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流感病毒ha1和m1基因原核重组载体构建及表达鉴定

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的分离鉴定及药敏试验

:多杀性巴氏杆菌是临床常见的革兰氏阴性病原菌,可以引起多种以败血症和出血性炎症为主要特征的急性、热性禽畜传染疾病,其中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肺疫和产毒素性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给养猪业造成巨大损失。从猪巴氏杆菌病临床病料中分离纯化可疑菌,使用扩增片段长度为457bp的多杀性巴氏杆菌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和琼脂糖凝胶电泳,观察到目的条带的确定为多杀性巴氏杆菌。对鉴定出的9株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进行生化试验和药敏试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分离菌分解葡萄糖、果糖,不分解麦芽糖,产生鸟氨酸脱氢酶,

猪肺炎支原体168株不同代次免疫原性鉴定

:为了比较并确定猪肺炎支原体168株F320s与F350s的安全性与免疫原性,采用江苏省农科院兽医所研制的猪肺炎支原体168株F327及猪肺炎支原体168株F352,免疫10-15日龄猪肺炎支原体阴性健康仔猪(猪肺炎支原体sIgA抗体阴性)。于免疫后28、42天以及攻毒后28天,每头猪采血1ml,分离血清,ELISA法检测血清样品中猪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G抗体滴度。于免疫后0、3、7、14、21、28、35和42天,以及攻毒后7、14、21、28天采集鼻拭子,检测猪肺炎支原体特异性SIgA抗体滴度。结果显

猪肺炎支原体eno蛋白免疫原性分析

:烯醇化酶(Enolase, 2-phospho-D-glycerate hydrolyase)是1934年Lohman和Mayerhof在研究肌肉提取物中磷酸甘油酸向丙酮酸转换的过程中发现的。它既可催化糖酵解过程中2-磷酸-D-甘油酸 (PGA)向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转化, 又可在糖原合成过程中, 催化逆向反应, 即作为磷酸丙酮酸水合酶, 使PEP向PGA转化, 因此烯醇化酶在细胞能量代谢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猪支原体肺炎(MPS,Mycoplasma pneumonise of swine)又

猪链球菌分离株的药敏分析

:猪链球菌病是由许多不同种类的致病性链球菌引起的人畜共患病。猪链球菌病多年来一直是危害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也能引起人类的发病和死亡。本试验对采集自江苏某猪场疑似猪链球菌感染的病猪的分离株进行纯化鉴定,对鉴定结果为猪链球菌阳性的16株分离株进行药敏试验,结果表明这些分离株对头孢唑啉,头孢克洛的药物敏感度最高,可作为临床首选药物。

5羟色胺对乳腺上皮细胞泌乳能力的影响

:为验证5-HT能否对乳腺上皮细胞的泌乳能力造成影响,本研究将原代猪乳腺上皮细胞及小鼠乳腺上皮细胞(EpH4-Ev)分别接种至六孔板进行培养,待细胞达到80%融合时,饥饿处理12h,然后加入外源性的5-HT进行处理,或同时加入5-HT 摄取抑制剂,并设立5-HT 摄取抑制剂对照组,继续培养24h后收集细胞样品。ELISA法检测原代猪乳腺上皮细胞细胞悬液中的脂肪酸合成酶、乳糖合成酶、β-酪蛋白的含量变化;提取细胞总RNA,RT-PCR法检测EpH4-Ev细胞中脂肪酸合成酶mRNA表达量的变化;提取细胞总蛋白

78例犬瘟热病例的临床诊治

:犬瘟热是由犬瘟热病毒(canine distemper virus)引起的一种急性,高度接触性传染性疾病,分布于全世界,在我国犬中的发病率和致死率均有升高的趋势, 是危害养犬业的主要疾病之一。对于犬瘟热的治疗,国内目前有常规的对症支持疗法、高免血清疗法、干扰素疗法、免疫球蛋白疗法、单克隆抗体疗法,以及配合中药治疗。在通过对实习期间诊治的78例患犬诊疗效果的分析比较后表明,及时且连续的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治愈率。

atp及葡萄糖在猪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猪喉上皮细胞凋亡中的作用

:猪肺炎支原体(Mhp)果糖二磷酸醛缩酶(FBA)作为糖酵解作用中的关键酶和膜表面蛋白发挥功能,但其具体分子机制尚不清楚。本实验通过离体培养猪喉气管上皮细胞,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ATP对168L株进行培养并感染猪喉上皮细胞,利用Annexin V/PI双染色法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值。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溶液浓度上升,细胞凋亡量呈增高趋势,并且添加葡萄糖溶液的细胞凋亡量大于未加入葡萄糖溶液的对照组;在不加入猪肺炎支原体168L株时随葡萄糖溶液浓度上升细胞凋亡量明显下降;ATP溶液浓度大于4%时,细胞凋亡量

h9n2禽流感病毒感染小鼠隐窝细胞模型的建立

:小鼠肠道隐窝分离的Lgr5和肠道干细胞在体外细胞因子的刺激下能分化为绒毛和隐窝的肠黏膜类似结构,并且可以传代培养,称为肠道类器官(organoids),是研究病原微生物与肠黏膜相互作用理想模型。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AIV)能够存在消化道并且通过水禽粪便传播,也有感染人的报道。在这项研究中,我们利用小鼠肠道细胞探讨H9N2亚型禽流感病毒对肠黏膜的影响。在禽流感病毒感染48h后,荧光实时定量PCR可以检测到HA、NP在肠organoids模型中复制,并且表达明显升高,免疫荧光法进一步证实了其入侵的现象。

h9亚型禽流感病毒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禽流感病毒(AIV)是导致养禽业经济损失的一个重要原因,为建立一个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方法,针对H9亚型AIV的HA基因保守序列设计了一对特异性荧光定量反转录引物和一条探针,该试验与其他禽类病毒不出现交叉反应,对AIV最低检测限度为100拷贝,敏感性是传统RT-PCR检测方法的100倍,统计分析表明有良好的重复性。本法具有快速、特异性高、敏感性高的特点,可应用于AIV的兽医实验室诊断以及制药企业疫苗病毒的定量检测。

hb1011介导ermb在猪链球菌间的水平传播机制

:随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临床中的大量使用,猪链球菌对其耐药性日益增强,且多重耐药菌株的分离率也不断上升,猪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性水平传播机制仍不明了。本试验初步探讨细菌整合性和结合性元件(ICE)介导红霉素基因ermB在猪链球菌HB1011和BA853间水平传播的机制。本实验首先采用PCR和RT-PCR方法检测了细菌不同生长期及不同药物丝裂霉素、红霉素和环丙沙星对ICE环化率的影响,然后采用滤膜接合实验研究了ICE元件在猪链球菌不同菌株之间的水平传播情况。结果显示:处于对数期的HB1011菌株I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