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禽源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
沙门菌(Salmonella)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禽感染沙门菌主要引起鸡白痢、禽伤寒、禽副伤寒等疾病,猪感染沙门菌主要引起腹泻、发热、胃肠炎甚至败血症等疾病,该病原菌可导致动物生产性能降低,影响幼年动物的存活率,给养殖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污染肉、蛋等产品,成为人感染沙门菌的潜在威胁,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本研究通过病原分离鉴定的方法对江苏、安徽两省的三个禽场送检样品进行了检测,旨在为丰富禽源沙门菌病病原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其流行规律和耐药性的监测奠定基础,但尚未分离到禽源沙门菌;研究后期对已经初步分离鉴定的疑似猪沙门菌菌株进行了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可为后续的研究与防控措施的制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 材料与方法4
1.1 材料 4
1.2 方法 4
1.2.1 采样4
1.2.2 分离4
1.2.3 PCR鉴定5
1.2.4 生化鉴定5
1.2.5 药敏试验5
2 结果与分析6
2.1 分离鉴定6
2.2 生化鉴定6
2.3 药敏试验8
3 讨论 8
致谢9
参考文献9
畜禽源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
引言
沙门菌(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沙门菌属成员的一类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形态呈直杆状,一般无荚膜,除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无鞭毛不运动外,其余均以周生鞭毛运动[1]。自1885年丹尼尔E沙门(Daniel E Salmon)首次分离得到猪霍乱沙门菌以来,目前沙门菌的血清型已有2500种以上[2],我国已报道其中至少292 种[3],严重危害着畜牧业、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掌握其分布流行情况对沙门菌病的疫情监控、提早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沙门菌具有极为广泛的宿主谱,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容易在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人与人之间间接或直接传播。绝大多数沙门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沙门菌病引起的症状包括发热、腹泻、胃肠炎甚至败血症[4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动物感染沙门菌之后,既可以呈现无症状的带菌,影响母畜繁殖,又可以出现急性、致死性的状态,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摄入沙门菌污染的食品可致人的急性食物中毒,是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之一,有研究表明,我国大约70%80%的食源性细菌性疾病爆发是由沙门菌引起的[6],而引起沙门菌中毒的食品中,约90%来源于肉、蛋、奶等畜禽产品,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78],因此沙门菌在公共卫生意义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鸡沙门菌病是由多种沙门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的总称,是对养禽业危害性大且多发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沙门菌病能导致鸡的生产性能下降,种蛋的孵化率降低[9],对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猪沙门菌病,又称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6月龄以下猪,14月龄仔猪最易感,成年猪少见。潜伏期一般从2天到数周不等。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表现败血症,体温升高,突发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慢性以结肠炎症为主,食欲废绝,精神不振,畏寒,腹泻,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死亡率在25%~50%[10]。