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氏烟一个wrky类转录因子的抗疫霉功能初探

摘要:寻找抗疫霉相关转录因子,对植物抗疫霉基因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参考文献报道结果,结合基因同源比对法,挑选本氏烟中一个WRKY类转录因子,并命名为NBwizz,通过在本氏烟上建立的病毒诱导基因沉默技术(Virus-induced gene silencing,VIGS),结合本氏烟对烟草疫霉的抗病性结果,初步分析其抗疫霉相关特性。首先检测拟沉默的候选转录因子NBwizz的沉默效率,结果表明其沉默效率达55%以上。在NBwizz基因沉默的本氏烟上接种辣椒疫霉游动孢子,并在接种后的不同时间点,在紫外灯

斑痣悬茧蜂卵期高温胁迫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摘要:斑痣悬茧蜂Meteorus pulchricornis (Wesmael)属膜翅目(Hymenoptera)、茧蜂科(Braconidae),寄主范围广泛,是舞毒蛾、甜菜夜蛾、棉铃虫等许多鳞翅目重要害虫的容性内寄生蜂。迄今,虽然对斑痣悬茧蜂的生物学特性,寄主龄期选择行为以及成虫的补充营养等方面做过研究,但还没有研究过高温对该蜂的影响。本试验采用斜纹夜蛾的幼虫为寄主,对产卵1 d和产卵2 d后的斑痣悬茧蜂子代蜂分别进行39℃高温持续4 h处理,观察测定高温对其存活和发育历期的影响。得出在高温胁迫下,卵

拟南芥花粉管中特异表达的rlks的荧光动态观察(附件)

摘要:双受精是被子植物特有的有性生殖过程。受精过程中两个雄配子(精细胞)随着花粉管一起与一系列雌蕊组织接触后进入胚珠分别与雌配子和中央细胞融合。这个过程需要花粉管和雌蕊组织间持续的相互作用,相关细胞产生各种信号进行交流。位于细胞膜上的植物类受体激酶(Receptor-like Kinases, RLKs)通常作为受体识别胞外作为配体的小肽分子,并将胞外信号传递至胞内。这种信号转导途径在植物生长发育中具有重要作用。在模式植物拟南芥(Arabidopsis thaliana)中,RLKs家族包含超过610个成

弹尾纲鳞?总科的系统发育研究

摘要:跳虫是弹尾纲动物的俗称,是分布极广的一类小型至微型节肢动物,对农业生产有一定影响,因此对跳虫系统学以及跳虫防治的研究一直受到重视。鳞?科(Tomoceridae)属于节肢动物门弹尾纲长角?目,是一个广泛分布的科。在现行分类系统中,鳞?科隶属于长角?目,但根据研究,鳞?总科不属于长角?目,且更接近于原?目,可能成为弹尾纲第五个“目”。本研究将增加物种研究数量,并利用分子系统学方法,以核糖体基因18S、28SrRNA作为分子标记,借助系统发育分析软件对RNA序列进行分析,绘制系统发育树,对理解鳞?科(T

异色瓢虫幼虫取食同种及异种瓢虫卵的生长发育表现

摘要:瓢虫间普遍存在集团内捕食现象,这对农田生态系统中天敌的种群发生及其害虫控制产生影响。本研究在实验室环境下,以异色瓢虫为研究试虫,龟纹瓢虫卵、异色瓢虫卵以及蚜虫为实验材料,探究同种及异种瓢虫卵对异色瓢虫1龄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研究表明:异色瓢虫1龄幼虫取食蚜虫的发育历期(71.2 h)显著长于取食异色瓢虫卵和龟纹瓢虫卵的发育历期(分别为50.76 h 和59.16 h),其取食蚜虫的存活率(71.43%)显著低于取食异色瓢虫卵和龟纹瓢虫卵的存活率(分别为93.75%和91.43%),但异色瓢虫1龄幼虫

