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干燥加工方法对金银花品质的影响(附件)

摘 要本论文以大白期金银花为材料,主要采用了6种干燥加工方法,分别为晒干、烘干、蒸后干燥、微波干燥、冷冻干燥、真空干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分别测定绿原酸和总黄酮的含量,研究不同干燥加工方法对金银花外观性状及内在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蒸后干燥、冷冻干燥和微波干燥这三种干燥方法对金银花的外观影响较小,得到的金银花外观性状较好,其中蒸后干燥法所得样品的绿原酸和总黄酮含量最高,含量分别为3.220%和11.481%,微波干燥和冷冻干燥法制得的样品有效成分含量相差不大。6种干燥加工方法中烘干法制得的样品有效成分含量最低,其值低于药典的标准,仅有1.442%。这些结果说明不同干燥加工方法对金银花的外观性状及化学成分的含量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目 录
1 绪论
1.1 金银花的有效成分 1
1.1.1 挥发油类 1
1.1.2 黄酮类 2
1.1.3 有机酸类 2
1.2 金银花加工技术 3
1.2.1 传统加工方法 3
1.2.2 现代加工方法 3
1.3 金银花的综合利用 4
1.4 小结 5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与材料 7
2.1.1 仪器 7
2.1.2 试剂 7
2.1.3 供试材料 7
2.2 试验方法 7
2.2.1 干燥方法 7
2.2.2 有效成分含量测定 8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干燥加工方法的金银花成品的外观性状比较 10
3.2 不同干燥加工方法对金银花有效成分的影响 10
4 讨论与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6
1 绪论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经常作为健康保健食品和中药材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抗病毒、保肝利胆的功能[1]。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具有清香气味,味淡微苦[1]。采摘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到10月中旬,花开放前采收干燥。其繁殖力强,对生长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考文献 14
致谢 16
1 绪论
金银花为忍冬科忍冬属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的干燥花蕾,经常作为健康保健食品和中药材使用,具有清热解毒、凉风散热、抗病毒、保肝利胆的功能[1]。
金银花为忍冬科植物,具有清香气味,味淡微苦[1]。采摘时间一般在5月下旬到10月中旬,花开放前采收干燥。其繁殖力强,对生长环境水肥病虫害的要求低,分布范围极广。在我国主要为南北两地种植,南部主要分布在广东、贵州、四川等省,北部有山东、安徽、河南等省,其他省也有少量种植。金银花在临床上有很高的应用价值,其抗菌、抗氧化、清热解毒等药理作用可用于急性感染性疾病如肺部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皮肤溃疡化脓性感染等的治疗。对金银花药理的进一步研究还发现其具有免疫调节、降血脂、降血糖、保肝利胆、抑制血小板凝聚等生理活性[2]。在2003年非典预防中,金银花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此外,由于金银花根系多,易于种植,对水土保失、防风固沙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用为绿化植物种植,达到经济绿化的目的。
