无显著差异,与农民习惯施肥处理相比,优化施肥处理不仅促进了水稻抽穗至成熟期的干物质和氮素积累以及向籽粒中的分配,而且提高了氮素利用率。不同处理下,开花-成熟各时期的生物量以及氮素累积量与产量有正相关关系,说明可以通过增加此阶段的氮素供应或提高此阶段的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