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乳房炎的防治

摘要:奶牛乳房炎是乳房实质、间质的炎症;是由病原微生物感染、机械挤奶刺激等因素而引起乳房组织及乳头发炎。乳房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极具危害性,一方面会引起奶牛产量的下降,严重者甚至会导致泌乳机制的丧失;另外还会会影响牛奶品质甚至间接危害到人类健康,严重制约的中国奶业的发展,因此攻克奶牛乳房炎防治难关的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从奶牛乳房炎的致病因素、治疗方法、预防办法多角度进行综述,为奶牛乳房炎的防治提供参考;笔者主张奶牛乳房炎应以预防为主,治疗方面应中西结合、内外兼治。

奶牛场大肠杆菌o157h7流行病学调查及菌株分离

摘要:本研究随机选择了南京3个奶牛场,采集水槽饮用水和216头奶牛肛拭子进行检测和病原菌分离,旨在了解南京境内奶牛场EHEC O157:H7流行现状。 采集的72个样本(3个肛拭子和1份污水混合物为1个样本)经肉汤培养基(mEC)增菌后, PCR检测rfbE基因、flic基因和Z3276基因,阳性率介于19.44 %~25.00 %;stx2毒力基因的阳性检出率介于2.38 %~69.51 %。将增菌液涂布选择性山梨醇麦康凯平板,挑取可疑菌落和部分发酵山梨醇菌落,通过PCR和生化试验共同鉴定,试验结果显示

安佑云疾病自助诊断系统使用调查研究

摘要:疾病诊断专家系统是现今国内外疾病诊断研究的前沿技术,智能化结合疾病防治的先进诊断技术是生猪养殖业迈向科技化的一步,操作简单、便捷、高效是疾病诊断专家系统的优势。本次研究安佑云疾病自助诊断系统的使用情况,通过流量统计、问卷调查和实验室诊断对比结合网络访问、电话访问等信息了解,发现了症状库分类的不足、系统计算误差等诸多问题,在之后的升级版本中会根据用户的反馈一一修正,便于建设全面、科学、高准确率的猪病诊断系统,更有效地防治动物疫病。

宠物犬细小病毒病的诊断与治疗

摘要:犬细小病毒病(Canine parvo virus disease,CPV disease)是犬的一种具有高度传染特性的烈性传染病,临床以急性出血性肠炎和心肌炎为特征。犬细小病毒病并是养犬业的巨大威胁之一,不论是对集约化养殖户还是对个体养殖户都会造成巨大的损失,故总结其高效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显得十分重要。本文通过观察与参与多例犬细小病毒病患犬的诊断与治疗过程,发现其诊断主要为检测卡结合生化检测与症状观察,治疗原则为增强机体免疫力、止吐、止泻、止血、维持酸碱平衡及防止继发感染,并对此作出总结,以期为优化

宠物用麻保沙星口服液的工艺研究及稳定性考察

摘要:目前我国批准麻保沙星(Mabrofloxacin ,MBF)在宠物的应用剂型为冻干粉针和片剂。本课题旨在研制2.5%的麻保沙星口服液,增加适用于宠物临床的麻保沙星制剂,为其临床用药提供更有利的剂型选择。根据麻保沙星的理化性质和口服液的基本性质初步确定处方中包括主药、助溶剂、矫味剂、防腐剂、水。分别对助溶剂乳酸、冰醋酸,矫味剂糖精钠、甘氨酸、甜菊素,防腐剂苯甲酸钠、尼泊金甲酯做单因素考察实验,确定最优处方成分为:麻保沙星,乳酸,甜菊素,苯甲酸钠,蒸馏水。对乳酸、甜菊素、苯甲酸钠分别设计不同的浓度梯度,

