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飞虱种群年际演化规律

摘要:稻飞虱是迁飞性害虫,每年从3月中旬前后开始逐代北迁。先后迁入我国华南稻区、江南稻区、江淮稻区和北方稻区,8月下旬开始向南回迁,10底、11月初绝大多数种群回迁到华南稻区及其以南区域。本实验拟通过对浙江省相关植保站的数据记录进行统计分析,绘制稻飞虱在浙江及周边范围内的迁飞轨迹,以此来大致了解浙江省稻飞虱的虫源地和迁出方向。该研究对分析稻飞虱在我国主要稻区间转移和发生的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材料 2
1.2 方法 2
1.2.1 数据的输入及挑峰期2
1.2.2 用气候模拟网站预测可能的降落点3
1.2.3 转换文件格式3
1.2.4 绘制迁飞轨迹图3
1.2.5 轨迹分析方法及主要生物学参数3
1.2.5. 1 迁飞的高度和温度3
1.2.5. 2 续航时间3
1.2.5. 3 回推起始时刻3
1.2.5. 4 间隔时间3
1.2.5. 5 虫源地顺推轨迹模拟验证回推结果的正确性3
2 结果与分析4
2.1 稻飞虱年际变化4
2.2 浙江省褐飞虱发生动态5
2.3 稻飞虱虫源区概率分布6
3 讨论10
3. 1 适宜的气象条件导致了稻飞虱大规模种群增长9
3. 2 种植制度的变化导致单季稻稻田稻飞虱种群的增长和长江三角洲地区大规模后期迁入10
3. 3 农药的滥用导致了稻飞虱抗药性的产生10
致谢
参考文献10
图一 浙江省五个植保站点示意图2
图二 浙江省稻飞虱灯诱数量年际变化折线图4
图三 浙江省稻飞虱田间数量年际变化折线图4
图四 浙江境内及周边稻飞虱6月回推网格图7
图五 浙江境内及周边稻飞虱7月回推网格图8
图六 浙江境内及周边稻飞虱8月回推网格图8
图七 浙江境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内及周边稻飞虱顺推网格图9
表一 浙江省站点飞虱峰期统计表5
浙江省稻飞虱种群年际演化规律
引言
引言
稻飞虱,包括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 St?l)和白背飞虱(Sogatella furcifera Horváth)等,是我国水稻上发生面积最广、危害最重的害虫。稻飞虱通过吸食水稻汁液为害水稻,同时,稻飞虱所携带的水稻病毒也严重威胁着水稻产量,例如白背飞虱所携带的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outhern rice blackstreaked dwarf virus,SRBSDV) 等。
长江中下游稻区是我国稻飞虱受害最为严重的地区。40年以来,我国经历了10次褐飞虱的大发生年,长江中下游浙江、江苏、上海、安徽、湖南、湖北、江西等七省市,几乎历经每次大发生。
本课题旨在研究浙江省自1979至1991年总计12年来稻飞虱的种群年际变化,综合各相关文献中对稻飞虱迁飞和成灾机制的研究,分析浙江及周边地区稻飞虱的迁飞和年际演化规律。拟研究两个问题:浙江省稻飞虱的虫源分布和浙江省稻飞虱种群年际间波动的原因。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由浙江省武义、浦江、天台、绍兴、江山五地的植保站所提供的1979年至1991年约12年的稻飞虱灯诱数据,所记录的数据包括了水稻品种、日期、天气状况、褐飞虱和白背飞虱诱集数量等。实验将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图1 浙江省五个植保站点示意图
Figure 1 Sketch map of the five plant protective st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1.2 方法
1.2.1 数据的输入及挑出各峰期
将各年的虫量等相关数据输入Excel,将当年褐飞虱和白背飞虱的灯诱数量分别绘制成折线图得到稻飞虱虫量变化图。将峰期挑出,并确定迁入期,危害盛期以及迁出期。
1.2.2 用气候模拟网站预测可能的降落点
将各峰期的时间点输入NOAA网站,调整好落点间隔时间、时间段,在网站的各年份天气数据的恢复下还原各年份的稻飞虱降落点,并将落点相关数据分别以文本文件格式(.txt)保存。
1.2.3 转换文件格式
将保存落点数据的文本文件用Visual FoxPro (版本 9.0)转换为foxpro 格式(.dbf)的表文件。
1.2.4 绘制迁飞轨迹图
使用ArcGIS软件绘制迁飞轨迹图
1.2.5 轨迹分析方法及主要生物学参数
对白背飞虱这类微小昆虫,在空中飞行时可视作随气流漂浮的粒子。但作为一个生物活体,白背飞虱在整个迁飞过程中仍具有一系列的生物学性状,所以在利用美国国家大气海洋局(NOAA) 开发的大气质点轨迹分析平台 HYSPLIT 来模拟分析其迁飞轨迹的同时,还必须设置必要的生物学参数来加以限定,从而有效地追踪迁入种群的虫源地
1.2.5. 1 迁飞的高度和温度
白背飞虱迁飞的下限温度是12℃,最高温度是 30℃。白背飞虱一般在500~2500m高度范围内迁飞,因此本研究不考虑温度对白背飞虱迁飞的影响。仅需要进一步设定最合理的迁飞高度。
1.2.5. 2 续航时间
虫源地 19:00 起飞的白背飞虱经过最长30h的飞行,到达降虫点的时刻为第3天凌晨01:00;05:00 起飞的白背飞虱在飞行30h后,到达降虫点的时刻为第2天11:00,但诱虫灯06:00熄灭,此后直至当日19:00才会再次亮起,所以从虫源地傍晚和凌晨起飞的WBPH的续航时间分别设为30h和25h较为合理。
1.2.5. 3 回推起始时刻
由于在诱虫灯亮灯时间(19:00-次日06:00)内均有降虫诱捕的可能,所以结合续航时间的设定,虫源地傍晚起飞的 WBPH其回推轨迹的起始时刻范围为19:00-次日01:00,凌晨起飞的 WBPH 其回推轨迹的起始时刻范围为19:00- 次日06:00。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zwbh/75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