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本科生就业情况调查分析以山青院为例(附件)

摘 要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自上而下,政府主导教育先行的专业和职业化发展相对较晚的职业,以及民众认可度比较低的专业和职业,自从它成为高校的一个专业后,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或就业现状就备受学界的关注。社会工作在迎来其“春天”的今天,在其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以及社会上需要大量能够把专业理论、专业方法服务于社会工作实务中,能为服务对象解决实际问题,能激发服务对象的潜能,并能改善社会关系,提高生活质量,既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方法、技巧,又具备较强的社工实务能力的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那么高校尤其是一些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主要人才培养定位的高校是否培养出了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所培养的人才是否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就有必要了解一下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这必将对高校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以及社会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的能力素质要求的把握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目 录
引 言 1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2
(一)研究的目的 2
(二)研究的意义 2
二、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3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3
(二)研究内容的确定 3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4
(一)国内研究 4
(二)国外研究 4
四、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分析 5
(一)调查总体基本情况分析 5
(二)毕业生的就业情况 6
(三)毕业生的专业认知情况 7
(四)毕业生专业能力与实际工作所需工作能力的关系 9
(五)毕业生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 11
五、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启示 13
(一)存在的问题 13
(二)对策建议 14
结 论 16
参考文献 17
附录一 18
附录二 22
致 谢 23
引 言
社会工作作为一个自上而下,政府主导教育先行的专业和职业化发展相对较晚的职业,以及民众认可度比较低的专业和职业,自从它成为高校的一个专业后,其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或就业现状就备受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学界的关注。社会工作在迎来其“春天”的今天,在其开设该专业的高校越来越多(截止到2017年,我国开展社会工作专业的高校有350多所,每年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大约为1万多人),政府开发的工作岗位越来越多,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项目的力度越来越大,国家及各级政府投入到社会工作领域的资金越来越多,社会工作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是否会因此而有所变化?以及很多社工机构招聘专业社会工作毕业生或专业社会工作者比较难,而很多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却不愿选择从事社会工作的张力何以存在?面对这些问题,对社会工作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做一个调查了解和分析就显得比较重要。
另外,学院(以下简称)作为一所10年才升格为本科的新上本科院校,始终把培养应用型人才作为本校的人才培养定位,而社会工作专业作为首批本科专业,截止到现在已连续毕业四届毕业生,作为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我们的毕业生是否回应了社会的需要,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的制定是否符合了社会对这一专业相对应的职业领域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为此,本研究将以学院为例,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视角去调查分析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及为我校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提供一些参考依据。
一、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一)研究的目的
从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的角度,通过了解他们现在所从事的职业状况,特别是就业过程中专业能力的运用情况,来探索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的问题,为科学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合理设置供依据。
(二)研究的意义
1.理论意义
本研究通过探讨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情况以了解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以及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新定位,可以构建社会工作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并进一步丰富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模式。
2.实践意义
通过调查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了解社会工作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关键要素,为高校进一步科学地培养专业能力强、专业认同度高、综合素质优,愿意投身社会工作事业的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提出有关培养方面的针对性指导,促进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的进一步发展。
二、研究的方法和内容
(一)研究方法的选择
1.文献研究法
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研究并对文献进行综合整理,以期对选题的价值、意义以及创新性进行论证,同时也可以获得对本研究的思路、研究方法的启发,尤其是对于问卷内容的确定,从而保证该研究能够顺利展开。
2.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在查阅已有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实际情况自行设计《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情况调查问卷》,获得社会工作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基本信息、专业认知情况、专业能力与实际工作所需工作能力的关系以及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等资料。通过收集到的资料了解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及不足,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3.访谈法
根据毕业生的就业岗位或领域对其进行分类,主要是分为在专业社工机构从事专职社工、在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关单位从事相关工作和在其他单位或其他部门从事与社会工作专业无关工作(包括自主创业者)三类,分别选取这三类中的毕业生进行访谈,以了解他们目前就业情况,目前工作所需能力与专业能力培养之间的关系,以及他们对于应用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通过以上资料了解毕业生目前工作对社会工作教育方案的启示,有利于学校巩固自身教育优势,弥补教育短板。
(二)研究内容的确定
本研究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了解毕业生的基本就业情况;其次,了解毕业生对社会工作专业认知情况;然后,了解毕业生专业能力与实际工作所需工作能力的关系;最后,了解毕业生对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看法。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研究
社会工作属于应用社会科学,是一门实务性较强的学科,实务性、实践性及应用性是社会工作专业的特征。伴随着我国经济体制转型和社会结构变化,整个社会对社会保障、社会服务的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对于社会工作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也逐步变得日益迫切起来。
万梅在对我国社会工作毕业生就业情况进行研究中认为我国社会工作专业毕业生的就业现状为专业对口率偏低是由于离校时掌握的工作能力偏低、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不相匹配和专业课程设置有待完善等。陈英,刘淑娟和关盛梅同样认为高校应该承担起培养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的责任,她对目前高校社工教育表示肯定,但是还是要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提升学生自身社工技能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陈晓敏则是认为学校应以学生为主体,促使学生能够自主参与到教学过程中。高校在应用型社会工作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rwxy/sxzzjy/23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