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寄主植物对斜纹夜蛾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 本实验研究斜纹夜蛾幼虫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生长发育情况的变化。选取在贵州常见的五种作物作为供试寄主,通过系统地观察斜纹夜蛾取食不同寄主植物后,其生长、发育及繁殖情况,为我们将来培育优良基因以及采取多元化防治斜纹夜蛾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达到“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绿色防治目的。实验结果表明,取食过不同寄主植物的幼虫,其生长发育情况具有显著差异: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幼虫,其头壳和体长均有显著差异;取食烟草的幼虫,发育历期最长;而取食白菜的幼虫,历期则最短;取食西红柿的幼虫存活率最高,但取食烟草的幼虫在化蛹
三种赤眼蜂体长与抱卵量的关系
摘要:分别以米蛾卵、亚洲玉米螟卵作为繁育寄主,解剖不同日龄(0 ~72 h)松毛虫赤眼蜂、玉米螟赤眼蜂以及稻螟赤眼蜂,观察雌蜂体内的抱卵量,测量成蜂的大小,分析雌蜂抱卵量与其日龄、个体大小以及繁育寄主的关系。结果表明,赤眼蜂个体大小与抱卵量之间关系密切,抱卵量随着赤眼蜂个体的增大而不断增加,呈线性正相关。个体大小可以作为评估赤眼蜂抱卵量的一个良好的指标。
wingless基因在灰飞虱翅发育中的作用
摘要:灰飞虱的翅发育受遗传因子的影响,但至今还不太清楚导致灰飞虱翅型分化的相关基因及其作用。本试验通过注射不同浓度的wingless基因双链RNA(dswg),以研究wingless基因在灰飞虱翅发育中对的作用。结果表明,灰飞虱在注射不同浓度dswg之后,其体重和翅长并没有随着浓度梯度的变化而发生明显有规律的变化。长、短翅型灰飞虱的雌、雄成虫的体重在注射dswg之后都没有发生显著变化,仅短翅型灰飞虱的5龄若虫体重减轻。在注射一定浓度的dswg之后,短翅型灰飞虱的雄成虫前翅的平均长度以及长翅型灰飞虱成虫个体
tswvnsm激发sw5b介导的抗性依赖于sgt1
摘要:番茄斑萎病毒(Tomato spotted wilt virus)属于布尼亚病毒科,是一类世界性分布、寄主范围很广的植物病毒,可引起许多重要的园艺植物和农作物的严重病害,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鉴定在NSm激发Sw5b介导的针对TSWV的抗性过程中是否依赖SGT1基因,对进一步了解 Sw5b介导的抗病机制以及奠定了基础,并为针对TSWV的抗病工程提供理论依据。SGT1是由酵母中鉴定出的基因,在多种植物抗病反应的信号传递途径起重要的调控作用。本文验证病毒诱导沉默体系在研究宿主植物抗TSWV下游途径相关
q型烟粉虱生物学特性及体内共生菌种类观察
摘要: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属于半翅目,粉虱科(Homoptera:Aleyrodidae),是世界上危害性最大的农业害虫之一。烟粉虱由多种生物型组成,其中的 B 型和 Q型是入侵性最强、危害最大的两种生物型。本课题以Q型烟粉虱为研究对象,观察了 Q 型烟粉虱在番茄叶片上的生物学特性,包括日产卵量,羽化率,发育历期,性比等。结果表明:Q型烟粉虱单雌日均产卵量为11.9粒,第7日产卵量最高,为15.5粒;羽化率为54.4%;卵到羽化时间为20.6天;性比(雌:雄)为2.