梁代陶弘景的《名医别录》首次记载了金银花,名忍冬,1963年版的《中国药典》首次将植物忍冬规定为金银花的唯一来源。由于地区用药习惯以及临床功效不同,1977年以后各版的《中国药典》将忍冬科植物忍冬(Lonicera japonica Thunb.)、山银花(Lonicera confusa DC)和毛花柱忍冬(Lonicerada systyla Rehd.)作为金银花的来源植物。对金银花的化学成分进行研究发现[3],其有效成分主要为绿原酸。
1.1 金银花的有效成分
金银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为挥发油、黄酮类、有机酸类等。
1.1.1 挥发油类
金银花中含有丰富的挥发油成分,早在1980年,我国学者吴元鎏研究金银花挥发油时指出其主要以萜醇类化合物双花醇、芳樟醇为主[4],据相关报道指出十六酸、十六酸甲酯和亚麻酸甲酯的含量最多,达到总含量的56%以上,含量在2%以上的化合物主要有:8,11十八碳二烯酸甲酯、十四酸、苯乙醇、亚麻酸乙酯、苯甲酸苄酯、金合欢基丙酮、9,12十八碳二烯酸、2己烯醛、糠醛、龙脑、亚油酸乙酯、己醛、芳樟醇、石竹烯、植醇、2庚烯醛、苯乙醛等[5]。采用正相液相色谱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Yanping Wang等从金银花挥发油中鉴定了多达192种的化合物[6]。对金银花不同部位的挥发油进行研究,王金梅等发现金银花不同生长阶段所含挥发油种类含量皆有区别,在花蕾中含有许多种化合物,达到39种,包括大量的醛、烃、酸和酯类,和较少量的醇、酮和萜类[7]。
1.1.2 黄酮类
研究表明,金银花中的黄酮类化合物已分离得到20种左右。邢俊波等从河南封丘忍冬花蕾中分离得到了忍冬苷、5羟基7,4’二甲氧基黄酮槲皮素、5,7,3 ’,4’四羟基黄酮醇3OβD葡萄糖苷等化合物[8]。谢碧秀等从金银花中分离出槲皮素3OβD葡萄糖苷、木犀草素7OαD葡萄糖苷、金丝桃苷、木犀草素7OβD半乳糖苷[9]。黄丽瑛等从山东济宁产金银花花蕾中分得了5羟基3’,4’,7三甲基黄酮[10]。Neeraj Kuma等从印度产忍冬叶中分离得到了白杨素、木犀草素和两个双黄酮类化合物,分别为5,5’,7,7’四羟基3’甲氧基4’,4”双黄酮和5,5” ,7,7”,3’五羟基4 ’,4”双黄酮[11]。此外,金银花中还含有木犀草素5OβD葡萄糖苷、3,5,3’二甲氧基木犀草素、芹菜素等黄酮类成分。
1.1.3 有机酸类
人们认为有机酸类化合物是金银花中的有效成分之一,金银花中的有机酸主要为咖啡酰奎尼酸类,主要包括3阿魏酰奎尼酸、绿原酸、4阿魏酰奎尼酸、5阿魏酰奎尼酸、4,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异绿原酸A)、1,3二咖啡酸酰奎尼酸、3,4二咖啡酸酰奎尼酸(异绿原酸B)、3,5二咖啡酸酰奎尼酸(异绿原酸C),还包括棕搁酸及长链脂肪酸肉蔻酸[9]、羟基苯酚、原儿茶酸、1,2,4苯三酚、咖啡酸、4羟基桂皮酸、4羟基桂皮酸甲酯和咖啡酸甲酯、3(3,4二羟基苯基)丙酸等[3]其它有机酸。
在对金银花有机酸类的研究中,黄丽瑛等[10]分离金银花的乙醇提取物得到了棕榈酸和肉豆蔻酸。对金银花的醇提部分采用大孔树脂柱分离技术,娄红祥等[12]分离出绿原酸四乙酞化物。Peng LiYan等从金银花花蕾中分离出3咖啡酰奎尼酸、3咖啡酰奎尼酸甲酯、3, 5二咖啡酰奎尼酸、3, 5二咖啡酰奎尼酸甲酯以及一个新的化合物3, 5二咖啡酰奎尼酸丁酷等[13]。
1.2 金银花加工技术
我国金银花来源极广,传统上认为山东平邑、河南封丘等地的为道地药材。忍冬科忍冬为多年生藤本植物,其栽培历史久远,对不同地区、不同生态环境及水平不一的生产措施,采用枝芽变异和有性杂交等技术,大约形成了20个地方品种。
在金银花干燥加工方面,我国一直沿用的干燥方法主要有6种,即晒干、阴干、蒸晒、炒干、生晒、硫磺熏晒。随着科技的发展,出现了冷冻干燥、真空干燥、微波干燥等新型干燥方法。
1.2.1 传统加工方法
在传统的6种干燥加工方法中,生晒是最简单的方法,但影响该方法干燥效果的天气情况不受人为控制,且干燥所需的时间较长;在秋冬两季多阴雨的地区,不适宜于生晒法,人们常用阴干法干燥金银花,阴干法也常用于容易泛油变质[14]或含挥发性成分的中药材;蒸晒和炒晒缩短了干燥时间,其干燥原理是运用热量将细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xlw/zygc/1003.html

好棒文