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时间段高温胁迫影响棉纤维品质形成的生理机制研究

:随着全球温室化效应加剧及花铃期短期极端高温气象条件爆发日趋频繁,短期高温胁迫势将成为影响我国棉花高产、稳产、优质的重要自然灾害之一。棉纤维发育对温度反应极为敏感,而棉纤维发育不同时期对高温胁迫的响应不同。本研究以温度敏感性不同的两个棉花品种为材料(温度弱敏感性品种:美国品种PHY370WR;温度敏感性品种:苏棉15。下同),于2014年在大学进行盆栽试验,通过人工气候室模拟自然温度周期设置高温(34oC[38/30oC],HT下同)和对照(26oC[30/22oC],CK下同)两个温度处理,研究花后10

不同气候条件下秸秆还田对于水稻生长速率及株型的影响

:通过在大学农学院丹阳试验基地进行稻麦轮作定位试验,研究了秸秆还田与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秸秆连续还田对气候变化对水稻生长造成的影响有一定缓冲作用,稳定水稻拔节至抽穗期间的作物生长速率。同时秸秆连续还田也使气候变化对水稻倒1叶和倒2叶叶长的影响不显著,强光照高温天气使叶片宽度增加,低温寡照天气使叶片宽度减小。

不同水稻品种对甲烷排放和产量的影响

:由于温室气体的巨量排放,使得全球气候变暖,给人类生存带来巨大的挑战。而甲烷是重要的温室气体。稻田是甲烷排放的重要排放源之一,随着人口的增长,人类对水稻的产量的需求将大大增加。因此研究不同品种对甲烷排放的影响,将为高产低碳稻作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撑。本实验用盆栽试验研究了4个超级稻品种(2个粳型超级稻和2个籼型杂交超级稻) CH4排放特征和生产力差异。结果表明:粳型和籼型超级稻全生育期CH4排放均呈双峰模式,排放峰值分别出现在分蘖盛期和孕穗期。粳型超级稻的平均CH4排放总量比籼型超级稻高74.6% (P<0.

不同的施氮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小麦在我国农业中占有重要地位,可通过增施氮肥增加小麦产量,但国内氮肥施用不合理导致氮肥利用率降低并带来许多环境问题。选择扬麦158与扬麦13,设置N1、N2、N3(低、中、高三种不同的施氮量,施氮量分别为:150、225、375kg?hm-2,后同),研究不同的施氮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量对成熟期的株高、地上部分干物质重、产量构成因素等有显著影响,从而影响冬小麦的产量;扬麦158的各项指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先增后减,扬麦13的各项指标随着施氮量的增加而增加,但增加幅度减缓。

不同缓控释肥料产品对水稻产量形成及氮素利用的影响

:缓控释肥作为一种新型的肥料品种,对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劳动效率有深远意义,但目前缓控释肥品种繁多,应用效果有好有坏。本研究选用了5种缓控释肥料品种,以普通化学肥料为对照,在等氮磷钾条件下,研究了其对水稻生长发育、产量及氮素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5种缓控释肥料都能提高氮肥的利用率,但只有1种缓控释肥料的产量高于常规化肥,其余4种缓控释肥料的产量均低于常规化肥,其增产或减产的程度都未达到显著水平。在本试验条件下,W3(尊龙30天释放)缓控释肥料的表现最佳,与常规化肥相比,产量提高17.7%,氮肥利用率提高15

不同采收期对植物工厂化生菜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在植物工厂生产模式下,研究不同采收期对生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收期为21d的生菜生物量积累少,各项生理指标都较低;28d的生菜生物量也较小,而硝酸盐含量较高;35d生菜生物量积累多,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游离氨基酸、硝酸盐含量等品质指标较高;42d生菜生物量积累较多,但增长缓慢,可溶性蛋白、可溶性糖含量较低。结果表明:35d处理下的生菜生物量积累较多,品质较好,可作为植物工厂化生菜生产的适宜采收期。

光谱分布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本文探究了不同光谱对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影响,筛选出铁皮石斛组培苗生长的适宜光谱能量。将含有2.0cm左右长的茎段(带有2-3个叶片)的铁皮石斛组培苗置于6种LED组合光源中培育,以荧光灯作为对照。光密度设置为50 μmol·m-2·s-1,光周期设置为12h/d,处理90天后测定植株生长及生理指标。结果表明:在复合光谱中,与短波红光(630nm)相比,长波红光(660nm)对茎粗、叶面积、植株干鲜重、叶片光合色素、茎部蔗糖含量和茎部抗坏血酸含量的积累等促进作用更强,而根活系数和株高则与之相反。在红蓝复

冬春季夜间增温对小麦旗叶光合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采用大田模拟增温试验研究了冬季夜间增温(WT)和春季夜间增温(ST)对小麦产量和旗叶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WT和ST处理显著提高了旗叶叶面积、旗叶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叶绿素含量、可溶性蛋白含量、Rubisco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且WT处理的提高幅度显著大于ST处理。WT和ST处理降低了花后0-14d旗叶中超氧阴离子O2-的产生速率、丙二醛MDA含量,且WT处理的降低幅度显著大于ST处理。说明冬春季夜间增温降低了旗叶衰老速率和膜脂受伤害的程度从而提高了旗叶的光合

利用njrilnp种间杂交重组自家系群体定位大豆种子性状qtl

:野生大豆是栽培大豆的祖先种,在耐逆性、高蛋白含量等方面表现突出,但其同时具有小粒、黑皮、有泥膜等大豆育种中需避免的不良性状。揭示这些种子性状的遗传规律,可为野生大豆育种利用提供指导。本研究利用栽培大豆南农86-4 与耐淹野生大豆PI342618B杂交衍生的NJRINP重组自交家系群体286个F6:9家系进行田间试验获得表型数据,利用含226个标记的遗传图谱进行QTL定位,结果百粒重共定到3个位点分别为qSW3、qSW5、qSW12,种皮色共定到2个位点分别为qSCK3和qSCK8,泥膜共定到3个位点分别

利用vigs技术研究棉花光子基因ghn1的功能

: 1Abstract: 1Key words: 1引言 11 材料与方法 21.1.实验材料 21.2实验方法 21.2.1 RNA的提取 31.2.2 总RNA的DNaseI消化 31.2.3 mRNA逆转录反应 31.2.4 定量PCR分析 32.实验结果 42.1 GhN1的组织特异性表达 42.2 GhN1在野生型和突变体之间的表达差异 52.3 用VIGS方法验证GhN1的功能 53 结论 6致谢 7参考文献 7附录 9利用VIGS技术研究棉花光子GhN1基因的功能农学(金善宝实验班)

利用降解组数据和芯片数据挖掘小麦赤霉病相关的mirna及其靶基因

:小麦赤霉病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害,对响应赤霉菌侵染的miRNAs及其靶基因进行研究,进而从表观遗传学水平上揭示小麦抵抗赤霉菌侵染的生理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降解组测序是一种结合了高通量测序技术、生物信息学分析和RACE验证三者的优势的新技术,并已成功应用于包括拟南芥、水稻等很多植物的研究中。基因芯片技术是一种能够快速、高通量地在转录组水平上研究基因的表达水平及变化的技术,也在植物遗传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本实验利用降解组和芯片数据挖掘了与一个小麦赤霉菌侵染相关的miRNA osa-miR2928及其靶基因TC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