酮康唑与特比萘芬联合用药治疗犬马拉色菌病疗效观察及体外药敏试验
摘要:近年来,两种抗真菌药物的联合应用已成为临床抗真菌治疗发展方向之一,在兽医临床上,酮康唑和特比萘芬已被广泛应用于犬的真菌性皮肤病的治疗中,因此这两种药物的治疗效果也受到广大兽医的关注。本试验采用棋盘微量稀释法针对厚皮马拉色菌进行体外药敏试验,评价酮康唑喷剂与特比萘芬胶囊联合应用时的敏感性,建立动物模型比较联合用药与分别单独用药治疗犬马拉色菌病的临床疗效。旨在为小动物临床上合理使用抗真菌药物提供指导意见,以期能够更合理科学的使用抗真菌药物治疗犬马拉色菌病。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犬体内的药物动力学研究
摘要:建立一种犬血浆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方法(HPLC),同时研究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片给犬口服后在其体内的药物动力学过程,为其兽医临床用药提供科学依据。试验选用6只健康成年犬,按12.5 mg/kg.bw剂量口服给予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片。采用反相液相色谱法(RP-HPLC)测定血浆中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药物浓度,3p97药动学计算软件处理血药浓度-时间数据,得出房室模型和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显示:试验犬口服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后,阿莫西林的药物浓度-时间数据均符合一级吸收一室模型,其主要
青岛某蛋鸡养殖场H5N2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血清学分析
摘要:2014年1月,通过常规监测发现青岛市红岛经济开发区某蛋鸡场发生疑似H5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疫情,经实验室检测,确认病原为第7.2分支的变异毒株。该鸡场曾4次接种高致病性禽流感疫苗(Re-4),我们通过在周边五户养殖场中采取149份样品,通过血凝试验(HA assay)和血凝抑制试验(HI assay)实验对样品进行分析,发现针对疫苗株Re-4的抗体与流行毒株之间存在较大差异的血凝抑制(HI)效价。结合对分离毒的HA基因序
非霍奇金淋巴瘤IgH基因重排分析
摘要:目的 建立准确可靠、操作性强、适用于临床实际工作的免疫球蛋白重链( immunoglobulin heavy chain, IgH) 基因单克隆重排检测方法,用于B 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B-cell non-Hodgkin lymphoma, B-NHL) 的辅助诊断。 方法 选取IgH 3个骨架区(framework region, FR) 引物(FR1、FR2、FR3 区各3条)和重链连接区 ( joining region of heavy chain, JH ) 引物。采用实时荧光PCR
香紫苏二醇生物转化基因的筛选
摘要:本实验以课题组前期获得一株转化香紫苏醇合成香紫苏二醇的菌株为研究对象,拟对其进行基因文库的构建和文库的筛选,期望获得香紫苏醇到香紫苏二醇生物转化的完整基因簇,并对基因簇中的各个基因进行表征,为下一步的基因工程改造,提高转化效率打下基础。实验首先优化基本培养基,获得了能够支撑菌株生长的以香紫苏醇为唯一碳源的基本培养基,为后续的文库筛选打下了基础。课题然后开展了Fosmid文库的构建,文库的平均插入片段长度在30 kb以上。利用基本培养基,以香紫苏醇为唯一碳源,筛选文库。通过大量的文库筛选,获得了一个稳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agA基因缺失株的构建
摘要:以马链球菌兽疫亚种ATCC35246株为模板,分别扩增溶血素S合成蛋白A(sagA)基因的883 bp、780 bp的上下游同源臂,将两者融合之后与自杀性质粒pSET4S质粒进行连接,将连接产物转化入DH5α感受态细胞中,构建了基因缺失载体pSET4sΔsagA。然后将构建的载体pSET4sΔsagA通过电转化导入ATCC35246的感受态细胞中,利用壮观霉素抗性进行初步筛选,并用PCR进行鉴定,以期构建sagA基因缺失株ATCC35246(ΔsagA),为进一步研究马链球菌溶血素的功能奠定基础。<
4个热应激奶牛血清差异表达miRNA的验证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热应激荷斯坦奶牛和正常荷斯坦奶牛血清中差异表达miRNAs,验证经由高通量测序筛选出的4个miRNA是否与奶牛热应激相关,以期为提前预防奶牛热应激做好防范措施,同时在分子水平调控奶牛热应激反应奠定理论基础。【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对血清中差异表达的miRNA进行测序筛选,荧光定量(RT-qPCR)验证高通量结果。【结果】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miRNA共52个,本研究所选择4个miRNA在两种血清中差异表达显著,且分析发现这4个miRNA与热应激密切相关。【结论】miRNA通过多
4个热应激奶牛血清差异表达miRNA的验证
摘要:本试验研究泌乳中期奶牛剩余采食量(Residual Feed Intake, RFI)对奶牛生产性能、采食行为的影响。试验选择24头处于泌乳中期、泌乳天数接近、体况优秀的荷斯坦奶牛,测定其剩余采食量,由高至低排序后,设前7头、后7头分别为“高RFI组”和“低RFI组”,对比分析其组间体型、采食量、产奶量、乳品质、采食时间等指标的差异,探讨不同RFI水平对奶牛生产性能和采食行为的影响。试验时间为53天。结果表明:低RFI组的奶牛胸围、体重极显著高于高RFI组(P<0.01);干物质采食量和产奶量的组间
大鼠灌注取脑及固定液的回收
摘要:为了建立良好的脑模型,以及对其他有关脑组织科学实验的研究,需要形成良好的循环通路,控制灌注的时间和滴速,改进取脑技术。通过使用10只体重在223.3~230.1 g的8周大雌性SD大鼠心脏灌注取脑,结果显示生理盐水灌注量为200 mL, 240滴/min,多聚甲醛灌注量为300 mL,快速灌注为120 滴/min,放慢速度为60滴/min时,灌注效果最好。取出的脑组织结构清晰完整,建立的人工恒流泵通路畅通,固定液得以回收,降低了多聚甲醛排放带来的污染,为其它脑模型实验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家蚕滞育激素受体信号转导通路的研究
摘要:家蚕滞育激素受体(BmDHR)被滞育激素(DH)激活后,参与滞育激素信号的转导,在家蚕滞育发动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将已经构建好的相关家蚕DHR表达载体瞬时转染HEK293细胞及SF21细胞,然后在不同浓度DH刺激下,不同时间分别检测胞内Ca2+、下游第二信使cAMP和MAPK通路的ERK1/2活性。结果显示,BmDHR被DH激活后,能激活腺苷酸环化酶(AC),促使第二信使cAMP的积累和产生胞内Ca2+流,并表现出DH刺激浓度依赖性;BmDHR能介导ERK1/2磷酸化并也显现出配体浓度和时间梯度的依
小分子试剂抑制猪瘟病毒入胞的初步研究
摘要:病毒必须依赖细胞进行自我的复制,复制的过程分为吸附、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及装配释放五个步骤。本试验应用肝素钠、甲基-β-环糊精、氯喹和氯丙嗪等小分子试剂,研究了猪瘟病毒石门株入胞的细节,结果表明1μM的肝素钠与100TCID50的石门株病毒共孵育后,肝素钠能够结合病毒减少入胞的病毒量,导致胞内病毒的减少;0.5mM的甲基-β-环糊精或者50μM的氯喹预先处理PK-15细胞;1mM的甲基-β-环糊精或者25μM的氯喹预先处理ST细胞后,均能够抑制猪瘟病毒的入胞,从而减少胞内繁殖的病毒同时研究表明上述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