随着养殖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密度增加,沙门菌感染也愈发严重。临床发病畜禽、带菌饲料、屠宰场被污染的设备等均是本病的传染源。此外,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沙门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耐药谱也越来越广[1112],因此,针对流行菌株敏感而有效的抗菌药物的筛选对该病的防治具有一定实际意义[13]。为此,本研究对江苏、安徽地区的部分养禽场的送检样品进行了沙门菌的分离鉴定以及经PCR鉴定呈阳性的疑似猪源沙门菌进一步进行了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旨在为丰富畜禽源沙门菌病病原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其流行规律和耐药性的监测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文包括两个实验:待检测禽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和已经初步分离鉴定后冻存的猪源沙门菌的生化与药敏试验。
TRYPTONE,YEAST EXTRACT干粉购于Oxoid公司。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培养基干粉,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干粉,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基础培养基干粉,亚硫酸铋(BS)琼脂培养基干粉,缓冲蛋白胨水(buffered peptone water,BPW)干粉,煌绿溶液,碘溶液购自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引物由南京金斯瑞生物有限公司合成。
猪源沙门菌来源于安徽芜湖、安徽宿州和江苏南京地区的猪场和市场的样品中,由大学动物医学院4061实验室微生物组分离得到,以沙门菌特有的毒力基因invA和stn作为引物,经PCR鉴定后均呈阳性,初步鉴定为沙门菌。MHA琼脂购自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药敏纸片和细菌微量生化反应管购自杭州滨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其他常规试剂为进口或国产分析纯试剂。
1.2 方法
1.2.1 采样 样品分别来自于安徽芜湖、安徽蚌埠、江苏扬州三个地区禽场,其中来自于安徽芜湖、安徽蚌埠的样品来源于每个厂内不同禽群的所有禽舍,包括饲料、饮水、粪便和肛拭子;来自江苏扬州的样品来源为死鸡胚。将样品信息做好标记保存于 4℃ 于采样箱内,6 h 之内送至实验室。
1.2.2 分离 将样品按 1:10 加入BPW缓冲液,于37℃摇床180 rpm/min 振荡培养 1618 h预增菌。根据陈惠娟等[14]的研究成果,选择SC和TTB两种选择性增菌液。将SC干粉按产品说明加热溶解配制成SC选择性增菌液,注意不要过分加热。按说明书将 TTB 基础培养基干粉配制成溶液,加热煮沸,冷却后按1:100加入煌绿溶液、1:50加入碘溶液,使用前混匀。取预增菌后的 BPW 样品500μL 接于5 mL SC选择性增菌液,另取500μL接于5mL TTB选择性增菌液,分别于37℃和42℃摇床 180 rpm/min 振荡培养 24 h。用接种环从培养好的选择性增菌液中各蘸取一环,分别三区划线于XLD 平板和 BS 平板,置于37℃ 恒温箱培养,XLD平板培养1624 h,BS平板培养2448 h。根据菌落形态特征挑取沙门菌疑似单菌落于1 mL LB 液体培养基,37℃ 180 rpm/min 培养 56 h。
目录
摘要3
关键词3
Abstract3
Key words3
引言3
1 材料与方法4
1.1 材料 4
1.2 方法 4
1.2.1 采样4
1.2.2 分离4
1.2.3 PCR鉴定5
1.2.4 生化鉴定5
1.2.5 药敏试验5
2 结果与分析6
2.1 分离鉴定6
2.2 生化鉴定6
2.3 药敏试验8
3 讨论 8
致谢9
参考文献9
畜禽源沙门菌的分离与鉴定
引言
沙门菌(Salmonella)是肠杆菌科沙门菌属成员的一类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杆菌,形态呈直杆状,一般无荚膜,除鸡白痢和鸡伤寒沙门菌无鞭毛不运动外,其余均以周生鞭毛运动[1]。自1885年丹尼尔E沙门(Daniel E Salmon)首次分离得到猪霍乱沙门菌以来,目前沙门菌的血清型已有2500种以上[2],我国已报道其中至少292 种[3],严重危害着畜牧业、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掌握其分布流行情况对沙门菌病的疫情监控、提早防治具有重大意义。
