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瘟强毒株的分离及其攻毒模型的建立

摘要:鸭瘟又名鸭病毒性肠炎(Duck Viral Enteritis)。目前,江苏各养鸭地区均有流行强毒株感染的报道,本试验从确诊鸭瘟病例中分离地方流行鸭瘟强毒株,并对分离株的致病性性进行了研究。通过研磨和冻融鸭瘟病死肝脏组织,制备了鸭瘟肝脏组织毒JS01。为了检测鸭瘟组织毒JS01的致病力和确定组织毒的最小攻毒剂量, 将制备的组织毒按10-1,10-2,10-3,10-4, 10-5,10-6和10-7递倍稀释,每个稀释度每只1mL,分别肌肉接种金定蛋鸭6只;接种后观察记录蛋鸭的发病与死亡情况。试验结果

利用crisprcas9在真核和原核系统中进行基因敲除

摘要:新型基因工具CRISPR/Cas9系统相比于ZFN和TALENs有特异性高、切割效率高、快速方便等特点,以广泛运用于分子生物学领域。本实验首先以小鼠的277827基因为目的基因,对比了三种不同转染方式的效率,即sgRNA和Cas9载体共同转染,sgRNA和Cas9合并载体的转染和慢病毒包装Cas9转染,结果发现sgRNA和Cas9载体共同转染的方式切割效率最高。之后尝试对猪链球菌2型05zy株CPSB基因进行敲除,构建载体时发现可能必须要用能在猪链2型中复制生存的质粒为载体,最后进行了体外切割并成功

剖腹取胎与胚胎移植技术在实验动物生物净化应用的比较

摘要: 在普通环境下饲养动物,常携带多种病原微生物。这些病原体的存在无疑会对相关实验的结果产生干扰,所以必须对其进行生物净化。当今国际上公认的比较理想的净化种群的方法就是剖腹取胎和胚胎移植技术。本文分别利用这两种方式对实验小鼠进行生物净化,通过比较两种方式下所得后代小鼠存活个数和存活率,找出两种方式的优势和劣势。实验数据表明,剖腹取胎和胚胎移植下的后代小鼠存活数不一,但剖腹取胎时间较短,技术难度较低。而胚胎移植下的幼仔成活率均为100%,高于剖腹取胎。这些结果为快速、安全且保质的动物保种计划提供理论依据。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临床诊断鉴定

摘要:副猪嗜血杆菌是猪革拉斯氏病的病原菌,常引起猪的浆膜炎、关节炎以及脑膜炎。随着我国规模化养猪场的发展,副猪嗜血杆菌感染有明显增加趋势,已成为猪场保育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并给养猪业造成重大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患副猪嗜血杆菌病的保育猪进行一般猪病临床诊断鉴定,包括问诊、望诊、病理剖检和一系列的细菌学检查,从而能够准确做出诊断,并在最后比较几种引发猪呼吸道疾病的临床症状,流行特点和病理变化特征,以期为副猪嗜血杆菌的临床诊断提供一些参考资料。

副猪嗜血杆菌的pcr检测与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本次试验在2个猪场共200头健康猪进行鼻拭子取样,分别用添加血清和NAD的TSB液体培养基进行培养,然后提取DNA进行PCR检测得到不同日龄健康猪带菌情况并作进一步分析,20日龄仔猪带菌率最高,健康120日龄基本不带菌。对疑似病株通过固体培养基进行培养,分离单菌培养进行药敏试验,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株对多西环素、头孢唑肟、氟苯尼考、大观霉素、恩诺沙星、红霉素、头孢噻吩高敏; 对丁胺卡那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氧氟沙星中敏;对磺胺类药物耐药。对PCR产物进行胶回收处理,然后通过上海英骏

区内动物诊疗机构现状的调查研究

华东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Porcine Epidemic Diarrhea, PED)是一种以猪群急性水样腹泻、呕吐以及脱水为主要特征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的肠道疾病。自2010年以来,该病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为了解华东地区PED的流行现状,本研究收集了自2015年1月至5月华东地区15个规模猪场的91份腹泻病料样品,采用RT-PCR检测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并用该法扩增了17个具有代表性的PEDV阳性样品的ORF3和N基因序列,测序后进行序列和遗传进化分析。结果显示,有42份样品为PEDV

华东地区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ptpcr鉴定和s基因序列比较

摘要: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属于冠状病毒科,冠状病毒属的成员,是对养猪业危害极大的病原之一。患猪以呕吐,腹泻,脱水为主要临床症状,仔猪感染致死率高。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态势,且疫苗的免疫效果不佳。据相关研究发现,该病毒的基因的变异可能是导致疫苗免疫失败的重要原因。本文以华东部分地区10例疑似猪流行性腹泻病死仔猪的病变组织为样本,分别用一步法和两步法RT-PCR对猪流行性腹泻病毒的S基因进行了检测,并对阳性条带进行了测序分析。通过NCBI网站的序列对比,我们检测到的病毒S基因与基因库中的序列相似度

鸭肝炎病毒在鸭胚肝细胞中的复制周期

摘要:鸭病毒性肝炎(Duck viral hepatitis,DVH)是雏鸭的一种高度致死性急性传染病,鸭肝炎病毒A型(Duck hepatitis A virus,DHAV)是该病重要的病原,但目前关于DHAV复制周期的研究尚未见报道。因此本研究分别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电子显微镜法检测病毒含量和形态变化,监测DHAV在鸭胚肝细胞中的吸附、复制和释放等。结果发现DHAV在感染鸭胚肝细胞90 min时完成吸附,完整的复制周期出现在吸附后的6-11 h,而且经过11-13 h的平台期后,病毒粒子释放出细胞

鹅源鸭疫里氏杆菌分离与鉴定

摘要:本次实习从有明显症状的、疑似感染鸭疫里氏杆菌的15日龄雏鹅中无菌操作采取脑、心脏、肝脏和脾病料,进行病原分离。对分离的细菌进行增殖纯化、药物敏感性试验、生化试验、血清型鉴定。此外,通过GenBank发表的JS3株的基因序列使用Primer5.0设计特异性扩增鸭疫里氏杆菌外膜蛋白A基因的引物,对分离到的细菌DNA进行PCR扩增,PCR产物进行基因序列测定,然后在NCBI上进行基因序列同源性比对。结果显示:8份病料中分离到2株鸭疫里氏杆菌;分离到的鸭疫里氏杆菌对红霉素和阿奇霉素的敏感性高于其他药物;生化

麻保沙星口服液微生物限度方法学验证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