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酸杆菌S层蛋白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黏附和入侵Vero细胞的拮抗作用
摘要:【目的】研究乳酸杆菌中S-层蛋白(S-layer protein)是否能够拮抗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黏附及入侵Vero细胞(非洲绿猴肾细胞)。【方法】首先提取并纯化乳酸杆菌的S-层蛋白;然后通过竞争黏附试验与排斥黏附试验,观察S-层蛋白对PEDV黏附和入侵Vero细胞的拮抗作用。【结果】竞争试验中S-层蛋白对PEDV的黏附入侵存在一定的拮抗作用;在排斥试验中发现,S-蛋白则能显著地抑制PEDV的黏附及入侵。【结论】乳酸杆菌S-层蛋白对PEDV可产生显著的拮抗作用,在排斥黏附试验中效果明显,这可
云南玉溪地区流浪犬巴贝斯虫感染调查
摘要:犬巴贝斯虫病是一类发热性、蜱传性血液原虫病,目前在临床上的危害性仅次于病毒性传染病。为了调查云南玉溪地区流浪犬巴贝斯虫感染情况,本实验用血样采集卡采集了云南玉溪地区2013年10-12月27份流浪犬血液样品,采用PCR及PCR产物测序等方法对血液样品中犬巴贝斯虫进行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地区流浪犬中未发现犬巴贝斯虫感染。
五株乳杆菌培养液体外抑菌筛选试验
摘要:乳杆菌(Lactobacillus)即是乳酸杆菌,为细菌的一科,乳杆菌是一种常见的益生菌。本课题试验利用现有五株已知的乳杆菌:L.acidophilus 嗜酸乳杆菌、L. rhamosus 鼠李糖乳杆菌、L. reuteri 罗伊氏乳杆菌、L. plantarum 植物乳杆菌、L. salivarius 唾液乳杆菌,用它们单个或组合的培养液滤液抑制三种目标菌:肠埃希氏菌(E.coli)、克雷伯氏杆菌(K.pneumoniae)、假单胞菌(Pseudomonadaceae)。在对其进行体外抑菌的试验中
五种猪瘟疫苗的ELISA抗体检测
摘要:本试验选用了五个厂家生产的猪瘟疫苗分五组对70日龄的商品猪进行试验,另设一个空白对照组,通过检测免疫前及免疫后14d、28d的血清中的猪瘟抗体水平,来比较各种疫苗的免疫效果。结果表明,五种疫苗免疫后的抗体水平均比免疫前的抗体水平高,其中D疫苗平均抗体水平最高,合格率和阳性率均为80%,而E疫苗的免疫效果最差。
以鼠为动物模型研究犬巴贝斯虫
摘要:目的:建立鼠巴贝虫的实验动物模型。方法:连续五天腹腔注射地塞米松以降低鼠免疫力。将实验鼠分为三组,即PBS组、正常犬血清组、不置换红细胞组,PBS组腹腔注射PBS悬浮的正常犬红细胞,正常犬血清组腹腔注射正常犬血清悬浮的红细胞,不置换组不注射。每隔一天,连续注射三次。随后PBS组注射PBS悬浮的感染巴贝斯虫犬红细胞,正常犬血清组及不置换组注射正常犬血清悬浮的感染巴贝斯虫犬红细胞。自注射感染巴贝斯虫犬红细胞起做血常规检查,制备血涂片,吉姆萨染色后,油镜下观察犬巴贝斯虫感染情况。结果:正常血清组b鼠、d鼠
优泰维?水溶110对母猪繁殖性能的影响
摘要:随着现代的猪种的生产性能在不断提高,对维生素的需要量随之增长。在规模化养猪场,许多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母猪对维生素的需求。给母猪提供充足的维生素可提高受胎率和胚胎成活率, 保证胚胎和新生仔猪的良好发育。本实验在妊娠母猪日料中添加优泰维?水溶110,从母猪的乳房变化、产奶量、产仔数、仔猪拉稀比例等各方面做一个系统分析,探索多维产品对于妊娠母猪的影响以及在降低养殖成本方面的优势,帮助养殖企业提高母猪繁殖效率。多维产品的应用不仅能大大提高养殖效益,也有助于建立养殖户以预防为主的养殖理念,对于减少药物滥用
促生长素在仔猪保育期的应用效果
摘要:保育猪具有生长发育快、对疾病的易感性高等特点,需要要精心喂养,对保育期内仔猪使用促生长素,加快保育猪生长,提高肉猪饲养的生产效率,减少生产成本,是目前保育猪饲养的关键环节[1]。本文尝试用主要含复合多维成分的注射型促生长素多料添加剂,保育期内仔猪一次性注射,评价其对猪生产性能及料肉比的影响,研究生长素注射剂对保育期仔猪的可行性及应用效果。
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LD50的测定
摘要:目的:测定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LD50,并观察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发病症状。结果:通过预实验初步确定正式实验所需的细菌浓度,在预实验的基础之上进行正式实验,从而得出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的LD50,观察兔波士杆菌病的发病症状,同时对发病的兔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以鉴定兔所感染的是否是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本实验观察了兔支气管败血波氏杆菌病的发病症状,并得到了波氏杆菌的LD50,对于该类疾病的诊断和预防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对单核来源树突状细胞功能的调控作用
摘要:本研究利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白介素4(IL-4)体外诱导C57BL/6小鼠骨髓中的单核细胞分化成单核来源树突状细胞(moDCs),通过检测moDCs中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家族的mRNA水平,筛选出表达较高的两种HDAC基因,然后运用诱导性敲除和DC特异性敲除两种方法构建基因条件性敲除小鼠模型,体外培养并分选出moDCs,再用脂多糖(LPS)刺激24h后用ELISA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分泌水平。结果表明HDAC1、HDAC2
结肠癌细胞胞内代谢物提取方法的优化研究
摘要:代谢组学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在代谢组学的研究中,如何高效的提取细胞胞内代谢物是一项重要技术。本实验利用SW480结肠癌细胞株,通过改变、调控细胞淬灭过程中溶液种类和浓度梯度以及抽提过程中抽提溶液成分,并结合GC-TOFMS分析以优化结肠癌细胞胞内代谢物提取方法。结果表明,在淬灭过程中甲醇浓度为50%或者75%且不使用碳酸氢铵缓冲液,而在抽提过程中使用乙腈:甲醇:水为40:40:20的混合液,能更加全面地提取各代谢通路中的重要代谢
脂磷壁酸对小鼠乳腺组织中功能受体TLR2介导的炎症信号通路的影响
摘要:乳房炎是一种常见的奶牛疾病,也是影响世界乳品工业的主要疾病之一,给世界奶产量造成了很大的损失。由革兰氏阳性菌(G+)葡萄球菌、链球菌和革兰氏阴性菌(G-)大肠杆菌引起的乳房炎占总发病率的90%以上。膜磷壁酸又称脂磷壁酸(Lipoteichoic?acid,?LTA),是革兰阳性菌胞壁的共有成分。LTA可以通过TLR2受体刺激单核细胞,从而产生炎性介质如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等。本实验通过用LTA对泌乳小鼠乳腺灌注方法,建立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乳房炎模型,使用半定量RT-PCR的方法、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