沙门菌具有极为广泛的宿主谱,是一种重要的人畜共患病病原,容易在动物与动物、动物与人、人与人之间间接或直接传播。绝大多数沙门菌对人和动物有致病性,沙门菌病引起的症状包括发热、腹泻、胃肠炎甚至败血症[4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动物感染沙门菌之后,既可以呈现无症状的带菌,影响母畜繁殖,又可以出现急性、致死性的状态,给养殖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摄入沙门菌污染的食品可致人的急性食物中毒,是人类食物中毒的主要病原之一,有研究表明,我国大约70%80%的食源性细菌性疾病爆发是由沙门菌引起的[6],而引起沙门菌中毒的食品中,约90%来源于肉、蛋、奶等畜禽产品,易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78],因此沙门菌在公共卫生意义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鸡沙门菌病是由多种沙门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的总称,是对养禽业危害性大且多发的传染性疾病,临床上多表现为败血症和肠炎,沙门菌病能导致鸡的生产性能下降,种蛋的孵化率降低[9],对养禽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猪沙门菌病,又称猪副伤寒,是由致病性沙门菌引起仔猪的一种传染病,多发于6月龄以下猪,14月龄仔猪最易感,成年猪少见。潜伏期一般从2天到数周不等。临床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表现败血症,体温升高,突发死亡,死亡率可达90%以上;慢性以结肠炎症为主,食欲废绝,精神不振,畏寒,腹泻,有时发生卡他性或干酪性肺炎,死亡率在25%~50%[10]。随着养殖场逐渐规模化、集约化,畜禽密度增加,沙门菌感染也愈发严重。临床发病畜禽、带菌饲料、屠宰场被污染的设备等均是本病的传染源。此外,由于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沙门菌的耐药性越来越高,耐药谱也越来越广[1112],因此,针对流行菌株敏感而有效的抗菌药物的筛选对该病的防治具有一定实际意义[13]。为此,本研究对江苏、安徽地区的部分养禽场的送检样品进行了沙门菌的分离鉴定以及经PCR鉴定呈阳性的疑似猪源沙门菌进一步进行了生化鉴定和药敏试验,旨在为丰富畜禽源沙门菌病病原的流行病学资料及其流行规律和耐药性的监测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文包括两个实验:待检测禽源沙门菌的分离鉴定和已经初步分离鉴定后冻存的猪源沙门菌的生化与药敏试验。
TRYPTONE,YEAST EXTRACT干粉购于Oxoid公司。木糖赖氨酸脱氧胆盐(XLD)琼脂培养基干粉,亚硒酸盐胱氨酸(SC)增菌液干粉,四硫磺酸钠煌绿(TTB)基础培养基干粉,亚硫酸铋(BS)琼脂培养基干粉,缓冲蛋白胨水(buffered peptone water,BPW)干粉,煌绿溶液,碘溶液购自北京陆桥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引物由南京金斯瑞生物有限公司合成。
猪源沙门菌来源于安徽芜湖、安徽宿州和江苏南京地区的猪场和市场的样品中,由大学动物医学院4061实验室微生物组分离得到,以沙门菌特有的毒力基因invA和stn作为引物,经PCR鉴定后均呈阳性,初步鉴定为沙门菌。MHA琼脂购自北京陆桥技术有限责任公司。药敏纸片和细菌微量生化反应管购自杭州滨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其他常规试剂为进口或国产分析纯试剂。
1.2 方法
1.2.1 采样 样品分别来自于安徽芜湖、安徽蚌埠、江苏扬州三个地区禽场,其中来自于安徽芜湖、安徽蚌埠的样品来源于每个厂内不同禽群的所有禽舍,包括饲料、饮水、粪便和肛拭子;来自江苏扬州的样品来源为死鸡胚。将样品信息做好标记保存于 4℃ 于采样箱内,6 h 之内送至实验室。
1.2.2 分离 将样品按 1:10 加入BPW缓冲液,于37℃摇床180 rpm/min 振荡培养 1618 h预增菌。根据陈惠娟等[14]的研究成果,选择SC和TTB两种选择性增菌液。将SC干粉按产品说明加热溶解配制成SC选择性增菌液,注意不要过分加热。按说明书将 TTB 基础培养基干粉配制成溶液,加热煮沸,冷却后按1:100加入煌绿溶液、1:50加入碘溶液,使用前混匀。取预增菌后的 BPW 样品500μL 接于5 mL SC选择性增菌液,另取500μL接于5mL TTB选择性增菌液,分别于37℃和42℃摇床 180 rpm/min 振荡培养 24 h。用接种环从培养好的选择性增菌液中各蘸取一环,分别三区划线于XLD 平板和 BS 平板,置于37℃ 恒温箱培养,XLD平板培养1624 h,BS平板培养2448 h。根据菌落形态特征挑取沙门菌疑似单菌落于1 mL LB 液体培养基,37℃ 180 rpm/min 培养 56 h。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dwyx/2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