popw蛋白防治番茄细菌性疮痂病的机理研究
摘要:前期研究发现,激发子蛋白PopW具有广谱的防病功能,可用于植物病原真菌、卵菌、病毒、细菌引起的病害的防治。本项目研究中,利用50 mg/L PopW蛋白喷雾处理番茄叶片5 d后接种病原菌Xanthomonas euvesicatoria(X. e.),发现处理4 d后X. e.的定殖能力相对单独接种X. e.显著降低。PopW处理显著提高了植物叶片中活性氧的爆发和胼胝质的淀积,对番茄疮痂病的防治效果可达50%以上。研究结果显示,PopW蛋白在抵抗X. e.侵染过程中,在植物细胞水平诱导了植物抗病性的
piggybac转座子在二化螟胚胎中的剪切和转座活性检测
摘要:本文利用显微注射的方法将piggyBac转基因载体导入新鲜二化螟胚胎中,24小时后重新抽提胚胎质粒DNA,并检测piggyBac载体在二化螟胚胎中的剪切和转座活性。结果表明:piggyBac转座子在二化螟胚胎中能够进行精确剪切,但未检测到转座活性。在以果蝇卵为阳性对照的实验中,检测到了piggyBac因子的转座活动,因此推测: 二化螟胚胎中并没有检测到转座活性不是试验方法问题,很可能是由于piggyBac转座子在二化螟胚胎中转座频率较低,或是转座活性受到内源因子的抑制等因素导致,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pentrdtopo载体改造及其应用
摘要:本试验目的为探寻一种快速的、便捷的、低成本的且与Gateway系统功能兼容的载体,且将其应用于验证水稻蛋白间的互作。将pUC19的多酶切位点插入载体pENTR/D-TOPO载体中,成功获得改造载体pENTR_MCS。进而将已经克隆的水稻基因OsAGO18、OsPRMT通过酶切、连接等过程连接到改造载体上。利用Gateway系统中的LR反应,将OsAGO18、OsPRMT基因分别连接到表达载体pEG202、pEG201上。电转农杆菌后注射本氏烟,并通过免疫共沉淀(CO-IP)验证OsAGO18和OsP
harpin蛋白hpa1诱导的促植物生长及相关生理反应受乙烯和赤霉素共同调控
摘要:来自水稻黄单胞菌的harpin蛋白质Hpa1诱导植物中几个促生长反应、包括激活乙烯信号途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和提高 EXPANSIN基因表达水平,从而促进植物生长。本研究试图分析植物体内上述表型与赤霉素作用机制的相关性。我们测定了Hpa1促进拟南芥、番茄、水稻的生长。研究表明促生长反应主要决定于叶绿素a / b比率(因为叶绿素a / b比率是光合作用效率的重要指标),使用Hpa1蛋白提高绿素a / b比率,导致光合作增强和EXP基因表达水平的提高。Hpa1在拟南芥的一个乙烯受体或赤霉素合成突变体上促
gtpase激活蛋白mogyp1在稻瘟病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摘要:由稻瘟病菌(Magnaporthe oryzae)的引起的到稻瘟病是水稻上的毁灭性真菌病害之一。GYPs作为Rab型蛋白的特异性GAPs,参与Rab型蛋白膜泡运输的过程。Gyp蛋白家族都含有一个具有GTPase活性的TBC结构域,通过对GTP的水解和GDP磷酸化对Rab在膜泡运输过程中的功能进行调节。为了深入研究稻瘟病菌与水稻的互作机制,本课题选取MoGYP1进行生物学功能分析。通过构建载体及原生质体转化获得了MoGYP1敲除突变体。对突变体进行表型分析发现,MoGYP1敲除突变体生长减慢,产孢量下
fgmon1在小麦赤霉病菌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功能分析
摘要:禾谷镰刀菌引起的小麦赤霉病是世界小麦生产上的一种最具破坏性的真菌病害,每年给麦类生产带来严重的危害,严重威胁全世界粮食安全生产。同时被侵染的小麦含有DON及ZEA毒素,有害人类健康。本论文主要研究了小G蛋白鸟甘酸交换因子FgMon1在禾谷镰刀菌(Fusarium graminearum)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的生物学功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构建了FgMON1基因的敲除载体和互补载体;通过原生质体转化获得了基因敲除突变体;分析了突变体的表型,发现突变体ΔFgmon1生长明显减慢,气生菌丝稀疏,孢子产量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