宠物食品维生素添加剂亚急性毒性研究

摘要:维生素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而必需物质,通过服用含有维生素的营养物质可以提高动物免疫力,减少不良的应激反应。因此一些动物饲养者大量添加维生素作为食品添加剂,本片文章以一种犬用维生素药品作为受试样品,探究过量使用维生素对宠物可能造成的伤害。本实验以80只SD大鼠为受试动物,分为5.0 ,10.0,20.0 g/kg·bw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灌胃给药30天并记录体重变化及食物摄入率。末次给药24h后,测定维生素食品添加剂对大鼠体重、食物利用率、血常规指标、生化指标、脏器重量以及脏器/体重比值的影响,并进行大

山羊pgc1α基因过表达载体的构建与鉴定

摘要:PGC-1α是主要的转录辅助因子,能调控线粒体的功能,决定细胞的命运。为了研究其作用机理,本研究以山羊卵巢组织为材料,用RT-PCR法克隆PGC-1α基因的cDNA序列后构建过表达载体,并通过不同的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表明:通过RT-PCR法成功克隆了山羊PGC-1α基因的cDNA序列,长度为2394bp。将山羊PGC-1α基因亚克隆至pEX-4表达载体上(4773bp),成功构建了山羊PGC-1α基因真核过表达载体pEX-4-PGC-1α,采用脂质体法将其转染至293细胞、山羊耳成纤维细胞和颗粒细胞

探索puma和foxo1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关系

摘要:颗粒细胞凋亡是卵巢闭锁的主要原因。已有研究表明,PUMA和 FoxO1与小鼠卵巢颗粒细胞的凋亡有关,但是二者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凋亡中的表达关系还不清楚。因此,本实验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了PUMA和 FoxO1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同时,通过基因沉默技术,研究了二者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的表达关系。 结果表明:在氧化应激条件下,PUMA和FoxO1在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中均表达上调。另外,小鼠卵巢颗粒细胞体外培养时,用FoxO1shRNA 抑制FoxO1表达

断尾和玩具对仔猪断奶转群后行为体表伤痕和日增重的影响

摘要:本实验为了研究断尾和玩具对断奶转群后仔猪的行为、体表伤痕评估与日增重的影响,选取日龄和体重相近的137头健康仔猪分为两组(断尾组和假处理组),42日龄转入保育舍并混群后开始进行实验。转群混群后三天进行行为观察,转群前1天、转群混群后第1天、3天进行体表伤痕评估,42日龄和87日龄称重计算平均日增重。结果表明:转群混群后第1天猪只体表伤痕比前1天、第3天显著增多(P<0.01),断尾组体表伤痕显著少于假处理组(P>0.01)。断尾对日增重与消极行为无影响(P>0.05)。转群混群第一天与转群混群第二天

无线射频技术在鹅采食量上的应用研究

摘要:采食是动物摄入营养的基本途径,是保证动物正常生长发育和生产性能充分发挥的关键因素之一。近年来,我国的养鹅业从过去的自由式放养模式走上了集约化快速养殖的发展轨道。适时检测鹅的采食量对提高饲料利用率和生产效率具有着重要作用。无线射频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越来越广阔,并己在畜牧业中产生一定影响。本文将无线射频技术应用于鹅的采食量监测,验证其可行性,并对适时对鹅的体重及体尺等进行了测量及分析,得到了鹅生长的第一手资料为鹅生产提供数据。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在种鹅育种上应用

摘要:种鹅产蛋性能低下和选育进展缓慢是养鹅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传统的种鹅选育完全依赖于观察鹅只外形特征后人为主观选择,缺乏客观数据的支撑。本研究首次将无线射频识别技术应用于跟踪记录种鹅产蛋情况,为选育高产种鹅提供依据。研究内容包括:应用无线射频识别设备进行种鹅产蛋数据的采集;配合可视化监控系统来辅助验证无线射频识别设备数据采集的准确性;运用数据挖掘等技术分析种鹅产蛋行为,建立产蛋行为模型,以识别高产种鹅和淘汰低产种鹅。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