干重和鲜重指标对除草剂毒力评价结果的影响

摘要: 1关键词 1Abstract 1Key words 1引言 11 材料与方法 21.1 供试材料 21.1.1 供试杂草种子 21.1.2 供试药剂 21.1.3 其他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处理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干重和鲜重指标对菵草毒力评价的影响 32.1.1 甲基二磺隆对菵草的毒力 32.1.2 异丙隆对菵草的毒力 32.1.3 唑啉草酯对菵草的毒力 42.1.4 精噁唑禾草灵对菵草的毒力 42.2干重和鲜重指标对猪殃殃毒力评价的影响 4

小麦赤霉病菌fgvam7结合蛋白fgvam6的生物学功能分析

摘要:小麦赤霉病是世界性病害,流行频率高,所致损害大。因此开展该病原菌毒素产生机理和致病机制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真核细胞中囊泡运输是一项基本的生命活动。在内涵体到液泡膜间的运输过程中HOPS复合体发挥重要作用。在前期的研究中发现,SNARE蛋白FgVam7在小麦赤霉菌的生长发育及致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通过酵母双杂交显示FgVam6与FgVam7相互作用。本文我们对FgVam6的生物学功能进行了分析。通过构建载体及原生质体转化获得了?Fgvam6突变体及互补菌株。与野生型PH-1和互补菌株

小麦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的抗性分子机制研究

摘要:小麦纹枯病由禾谷丝核菌(Rhizoctonia cerealis)侵染引起,是我国冬小麦上的一种主要土传病害。噻呋酰胺是一类琥珀酸脱氢霉抑制剂类(succinate dehydrogenase inhibitor,SDHIs)杀菌剂,对R. cerealis有很好的抑制活性,但是小麦纹枯病菌对噻呋酰胺抗性机制还未有研究报道。本研究拟采用紫外诱变的方法筛选噻呋酰胺高抗突变体,通过比较敏感和抗性菌株中琥珀酸脱氢酶三个亚基(RCsdhB、RCsdhC和RCsdhD)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明确抗药性靶标基因

寄主资源对管氏肿腿蜂的生殖力和子代性比的影响

摘要:为摸清管氏肿腿蜂的生殖潜力,本试验利用寄主青杨天牛,观察比较管氏肿腿蜂雌蜂在单头和多头寄主上的逐日产卵量和羽化出蜂的性比。研究结果表明:管氏肿腿蜂的产卵量明显受到寄主资源的影响,在寄主条件合适充足的条件下,单头蜂在多寄主上的产卵量约为184.5粒,远高于寄生单头寄主的产卵量为37.2粒,出蜂量也远高于寄生单头寄主处理。随着母蜂寄生寄主数的增加,子代雄蜂的比例越来越大,直至全部为雄蜂。多寄主处理的卵孵化率比寄生单一寄主的低,但孵化后幼虫的存活率和子代蜂平均体重却比后者高。在寄主充足条件下,雌蜂产卵量受

寄主和雌蜂体型大小对瓢虫啮小蜂子代发育表现的影响

摘要:七星瓢虫是蚜虫的主要天敌之一,其自身又被寄生蜂所寄生,其中包括瓢虫啮小蜂。本研究旨在明确瓢虫啮小蜂对七星瓢虫不同发育时期幼虫的产卵行为及其子代发育表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表明,瓢虫啮小蜂发育相关适合度特征与寄主体型大小比雌蜂本身体型大小的关系更加密切,表现为:瓢虫啮小蜂子代发育时间随寄主体型增大而减小;羽化出蜂数随寄主体重增大而增多;只有子代蜂性比随雌蜂体型增大而增大。本研究结果说明,寄主七星瓢虫幼虫和雌蜂体型大小均影响瓢虫啮小蜂子代蜂发育表现,但所影响的特征不同。

大豆疫霉蛋白pp2c磷酸酶活性检测

摘要:G蛋白信号途径在大豆疫霉的侵染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大豆疫霉PsPP2C编码的PP2C蛋白与G蛋白α亚基(PsGPA)互作。因而通过PsPP2C的功能研究可以进一步明确大豆疫霉G蛋白信号途径的调控机制。PsPP2C编码的蛋白经过生物学功能预测是一类丝氨酸/苏氨酸磷酸酶,可以催化蛋白的去磷酸化作用。我们通过原核表达PsPP2C,利用原钼酸盐:孔雀石绿:磷酸盐形成三聚体显色的方法体外测定了PsPP2C磷酸酶活性。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