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间野生大豆食叶性害虫抗性的调查与分级

:大豆是世界上重要的含油和蛋白质作物之一,然而虫害严重威胁着大豆的产量和品质,其中最严重的是以取食大豆叶片组织来破坏其生长发育的食叶性害虫,如斜纹夜蛾、豆卷叶螟、大造桥虫等,而野生大豆由于长期的自然选择进化出了很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尤其是在抗虫性上,本文通过对田间113份野生大豆对食叶性害虫的抗性进行目测调查,并进一步分为高抗、抗、中间、感、高感五个等级,为今后大豆抗食叶性害虫育种奠定一定的基础。

秸秆还田对棉花生长与土壤肥力影响研究

:试验于2014年在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站(118°50 E, 32°02 N)进行,供试品种为长江流域棉区主栽转基因抗虫棉泗杂3号。试验设置小麦秸秆还田量4500 kg·hm-2(W4500)、9000 kg·hm-2(W9000)和施钾量150 kg K2O hm-2(K150)、300 kg K2O hm-2(K300)4个处理,以不施秸秆和钾肥的处理为对照(CK),来研究不同小麦秸秆还田量对转基因抗虫棉花生物量累积、农艺性状及产量形成还有土壤肥力的影响,并探讨小麦秸秆还田对化学钾肥的替代效应。结果

移栽秧龄对机插水卷苗秧苗素质和产量的影响

:水稻机插秧是我国水稻机械化的发展方向之一,水稻机插秧较传统的育秧方式有高产,稳产,高产等优势,本论文主要是研究移栽秧龄对机插水卷苗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试验选择江苏省主栽常规粳稻武运粳24和杂交籼稻6两优9368为供试品种,千粒重分别为28和29g。通过测定秧苗素质,机插指标,群体茎蘖动态,根系活性,酶活性,干物质积累,产量及产量构成来探讨移栽秧龄对机插水卷苗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经济作物黄花月见草(oenotheraglazioviana)对多种重金属的耐性研究

:为探索经济作物黄花月见草(Oenothera glazioviana)对Cu、Pb、Zn、Cd等重金属的耐性,进行了黄花月见草种子萌发实验和盆栽实验。实验表明,125 mg/L CdCl2、125 mg/L CuCl2、1000 mg/L PbCl2、1250 mg/L ZnCl2均能抑制黄花月见草种子的萌发;土壤中125、250 mg/kg Cu、500 mg/kg Zn能促进黄花月见草的生长,Pb(250、500 mg/kg)则能促进黄花月见草后期的生长;当土壤复合添加 Cu、Zn、Pb、Cd等四种

耐旱大豆的生理特性研究

:采用裂区设计,对包括一个RIL群体的亲本蒙8206和临河大汾青在内的12份大豆材料在植株达到三叶期时进行干旱胁迫处理,通过测定萎蔫天数、离体叶片失水率,地上部鲜重/干重,地下部鲜重/干重等生理指标对各材料的耐旱性进行鉴定。实验结果表明,临河大粉青属于5级耐旱材料(干旱敏感材料),PI595843、五河齐黄豆、科丰属于1级耐旱材料,临河大汾青的耐旱性远远弱于耐旱材料。观察12份大豆材料响应干旱胁迫的生理变化发现:与干旱敏感材料相比,耐旱材料的根系发达,在干旱胁迫下,耐旱材料植株的生长速率减缓,从而避免水分

耐碱盐大豆的生理特性研究

:碱盐胁迫严重制约着我国和世界大豆的产量和品质。本研究对73份大豆材料进行耐碱(NaHCO3)胁迫处理,以植株存活天数(PSD)作为大豆耐碱性鉴定指标,筛选出7份耐碱盐品种。为了进一步了解大豆耐碱性形态及生理特性,从中选择了2份耐碱盐材料和2份敏感材料进行NaHCO3处理。敏碱大豆干枯、失绿、死亡时,耐碱盐品种植株比对照矮小,长势慢,其它无差异。耐碱盐品种叶片和茎的Na+浓度和Na+/K+均显著低于敏感型品种;而根部的Na+浓度和Na+/K+则是耐碱盐品种显著高于敏感型品种。

花铃期增温与土壤渍水对棉花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于2014年在大学牌楼试验站进行池栽试验, 选择转基因杂交棉品种泗杂3号为材料, 试验设置CK、SW3(环境温度下渍水3天)、SW6(环境温度下渍水6天)、ET(增温2-3℃)、TW3(增温条件下渍水3天)、TW6(增温条件下渍水6天)6个处理,研究花铃期增温与土壤渍水对棉花主茎功能叶光合速率、叶绿素相对含量(SPAD)、气体交换参数和棉花产量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主茎功能叶SPAD、气孔导度(Gs)、蒸腾速率(Tr)、净光合速率(Pn)及各主要器官生物量变化规律为CK>SW3>SW6,CK>ET>TW

苗氮互作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以常规粳武运粳24号为材料,在穗肥氮统一施用8kg/亩的条件下,设增苗和基蘖肥减量2种处理,以每穴栽插3苗、基蘖氮12kg/亩,穗肥氮8kg/亩的处理为对照CK,研究了苗氮及其互作对水稻群体构建、产量和氮素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亩1.67万穴的密度下和每穴栽插3-5株范围内,随着每穴栽插苗数增加,氮素利用率提高,基蘖肥减量可以减少。

荆州黑麦6r染色体特异标记的开发与定位

:荆州黑麦高抗小麦白粉病、梭条花叶病和纹枯病等多种病害,是小麦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为更好地转移、利用荆州黑麦6R染色体所携抗病基因,筛选更多荆州黑麦染色体特异标记,本研究利用白粉菌诱导的荆州黑麦转录组数据设计了343对引物,在普通小麦辉县红、荆州黑麦和辉县红-荆州黑麦双倍体荆辉1号中进行扩增分析,筛选出223个荆州黑麦特异标记。利用一套辉县红-荆州黑麦异染色体系将其中13个标记定位于6R染色体上,并利用6R染色体长、短臂端体进行了染色体臂定位。

营养生长期高温对水稻生长的影响

: 以籼稻品种扬稻6号、粳稻品种宁粳1号为材料,通过盆栽试验,利用人工温室,研究营养生长期高温处理对水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营养生长期高温处理促进了水稻的生长,经增温处理,试验品种株高、茎蘖数、叶面积、地上部干物重均明显增加,但叶龄,叶片叶绿素含量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中籼稻品种扬稻6号受高温的影响更加明显。叶面积比率的增加是实验品种地上部干物重积累明显增加的主要原因。

采收期对棉子品质的影响

:在江苏农科院试验站大田条件下种植三个棉花品种(鄂杂10号、XG39K5、泗抗3号),于不同采收期采收棉子,并对所获得棉子的播种品质和营养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子指、发芽率及活力指数随着采收期延后呈现出先增长后下降的趋势,即中部果枝棉子播种品质好于上部和下部果枝。棉子可溶性糖含量和油分含量也随着采收期延后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即中部果枝棉子这两种营养物质含量较高,而蛋白质含量呈现出随着采收期延后而增长的趋势。通过本研究可以得出采收期对于棉子品质的基本规律,即中部果枝棉子(采收期为九月中下旬及十月上旬)在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